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 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2020-12-06 騰訊網

  (a-c)氧化物鈣鈦礦二維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示意圖;(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被採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該項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和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

  據研究團隊帶頭人潘曉晴教授介紹,自2004年石墨烯被發現以來,以其為代表的各類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由於具有豐富多樣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在信息傳輸和能源存儲器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而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目前已知二維材料,無論是機械剝離還是人工生長,都依賴於其特殊的層狀結構特性及原子層間的弱鍵合作用。儘管非層狀結構的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由於電子的強關聯效應呈現出極為豐富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及其豐富多彩的量子現象,但其原子層厚度的超薄二維材料製備仍然是有待攻克的重大難題。

  2016年,史丹福大學HaroldHuang課題組利用脈衝雷射沉積技術在水溶性材料過渡層上生長鈣鈦礦氧化物薄膜,通過溶解過渡層的方式獲得了自支撐的鈣鈦礦薄膜,為製備二維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他們在嘗試製備只有原子層厚度的超薄二維材料時碰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使得鈣鈦礦氧化物二維材料的探索又陷入了困境。

  據潘曉晴解釋,區別於斯坦福課題組所採用的脈衝雷射沉積技術,南京大學聶越峰教授課題組採用了一種叫分子束外延的薄膜生長技術來製備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通過改進原位監控技術與採用高精度的逐層生長方法,成功實現了超薄氧化物鈣鈦礦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的突破,獲得原子層厚度的高質量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同時,王鵬教授課題組則利用多種先進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鏡結構分析技術實現了二維極限下電鏡樣品製備、層數標定和精細晶體結構表徵,直接觀測到鈣鈦礦BiFeO3薄膜在二維極限下出現若干新穎現象。這樣重大突破性工作的實現得益於先進的分子束外延薄膜生長技術與亞原子分辨電子顯微分析技術的有機結合及研究人員之間的密切合作。

  本科研項目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江蘇省「雙創人才」等項目的資助,以及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功能材料設計原理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已故閔乃本院士對量子材料微結構研究中心的建立與發展給予鼓勵和支持。(完)

