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定諾獎?但可以搞定諾獎級的材料!——臺式高精度薄膜製備與...

2020-11-26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要在十月揭曉了。縱覽歷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新材料、新性質的發現都給我們的科研生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諾獎趣事

  要說得諾獎,更多得靠上天的眷顧,讓科學家有神奇的想法和創意去登上世界科學的巔峰。不過有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經歷更是傳奇的離譜。你還記得那個磁懸浮青蛙的實驗嗎?沒錯,憑藉磁懸浮青蛙,安德烈·海姆獲得了2000年的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並且他親自去參加了頒獎儀式(可以自行了解,可不是每個人都敢去領這個搞笑諾獎的哦)。經過這次另類獎項的「洗禮」,他在稀奇古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一次他偶然用膠帶粘出了單層的石墨——「石墨烯」。2010年他憑藉最先製備出石墨烯並測量了石墨烯的物理性質而獲得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這樣安德烈·海姆成為了擁有「雙料」諾獎的全球「逗」科學家。石墨烯的發現也對物理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很多基本的物理理論在石墨烯中得到了驗證、石墨烯的特殊性質促進了新型器件的發展、受到石墨烯的啟發科學家製備出了更多種類的二維材料,可見石墨烯的發現意義非凡。雖然得諾獎的人鳳毛麟角,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而言搞不定諾獎是正常的,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讓您輕鬆搞定諾獎級的材料。

  二、石墨烯製備的先進方案

  從初的石墨剝離方法(膠帶粘貼)到化學氣相沉積方法(CVD),石墨烯的製備手段一直備受關注。經過十年的發展,CVD方法已成為公認的有市場前景的石墨烯製備方案。英國Moorfield是一家專注於高質量的薄膜生長與加工技術的研發公司,常年來與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課題組等多個世界知名科研團隊都有重要的合作,並為他們提供高性能的科研設備,其中臺式高性能CVD石墨烯/碳納米管快速製備系列—nanoCVD便是典型代表。與諾獎團隊的長期合作使得該系列產品在製備石墨烯等碳基納米材料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該系列產品操作簡便,生長條件控制精準,生長迅速、製備出的樣品具有高質量、高可重複性。30分鐘內搞定高質量石墨烯生長,nanoCVD可能是世界快的石墨烯生長設備!

  日前,Quantum Design 中國子公司與英國Moorfield公司正式合作,作為中國的獨家代理和戰略合作夥伴,將為中國用戶提供高性能的設備與優質的服務。

臺式高性能CVD石墨烯快速製備系統—nanoCVD 8G

  三、其他薄膜製備與加工手段的代表設備

  除了石墨烯製備設備,英國Moorfield公司還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薄膜製備與加工設備,例如磁控濺射、熱蒸發、等離子刻蝕、高精度熱處理等。

  臺式高質量多功能薄膜磁控濺射系統— nanoPVD S10A是Moorfield傾力打造的一款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臺式磁控濺射系統。該系統雖然體積小巧,但是功能出色、配置齊全。nanoPVD S10A多可安裝3個水冷式濺射源,可實現高功率持續運行,靶材尺寸與大型系統一樣是行業通用尺寸。系統多可同時控制3路氣體,可以實現大型設備才有的共濺射和反應濺射方案。劍橋大學、諾森比亞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用戶都對這款臺式設備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臺式高質量多功能薄膜磁控濺射系統—nanoPVD S10A

  臺式高質量金屬\有機物熱蒸發系統 - nanoPVD T15A是Moorfield推出的 nanoPVD系列中最新的型號,高腔體設計方案專為熱蒸發而設計,確保薄膜均勻度。系統可以配備低溫蒸發(LTE)和標準電阻蒸發源,分別用於沉積有機物和金屬薄膜。低熱容有機物蒸發源具有高精度的控制電源,可以精準的控制蒸發條件,製備高質量的有機物薄膜。金屬源採用盒式屏蔽模式,可以有效的減少交叉汙染等問題。智能的控制系統和靈活的配置方案使PVD-T15A廣泛應用於全球材料研究領域。劍橋大學、巴斯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等都是該設備的用戶。

臺式高質量金屬\有機物熱蒸發系統 - nanoPVD T15A

  臺式超精準二維材料等離子軟刻蝕系統—nanoETCH是與曼徹斯特大學諾獎得主Andre Geim課題組聯合研發的可用於二維材料高精度刻蝕的等離子軟刻蝕系統。與傳統的刻蝕方案相比,nanoETCH在石墨烯和2D材料的關鍵加工中表現出了很高的性能。該系統對輸出功率的解析度可到達毫瓦量級,可實現對二維材料的超精準逐層刻蝕,也可實現對二維材料進行層內缺陷製造,還可對石墨等基材進行表面處理。該系統性能已經在劍橋大學石墨烯中心、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國家石墨烯中心、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等諸多用戶實驗室得到驗證。

