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2020-09-09 了不起的重慶人

近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以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引起關注,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同步推進中。

石墨烯是一種前沿新材料。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石墨烯發現人之一的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牽頭組建團隊,與兩江戰略基金合資設立,重點建設運營二維材料推廣應用中心,以及材料製備與表徵、石墨烯輸運性能應用、石墨烯基智能穿戴應用、能源材料與器件、功能塗料應用等重點實驗室。該研究院於去年智博會期間正式註冊成立。

據了解,該研究院的建院初衷,是為了在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的帶領下,整合其豐富的國際科研資源,逐步聚集以新材料應用為核心的創新研發力量,以產業化為導向,建立優於現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體制的,市場化、國際化的創新研發及產業化機制,總結為3個國際「一流」、2個全球「前沿」,即一流的科學家帶頭人、一流的團隊、一流的機制,前沿的科研方向、前沿的產業化目標。

該研究院將立足重慶,輻射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國家重要戰略布局,重慶及兩江新區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據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院長葛奇介紹,成立以來,研究院運行順利,去年9月至今,發布了10餘篇國際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已經引起了全球新材料行業對研究院的關注,為下一步拓展合作機會、引進人才、邀請交流、聯合研發奠定了基礎。

此外,多個產業化項目在逐步推進中。其中備受關注的石墨烯智能穿戴項目科研團隊配置已經完成,設備選型方案也已確定,正在逐步推進過程中。

針對目前國內重點發展的半導體領域,研究院正在重點攻關碳化矽(SiC)領域。

葛奇介紹,碳化矽(SiC)是一種優異性能的寬禁帶半導體,具有禁帶寬、熱導率高、臨界電場高等特點,有極好的物理及化學穩定性、極強的抗輻照能力和機械強度,可用於研製高溫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和嚴酷環境下的抗輻照傳感器。碳化矽(SiC)大功率器件,是目前在電力電子領域發展最快的新型半導體功率器件,可被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等領域。

該項目技術現已基本成熟,設備選型也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同時,研究院還在同步推進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其中,導熱材料項目主要為改性塑料,用於散熱器件,已完成初試;納米帶項目由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導電劑、潤滑劑等領域的添加劑,已達到公斤級中試生產條件。

在整合國內科研資源方面,該研究院與重慶大學共建的聯合培養基地已籤約授牌,主要為學生提供實習科研場所,實現科教融合、平臺共享。

截至2020年7月,研究院已為西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華森製藥、藥友製藥、北大醫藥、聖華曦製藥等幾十家高校及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應用研發等創新服務。

此外,在兩江基金公司引薦下,重慶水務集團擬委託研究院開展基於石墨烯材料城鎮汙水處理項目。

「這是研究院承接的首個研發外包業務,對於我們實現未來發展規划具有重要意義。」葛奇說。

該項目以實現汙水的穩定達標排放與再生回用為目標,開展氮磷削減與深度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工藝優化。

「下一步,研究院將繼續整合國內外科研資源,提升研發能力,繼續推進大科學裝置、國際科學峰會等項目。」葛奇表示。(記者 趙鵬 研究院供圖)

