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密碼之父預言:更遠的未來就不需要加密了!現代密碼之父是誰?

2020-11-25 海峽網

 

被稱為現代密碼之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日前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的主題論壇上語驚四座:「更遠的未來,不需要加密了。」

惠特菲爾德·迪菲稱,密碼學將有三大機會。「一是同態加密,也就是可以在雲端進行加密,而這個雲卻不知道數據已加密;二是區塊鏈,主要推動力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需要巨大的工作量;三是新的公共密鑰技術。」

當然,對於更遠的未來,惠特菲爾德·迪菲認為,「不需要加密了,因為加密是人們需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如果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話,可能不到100年,人類就沒有足夠的充足性或者獨立性來支持加密。」

惠特菲爾德·迪菲,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現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主要學術成就:創建史上第一個密鑰交換機制——Diffie-Hellman,開創了密鑰加密算法和數字籤名機制的先河。

迪菲的觀點是建立在「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基礎上的,如果人類自主性沒有下降反而加強,那未來對密碼的需求更大。所以未來社會是否需要加密是一件有待研究的事情。

人物檔案:

惠特菲爾德·迪菲,2015年圖靈獎獲得者,現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主要學術成就:創建史上第一個密鑰交換機制——Diffie-Hellman,開創了密鑰加密算法和數字籤名機制的先河。

被稱為現代密碼之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在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的主題論壇上語驚四座:「更遠的未來,不需要加密了。」

父親是歷史學家,母親是學者和作家,惠特菲爾德·迪菲是怎麼走上「密碼」研究之路的呢?他對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講述了這一過程。

小學老師

開啟了他的密碼學研究之路

惠特菲爾德·迪菲是怎樣開啟了他的密碼學研究之路呢?他說,這得歸功於他的一位老師,「我那時候十歲,正在上小學五年級。當時有個老師叫瑪麗·柯林斯,她花了一天半的時間給我們介紹了一些關於密碼的知識,我就覺得很感興趣。」老師播下的這粒種子,在父母的灌溉下,茁壯成長。

「因為我父親有城市大學圖書館的借書證,他給我借了各種各樣的書,有的是兒童書籍,但我對講密碼的書最感興趣。後來我上了中學、去了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後來工作,也時不時接觸到一些關於密碼學的知識。」對於神秘的密碼學,在惠特菲爾德·迪菲看來,「只是聽起來很難,實際上密碼學就是一種轉換,是用數學的方式,把簡單的純文本信息轉換成無法理解的或者很難解密的信息,用密碼來保護信息。」

就此開啟密碼學研究的惠特菲爾德·迪菲,在1976年和馬丁·赫爾曼出版了《密碼學新方向》,奠定了今天公共密碼交換系統的基礎,被廣泛應用於當前網絡通信。

 

重大挑戰

  密碼學解決物聯網問題有難度

由於共同創建了知名的迪菲-赫爾曼(Diffie-Hellman)密鑰交換協議/算法,惠特菲爾德·迪菲和馬丁·赫爾曼獲得了2015年的圖靈獎。

圖靈獎可以稱之為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奧斯卡獎。

拿到圖靈獎的惠特菲爾德·迪菲稱,現在的密碼學正面臨重大挑戰。

「首先是物聯網和能量消耗,然後把網際網路拓展到數以十億計的設備;其次是加密背後的數學算法。我是一個密碼學家,我們必須要能夠提供必要的,但沒有人做成功,非常困難。可能這個加密學最大的缺點,特別是在信息安全領域,實施起來效果不均衡;另外,我們還面臨量子計算的威脅,如果我們有數以十億計的設備,很多都是微能耗的設備或者是使用納米技術,我們要進行加密可能就會更難。我們現在在使用的一些21世紀的技術去解決上世紀50年代的問題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解決物聯網面臨的問題還是有一些難度。」

更遠的未來就不需要加密了 

對於未來,惠特菲爾德·迪菲稱,密碼學將有三大機會。

「一是同態加密,也就是可以在雲端進行加密,而這個雲卻不知道數據已加密;二是區塊鏈,主要推動力就是比特幣,比特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需要巨大的工作量;三是新的公共密鑰技術。」

