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電化學剝離層狀材料:快速高效製備二維材料的新方法

2020-12-06 騰訊網

隨著石墨烯研究的崛起,各種二維材料(包括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以及碳化鈦等)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傳感器,催化劑,能量存儲,以及多功能電學器件中。然而,這些新技術能否得到深度推廣,取決於能否大批量,低成本地獲取符合應用需求的二維材料。目前廣泛採用的製備手段,包括膠帶或超聲剝離層狀晶體,化學氣相沉積生長大面積薄膜,具有產率低,性能差或者成本高等缺點。因此,無論是學界還是工業界,都在尋求一種能夠克服上述缺點的新方法。

近幾年,電化學剝離方法逐漸開始受到重視。它以導電層狀材料為前驅物,在電場作用下驅動無機陰離子(例如硫酸根離子等),鹼金屬離子(例如Li+, Na+, K+等)或者有機陽離子(例如季銨離子等)插層。通過增大層間距克服層與層之間的弱範德華力,從而實現二維材料的分離。該方法不僅能製備高質量的石墨烯或者氧化石墨烯,而且能快速合成二維半導體納米片,以及對材料進行原位修飾。和傳統製備方法比較,電化學剝離具有產率高,速度快,成本低,汙染小,設備簡單,容易純化分離等優點,能夠同時滿足實驗室研究和工業應用的要求。

自2012年以來,德勒斯登工業大學馮新亮團隊對該領域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取得了矚目的成果。通過對電化學參數的控制以及機理的深入理解,實現了大量製備溶液可分散的高質量石墨烯和石墨烯複合材料。同時,該方法能剝離合成無缺陷的黑磷,硒化銦,二硫化鉬納米片,以及選擇性刻蝕碳鋁鈦(MAX)得到碳化鈦(MXene)納米片。這些材料已經用於場效應電晶體,超級電容器,電池電極,噴墨列印電路,光電探測器,太陽能電池等。基於課題組在該領域的積累,這篇綜述詳細介紹了電化學剝離技術的研究進展,包括方法的設計,電解液的選擇,插層的機理,電化學反應和潛在應用等,同時討論了在實際製備中的挑戰和機遇。

