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合作在二維晶體材料噴墨列印製備技術方面取得新成果

2020-09-04 小材科研

近期,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全文刊發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張夢副教授與劍橋大學Tawfique Hasan博士等團隊合作在二維晶體材料噴墨列印製備技術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A general ink formulation of 2d crystals for wafer-scale inkjet printing」。北航卓越百人張夢副教授、劍橋大學Tawfique Hasan博士、杜倫大學Colin D. Bain教授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

二維晶體以其特殊的材料性能為(光)電子學,光子學和傳感器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近年來,研究人員致力於將噴墨列印技術應用於二維晶體材料,以實現大面積、低成本的光電子器件製造(張夢副教授相關早期工作請見Nature Communications, 8, 278, 2017)。然而,在噴墨列印過程中,墨水液滴由於液-氣界面曲率的變化產生徑向向外的拉普拉斯壓力,並在該拉普拉斯壓力的驅動下運載材料至液滴與基片界面邊緣處形成「咖啡環」狀的非均勻沉積。這個問題嚴重限制了該技術應用的可重複性和可擴展性。

張夢副教授所在的合作團隊提出,通過設計墨水溶劑成分的表面張力和揮發速率從而誘導墨水產生Marangoni效應以有效抑制咖啡環效應(圖1)。團隊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雙溶劑混合溶液被噴墨列印至基底後,誘導產生的馬拉高尼效應會增強液滴的擴展,引起液滴與基底接觸線處的材料持續擴散,從而使材料在基底上保持均勻的濃度分布。同時,在液滴的乾燥過程中,液滴較厚的中心處的表面張力小於液滴較薄的邊緣處的表面張力,從而引起溶液從液滴頂點流向液滴邊緣的馬拉高尼效應。該馬拉高尼效應使液滴在蒸發過程中維持平展形狀而均勻變薄,從而形成均勻的沉積物。

圖1. Marangoni效應

理解該機制後,研究者合成了10餘種不同的二維晶體以及這些二維晶體的異質結構和混合體,並製備了它們的墨水。無論是採用單線列印圖樣,還是大尺寸、大面積列印圖樣,均展現出了良好的均勻性和一致性(圖2)。作為演示,研究者通過噴墨列印製備了基於二硫化鉬以及石墨烯/氧化鐵二維混合材料的可飽和吸收體(4×8陣列)、室溫氣體傳感器(5×10陣列)和光電探測器(45×100陣列)。隨機選擇16個二硫化鉬可飽和吸收體應用於光纖雷射器,輸出脈衝測試表明其脈寬符合高斯分布,其離散係數為3.3%;室溫二氧化氮傳感器和光電探測器的響應離散係數分別為2.5%和9.1%,器件的性能參數浮動完全在二維晶體噴墨列印製造可接受的變化範圍內。該研究克服了二維晶體大規模可重複性製備方面的最大障礙之一。

圖2. 噴墨列印製備的二維晶體

圖3. 不同次噴墨列印器件樣品展現出一致特性

該報導首次完整揭示了馬拉高尼效應實現均勻噴墨列印的機制,這為推進二維晶體光子的可重複性大規模量產具有重要意義,為國家光電子器件產業化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該工作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51778030,51372220,51322202)、英國工程和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EP/N025245/1,EP/L016087/1, EP/G037221/1)、英國皇家學會、英國創新署歐盟地平線2020研究與創新計劃的支持。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原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3/eaba5029.abstract