當然,對於更遠的未來,惠特菲爾德·迪菲認為,「不需要加密了,因為加密是人們需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如果人類自主性不斷下降的話,可能不到100年,人類就沒有足夠的充足性或者獨立性來支持加密。」(綜合媒體報導)

相關焦點

  • 現代密碼學之父:我經常把密碼寫下來,放在錢包裡
    尤其是涉及金錢交易時,當下流行的免密支付和刷臉支付真的比密碼安全嗎?  這些都是科技發展背後的隱憂。尤其是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在精準為用戶「畫像」的同時,我們的偏好是否被惡意利用?從更長遠的角度看,人工智慧是否終將超越人類?  可能最不願看到今天這個局面的,是「現代密碼學之父」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
  • 杜威、赫爾巴特,誰是現代教育學之父?
    很多考生對「現代教育學之父」到底是誰總是分不清楚,今天中公講師就深入探討一下哪位教育學家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杜威還是赫爾巴特?在區分清楚之前,我們先看看這兩位教育學家的主要思想和觀點。杜威,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
  • 現代計算機之父圖靈60多年前不公正罪名至今才被移除
    阿蘭·圖靈【TechWeb報導】1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衛報》稱,英國著名數學家、「現代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在去世後59年,終于于日前獲得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皇家赦免」。
  • 圖靈為何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
    而這就是一臺計算機的雛形了,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礎炸彈破譯機1939年,二戰爆發期間德軍的作戰信息正以莫爾斯碼的形式在歐洲上空來回穿梭,這些莫爾斯碼發出前都是由一種稱作恩尼格瑪的加密器加密,接收方又由同樣的恩尼格瑪解密。在當時這個機器絕對是最先進的機械密碼設備。看到這裡的小夥伴肯定會問,德軍的這個設備真有這麼牛麼?
  • 密碼爭奪戰
    後來,發展出了「明文方法傳遞,解讀方式保密」的策略,即在不拆分書信內容的基礎上,採用一定的手段對文字內容進行加密。03 斯巴達的「密碼棒」古希臘的斯巴達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人口較少,經常受到北部遊牧民族的攻擊和波斯帝國的威脅。這種險惡的環境造就了斯巴達人好戰的性格和「全民皆兵」的社會體制。
  • 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 1926年3月16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奧本,冰雪覆蓋的草原上,戈達德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體火箭。火箭長約3.4米,發射時重量為4.6公斤,空重為2.6公斤。飛行延續了約2.5秒,最大高度為12.5米,飛行距離為56米。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宣告了現代火箭技術的誕生。
  • 淺談現代計算機、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的坎坷一生
    轉載自中國農大陳奎孚老師的個人公眾號:圖形公式不煩惱英國現代計算機的起步是從德國的密碼電報機——Enigma(謎)開始的,而解開這個謎的,不是別人,正是艾倫·圖靈。圖靈英年早逝,然而在他42年的人生歷程中,他的創造力是豐富多彩的。
  • 愛因斯坦,名副其實的現代物理學之父
    對於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之父沒有問題,他們只會戲謔的比較愛因斯坦和牛頓到底誰高出了幾釐米。但是,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這篇新聞有誤導性。在科學合作中,有名譽被盜取的現象。女性物理學家在進入物理學家的圈子(所謂的「old boys club」)中更難,面臨的壓力也更多,很多都不為外人所知。但是,不希望這篇文章被曲解成愛因斯坦是欺世盜名的物理學家(尤其反感新聞頭上的那張照片,似乎把愛因斯坦畫成了一個「油膩中年男」)。
  • 計算機之父是誰?
    你認他們誰是「計算機之父」呢?當然,你也可以認為他們做的都是「計算器Calculator」,還沒有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呢。他虧了自己家裡和英國政府很多錢,最後卻造不出像樣的分析機,因為當時的工藝還達不到他所設計的精度。直到一百年後,有個教授為了情懷用機電方式建造Mark-I計算機,才實現了巴貝奇的構想。1985年,倫敦科學博物館決定用巴貝奇當時的方式打造一臺完整的差分機,整臺機器到2002年才完工,一共花了17年的時間。
