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團隊落地重慶:將建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2020-12-01 央視網

「圖靈獎」團隊落地重慶:將建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原標題:

八月二十五日,重慶霧都賓館,人們爭相與科學家們合影。魏中元、特約攝影鍾志兵 攝

8月25日,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現場,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強大腦」與參會者進行對話。

厄溫·內爾

科斯提亞·諾沃謝夫

阿龍·切哈諾沃

阿萊西奧·菲加利

  重慶日報訊  8月25日,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上,重慶市科技局、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與2015年圖靈獎得主惠特菲爾德·迪菲教授及其領銜的加密實驗室團隊籤訂了框架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同建設重慶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

  據介紹,該加密實驗室團隊由一名圖靈獎得主、兩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10餘位密碼學等領域的專家組成,擁有極強的科研實力。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動加密實驗室團隊落地,是重慶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布局。這也是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科斯提亞·諾沃謝夫牽頭組建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之後,又一頂尖科學家團隊在渝落地。

  據了解,三方將依託重慶的產業基礎、市場空間和資源優勢,在今年內組建重慶密碼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圍繞密碼學、信息安全、區塊鏈、人工智慧、分布式系統、雲安全等領域與重慶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應用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和人才培養等科技合作,推動重慶大數據智能產業發展,努力將重慶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密碼學領域研究的高地。

  智博會·對話

  AI會掌控整個世界嗎?聽聽科學界「最強大腦」怎麼說

  美國科幻片《終結者》,描繪了2029年地球遭遇核毀滅之後,人類消失殆盡,地球被人工智慧(AI)接管。

  這樣的一幕會成真嗎?AI真的會掌控整個世界嗎?8月25日,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上,圖靈獎、菲爾茲獎獲得者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對話。

  「我不認為AI會統治世界。」1985年圖靈獎獲得者理察·卡普說,現在的人工智慧最多具有「兒童」的能力,還要發展很久才能具有一定控制力。而且人工智慧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應用,有效應用的範圍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廣。因此並不擔心AI會掌控世界,只不過他擔心AI技術被亂用,沒有被用到正道上。

  對此,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馬丁·赫爾曼、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贊同。

  「我是一個純數學家,不是計算機學家,我覺得未來很難預測。」2018年菲爾茲獎獲得者考切爾·比爾卡爾表示,適者生存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計算機還沒有這樣的意識,所以看不出來未來AI會發展到超越人類甚至掌控整個世界。

  不過,1984年圖靈獎獲得者尼古拉斯·沃斯則表達出一絲擔憂。「我們給AI提供了很多知識,但是你不知道它在獲取了這些知識之後,下一步會做什麼,不知道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對的。」在他看來,一旦AI在不需要人類的幫助下就可以做出決策的話,潛在的風險和威脅就不應該被低估。

  AI是當今世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各地也都在大力發展AI。對於中國以及重慶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宋永端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的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數據,如果要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需要培養更多人工智慧方面的人才,包括在大學和行業領域開展大量的教學培訓。」他也表示,在這方面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重慶有很好的機會。

  智博會·專訪

  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中藥產業化需注重標準化建設

  「中藥領域中有很多很特別的植物,是很好的研究對象。」8月25日,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他建議,在中藥產業化方面,要注重對各類標準的定義。

  厄溫·內爾說,中醫、中藥歷史悠久,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但他發現,中醫對病症、療法的定義往往比較個性化,通用的標準系統還未完全建立。比如同樣一張藥方涉及到的植物,原材料可能來自不同產地,其中的藥用成分含量等不容易把握,存在「同方不同藥」的現象。

  「如果要實現中藥產業化,標準化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厄溫·內爾表示,做好中藥標準化建設,會為中藥產業化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厄溫·內爾的成就之一是發現了生物膜離子通道(下稱:離子通道),這種通道是各種無機離子跨膜被動運輸的通路,也可以成為很多藥物的靶點。

  目前,已知的人體細胞離子通道有200多個不同的類型。厄溫·內爾介紹,他和團隊預測,其中許多離子通道或許也是中藥活性成分的靶點,他們希望通過研究中藥,進一步推進相關方面的研究。

