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才接觸計算機,中國殺毒軟體之父的故事

2021-01-15 財經先聲

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編程,程式設計師這份職業似乎要逐漸變得年輕化,很多八零後九零後網友都在網上發帖,說自己現在二三十歲才知道學習,真的是趕不上零零後們了。但不知道小夥伴們知不知道,製作出中國第一款殺毒軟體,為中國計算機安全立下汗馬功勞的王江民是在三十八歲的時候才開始接觸計算機,一步步走向人生巔峰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中國殺毒軟體之父的故事吧。

王江民先生1951年的時候出生在了上海,童年的他可謂是多災多難,3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痺症,一生都伴隨著腿部殘疾。到了小學一年級時,他又遇到了車禍,腿被撞骨折了。但是優秀的人往往不會被挫折所擊倒,不能跟小夥伴一樣到外面玩耍的王江民在電子原件中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他不斷地學習,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學會了製作相當複雜的無線電和收音機。

由於在當時覺得讀到高學歷作為一個殘疾人出路也不多的情況下,王江民在讀完初中之後選擇了輟學,回到了老家工廠當了一名學徒工。在這裡,他勤奮好學的特點再一次的到了體現,每天工作完成之後就自己學習各種機械知識,有了一些積蓄之後還上了職工業餘大學,很快就被提拔為了 煙臺機械廠、煙臺光學儀器廠的技術員和煙臺軸承儀器總廠的高級工程師,參與設計多種雷射器、水準儀等等,拿到多項專利。

1987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工廠中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控制,王江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次學習機會,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並且喜歡上了它。一年之後,他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一筆巨款,給自己買了一臺"中華學習機",開始學習程式語言。當時他的孩子正在上小學,所以王江民就拿孩子的教材編寫了一個面向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數學教育軟體,並且發布到了計算機雜誌《軟體報》上面。當時《軟體報》還出了一個排行榜,將他的這個軟體排在了第二名,第一名則是大名鼎鼎的金山公司旗下辦公軟體《WPS》。

本來還想繼續將教育軟體做下去,但是他在本職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麻煩。當時他在公司中負責給客戶開發控制車床的軟體,那段時間計算機病毒剛剛興起,到處都是中毒的電腦。客戶的電腦在中毒後總會找到王江民,認為是他的軟體做得不好。無奈之下的王江民開始試著幫客戶們的電腦殺毒,但是當時的殺毒程序只能針對一種病毒,王江民覺得這樣太麻煩,突發奇想開發出了一款能夠同時殺死6種病毒的殺毒軟體,命名為KV6,開始朝中國殺毒軟體之父的位置邁進。

1996年,在中國的創業熱潮之下,王江民來到北京中關村建立了北京江民新技術公司,並且在不久之後發明了"廣譜病毒特徵碼",這項領先於世界的技術能夠有效識別病毒的變種,攻克了當時國際上多位計算機反病毒專家都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從此讓王江民和他的KV殺毒軟體名聲大噪。為了讓用戶們能夠在當時網絡並不發達的情況下及時更新軟體,用於對層出不窮的新病毒進行查殺,江民新技術公司定期在《軟體報》上刊登一些代碼,指導用戶自己對殺毒軟體進行更新,受到了當時網友們的大量好評。

不過,隨著KV殺毒軟體的大賣,盜版商們也盯上了他。市場上出現了大量KV殺毒軟體的盜版,嚴重影響了江民新技術公司的營收。於是王江民想了一個辦法,在新版本的KV殺毒軟體中加入一段代碼,一旦檢測到是盜版,就會鎖住電腦硬碟,讓用戶無法開機。這一舉動讓當時版權意識薄弱的消費者們相當不滿,紛紛提出抗議,當時公安局還向王江民罰款了3000塊。不過後來人們再談起這件事的時候,都誇讚王江民先生為"中國軟體反盜版第一人"。

之後盜版的泛濫和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不斷增多,特別是出現以免費為賣點的360殺毒之後,江民殺毒軟體漸漸推出消費者市場,逐漸轉為為企業提供安全服務的公司。而王江民先生也慢慢退居幕後,2008年,他擔任北京奧運會的信息網絡安全專家,為北京奧運會的順利執行保駕護航,之後又擔任了多家大學的教授和殘疾人協會的理事,最終於2010年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曾經作為競爭對手的360、金山、瑞星等各大殺毒軟體公司為了緬懷他也將官方網站設置成了黑白色。