臺式超精準二維材料等離子軟刻蝕系統—nanoETCH

  臺式精準氣氛\壓力控制高溫退火系統—ANNEAL可用於二維材料以及襯底在特定氛圍中的高精度熱處理,也可用於其他有高精度熱處理要求的方向。英國Moorfield 公司將樣品、襯底等材料的熱處理上升到與納米材料的製備同樣的技術高度。通過精準的真空度與氣氛控制以及高精度的溫度控制使樣品的熱處理過程變得和樣品的製備過程一樣高度可控。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曼徹斯特大學等用戶對該設備的性能讚譽有加。

臺式精準氣氛\壓力控制高溫退火系統—ANNEAL

  多功能高級磁控濺射噴金儀—nanoEM是為SEM、TEM樣品的表面導電處理以及普通樣品的高質量電極生長而設計的金屬濺射系統。系統可配備SEM樣品託、TEM樣品網、普通薄膜樣品等多種專用樣品臺。雖然該系統主要為濺射導電金屬而設計,但是該設備的性能已經達到了高質量薄膜樣品的製備標準。通過選擇不同的配置可以兼顧樣品的表面導電處理、電極製備與學術研究型薄膜樣品的製備。

多功能高級磁控濺射噴金儀—nanoEM

  四、落戶中國

  在正式向中國客戶提供設備和服務的短短數月時間內我們便收到了諸多諮詢,設備的性能更是受到了國內諸多單位的認可。目前國內首套臺式高質量多功能薄膜磁控濺射系統- nanoPVD S10A訂單已落戶寧波大學。國內首套臺式超精準二維材料等離子軟刻蝕系統—nanoETCH即將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安裝。我們希望更多的臺式高精度薄膜製備與加工系統能夠落戶中國,讓國內的科研工作者製備出更好的樣品!

  產品詳情

  臺式高性能CVD石墨烯/碳納米管快速製備系列—nanoCVD: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61627.shtml

  臺式高性能多功能PVD薄膜製備系列—nanoPVD: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61623.shtml

  臺式超精準二維材料等離子軟刻蝕系統—nanoETCH: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61629.shtml

  臺式精準氣氛\壓力控制高溫退火系統—ANNEAL: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62923.shtml

  多功能高級磁控濺射噴金儀—nanoEM: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20062924.shtml

