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加速度|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多個產業化項目試生產

2020-10-04 兩江協同創新區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

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一年以來

碩果纍纍

已組建20餘名科研人員的團隊

目前,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

在國際科研領域不斷引起關注

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

MOCVD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正同步推進中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石墨烯發現人之一的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牽頭組建團隊,與兩江戰略基金合資設立,重點建設運營二維材料推廣應用中心,以及材料製備與表徵、石墨烯輸運性能應用、石墨烯基智能穿戴應用、能源材料與器件、功能塗料應用等重點實驗室。該研究院於去年智博會期間正式註冊成立。

石墨烯是一種前沿新材料

研究院的建院初衷,是為了在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的帶領下,整合其豐富的國際科研資源,逐步聚集以新材料應用為核心的創新研發力量,以產業化為導向,建立優於現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體制的,市場化、國際化的創新研發及產業化機制,總結為3個國際「一流」、2個全球「前沿」,即一流的科學家帶頭人、一流的團隊、一流的機制,前沿的科研方向、前沿的產業化目標。該研究院將立足重慶,輻射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國家重要戰略布局,重慶及兩江新區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據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院長葛奇介紹,成立以來,研究院運行順利,去年9月至今,發布了10餘篇國際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已經引起了全球新材料行業對研究院的關注,為下一步拓展合作機會、引進人才、邀請交流、聯合研發奠定了基礎。


此外,多個產業化項目在逐步推進中。其中備受關注的石墨烯智能穿戴項目科研團隊配置已經完成,設備選型方案也已確定,正在逐步推進過程中。


針對目前國內重點發展的半導體領域,研究院正在重點攻關碳化矽SiC)領域。


葛奇介紹,碳化矽(SiC)是一種優異性能的寬禁帶半導體,具有禁帶寬、熱導率高、臨界電場高等特點,有極好的物理及化學穩定性、極強的抗輻照能力和機械強度,可用於研製高溫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和嚴酷環境下的抗輻照傳感器。碳化矽(SiC)大功率器件,是目前在電力電子領域發展最快的新型半導體功率器件,可被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等領域。該項目技術現已基本成熟,設備選型也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同時,研究院還在同步推進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其中,導熱材料項目主要為改性塑料,用於散熱器件,已完成初試;納米帶項目由主要用於鋰離子電池導電劑、潤滑劑等領域的添加劑,已達到公斤級中試生產條件。

在整合國內科研資源方面,該研究院與重慶大學共建的聯合培養基地已籤約授牌,主要為學生提供實習科研場所,實現科教融合、平臺共享。截至2020年7月,研究院已為西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華森製藥、藥友製藥、北大醫藥、聖華曦製藥等幾十家高校及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應用研發等創新服務。


此外,在兩江基金公司引薦下,重慶水務集團擬委託研究院開展基於石墨烯材料城鎮汙水處理項目

「這是研究院承接的首個研發外包業務,對於我們實現未來發展規划具有重要意義。」葛奇說。該項目以實現汙水的穩定達標排放與再生回用為目標,開展氮磷削減與深度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工藝優化。