相關焦點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哈工大報訊(威海/供稿)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泰山學者項目支持下,我校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幾年來,二維結構的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結構特性及其在光電子、場效應管、能源轉換和存儲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但是,目前二維材料的製備方法主要分為氣相法和液相法,但是均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化學氣相沉積法成本高、產量低,液相法很難獲得大尺寸的二維納米片,且後續需要繁瑣的純化處理。此外,上述方法大多局限於層狀二維材料的合成。
  • 中科院團隊成功建立二維金屬氧化物宏量製備新方法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6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在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製備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Facile Mass Production of Self-Supported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al Metal Oxides for Catalytical Applications(《簡易宏量製備適用於電催化應用的自支撐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為題發表在化學領域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化學通訊》)上。
  • Nature子刊:實現釐米級疊層二維材料製備及轉角精確控制
    二維材料的維度與界面調控是推動其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由此,也開啟了轉角電子學的時代。
  • 中國學者「吹」出二維材料製備新方法
    圖為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新進展。(哈工大提供)中新網哈爾濱9月18日電(記者 史軼夫)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民間藝術「吹糖人」,如今在科研領域得到「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18日發布消息,該校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二維結構的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結構特性及其在光電子、場效應管、能源轉換和存儲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
  • 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
    二維(2D)材料由於其特殊結構而具有一系列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然而,機械剝離、化學沉積和生長等傳統方法在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方面存在諸多挑戰。近日,浙江大學張澤院士、王江偉研究員課題組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Ting Zhu教授、中科院金屬所杜奎研究員等人合作,基於材料塑性變形的普遍特徵提出了利用「自上而下」的機械減薄法來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並通過Au雙晶/多晶納米結構的原位機械拉伸成功獲得了單原子厚度的Au薄膜。
  • 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研究獲進展
    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領域取得進展。
  • 南京大學製備新穎二維材料—新聞—科學網
    ;(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南京大學聶越峰教授課題組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對非層狀結構的氧化物鈣鈦礦材料進行單原子層精度的生長與轉移,結合王鵬教授課題組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分析,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穎二維材料。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為了實現對視網膜結構和功能的逼真模擬,在該工作中,繆峰團隊提出可以通過"原子樂高"的方式搭建基於二維材料垂直異質結的類腦視覺傳感器,這些垂直結構不僅能夠自然地模仿視網膜的垂直分層結構,而且異質結中包含的不同二維材料可被用來模擬視網膜中不同細胞的功能。在實驗中,繆峰團隊首先將機械剝離的薄層硒化鎢和氮化硼以及氧化鋁製備成垂直異質結器件。
  • 製備均勻潔淨的二維材料 清華-伯克利深圳團隊的研發實現突破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5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近日,記者從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獲悉,學校成會明、劉碧錄團隊成功開發基於「溶解-析出」機理生長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的普適方法。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自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於2004年成功製備出石墨烯,並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研究熱潮迅速興起。由於原子級薄的二維材料具有完美的晶體結構、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和吸引人的潛在應用,它迅速成為各大高校及工業界的研究熱點。
  • 進展|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近十多年來,機械解理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製備各種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石墨烯、MoS2以及單層高溫超導材料Bi2212等諸多材料的本徵物理性質,都是在機械解理的樣品上觀察到。在異質結和轉角石墨烯等人造晶體中,機械解理的樣品也同樣展現出獨特的優勢。機械解理的樣品與基底相互作用弱,製備過程相對簡單,樣品質量高,這些優勢使得該方法在二維材料研究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 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和黃逸凡研究員合作,成功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
  • 清華大學發表二維材料廉價礦物電催化劑大電流產氫研究成果
    近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成會明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大規模製備廉價礦物基二維材料大電流產氫電催化劑》(High-Throughput Production of Cheap Mineral-Based Two-Dimensional
  • 新能源研究重要突破,齊魯工大在納米膜材料研究成果登上頂級期刊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新能源團隊閆理停博士與沈建興教授、材料學院特聘教授趙學波及昆士蘭大學王連洲教授合作,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TOP,IF=27.398)發表題為「A Freestanding 3D Heterostructure
  • 中國科大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我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室實驗室和物理學院陳仙輝教授課題組在二維類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組與復旦大學張遠波教授、封東來教授和吳驊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幾個納米厚度的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 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二維材料:可控制備、高質量材料及生長機理
    二維材料具有高遷移率、帶隙可調、大比表面積和原子級厚度等優點,在電子、光電子、傳感器、柔性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材料的可控制備是二維材料應用的前提,化學氣相沉積(CVD)是製備二維材料的重要方法。
  • 北航合作在二維晶體材料噴墨列印製備技術方面取得新成果
    近期,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全文刊發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張夢副教授與劍橋大學Tawfique Hasan博士等團隊合作在二維晶體材料噴墨列印製備技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A general ink formulation of 2d crystals for wafer-scale
  • 單元素二維材料論文合集 | Nature Research
    二維材料因其奇特的性質和在電子、傳感、能量存儲和採集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被研究者們所廣泛研究。顧名思義,「單元素二維材料」是由單一化學元素組成的二位層狀材料自石墨烯最早被發現並廣泛研究以來,「單元素二維材料」家族的成員不斷發展壯大,包括了一些新奇的材料,如矽(Si)、鍺(Ge)、錫(Sn)、磷(P)、碲(Se)、鉍(Bi)和硼(B)等元素的二維材料形態,也就是所謂的矽烯、鍺烯、錫烯、磷烯、碲烯、鉍烯和硼烯。這些材料大多具有半導體帶隙和高遷移率,使它們在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應用非常有趣。
  • 「科研進展」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和黃逸凡研究員合作,成功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中國科學:材料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