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靈,右馮諾依曼
回顧計算機發展歷史,「計算機之父」這種籠統的稱謂沒有明確的答案。
我們可以認為是圖靈,也可以認為是馮·諾依曼,答案還不止兩個,可以算下面這些人,甚至更多:
巴貝奇(Charles Babbage )- 通用計算機之父
圖靈(Alan Turing) - 計算機科學之父
約翰·阿坦那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 )- 電子計算機之父
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 現代計算機之父
(1)機械時期——計算機的起源
畢竟「計算機」就是指用來計算的機器,機械時期有很多代表人物,比如:
發明加減計算機的希卡特Schickard(1623)和帕斯卡Pascal(1642)。
註:有一門計算機高級語言用Pascal來命名。
萊布尼茲Leibnitz(1687)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他發明出可以乘除運算的計算機。你認他們誰是「計算機之父」呢?當然,你也可以認為他們做的都是「計算器Calculator」,還沒有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呢。
(2)巴貝奇Charles Babbage——通用計算機之父
國內幾乎都沒聽說過巴貝奇這個人,但在國外卻是公認的計算機之父。
巴貝奇,生活在機械時代,領先世界一百年構思出了完整的計算機結構。他生不逢時,註定成為一個悲劇的天才。他虧了自己家裡和英國政府很多錢,最後卻造不出像樣的分析機,因為當時的工藝還達不到他所設計的精度。直到一百年後,有個教授為了情懷用機電方式建造Mark-I計算機,才實現了巴貝奇的構想。1985年,倫敦科學博物館決定用巴貝奇當時的方式打造一臺完整的差分機,整臺機器到2002年才完工,一共花了17年的時間。
看下面視頻,感受差分機金屬之魅力
機械美學:差分機的運作
巴貝奇在1834年所構思的分析機(通用計算機),就已有了計算機的五個部分:處理器Cpu、控制器Control、存儲器Memory、輸入與輸出裝置Input & Output,而非馮·諾依曼才提出的。故稱他為「通用計算機之父」或「現代計算機之祖父」。
(3)圖靈Alan Turing——計算機科學之父
圖靈在現在毫無疑問是名氣最大的,圖靈也是個天才,他的工作非常有開創性,系統建構了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提出了圖靈機、圖靈測試,所以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
(4)約翰·阿坦那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電子計算機之父
阿坦納索夫和克利福德·貝瑞在1939年製造了ABC機。
在電子時代,作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者,拔得了頭籌,也夠資格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了。他那時也已經開始使用二進位了,所以二進位也不是馮·諾依曼首創的。
(5)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現代計算機之父
為什麼很多計算機書籍把馮·諾依曼認定為計算機之父呢?因為他在科學界名聲很響,有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包括數學、量子力學、計算機和經濟學領域。他對二戰的貢獻很大,不僅參與原子彈研製,還對ENIAC(1946年,很多書把它作為世界上第一如計算機看待)作了關鍵改進。另外他還最終完善了計算機的模型,提出馮諾依曼機,奠定了我們現代所使用的計算機的基礎。
所以把馮諾依曼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