相關焦點

  • 高性能臺式設備喊你快上車 ——小、快、靈,薄膜製備與加工的首選
    隨著材料科學的蓬勃發展,尤其是高水平的量子材料研究與應用對薄膜材料、二維材料的製備和高精度加工要求越來越高。一套完整流程的薄膜製備與加工設備購置成本通常要在幾百萬到上千萬元。此外,大型設備操作繁複,存放空間大、日常維護成本高,給科研人員帶來了很大挑戰。
  • 施一公回應「諾獎級」研究:不為獎做課題
    原標題:施一公回應「諾獎級」研究:不為獎做課題    清華大學23日舉行施一公研究團隊200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克·肖斯德克如此評價。   著名癌症生物學家、美國杜克大學藥理學院講席教授王小凡評價說,「我個人相信,施一公取得的這項成就將得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認真考慮。」   對此,施一公回應,在研究一線確實不可能因為諾貝爾獎去做課題,他表示:「從來不想或想不到也不可能,但從來沒認真去想什麼時候會得諾貝爾獎。」
  • 11家諾獎實驗室深圳大集結
    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諾獎實驗室,  這意味著11位諾貝爾科學獎或圖靈獎得主  每年至少在深圳工作一個月。  強化基礎研究,深圳從2017年正式啟動諾獎實驗室建設,決定依託大學、事業單位、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科技型企業等單位,邀請諾貝爾科學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共建實驗室。
  • 諾獎得主在這本國產期刊發表論文!
    傳統散熱材料主要有金屬、金屬氧化物和其它非金屬材料,但由於其自身的局限性(如價格昂貴、加工成型複雜、導熱率較低等),無法滿足現代電子工業的需求。石墨烯是一層碳原子以sp雜化軌道組成的二維納米材料,理論熱導率可達3000-5000W/m·K,遠高於傳統導熱材料。
  • 2020,諾獎將至
    諾獎究竟在獎勵什麼,其獎勵的顛覆性原創成果是否真的越來越少?如何評價低被引的「冷美人」成果?怎樣提出諾獎級的科學問題?中國如何搶佔國際科學發展的至高點?獎勵光環和熱度之下,更需要冷靜的思考。在目前這個階段,工業時代形成的科學體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科學範式與諾獎設立之初已有很大不同。
  • 人物|他的諾獎,是一根膠帶紙撕出來的
    【故事一】讓青蛙「飛」起來海姆教授是至今所有的諾獎得主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過搞笑諾獎和真正諾獎的雙料諾獎獲獎者。搞笑諾獎以怪誕卻充滿科學意義的科學研究出名,海姆教授的獲獎項目叫「飛翔的青蛙」。這也是昨天他講的第一個「隨意」的實驗。上世紀90年代,海姆曾經是荷蘭奈梅亨大學副教授。當時,他所在的實驗室最主要的設備優勢是強大的電磁鐵。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他考研3次,讀博7年,英語極爛,卻做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
    今天這位科研精英,他沒有從小就身背光環,但憑著一路的堅韌和決心,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現如今做出了諾獎級的成果。2016年9月,有中國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結果揭曉,薛其坤獲得「物質科學大獎」。學界對此評價「實至名歸!」2019年1月,他主持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科學網—製備重堆疊二硫化鉭超導薄膜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等製備重堆疊二硫化鉭超導薄膜材料 目前,超導材料的最高超導溫度在-100℃以下,成本很高,難以大面積推廣,追求更高溫甚至室溫超導是物理學家們的夢想。 「由於缺乏理論支持,高溫超導的探索步履維艱。」論文第一作者、矽酸鹽所碩士研究生潘傑表示,傳統以弱的電—聲相互作用為前提的BCS理論難以解釋40K以上超導機理,因此需要新理論解釋高溫超導現象。界面超導的發現是近幾年超導領域的一個新亮點。然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相應地,搞清楚其機理,生產相應的藥物,則有望治癒這些病症。 事實上,這不是有關「細胞質量控制」研究的第一次獲得諾獎,大隅良典也並非發現「細胞自噬」現象的第一人。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看到」了「細胞自噬」這種現象。當時,科研人員觀察到,在一種新型的細胞器裡面,裝有可以降解、消化蛋白質的酶,這個酶被稱作「溶酶體」,是細胞內生化成分降解的工作站。
  • 國人何時再獲諾獎:一個沉默的話題
    科學網作者:李明陽  諾獎中的和平獎、文學獎,由於多多少少涉及了一些政治因素,或者評價標準比較模糊,其公正性、權威性存在些許爭議。其他四個獎項,尤其是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學科的諾獎提名,通常都沒有多大爭議。
  • 南京大學製備新穎二維材料—新聞—科學網
    (a-c)氧化物鈣鈦礦二維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示意圖;(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南京大學聶越峰教授課題組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對非層狀結構的氧化物鈣鈦礦材料進行單原子層精度的生長與轉移,結合王鵬教授課題組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分析,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穎二維材料。
  • 諾獎:說起來都丟人
    諾獎:說起來都丟人 如今世界,一說起物理,多數人腦海中都會浮現愛因斯坦的形象,他對世界的影響是如此之大。愛因斯坦曾發表了5篇論文,幾乎每一篇都是諾貝爾獎級的成果,可為什麼諾貝爾獎只給愛因斯坦頒了一個獎,還是挑了一個最小的成就——光電效應。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近些年,隨著可穿戴設備和曲屏手機等柔性光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透明導電薄膜的機械柔韌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應用最廣泛的透明導電薄膜是氧化銦錫(ITO)。ITO具備良好的可見光透過率和較低的電阻率,但其機械強度和柔韌性較差,不適用於柔性光電子器件。為解決該問題,科研人員探索了多種ITO-free的透明導電薄膜,包括金屬薄膜、金屬網格或納米線、二維材料、導電聚合物等。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諾獎中隱藏的密碼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TIKTOK為什麼說封殺就封殺,因為這些應用軟體根本就不涉及到基礎科學,很快就可以再複製一個出來,更不要談什麼XX算法,那不叫算法,不過是人性被計算的權重而已,跟算法一點關係都沒有。
  • 進展|新一代高通量薄膜製備及原位表徵技術研發進展
    材料基因組技術的出現為快速構建精確的材料相圖,縮短材料的研發周期帶來了希望。組合薄膜製備技術作為材料基因組核心技術之一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即共磁控濺射技術,陣列掩膜板技術和組合雷射分子束外延技術。目前,組合薄膜生長往往採用往復平行位移掩膜板的方式,這樣不可避免造成累積誤差,直接影響到薄膜製備過程中組分控制的精度。
  • CIGS-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簡介及CIGS薄膜電池製備技術方法
    1、 CIGS 電池的結構銅錮稼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 具有層狀結構, 吸收材料屬於 I -III-VI 族化合物。襯底一般 採用玻璃,也可以採用柔性薄膜襯 底。一般採用真空濺射、蒸發或者 其它非真空的方法,分別沉積多層 薄膜, 形成 P-N 結構而構成光電轉 換器件。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 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a-c)氧化物鈣鈦礦二維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示意圖;(d-g)被採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a-c)氧化物鈣鈦礦二維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示意圖;(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被採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