「下一步,研究院將繼續整合國內外科研資源,提升研發能力,繼續推進大科學裝置、國際科學峰會等項目。」葛奇表示。


*內容來源:重慶兩江新區官網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外,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多個產業化項目開始試生產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近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以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引起關注,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同步推進中。
  •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近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以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引起關注,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同步推進中。
  • 關注智博會丨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多個產業化...
    9月8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去年智博會期間在渝正式註冊成立的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以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發表10餘篇論文被SCI收錄,在國際科研領域引起關注,同時石墨烯複合增強導熱材料、石墨烯納米帶、MOCVD鋅擴散3個產業化項目同步推進中
  •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籤約落戶
    中新網重慶4月20日電 (記者 劉賢)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20日籤約落戶重慶兩江新區,由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石墨烯發現人之一的諾沃肖洛夫教授擔任名譽院長並牽頭組建團隊。該研究院將以石墨烯應用、石墨烯規模化製備和微納結構測量表徵為方向,專注於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計劃構建科研與孵化、成果轉化與資本、高端人才與產業化服務3個板塊。研究院聚焦二維材料,將重點建設運營二維材料推廣應用中心,以及材料製備與表徵、石墨烯輸運性能應用、石墨烯基智能穿戴應用、能源材料與器件、功能塗料應用等重點實驗室。
  • 助力重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結「碩果」
    ▲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8月19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落戶新區一年多來,已組建20餘名科研團隊,並為西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森製藥、藥友製藥等數十家高校及企業提供檢驗檢測
  • 「圖靈獎」團隊落地重慶:將建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據介紹,該加密實驗室團隊由一名圖靈獎得主、兩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10餘位密碼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擁有極強的科研實力。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加密實驗室團隊落地,是重慶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布局。這也是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科斯提亞·諾沃謝夫牽頭組建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之後,又一頂尖科學家團隊在渝落地。
  •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重慶研究院單晶二維材料GeSe大面積單原子層研究獲新進展 2017-12-13 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 但受其脆性影響,該類型材料難以直接採用物理撕裂法製備得到單原子層材料。採用化學合成方法,也難以獲得較大面積的單原子層(大於1微米)。因此,對IVAVIB單晶二維材料的研究迄今仍停留在理論預測階段。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Curie)、約翰·巴丁(John Bardeen)和弗雷德裡克·桑格爾(Frederick Sanger)三人曾經兩次獲得科學獎。Barry Sharpless)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人們希望利用這一新型的二維結構,開發出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給行將終結的「摩爾定律」注入新的希望。15年來,二維材料的研究獲得了蓬勃發展,學術界和工業界一直在尋求商業應用的方法。前不久,Nature Materials 雜誌連用7篇文章,一同討論二維材料通往產業化之路。
  • 2020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公示,全名單
    據山東省科技廳網站,9月21日,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公示》。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通過的2項科學技術最高獎、39項自然科學獎、15項技術發明獎、213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在科技廳網站進行公示。
  • 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稀土鎂合金等三個產業化項目投產
    生意社09月15日訊 近日,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中試產業化項目正式開工投產,本次開工投產項目分別是稀土鎂合金、稀土鈦合金製品、稀土氧化物塗層等三個產業化項目,項目選址於內蒙古中天宏遠再製造股份公司內,總投資額達3億元,廠房佔地面積約4.5畝。
  • 輕合金研究所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取得產業化應用新突破
    2020年10月,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發布了關於第二屆(2019-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個人名單。
  • 搞不定諾獎?但可以搞定諾獎級的材料!——臺式高精度薄膜製備與...
    沒錯,憑藉磁懸浮青蛙,安德烈·海姆獲得了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並且他親自去參加了頒獎儀式(可以自行了解,可不是每個人都敢去領這個搞笑諾獎的哦)。經過這次另類獎項的「洗禮」,他在稀奇古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一次他偶然用膠帶粘出了單層的石墨——「石墨烯」。2010年他憑藉最先製備出石墨烯並測量了石墨烯的物理性質而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863計劃新材料技術領域「二維/三維石墨烯材料與光電器件的可控...
    近日,由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重慶萊寶科技有限公司和重慶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863計劃「二維/三維石墨烯材料與光電器件的可控制備及示範應用(2015AA034801)」課題通過技術驗收。
  • 港中大(深圳)特聘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米爾格羅姆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教授,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與形式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兩位獲獎者改進了拍賣理論,發明了新的拍賣模式,使全世界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受益。保羅·米爾格羅姆教授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藝術研究院院士,在微觀經濟與拍賣理論方面享有盛譽。
  • 2019石墨烯和二維材料國際峰會在巴西舉行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9月10日電(記者陳威華趙焱)為期兩天的2019石墨烯和二維材料國際峰會10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結束。來自中國、新加坡、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了本領域的技術發展、市場願景和商業理念等問題。
  • 山東公布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名單,青島89個項目(人選)入選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1日訊 近日,省科技廳公示了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青島相關單位參與的共有89個項目(人選)入選。其中,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1人,自然科學獎11項,技術發明獎5項,科技進步獎71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人。值得關注的是,李華軍擬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推薦。
  • 替代ITO 石墨烯觸控螢幕產業化之路還有多遠?
    石墨烯觸控屏產業化應用前景 自從石墨烯發現者於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 國內外石墨烯產業開始興起, 但前期石墨烯產業化的重點為石墨烯原材料的規模化生產, 市場上還缺少一款可供銷售的石墨烯薄膜應用商品。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今天要首先給大家介紹的一位WLF會員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不多不少等了24年。WLF曾向大家推送過現年98歲高齡的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的故事(詳見推送97歲拿諾獎,98歲連發論文,他做的「足夠好」,才有今天的特斯拉)。
  • 2020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擬獎項目(人選)公示!
    近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在官網對2020年度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擬獎人選及四川省科技進步獎擬獎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期內,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公示的擬獎人選、擬獎項目和項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有異議的,須以書面方式向科技廳提出,並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須在書面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須籤署本人真實姓名,並提供有效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