相關焦點

  • AM:電化學剝離層狀材料:快速高效製備二維材料的新方法
    隨著石墨烯研究的崛起,各種二維材料(包括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以及碳化鈦等)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傳感器,催化劑,能量存儲,以及多功能電學器件中。然而,這些新技術能否得到深度推廣,取決於能否大批量,低成本地獲取符合應用需求的二維材料。
  • 咖啡環效應激發了電子產品的最佳噴墨列印技術
    咖啡環效應激發了電子產品的最佳2D材料與晶圓級噴墨印刷技術你有沒有把咖啡灑在桌子上?然後,您可能已經觀察到流體力學中最令人困惑的現象之一-咖啡環效應。這種影響阻礙了功能性墨水與石墨烯,2-D材料和納米顆粒的工業應用,因為它使印刷電子設備的行為不規則。
  • 北航這項成果登上《中國科學:材料》封面
    這類具有極端熱輸運性質的材料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其製備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日前,北航材料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給塊體材料結構降維,讓熱傳導慢下來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成果被中外兩大高水平期刊報導既是我國材料領域首屈一指的期刊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原子晶體及其異質結結構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該結構的可控制備是這領域中的一個挑戰。根據這一概念,該團隊探索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空間中進行另外一類二維原子晶體結構的生長,成功製備了BN/石墨烯等異質結結構。這一結果表明可以通過在層狀結構之下限域生長實現不同二維原子晶體的堆垛結構,為構建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結構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 二維材料MXene油墨:可列印微型超級電容!
    導讀據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愛爾蘭聖三一學院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高度導電的二維材料MXene,創造出噴墨印表機所用的油墨。這種油墨可以任何尺寸和形狀列印柔性能量存儲元件,例如超級電容。論文表明,這種油墨可用於以任何尺寸和形狀列印柔性能量存儲元件,例如超級電容。高果奇表示:「目前為止,在精細解析度印刷和高電荷存儲器件方面,導電油墨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但是,我們的成果表明,通過高級噴墨印表機,所有由 MXene 印刷而成的微型超級電容,與現有的其他導電油墨製成的能量存儲器件相比,性能高一個量級。」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 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北航材料學院最新成果,攻克國際性難題!《Nature》刊發!
    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生通訊作者是北航教授第一完成單位是北航一起看看這篇攻克國際難題的Nature當期Nature封面 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進展|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二維材料家族涵蓋了絕緣體、半導體、金屬和超導體,並展現出許多不同於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是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製備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特別是原子層量級的超薄材料,是開展二維材料前沿探索的基礎。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im教授和Novoselov教授最早發展出了機械解理技術,並獲得了單層石墨烯,掀起了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潮。
  • 電極材料新突破 藉助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獲成功
    為實現高效的能量存儲設備,3D 列印正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領域。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新成果讓業界為之一振。成果論文發表在 《探索》上 。「該成果不僅為製備具有優秀機械強度和電化學性能的電極材料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同時也為先進能源存儲設備的規模化應用提供了一條新的道路。」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告訴《中國科學報》。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未來信息技術需要低功耗、高性能的電晶體,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描繪的未來電晶體通道長度小於10納米。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
  • 北大深圳新材料學院在3D微納列印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以新能源材料的設計與理論計算、能源採集、能源存儲、能源轉換及材料在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可控制備等五大方面為總體發展布局,力爭成為新能源材料基礎到應用研發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臺,學院以薛面起、陳繼濤、潘鋒等教授領銜的納米微米3D列印材料與技術實驗室最近在3D微納列印新技術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 噴墨列印石墨烯實現太陽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像石墨烯這樣的二維材料通常是通過依次剝落單層碳原子(排列在平板中)製成的,然後將其用於定製結構。單層石墨烯(single-layer graphene, SLG)的發現和分離開闢了基礎科學的新體系,並實現了電子設備的體系結構和性能的變革。升級器件處理能力以及將大面積石墨烯與其他材料共沉積仍然是關鍵挑戰。
  • 「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04年,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用剝離方法成功製備石墨烯並發現了其新奇的量子特性,他們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具有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超高的透光率、室溫下的量子霍爾效應等優良特性,在電子學、光學、磁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稱為「未來材料」或「變革性材料」,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
  • 噴墨列印製作導電線路的幾種技術路徑
    但噴墨列印銅墨水存在一個繞不開的問題,銅納米顆粒容易氧化,在製備銅墨水時需要做包裹保護。即便如此,銅墨水在列印完成後必須快速燒結才能避免氧化,一般都藉助昂貴的光子燒結設備來完成快速燒結過程。除了直接列印銅墨水來製作導電線路以外,用另外的方法也可以實現銅線路的噴墨列印製備,方法主要有兩種: 1、在PI-Cu膜上列印圖案化的阻蝕層,然後再經過簡單蝕刻和去膠就可以實現銅線路的快速製備,和商用FPC的性能無大的差別,可以焊接晶片和元器件。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近幾年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晶體材料,如黑磷(BP),二硫化錸(ReS2)和二硒化錸(ReSe2)等,由於其具備的獨特性質和在納米器件方面的應用價值而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
  • 西工大黃維院士團隊:3D列印製備石墨泡沫,實現電極材料新突破!
    編輯推薦:為實現高效的能量存儲設備,3D 列印正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領域。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增材製造實驗室合作新成果讓業界為之一振。
  • 材料最前沿: 航空航天複合材料、石墨烯導電膠水、時間晶體、二維「奇蹟」材料、無損超材料……
    >航空航天複合材料處於新時代石墨烯用做導電膠水諾獎得主預言得到證實:發現一種嶄新的物質形態——時間晶體二維「奇蹟」材料瘋狂玩轉柔性科技由純的bis-PCBM異構體輔助晶體工程得到高效高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美國加州大學製備出無損超材料可以使雷射更高效全球首臺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的機器人系統問世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究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構件
  • 南京大學製備新穎二維材料—新聞—科學網
    ;(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南京大學聶越峰教授課題組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對非層狀結構的氧化物鈣鈦礦材料進行單原子層精度的生長與轉移,結合王鵬教授課題組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分析,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穎二維材料。
  • 【材料課堂】材料最前沿: 航空航天複合材料、石墨烯導電膠水、時間晶體、二維「奇蹟」材料、無損超材料……
    列印技術硼烯研究取得重大進展納米工程師利用3D列印技術快速製造出仿生血管網絡歐盟將納米金剛石應用於醫學領域烏克蘭研發出多種石油產品漏油收集吸收劑捷克科學家率先研發納米晶體中定位氫原子的方法 航空航天複合材料處於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