  他同時也認為,如果能開展基礎研究,了解中藥在哪個靶點上起作用,將會幫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中藥如何治療疾病。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科斯提亞·諾沃謝夫:讓石墨烯理論研究成果在渝轉化應用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材料將在未來得到更大範圍的應用。」8月25日,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活動中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被稱為「石墨烯之父」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科斯提亞·諾沃謝夫對石墨烯的發展前景表示了極大信心。

  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神奇材料」。

  「最初,發現石墨烯這件事還被當作是笑話。」他說,這是因為他們是從垃圾桶裡撿出來粘過石墨的膠帶,在顯微鏡下發現了這些石墨殘片,隨著進一步對這些石墨殘片進行檢測,才驚喜地發現它有非常好的物理特性。

  那時的石墨烯研究,被認為是「偏門」,只是好奇心驅使他們去研究再研究,沒想到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獲得諾貝爾獎後,他每天依然不停地做研究,「要像以前一樣拼命工作做研究,甚至比以前更努力。」

  今年4月,由科斯提亞·諾沃謝夫牽頭的諾貝爾獎(重慶)二維材料研究院項目籤約落戶兩江新區,這對於重慶發展以石墨烯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無疑增添了強力支撐。

  「在重慶設立這個研究院,主要工作是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的理論研究轉化成相應的應用技術成果,並實現產業化,真正走向市場。」他說。

  目前,該研究院已經完成工商註冊,並啟動研發人員的招聘和設備採購等工作。

  對於重慶石墨烯等新材料產業,他也提到,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要藉助各種機會、各種平臺,吸引更多創新人才,才能加快推動產業的發展。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將與重慶學者開展聯合研究

  8月25日,出席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的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的相關研究成果有望在重慶落地。

  由於在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方面的成就,阿龍·切哈諾沃與另外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在談到未來的醫學發展時,他表示,21世紀的醫學將具有個性化、預測、預防和參與醫學四個方面的特性。

  以個性化醫學為例,比如針對某一種疾病,我們不再是都用同一種藥物進行治療,而是從DNA上檢測到疾病,進而根據DNA的不同進行個性化疾病治療。因此,看似同樣的疾病,會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從過去的「對症下藥」到「對基因下藥」。

  在阿龍·切哈諾沃看來,正處於起步階段的現代個性化醫療,還面臨七大挑戰,比如代謝疾病、精神疾病等許多疾病是多基因的,基因產物之間的致病關係還不清楚;惡性腫瘤的特徵在於基因組不穩定,進行靶向治療時靶標不穩定;開發新藥的成本高,還存在倫理、市場和專利保護等問題。

  阿龍·切哈諾沃表示,自己非常樂意與重慶的學者展開交流與合作。此前,阿龍·切哈諾沃曾來過重慶兩次。第一次是在2011年,那次與重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展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

  此次來渝,他與隨行翻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毛華偉教授又「擦出了火花」,達成了合作意向。

  據介紹,阿龍·切哈諾沃做的是泛素-蛋白質系統的基礎研究,與毛華偉教授所做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方面的臨床應用研究可以產生關聯。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是一個大類,包括354種疾病,由344種基因導致,每種病都有具體的特徵。目前,有95%以上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沒有被及早診斷,導致患者重度感染甚至死亡。如果能夠結合阿龍·切哈諾沃的研究成果,找到可能的治療靶點,就有望實現這些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我很樂意跟他們合作,我希望一些研究成果能在重慶落地,甚至開一家公司!」阿龍·切哈諾沃幽默地說。

  2018年菲爾茲獎獲得者阿萊西奧·菲加利:數學能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找到深層次規律

  「當我們談到人工智慧的時候,人們可能更多的會聯想到計算機,但實際上人工智慧和數學有非常深層次的聯結。」8月25日,2018年菲爾茲獎獲得者阿萊西奧·菲加利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數學和計算機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很重要,其中,數學能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找到深層次的規律,可對人工智慧進行進一步完善和提升。

  菲加利說,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備受關注,但人工智慧還遠遠稱不上完美。例如,在機器學習圖像識別領域,存在這樣一個問題:人工智慧可以從其他動物中分辨出牛,卻無法識別一頭在海灘上的牛。

  這是為什麼?菲加利解釋,因為人工智慧並沒有真正地「認識」牛,也無法理解牛的概念。

  他說,如果同時展示狗和牛的圖像,人工智慧可以識別體型較大、頭上長角的是牛。但當一頭牛出現在海灘上,圖像背景中增加了海水、沙子、天空等要素,人工智慧就無法從這些要素中識別出牛。