  • 為什麼說「計算機之父」是阿蘭·圖靈而不是馮·諾伊曼?
    馮·諾依曼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戴在比自己小10歲的圖靈頭上,足見圖靈對計算機科學影響之巨大。這篇論文被譽為現代計算機原理的開山之作,它描述了一種假想的可實現通用計算的機器,後人稱之為「圖靈機」。1939年,懷著一腔報國熱情的圖靈應召入伍,帶領一大批專業人土在「布雷契萊莊園」——英國的情報中心「超級機密」研究所裡,從事對德軍通訊密碼的破譯工作。當時的德軍大量使用一種名叫「恩格瑪」的密碼機,它被證明是有史以來最為可靠的加密系統之一。
  • 彼得 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德魯克一生著述頗豐,共著書39本,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   1954年11月,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一書出版,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 「AI之父」圖靈登上50英鎊新鈔 這份認可比肩牛頓、達爾文
    最近,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宣布:英國著名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之父、密碼破譯專家艾倫·圖靈將成為英國50英鎊新鈔人物,這是為了表彰他對今天人們生活方式產生的巨大影響。發行300多年來,英鎊的正面一直都是現任君王的肖像,從1950年代開始,英鎊的背面開始出現不同的人物肖像。
  • 量子機威脅現代計算機,未來如何保證加密安全?
    量子機威脅現代計算機,未來如何保證加密安全? 中金網 發表於 2021-01-07 14:50:05 現代密碼學仍然是一門相對年輕的科學學科,但其歷史顯示出一種重要的模式。
  • 量子密碼學需要一次「重啟」
    雖然人們已經研究了量子密碼學幾十年,但仍然沒有可行的路線圖來說明如何發展量子密碼學來保護現實世界中的數據和大眾的通信。這並不是說量子密碼學缺乏商業應用。量子加密利用單個光子的精妙量子態來傳輸不經探測則無法訪問的數據,如今這一行業仍屬利基產業,目前只有少量公司在運營或付費訪問位於澳大利亞、中國、日本和美國的採用量子密碼技術保護的網絡。
  • 《密碼法》通過 分析:密碼產業市場規模將超百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解密「密碼」:探索虛擬世界的信任底線探索基礎科技之一隨著商業密碼技術不斷創新,我國商業密碼產業有望持續蓬勃發展,未來市場規模持續超過百億元。密碼產業已然蓄勢待發。在中本聰留下「我們每個人都是中本聰」的郵件之前,人們瘋狂地想知道,這位區塊鏈核心理論之父的真實身份。
  • 程式設計師們都崇拜的人工智慧之父圖靈是誰?
    一個核心的悖論是,他認為電腦能夠跟人腦並駕齊驅,但是他本人的個性卻是率性而為、我行我素、無法預見,一點也不像機器輸出來的東西。」小小年紀就天賦展露艾倫·圖靈少年時就表現出獨特的直覺創造能力和對數學的愛好。
  • 「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 斯密和他的《國富論》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亞當 斯密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 1773年基本完成,後用3年時間潤飾修改,1776年3月出版後引起廣泛的影響,被世人尊稱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為什麼大家會稱亞當 斯密為「現代經濟學之父」呢?
  • 密碼的秘密:經典加密方法均已失效
    代碼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它不過是使用了另外一種碼來隱藏最重要的詞,只要雙方約定了密碼 的意義就可以解碼了。代碼的使用十分廣泛,比如你現在正在閱讀的文字,如果有一天每個人都不知道這些文字的意義,那麼它就成了不可破解的秘密了。不要覺得 這很扯,遙遠的過去那些象形文字就是最好的例子。
  • 計算機的歷史——計算機之父 轉字 小黑盒
    說起計算機之父,那就眾說紛紜了,當前我們一般稱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嚴格來講他是現代計算機之父,能背負計算機之父名號的人還有好幾個,其中大家最熟悉可能是圖靈了,此外巴貝奇和約翰·阿坦納索夫也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計算機之父。這一期的主題就是講述這四位計算機之父對計算機發展的貢獻。
  • 六大密碼懸案--中國數字科技館
    一名男子稱,就在命案發生當天,他把車停在海灘附近,忘了鎖車門,後來車內發現了一本書,也不知是誰扔進來的。這是一本波斯語詩集,書的最後一頁被撕去的部分剛好與死者身上發現的紙片吻合。書的背面還寫有幾行英文字母,可能是某種密碼。 多年來,人們一直試圖破解書後的字母密碼,以解開至今仍懸而未決的死者身份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