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現代密碼之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日前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的主題論壇上語驚四座:「更遠的未來,不需要加密了。」
惠特菲爾德·迪菲稱,密碼學將有三大機會。「一是同態加密,也就是可以在雲端進行加密,而這個雲卻不知道數據已加密;二是區塊鏈,主要推動力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需要巨大的工作量;三是新的公共密鑰技術。」
當然,對於更遠的未來,惠特菲爾德·迪菲認為,「不需要加密了,因為加密是人們需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如果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話,可能不到100年,人類就沒有足夠的充足性或者獨立性來支持加密。」
惠特菲爾德·迪菲,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現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主要學術成就:創建史上第一個密鑰交換機制——Diffie-Hellman,開創了密鑰加密算法和數字籤名機制的先河。
迪菲的觀點是建立在「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基礎上的,如果人類自主性沒有下降反而加強,那未來對密碼的需求更大。所以未來社會是否需要加密是一件有待研究的事情。
人物檔案:
惠特菲爾德·迪菲,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現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主要學術成就:創建史上第一個密鑰交換機制——Diffie-Hellman,開創了密鑰加密算法和數字籤名機制的先河。
被稱為現代密碼之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的主題論壇上語驚四座:「更遠的未來,不需要加密了。」
父親是歷史學家,母親是學者和作家,惠特菲爾德·迪菲是怎麼走上「密碼」研究之路的呢?他對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講述了這一過程。
小學老師
開啟了他的密碼學研究之路
惠特菲爾德·迪菲是怎樣開啟了他的密碼學研究之路呢?他說,這得歸功於他的一位老師,「我那時候十歲,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當時有個老師叫瑪麗·柯林斯,她花了一天半的時間給我們介紹了一些關於密碼的知識,我就覺得很感興趣。」老師播下的這粒種子,在父母的灌溉下,茁壯成長。
「因為我父親有城市大學圖書館的借書證,他給我借了各種各樣的書,有的是兒童書籍,但我對講密碼的書最感興趣。後來我上了中學、去了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後來工作,也時不時接觸到一些關於密碼學的知識。」對於神秘的密碼學,在惠特菲爾德·迪菲看來,「只是聽起來很難,實際上密碼學就是一種轉換,是用數學的方式,把簡單的純文本信息轉換成無法理解的或者很難解密的信息,用密碼來保護信息。」
就此開啟密碼學研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在1976年和馬丁·赫爾曼出版了《密碼學新方向》,奠定了今天公共密碼交換系統的基礎,被廣泛應用於當前網絡通信。
重大挑戰
密碼學解決物聯網問題有難度
由於共同創建了知名的迪菲-赫爾曼(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協議/算法,惠特菲爾德·迪菲和馬丁·赫爾曼獲得了2015年的圖靈獎。
圖靈獎可以稱之為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奧斯卡獎。
拿到圖靈獎的惠特菲爾德·迪菲稱,現在的密碼學正面臨重大挑戰。
「首先是物聯網和能量消耗,然後把網際網路拓展到數以十億計的設備;其次是加密背後的數學算法。我是一個密碼學家,我們必須要能夠提供必要的,但沒有人做成功,非常困難。可能這個加密學最大的缺點,特別是在信息安全領域,實施起來效果不均衡;另外,我們還面臨量子計算的威脅,如果我們有數以十億計的設備,很多都是微能耗的設備或者是使用納米技術,我們要進行加密可能就會更難。我們現在在使用的一些21世紀的技術去解決上世紀50年代的問題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解決物聯網面臨的問題還是有一些難度。」
更遠的未來就不需要加密了
對於未來,惠特菲爾德·迪菲稱,密碼學將有三大機會。
「一是同態加密,也就是可以在雲端進行加密,而這個雲卻不知道數據已加密;二是區塊鏈,主要推動力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需要巨大的工作量;三是新的公共密鑰技術。」
當然,對於更遠的未來,惠特菲爾德·迪菲認為,「不需要加密了,因為加密是人們需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如果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話,可能不到100年,人類就沒有足夠的充足性或者獨立性來支持加密。」(綜合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