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桂: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慈雲桂是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的總設計師,他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奠定了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基石,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

1917年慈雲桂出生於安徽省桐城縣(今銅陵市樅陽縣)。他幼時在家鄉讀私塾,18歲畢業於桐城中學,22歲考入湖南大學,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被保送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讀研究生。1949年後,慈雲桂任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兼電子計算機系主任和計算機研究所所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常務委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慈雲桂的一生都致力於計算機研究和教學工作。1958年,他領導研製了我國第一臺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961年,他主持電晶體通用計算機441B的研製,成為我國最早研製成功的電晶體計算機之一。在他的帶領下,我國第一臺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成功問世。

二十世紀,計算機事業的發展日新月異,高性能的巨型計算機是檢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衡量一個國家現代科技進步的重要標誌,尤其是在氣象、地震、核能、航空航天、國防等領域,巨型計算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1978年,慈雲桂接到研製國產巨型計算機的任務。經過五年的艱苦奮戰,終於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億次電子計算機「銀河」。這使我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具有研製巨型機能力的國家之一。

在「銀河」億次機研製成功後,慈雲桂團隊又開始為新型「銀河」巨型機做大量的預研工作。1988年3月,國家氣象局作為國內的急需用戶,與他們正式籤訂研製「銀河-∏」巨型機合同書。有志者事竟成。1992年11月,「銀河-∏」如期研製成功,它的計算速度達到每秒10億次,主頻50兆赫。填補了我國面向大型科學研究與工程計算機和大規模數據處理的通用並行巨型機的空白,被列為當年全國十大科技成果之首。

回顧我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歷程,從電子管計算機、電晶體計算機、集成電路計算機到巨型計算機,慈雲桂始終活躍在我國計算機科學領域最前沿。1995年,國防科技大學為紀念他所取得的成就,設立了「慈雲桂計算機科技獎金」,希望以此來激勵青年一代為我國計算機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並傳承慈雲桂那一次次追求卓越的精神。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李浩   [責任編輯: 鍾豔平]

