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以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引起關注,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同步推進中。
石墨烯是一種前沿新材料。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石墨烯發現人之一的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牽頭組建團隊,與兩江戰略基金合資設立,重點建設運營二維材料推廣應用中心,以及材料製備與表徵、石墨烯輸運性能應用、石墨烯基智能穿戴應用、能源材料與器件、功能塗料應用等重點實驗室。該研究院於去年智博會期間正式註冊成立。
據了解,該研究院的建院初衷,是為了在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的帶領下,整合其豐富的國際科研資源,逐步聚集以新材料應用為核心的創新研發力量,以產業化為導向,建立優於現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體制的,市場化、國際化的創新研發及產業化機制,總結為3個國際「一流」、2個全球「前沿」,即一流的科學家帶頭人、一流的團隊、一流的機制,前沿的科研方向、前沿的產業化目標。
該研究院將立足重慶,輻射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國家重要戰略布局,重慶及兩江新區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據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院長葛奇介紹,成立以來,研究院運行順利,去年9月至今,發布了10餘篇國際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已經引起了全球新材料行業對研究院的關注,為下一步拓展合作機會、引進人才、邀請交流、聯合研發奠定了基礎。
此外,多個產業化項目在逐步推進中。其中備受關注的石墨烯智能穿戴項目科研團隊配置已經完成,設備選型方案也已確定,正在逐步推進過程中。
針對目前國內重點發展的半導體領域,研究院正在重點攻關碳化矽(SiC)領域。
葛奇介紹,碳化矽(SiC)是一種優異性能的寬禁帶半導體,具有禁帶寬、熱導率高、臨界電場高等特點,有極好的物理及化學穩定性、極強的抗輻照能力和機械強度,可用於研製高溫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和嚴酷環境下的抗輻照傳感器。碳化矽(SiC)大功率器件,是目前在電力電子領域發展最快的新型半導體功率器件,可被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等領域。
該項目技術現已基本成熟,設備選型也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同時,研究院還在同步推進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其中,導熱材料項目主要為改性塑料,用於散熱器件,已完成初試;納米帶項目由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導電劑、潤滑劑等領域的添加劑,已達到公斤級中試生產條件。
在整合國內科研資源方面,該研究院與重慶大學共建的聯合培養基地已籤約授牌,主要為學生提供實習科研場所,實現科教融合、平臺共享。
截至2020年7月,研究院已為西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華森製藥、藥友製藥、北大醫藥、聖華曦製藥等幾十家高校及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應用研發等創新服務。
此外,在兩江基金公司引薦下,重慶水務集團擬委託研究院開展基於石墨烯材料城鎮汙水處理項目。
「這是研究院承接的首個研發外包業務,對於我們實現未來發展規划具有重要意義。」葛奇說。
該項目以實現汙水的穩定達標排放與再生回用為目標,開展氮磷削減與深度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工藝優化。
「下一步,研究院將繼續整合國內外科研資源,提升研發能力,繼續推進大科學裝置、國際科學峰會等項目。」葛奇表示。(記者 趙鵬 研究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