王江民先生從小面臨著惡劣的條件,遭受著命運的打擊,但他並沒有為之屈服,在38歲的高齡之下仍然堅持學習新事物,將自己的下半生奉獻給了中國計算機安全事業,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相比之下,我們有著更多的時間,有著更好的條件,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

相關焦點

  • 計算機的歷史——計算機之父 轉字 小黑盒
    通用計算機之父查爾斯·巴貝奇,這個名字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十分陌生,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稱其為通用計算機之父。他1791年12月26日出生在英格蘭西南部的託特納斯,是一位富有的銀行家的兒子。他有極高的數學天賦,在劍橋大學畢業後,年僅24歲的他被受聘擔任劍橋「盧卡斯講座」的數學教授。
  • 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放棄美國高薪,回國做研究,64歲學起計算機
    中國有著名的「三錢」:航天之父錢學森、力學之父錢偉長、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毫不誇張地說,他們三人撐起了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的半壁江山。19歲考清華,語文滿分,數學0分1912年,錢偉長出生於江蘇無錫的一個書香世家。由於父輩一代的耳濡目染,他自小就對文學,展示出了極高的天賦和才情。19歲的錢偉長,參加清華考試。他一下子成了傳奇,因為他當時唯一一個語文、歷史兩門學科,都得到滿分的學生。
  • 「計算機之父」童年的故事學習案告訴你計算機的發明過程
    3.讓學生知道阿蘭.圖靈成為計算機理論的奠基人與他小時侯勤於動腦、勇於實是分不開的。教學重點、難點:1.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培養自學能力。2.理解小阿蘭童年的「怪」與長大成為「計算機之父」有沒有關係。教學準備:生字卡、掛圖、小黑板。
  • 當時你電腦裡裝的哪個殺毒軟體
    做為80後,接觸計算機倒挺早的,小學開始接觸,也僅僅是接觸而已,初中才開始正式學習編程,大學裡進了計算機專業,大學之前,只知道有計算機病毒這東西,但看不見摸不著,以前還都是用軟盤來存儲,就是那種486、586的機器,沒滑鼠,沒硬碟,只有一個軟盤驅動器,所以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沒看到病毒
  • 計算機之父是誰?
    巴貝奇,生活在機械時代,領先世界一百年構思出了完整的計算機結構。他生不逢時,註定成為一個悲劇的天才。他虧了自己家裡和英國政府很多錢,最後卻造不出像樣的分析機,因為當時的工藝還達不到他所設計的精度。直到一百年後,有個教授為了情懷用機電方式建造Mark-I計算機,才實現了巴貝奇的構想。
  • 慈雲桂: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慈雲桂是我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的總設計師,他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奠定了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基石,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1917年慈雲桂出生於安徽省桐城縣(今銅陵市樅陽縣)。
  • 從「帳房先生」到「中國計算機之父」
    「三下五除二,四去六進一……」1929年,孔城鎮一家店鋪的櫃檯前,一個12歲的小男孩正在把算盤珠撥弄得飛快,一邊在帳本用蠅頭小楷工工整整地記錄著當天店裡的採買及資金流水等各項帳務。掌柜方思明在一旁看著暗暗稱奇,男孩小小年紀但帳做得條目清楚,數字精準,帳做得很好,字也寫得很漂亮,就對他說:「孩子,你別讀書了,跟著我做生意吧。
  • 來,認識一下100歲的「計算機之父」
    這是計算機科學家們努力了半個多世紀的結果。但如果沒有一個人的貢獻,這一切也許要推遲很多年。    他是個天才,16歲研究愛因斯坦的理論,不到30歲成為二戰英軍高級情報人員;他是個「怪人」,跑馬拉松參加會議,戴防毒面具「招搖過市」;他還是個同性戀者,被判定「有傷風化」,42歲時服毒自盡,半個世紀後英國政府向他公開道歉。
  • 為什麼說「計算機之父」是阿蘭·圖靈而不是馮·諾伊曼?
    小編一直想要寫一些計算機科學相關的科普軟文,一番思考之後覺得開篇一定一定要致敬先驅!先為大家講述一下計算機科學界的大佬,對人類社會做出過傑出貢獻的「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諾伊曼,正因為他的設計,使得人類社會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所以馮·諾伊曼得到人們的一致推崇,被譽為「計算機之父」。
  • 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