相關焦點

  • 從「帳房先生」到「中國計算機之父」
    慈雲桂迅速給母親吃了帶回來的奎寧和阿司匹林,又挨家挨戶把藥片送給得病的鄉親們。藥仍然不夠,他又傾其所有,專程到縣城買了一次藥,才使母親和鄉親們的病情好轉,得以撿回性命。多年後,鄉親們還記得,當年是慈雲桂救了他們的命。  參加工作後,從小就把算盤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玩得飛快地慈雲桂終身與計算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 科技日曆|從無到有,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I」誕生
    巨型計算機在石油、地質勘探、中長期數值預報、衛星圖像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等領域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巨型計算機,就無法進行準確的中長期天氣預報、有效的能源開發和勘探等,資料都不得不用飛機送往國外處理,不僅花費高昂,而且處處受制。在這種背景下,自行研發巨型計算機勢在必行。
  • [湖南新聞聯播]「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教授誕辰100周年座談...
    [湖南新聞聯播]「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教授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長沙召開 「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教授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長沙召開。
  • 清華人物:三代清華人撐起中國超算的半壁江山,成為世界TOP2
    2慈雲桂從2009年起,到2017年,中國幾乎佔據著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的榜首。到2018年,中國的冠亞軍地位才被美國超過,現在大家的目標都盯著下一代的E級超算,那是新的角逐之地。超級計算機的概念是美國提出的,他們在1973年左右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超級計算機。超算的主要特點是運算速度快,能處理、存儲海量數據,能做更複雜的科學計算。
  • 計算機之父是誰?
    >約翰·阿坦那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 )- 電子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 (John von Neumann) - 現代計算機之父(1)機械時期——計算機的起源畢竟「計算機」就是指用來計算的機器,機械時期有很多代表人物
  • 計算機的歷史——計算機之父 轉字 小黑盒
    說起計算機之父,那就眾說紛紜了,當前我們一般稱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嚴格來講他是現代計算機之父,能背負計算機之父名號的人還有好幾個,其中大家最熟悉可能是圖靈了,此外巴貝奇和約翰·阿坦納索夫也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計算機之父。這一期的主題就是講述這四位計算機之父對計算機發展的貢獻。
  • 科技創新70年丨中國超級計算進擊史
    這是一段被中國超級計算機界頻頻提起的真實過往。改革開放前後的中國,缺乏自研超級計算機的技術。為進行石油勘測,中國石油工業部花大價錢購買了一臺 IBM 超級計算機。花錢買得了設備,卻買不了技術。20 世紀 80 年代的西方國家正對中國進行高技術封鎖,其中就包括超級計算機。
  • 38歲才接觸計算機,中國殺毒軟體之父的故事
    但不知道小夥伴們知不知道,製作出中國第一款殺毒軟體,為中國計算機安全立下汗馬功勞的王江民是在三十八歲的時候才開始接觸計算機,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中國殺毒軟體之父的故事吧。王江民先生1951年的時候出生在了上海,童年的他可謂是多災多難,3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痺症,一生都伴隨著腿部殘疾。到了小學一年級時,他又遇到了車禍,腿被撞骨折了。
  • 楚澤 真正的「計算機之父」
    楚澤 真正的「計算機之父」 本報駐歐盟記者 張興慧     是誰發明了計算機?    一般人會說,是美國人摩徹利和埃卡特基。他倆1946年發明了當時稱為「埃尼亞克」(ENIAC)的計算機。    其實,這是誤解。計算機的正宗發明人應該是一位名叫康拉德·楚澤的德國人。2010年6月22日,是楚澤的百歲誕辰紀念日。    如今,在其出生地柏林市,有一座楚澤博物館,供公眾參觀並了解他發明計算機的全過程。    一般而言,計算機的發明者理應精通數學。
  • 「可穿戴計算機之父」用水演奏歌曲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一直使用可穿戴式計算機以協助提高自己的視力。現在他在自己的右眼上戴了一個顯示屏,並通過該設備連接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創交會·大佬按壓小孔內噴出的水柱,「叮叮咚咚」的音樂悠揚響起,如同置身在音樂大廳。5月10日下午,「2017矽谷高創會」的現場,頭戴棒球帽、右眼戴著一個智能眼鏡的「可穿戴計算機之父」——史蒂夫·曼恩出場便展示起他發明的「智能水風琴」。
  • 「計算機之父」童年的故事學習案告訴你計算機的發明過程
    3.讓學生知道阿蘭.圖靈成為計算機理論的奠基人與他小時侯勤於動腦、勇於實是分不開的。教學重點、難點:1.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培養自學能力。2.理解小阿蘭童年的「怪」與長大成為「計算機之父」有沒有關係。教學準備:生字卡、掛圖、小黑板。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軼事
    搞計算機的都知道計算機之父是馮諾依曼和阿蘭圖靈,本文介紹一下馮諾依曼的一些軼事。1、貴族出身匈牙利猶太貴族。
  • 桂冠上是什麼桂?你吃的桂又是什麼桂?
    叫「桂」的很多植物都產於中國。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招搖之山多桂」「皋塗之山多桂木」。 關於「桂」,我心中一直有很多疑問:桂圓真好吃啊,可是學校和公園的桂花樹上結出來的卻是紫黑色的小漿果,長的和味道都太不像桂圓了!做紅燒肉少不了放桂皮,那桂皮就是桂花樹的皮嗎?
  • 淨水器 果蔬解毒機 空氣淨化器 計算機之父分別是誰?-淨水器,空氣...
    淨水器 果蔬解毒機 空氣淨化器 計算機之父分別是誰?    慧聰淨水網 提起計算機之父,我們可能會想到圖靈、馮諾依曼、查爾斯巴貝奇等一大幫子人,好像很多人都在搶計算機之父的飯碗,畢竟計算機確實很偉大,記住計算機之父很有必要。    但是提及淨水機之父,我們可能就有點陌生了。
  • 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
    阿蘭圖靈而許多年前,飾演奇異博士的卷福還參演了一部電影《模仿遊戲》,一部講述阿蘭圖靈一生的影片,一部計算機之父的傳記電影。眾所周知,計算機是沒有諾貝爾獎的,但是卻有圖靈獎,而圖靈獎就是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誕辰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3年12月28日 (農曆冬月初十),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誕辰。
  • 誰是「計算機之父」 德國人還是美國人
    在選擇PC產品的時候,是否也想過是誰發明了計算機呢?  一般人會說,是美國人摩徹利和埃卡特基。他倆1946年發明了當時稱為「埃尼亞克」(ENIAC)的計算機。其實,計算機的正宗發明人應該是一位名叫康拉德·楚澤的德國人。2010年6月22日,是楚澤的百歲誕辰紀念日。如今,在其出生地柏林市,有一座楚澤博物館,供公眾參觀並了解他發明計算機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