相關焦點

  • 助力重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8月19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多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並為西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森製藥、藥友製藥等數十家高校及企業提供檢驗檢測
  • 關注智博會丨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多個產業化...
    9月8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去年智博會期間在渝正式註冊成立的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以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引起關注,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同步推進中
  • 多個產業化項目開始試生產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近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以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引起關注,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同步推進中。
  •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籤約落戶
    中新網重慶4月20日電 (記者 劉賢)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20日籤約落戶重慶兩江新區,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石墨烯發現人之一的諾沃肖洛夫教授擔任名譽院長並牽頭組建團隊。該研究院將以石墨烯應用、石墨烯規模化製備和微納結構測量表徵為方向,專注於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計劃構建科研與孵化、成果轉化與資本、高端人才與產業化服務3個板塊。研究院聚焦二維材料,將重點建設運營二維材料推廣應用中心,以及材料製備與表徵、石墨烯輸運性能應用、石墨烯基智能穿戴應用、能源材料與器件、功能塗料應用等重點實驗室。
  • 科創加速度|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多個產業化項目試生產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石墨烯發現人之一的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牽頭組建團隊,與兩江戰略基金合資設立,重點建設運營二維材料推廣應用中心,以及材料製備與表徵、石墨烯輸運性能應用、石墨烯基智能穿戴應用、能源材料與器件、功能塗料應用等重點實驗室。
  •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2017-12-13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IVAVIB單晶二維材料MX(M=Ge,Sn;X=S,Se)因極高穩定性、環境友好性、豐富蘊藏量,以及從材料結構到性能上與黑磷烯的相似性而受到廣泛關注。基於第一性原理方法對MX的能帶結構的計算、對其從間接帶隙到直接帶隙的臨界層厚,以及基於其C2v對稱結構的壓電性能理論預測的研究已多有報導。
  • 2019石墨烯和二維材料國際峰會在巴西舉行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9月10日電(記者陳威華趙焱)為期兩天的2019石墨烯和二維材料國際峰會10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結束。來自中國、新加坡、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了本領域的技術發展、市場願景和商業理念等問題。
  • 進展 | 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了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並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其中M為V、Cr、Mn、Fe、Co、Ni、Cu、Zn、Ag,X為Se,Cl,Br,I(圖2)。
  • 進展|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取得重要進展
    ,並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I(圖2)。通過尋找兩個具有特定能帶帶邊結構的二維(通常是拓撲平庸的)磁性半導體化合物的組合,使得它們形成具有拓撲非平庸能帶結構的III型異質結(圖3)。數據驅動二維磁性拓撲異質結探索流程。 結合基於對稱性分析的理論模型、大數據挖掘以及高通量計算方法,他們預測了8種具有QAH效應的異質結候選材料,這些異質結材料由MXY化合物(M=金屬原子,X=S,Se,Te,Y=F,Cl,Br,I)中二維鐵磁半導體材料構成。
  • 二維材料領域的「新大陸」- 範德瓦爾斯異質結
    對物理和材料學家來說,自然界中的二維材料就是極好的樂高積木塊;把不同的二維材料通過弱範德瓦爾斯作用力(存在於中性分子或原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堆疊在一起形成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就是他們眼中最有趣的樂高作品,也是帶給他們無窮研究樂趣的「新大陸」。圖1 樂高積木塊可以搭建出令人驚嘆的作品。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研究人員設計出正方形晶格結構在應力下的演化模型,通過分析二維平面結構和起伏結構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結合大數據挖掘和高通量計算,科研人員從二維材料資料庫中搜索到一個具有類似模型結構的二維材料家族,即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過渡金屬硫族和滷族化合物MX,其中M為V、Cr、Mn、Fe、Co、Ni、Cu、Zn、Ag,X為Se,Cl,Br,I(圖2)。理論計算表明,當金屬原子3d軌道滿佔據時,體系具有較弱的次近鄰相互作用,導致負泊松比的發生,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其一個維度達到原子級薄的尺度(約0.1nm~10nm),其餘兩個維度接近宏觀或者宏觀(一般在1μm以上),是納米材料的一種。二維材料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明星成員」無疑是石墨烯,其引起的熱度被安德烈·蓋姆本人稱為「God Rush(淘金熱)」。而二維材料的概念就是伴隨著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分離而提出的。
  • 「圖靈獎」團隊落地重慶:將建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據介紹,該加密實驗室團隊由一名圖靈獎得主、兩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10餘位密碼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擁有極強的科研實力。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加密實驗室團隊落地,是重慶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布局。這也是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科斯提亞·諾沃謝夫牽頭組建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之後,又一頂尖科學家團隊在渝落地。
  • 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異質結的高通量計算研究獲進展
    研究人員設計出正方形晶格結構在應力下的演化模型,通過分析二維平面結構和起伏結構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結合大數據挖掘和高通量計算,科研人員從二維材料資料庫中搜索到一個具有類似模型結構的二維材料家族,即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過渡金屬硫族和滷族化合物MX,其中M為V、Cr、Mn、Fe、Co、Ni、Cu、Zn、Ag,X為Se,Cl,Br,I(圖2)。理論計算表明,當金屬原子3d軌道滿佔據時,體系具有較弱的次近鄰相互作用,導致負泊松比的發生,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
  • 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該工作利用能產生百萬大氣壓(接近地心壓強)的金剛石對頂砧技術,對層間強耦合二維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這一類新型信息材料實現了高效物性調控,系統地研究了二維異質結的層間激子發光、電子能帶結構等物理特性隨壓強變化的響應。電子科技大學夏娟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夏娟研究員和王曾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南京工業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
  •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二維模板離子吸附策略,將無定形V2O5均勻生長於高導電的石墨烯表面,獲得了一種超薄V2O5/石墨烯(A-V2O5/G)二維異質結新材料,充分結合無定形V2O5本身豐富的活性位點、離子擴散路徑短的優點和石墨烯高導電性、良好機械穩定性的優點,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獲得了高容量、高倍率、長壽命、高安全性的水系鋅離子電池。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
    研究人員設計出正方形晶格結構在應力下的演化模型,通過分析二維平面結構和起伏結構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結合大數據挖掘和高通量計算,科研人員從二維材料資料庫中搜索到一個具有類似模型結構的二維材料家族,即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過渡金屬硫族和滷族化合物MX,其中M為V、Cr、Mn、Fe、Co、Ni、Cu、Zn、Ag,X為Se,Cl,Br,I(圖2)。理論計算表明,當金屬原子3d軌道滿佔據時,體系具有較弱的次近鄰相互作用,導致負泊松比的發生,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
  • ...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異質...
    研究人員設計出正方形晶格結構在應力下的演化模型,通過分析二維平面結構和起伏結構在應力下可能的演化過程,提出一個能夠使材料產生負泊松比的機制,即材料具有起伏結構,且次近鄰原子間相互作用較弱(圖1)。結合大數據挖掘和高通量計算,科研人員從二維材料資料庫中搜索到一個具有類似模型結構的二維材料家族,即具有p4mm二維空間群的過渡金屬硫族和滷族化合物MX,其中M為V、Cr、Mn、Fe、Co、Ni、Cu、Zn、Ag,X為Se,Cl,Br,I(圖2)。理論計算表明,當金屬原子3d軌道滿佔據時,體系具有較弱的次近鄰相互作用,導致負泊松比的發生,與模型預測結果一致。
  • 「石墨烯種子園」初結碩果 北京新材料科技產業基地提質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日前,記者從房山「兩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房山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不斷明晰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新材料和高端製造業,積極培育醫工交叉和中醫藥為特色的醫藥健康產業,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西工大新聞網3月25日電(王琳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探索二維材料的新類型及將它們自由組合成二維範德華爾斯異質結,極大地促進了新奇基礎物理現象的湧現和超薄型微納器件的優化。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