    正是他在百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之中選擇了從滅霸手中救活鋼鐵俠,才有了復聯4的劇情。阿蘭圖靈而許多年前,飾演奇異博士的卷福還參演了一部電影《模仿遊戲》,一部講述阿蘭圖靈一生的影片,一部計算機之父的傳記電影。眾所周知,計算機是沒有諾貝爾獎的,但是卻有圖靈獎,而圖靈獎就是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計算機之父馮諾依曼軼事
    搞計算機的都知道計算機之父是馮諾依曼和阿蘭圖靈,本文介紹一下馮諾依曼的一些軼事。1、貴族出身匈牙利猶太貴族。
  • 「計算機之父」爭奪戰
    今天,我們來一起揭示科學界的一場關於人類「計算機之父」的爭奪戰!馮·諾依曼與埃尼亞克計算機關於計算機,我們首先會想起20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馮·諾依曼。跟大多數天才一樣,他一直是家長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 楚澤 真正的「計算機之父」
    楚澤 真正的「計算機之父」 本報駐歐盟記者 張興慧     是誰發明了計算機?    一般人會說,是美國人摩徹利和埃卡特基。他倆1946年發明了當時稱為「埃尼亞克」(ENIAC)的計算機。    其實,這是誤解。計算機的正宗發明人應該是一位名叫康拉德·楚澤的德國人。2010年6月22日,是楚澤的百歲誕辰紀念日。    如今,在其出生地柏林市,有一座楚澤博物館,供公眾參觀並了解他發明計算機的全過程。    一般而言,計算機的發明者理應精通數學。
  • 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誕辰
    在113年前的今天,1903年12月28日 (農曆冬月初十),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誕辰。
  • 淺談現代計算機、人工智慧之父艾倫·圖靈的坎坷一生
    轉載自中國農大陳奎孚老師的個人公眾號:圖形公式不煩惱英國現代計算機的起步是從德國的密碼電報機——Enigma(謎)開始的,而解開這個謎的,不是別人,正是艾倫·圖靈。圖靈英年早逝,然而在他42年的人生歷程中,他的創造力是豐富多彩的。
  • 「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故事將登熒幕 講述中國科學家「谷魂」
    中新網石家莊11月25日電 (記者 李茜)以「雜交穀子之父」趙治海為故事原型的影片《谷魂》近期拍攝完畢,並將作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片明年上映。該影片全方位、多角度再現了趙治海創造「張雜谷」,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歷程。中新網記者近日對該影片主創人員進行了專訪。圖為製片人張李林。
  • 驚才豔豔,造化弄人,生不逢時——致敬計算機之父圖靈
    在計算機這一概念還未曾被提出、人們從未想過用機器代替人類進行運算的那個年代,一位只有三四十歲的年輕人,不僅提出了計算機的組成邏輯,更是提出了人工智慧這一概念,這個年輕人叫做圖靈,是當今計算機從業者的祖師爺,當之無愧的計算機之父。
  • 中國人臉識別之父的科學家竟然是饒陽人
    曾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一幕幕,現在觸手可及:手機支付覆蓋到菜市場和煎餅攤,計算機戰勝多位人類頂尖棋手……如今,又一項新的科技應用迎面走來,那就是臉識別技術。關於人工智慧,關於人臉識別,關於科學家,記者帶著諸多好奇,在北京採訪了39歲的王金橋。臉識別,機器人,放在前幾年,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金橋的研究領域,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可能更多還是與科幻電影聯繫在一起。從小立志當科學家?從小接觸科技知識?見到王金橋前,記者不免有各種猜想。
  • 現代計算機之父圖靈60多年前不公正罪名至今才被移除
    阿蘭·圖靈【TechWeb報導】12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衛報》稱,英國著名數學家、「現代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在去世後59年,終于于日前獲得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皇家赦免」。
  • 身為面向對象編程、移動計算機之父的他,為何說「計算機革命還沒...
    1歲時,全家隨父親遷往澳大利亞,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又遷回美國。 艾倫3歲就可以閱讀,家裡有 6000 本書和大量的繪畫。大量的閱讀使得童年時期的艾倫就有了自己獨立的觀點,他說:「到我上學的時候,我已經讀過幾百本書。那時我已經有了許多自己的觀點,我知道一年級所教的許多東西都很幼稚和虛假。當然我已經可以用五歲的聲音維護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