研究者希望該綜述能夠為新型二維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提供新思路,同時為電化學方法的未來發展作出貢獻。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907857)上。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黃逸凡合作,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材料科學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二、二維單層納米片的製備首先,作者簡短地總結了二維超晶格中的組成單元——二維單層納米片的合成方法。在眾多合成方法中,通過液相剝離塊體製備二維單層納米片尤為受到關注。這一方法的原理在於減弱或者破壞在層狀塊體中鄰近層之間的作用,同時保持平面內的鍵合。
  • 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和黃逸凡研究員合作,成功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
  • 「科研進展」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和黃逸凡研究員合作,成功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二維材料是目前國際上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在柔性電子、信息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可控制備是實現二維材料應用的先決條件。然而,現有製備技術仍存在局限性,特別是針對不同材料及應用的新製備方法亟需開發。
  • .: 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引領二維材料研究新熱潮
    製備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特別是原子層量級的超薄材料,是開展本徵物性研究和探索新現象的基礎。隨著研究的深入,多種二維材料的製備手段逐漸發展起來,包括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分子束外延法(MBE)、液相剝離法和機械解理法等。
  • 少層二硫化鉬製備新方法
    二維材料因其獨特的原子厚度2D層狀結構以及光電屬性而備受關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包括二硫化鉬(MoS2)、二硫化鎢(WS2)、二硒化鉬(MoSe2)、二硒化鎢(WSe2)等,因其具備最早發現的二維材料——石墨烯所不具備的可見光帶隙特性,對未來光電器件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 進展|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製備大面積二維材料
    他們發展了一種金膜輔助的普適性機械解理方法,可以用於獲得大尺寸超薄二維材料。中國人民大學季威教授團隊結合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相互作用規律,系統計算了58種層狀材料體系與金基底的相互作用 (圖1)。由於二維材料層間是範德華相互作用,而金和許多二維材料可以形成準共價鍵,這種相互作用遠大於範德華相互作用,因此藉助金作為媒介層,可以在不影響材料本徵物性的前提下高效地解理出大面積的單層樣品。
  • 一口氣解理40種大面積單晶二維材料!
    ,指出了層狀材料單層中的最外層元素是影響解理過程的關鍵;2,利用金輔助的方法,成功解理出了40種毫米量級二維材料,並製備出了懸空結構和異質結;3,通過控制金屬層厚度可以實現導電和絕緣的調控,首次在金屬薄膜上製備出高開關比的場效應電晶體。
  • 中國學者「吹」出二維材料製備新方法
    圖為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新進展。(哈工大提供)中新網哈爾濱9月18日電(記者 史軼夫)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民間藝術「吹糖人」,如今在科研領域得到「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18日發布消息,該校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二維結構的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結構特性及其在光電子、場效應管、能源轉換和存儲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
  • 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研究獲進展
    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領域取得進展。
  • 聯盟成員 | 電化學剝離石墨烯技術與應用的探索者
    電化學法剝離是將待剝離的石墨作為陽極,鉑電極作為陰極,在不同酸性、鹼性以及鹽溶液的電解液體系中製備石墨烯。當在電化學電池中使用石墨作為工作電極時,電流驅使離子或帶電分子遷移到石墨層間隔中並將石墨烯層推開,整個過程十分迅速,在幾秒到幾十秒之間即可完成。因此電化學剝離石墨烯具有成本低、環保、效率高等特點。一般來說,電化學剝離石墨烯發生在陽極,得到的石墨烯產品仍含有一定量的氧基,這是由於含水自由基(HO-C,O-C)被水分解所致。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調控電化學剝離的不同參數獲得不同氧化程度的石墨烯。
  • AM:平面異質的二維層狀材料:電場誘導的離子篩分與海水淡化
    氧化石墨烯多層膜(GOM)與現今主流的基於膜材料的方法和技術相兼容,而且在材料的可擴展性,化學及物理性質的穩定性等方面顯示出極大的優勢。因此,關於她的研究吸引了來自諸如水純化及脫鹽,化學傳感與分離,能量轉換與存儲等領域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 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南京大學製備新穎二維材料—新聞—科學網
    ;(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南京大學聶越峰教授課題組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對非層狀結構的氧化物鈣鈦礦材料進行單原子層精度的生長與轉移,結合王鵬教授課題組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分析,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穎二維材料。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石墨烯的出現在科學界激起了巨大的波瀾,從2006年開始,研究論文急劇增加,作為形成納米尺寸電晶體和電路的「後矽時代」的新潛力材料,旨在應用石墨烯的研發也在全球範圍內急劇增加,美國、韓國,中國等國家的研究尤其活躍。石墨烯或將成為可實現高速電晶體、高靈敏度傳感器、雷射器、觸摸面板、蓄電池及高效太陽能電池等多種新一代器件的核心材料。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類似地,vdW相互作用對二維層狀材料(例如石墨烯和h-BN)的外延生長也至關重要。vdW外延生長的一個顯著優點是,弱的層間相互作用(沒有特定的化學鍵形成)避免了常規外延生長中常遇到的晶格失配問題。此外,這種弱vdW層間耦合還可以將不同的二維材料簡單地堆疊形成vdW異質結,開啟了新型功能材料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
  • 非共價修飾和剝離二維氮化碳提升電化學發光生物傳感性能
    近來,石墨相的氮化碳由於其合適的電子結構,高的穩定性和化學可調節性,在光催化、光電催化和智能組裝方面有廣泛應用。相比於其他的二維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鉬和黑磷等,石墨相氮化碳的一個顯著優勢是其有機的屬性,使得它的分子結構和電子特性可以很容易調節,例如通過不同前驅體實現的聚合。特別是與傳統C3N4相比,最近報導的C2N, C3N2和C3N5都具有令人矚目的新特性。
  • Science Advances: 層工程剝離技術製備高質量的大面積石墨烯
    -11-03 17:22:09 來源: 石墨烯聯盟 舉報   質量和產率之間的矛盾一直是二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