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 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2020-11-25 人民網

彼得 德魯克(PeterF.Drucker),1909年生於維也納,先後在銀行、保險公司和跨國公司任經濟學家與管理顧問,後輾轉貝寧頓學院、紐約大學等任哲學、政治學和管理學教授。從1971年起,他長期在加州克萊爾蒙特大學任教,該校後來以德魯克之名成立了「德魯克管理研究生院」。德魯克一生著述頗豐,共著書39本,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
  1954年11月,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一書出版,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在該書中,德魯克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為主軸,就管理者的角色、職務、功能的認知及其未來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系統的闡釋,掀開了管理的奧秘與實務。後來,1973年出版其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為管理學的學習者提供了一本既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又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的系統化教科書,被許多國家的企業與學術界奉為管理學的「聖經」和「百科全書」。
  作為第一個提出「管理學」概念的人,德魯克總是以其獨有的思考力和洞察力引領時代:上世紀50年代初,當絕大部分的企業管理者都不知計算機為何物之時,德魯克就指出計算機終將徹底改變商業;1961年,他提醒美國要關注日本工業的崛起;20年後,又是他首先警告說這個東亞國家會陷入經濟滯脹;在1969年德魯克就預言知識員工將作為一種新的勞動者類型出現,他們的職業將不再依靠出賣體力而是所學知識,並認為提高知識員工的生產率將成為提高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組織競爭力的關鍵課題;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盤,對此,德魯克早有預料,「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基於審美和道德」;基於對未來知識經濟的深刻洞見,上世紀90年代,德魯克又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了詳細闡釋,認為未來的組織將是以信息或知識為基礎的,革新舊的事業理論並進行知識創新是管理人的最大難題和挑戰。
  德魯克顛覆了有關企業的傳統定義,首次在管理思想史上提出了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而不是利潤的觀點。德魯克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組織的社會」,通過組織這個器官來協調個體存在與社會存在之間的張力,能夠有效抑制社會動蕩的產生。企業就是一個「由人創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經濟力量創造和管理的」組織。為此,德魯克認為企業的存在本身應該從三個層面來理解:它是一個需要為社會和企業所有者創造價值的經濟機構;它也是一個為人提供工作機會同時培養他們產生更卓越經濟績效的社會組織;另外,它深植於社會之中,受社會價值觀、社會形態影響,但也能夠改變外部環境。這意味著,企業是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方式來實現多重目標,經濟行為、經濟制度和經濟理性是為實現非經濟因素的目標的手段。因此,是顧客決定了企業是什麼,企業應該為社會目標服務,利潤是企業經濟活動的結果而非企業存在的原因。
  1954年,德魯克提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目標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簡稱為MBO),並在隨後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中作了進一步詳細闡釋。它是德魯克所發明的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概念,並已成為當代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德魯克認為,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所以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目標管理是以相信人的積極性和能力為基礎的,管理者不是簡單地依靠行政命令而是運用激勵理論,引導下屬自己制定工作目標,自主進行自我控制,自覺採取措施完成目標,自動進行自我評價,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生產潛能,以提高員工的效率來促進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與傳統管理方式相比,目標管理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權力責任明確,在前瞻性地制定企業的整體目標的基礎上,合理制定企業各部門員工的目標,通過明確職責、劃清關係,使每個員工的工作直接或間接地同企業總目標聯繫起來;二是從「社會人」的假設出發,要求管理人員對下級採取信任型的管理措施,強調職工參與以提高他們對總目標的知情度和責任感,實行「自我控制」和「自主管理」,能夠較好地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注重結果,效益優先,即不以行動表現為滿足,而以實際成果為目的,工作成果是評定目標完成程度和獎評考核的主要根據。因此,目標管理又稱作成果管理。
  在德魯克看來,再高效的組織,如果沒有有效率的管理者和員工的支撐,組織的效率也不可能得到實現。因此,德魯克曾經向中國讀者首先推薦的除《管理的實踐》外,就是傾注了其極大心血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在該書中,德魯克從管理者的培養和教育角度闡述了有效的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基本技巧和素質。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並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於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德魯克明確提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個特徵: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在選用高層管理者時,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他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他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只作有效的決策。