  「對人類來說,無論牛在海灘上,還是山頂上,我們都能輕鬆地辨認。由此可見,人工智慧仍然和我們的大腦相差很遠。」菲加利說,怎樣才能讓人工智慧做到這一點,需要研究者們進一步的探索。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人工智慧的不完美之處,目前並不存在萬能的通用解決方法。」菲加利認為,從學科基礎的角度來看,數學不但能為人工智慧提供數據分析、機器算法等工具,更能在發展規律和思維層次上為人工智慧帶來提升和優化。

  因此,他建議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重視數學,加強學科融合互通,讓數學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記者 申曉佳 張亦築)

相關焦點

  • 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成立,共促區塊鏈在重慶落地生根
    一、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定位、發展領域會議開始,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院長李志峰發布開場致詞。他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數字經濟化時代,區塊鏈技術正在重新改變和塑造著人類的生活形態。對於數字資產(重慶)研究院的定位,李志峰提到,時代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
  • EAEC 安鏈榮獲 2020區塊鏈圖靈獎
    2020年11月20日,由香港區塊鏈學會和臺灣賦德時報共同主辦的星際之夜2020年度區塊鏈圖靈獎頒典禮,在香港香格裡拉酒店滿舉辦。EAEC 安鏈憑藉著在共識合約領域的科技創新及產業應用,榮獲臺灣賦德時報2020區塊鏈圖靈獎。EAEC安鏈高級品牌經理Jerry Paulour表示,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在智能合約安鏈帶領知智能合約做共識合約。EAEC安鏈預言機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它可以適用於所有以哈希值為尋址手段的協議。
  • 院士說丨王小雲院士:密碼技術與區塊鏈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密碼協會會士(IACRFellow),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雲發表《密碼技術與區塊鏈》主題演講,她認為密碼技術解決信息安全性,哈希函數保障數據完整性,哈希函數和數字籤名算法一起保障可認證性和抵賴性。其中,哈希函數與區塊鏈關係十分密切,保障了區塊鏈的安全性。
  • 質數鏈網科技黃銳:區塊鏈落地實體行業的六大產品與四大階段
    、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共同舉辦「2018世界經濟特區發展(深圳)論壇——改革開放再出發」在深圳紫荊山莊舉行。在「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改革開放再出發」分論壇上,基於Higgs Chain開源平臺提供區塊鏈技術應用方案的服務商——質數鏈網科技區塊鏈行業解決方案專家黃銳發表了「區塊鏈技術行業應用落地」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黃銳以實踐案例的方式詳解區塊鏈技術如何落地到傳統業務中。黃
  • 72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創業,建立南京圖靈AI研究院
    雷鋒網獲悉,4月20日,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截至2017年)、中科院院士姚期智率領清華團隊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親自出席了研究院揭牌與項目籤約儀式。姚期智於2000年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
  • 優客工場成立區塊鏈研究院,Astar 合伙人馬治宇擔任院長
    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治宇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 於日前正式成立 ,馬治宇擔任院長,優客工場首席戰略官張鵬,優客工場首席技術官徐彬超擔任副院長。優客工場區塊鏈研究院已組建由 5 名海外歸國碩士組成科研團隊並計劃逐步邀請國內行業專家共同加入探討空間服務及區塊鏈結合的行業可借鑑方向,未來主要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研究:1、深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在共享辦公行業的應用場景和落地方案,並推動相關技術在共享辦公領域的實踐。2、設立專項專家委員會,研究並建立共享辦公行業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白皮書。
  •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及菲爾茲獎得主
    人民網重慶8月25日電 (王嫚)24日,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在重慶拉開帷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匯聚山城,展開一場精彩的智慧碰撞。
  • 圖靈深視團隊參展北京智源大會——交流碰撞,與時俱進
    2018年11月,為了將北京打造成為連結世界人工智慧產業與學術資源的中心樞紐,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BAAI大會由原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源碼資本投資合伙人、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智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高文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智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張鈸;圖靈獎獲得者、智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John E. Hopcroft;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智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Michael I.
  • 火炬中心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小雲作密碼技術與區塊鏈專題報告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密碼協會會士(IACRFellow)、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雲應邀來我中心作密碼技術與區塊鏈專題報告,火炬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張木主持報告會。  報告會上,王院士詳細介紹了現代密碼技術的基礎理論與發展現狀,深入淺出的講解了密碼技術與區塊鏈的淵源和關係。她認為,密碼技術有效解決了信息安全問題,保障了區塊鏈應用的安全性。密碼學作為區塊鏈的基石,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大核心。目前,區塊鏈密碼技術已經成為了科學研究前瞻,但是區塊鏈技術和管理仍然處於發展初期,對於安全性、高效性、可擴展性等問題的解決還有待探索。
  • 走向應用爆發前夜:區塊鏈技術加速落地還差什麼?
    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一種,在政策風向的支持下,正吸引越來越多應用落地的探索。在近日舉行的2019未來商業生態連接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黨總支副書記朱幼平就指出,區塊鏈經過11年的試錯,技術基本已經可以商用,行業現在到了應用爆發的前夜。
  • 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重慶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  幾乎就在同時,重慶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由重慶市經信委正式授牌落地渝中區美源美源大廈,這也是我市首個區塊鏈產業創新基地。  掛牌當天,渝中區政府分別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協會、重慶市軟體行業協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區塊鏈應用生態圈,促進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不僅如此,為擴大重慶區塊鏈品牌影響力,促進其產業發展,渝中區已連續兩年承辦智博會區塊鏈分論壇,舉辦首屆中國區塊鏈技術生態大會、2019中國(重慶)區塊鏈與大數據智能化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
  • 「九章」問世-量子計算將如何影響區塊鏈技術?
    12月14日,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在彭博2020年年會上表示,量子科學是未來十年最大的變量,量子技術是數字時代的基石,量子科學決定未來經濟。「人類全方位進入到科技主宰經濟,科技資本整合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新時代。」
  • 讀懂圖靈獎得主背後的Algorand
    Algorand的共識機制將可驗證隨機函數和POS整合,它採用 Micali 教授發明的密碼抽籤技術,選出部分用戶作為驗證者去驗證新區塊。這部分用戶的身份是保密的,從而保證安全性。結果就是,Algorand可以在提高 TPS 的同時沒有犧牲去中心化,並且具有很好的擴展性。
  • 現代密碼之父預言:更遠的未來就不需要加密了!現代密碼之父是誰?
    被稱為現代密碼之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日前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的主題論壇上語驚四座:「更遠的未來,不需要加密了。」惠特菲爾德·迪菲稱,密碼學將有三大機會。「一是同態加密,也就是可以在雲端進行加密,而這個雲卻不知道數據已加密;二是區塊鏈,主要推動力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需要巨大的工作量;三是新的公共密鑰技術。」當然,對於更遠的未來,惠特菲爾德·迪菲認為,「不需要加密了,因為加密是人們需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如果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話,可能不到100年,人類就沒有足夠的充足性或者獨立性來支持加密。」
  • 專家:區塊鏈發展應以密碼應用創新為根基
    當前,國家已將區塊鏈納入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融合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霍煒博士對記者表示,我國在區塊鏈核心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基於自主密碼和自主代碼的區塊鏈平臺研發與應用還較為欠缺。
  • 「智慧大腦」賦能新平臺建設 解放號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成立
    近日,解放號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在南京成立。中軟國際解放號攜手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同探索人工智慧對於信息技術應用場景的核心驅動能力,同時,通過解放號實現人工智慧新技術普惠,加速人工智慧技術產業產品化進程。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數字城市、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聯合創新,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產品化進程,引領產業智能升級。
  • 為創新加冕 新能鏈榮獲星球日報頒布「 2019區塊鏈最佳落地場景」獎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新能鏈最新資訊 > 正文 為創新加冕 新能鏈榮獲星球日報頒布「 2019區塊鏈最佳落地場景」獎
  • Celer Network宣布與Conflux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區塊鏈分布式系統
    Celer的鏈下擴容解決方案將與Conflux的獨特先進算法相結合,旨在促進多方位的商業應用擴展從而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應用,並為開發人員提供區塊鏈具有擴容性、安全性及延展性的技術解決方案與工具。 Conflux具有強硬的技術團隊背景,致力於創建下一代的區塊鏈分布式系統。
  • 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區塊鏈是什麼?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從2008年中本聰創造比特幣開始,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逐漸被人們所知,近年不少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也已在此領域布局,不過目前尚無大規模場景落地應用。 區塊鏈是什麼?目前有哪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