  德魯克的研究領域涵蓋了管理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的諸多範疇,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寬廣的視野和恆久的穿透力。他在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次對管理的任務作出了高度、抽象和完整的理論概括,將管理與社會價值與人類生活甚至政治發展都結合起來,認為管理不應該只是一些技能的訓練,而是一個對人類、社會和企業的整體認識。為此,德魯克將管理者的範疇擴大到了更寬的領域,不僅僅是企業,政府、軍隊、醫院等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並不都是經理人,而是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他們可以下屬眾多,也可以沒有下屬,可以職位崇高,也可以職位低微,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即管理不應該只是一些理論和學術研究,而是應該用來解決社會和企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逝世 享年95歲
    新華網洛杉磯11月11日專電(記者曹衛國)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德魯克11日「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磯附近的家中逝世,享年95歲。德魯克於1954年首次提出「管理學」的概念。他於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被許多國家的企業與學術界奉為管理學「聖經」。
  •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創新如何「複製」?丨充電
    作者丨鍾小玉想要學習如何管理和創新,不用費盡心思從琳琅滿目的書籍中尋找品牌,因為德魯克就是品牌。《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講述了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實現可持續創新。在上篇《90%的創新來源於這七個機遇》中,我們了解了如何去發現創新機遇,以進行創新實踐。
  • 現代管理之父是這樣認為的
    【MBA中國網訊】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管理是一種實踐,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他認為管理學的意義在於: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以達到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的目的。所以彼得.德魯克會認為管理學的重點在於實踐,在於最終的成就。當然,這並不是說「知」不重要,若是沒有「知」,那麼實踐就會沒有目的和方法,最終將導致實踐的失敗。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Drucker,1909.11.19~2005.11.11),現代管理學之父,其著作影響了數代追求創新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各類商業管理課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魯克思想的影響。 彼得·德魯克1909年生於維也納,祖籍為荷蘭,後移居美國。 1942年,受聘為當時世界最大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的顧問,對公司的內部管理結構進行研究。
  •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認為,要實現科學管理就必須開展一場A.
  • 現代管理學自考學習資料第二章
    第四節  現代管理理論  一、現代管理理論的主要學派  1.管理過程學派。管理過程學派是在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代表人有美國的哈羅德。孔茨和西裡爾。奧唐奈。管理過程學派強調對管理過程和職能進行研究。  2.經驗主義學派。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彼得。德魯克,《有效的管理者》是其代表著作。
  • 2萬字深度|德魯克:理解人是理解其它一切的前提
    如果這樣的理解有意義的話,那麼我們不妨理解德魯克管理學的核心價值:「人」決定「管理學」——人,首先是一個天然生存意義上的「人」,而後才是「智者」、「經濟人」、「社會人」、「政治人」、「文化人」、「理想家」和「管理者」等。德魯克經常引用《聖經》的話,他也熟悉基督教的歷史特別是西方教會的生存和發展狀況。
  • 10本經典的管理學書籍推薦,關於管理學的書都在這裡了
    ------------------------一條正經的分割線----------------------一、《管理者必讀12篇》一本淺顯易懂的管理學教材,涉及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即有理論高度又不失實戰價值。
  •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認為,要實現科學管理就必須開展一場A.
  • 匯聚著人性和價值觀,再融入道德和善惡的管理學,是百年基業之根
    說到管理學這麼學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所創。商學院MBA畢業以後,直接掌管一家公司,通過推行嚴格的財務控制,利用投資組合和市場驅動策略,就能成功的運營好這家公司,這是很符合常理的。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真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現代管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187一、單項選擇題1.一般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A.戴維斯B.古德諾C.馬斯洛D.法約爾2.為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泰勒建議在標準定額的基礎上實行新的工資制度,即
  • 德魯克:一座凝固的燈塔
    一、他,是一座凝固的燈塔2005年,德魯克去世後一周,我特別想做一期雜誌來紀念這位管理大師。於是召集了幾位老朋友到的辦公室聊這個事情。後來,我們做了三版報導,名字叫《德魯克的背影》,我自己寫了一篇小文章叫《德魯克:凝固的燈塔》。
  • 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當確定性消失,我們該怎麼做?
    作者|查爾斯·漢迪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倫敦商學院創始人、被譽為「英國的德魯克」的查爾斯·漢迪先生在最新發表的著作《擁抱不確定性: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法則》中,以自己的工作、管理諮詢與生活經歷為素材
  • 自我營銷:德魯克沿用一生的6條法則 | E起洞察
    ,可以發現德魯克遵循眾多法則,包括來自戰略、銷售和營銷方面的各種理念。本文,德魯克先生將通過6條法則,針對「如何發揮自我營銷最大效果」這一話題分享洞見。德魯克說,所有人都會喜歡以下兩種溝通方式之一:書面或者口頭。他接著說,用老闆喜歡的方式與他溝通至關重要。要運用這些理念,你首先應該明白,新員工入職時就必須掌握這種能力。
  • 管理學應該成為一門通識課
    這句話掛在由其故居改成的德魯克紀念館的客廳入口處,代表了德魯克畢生的追求,也代表了管理不懈的追求。好的管理不但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未來,「管理」應該變得更好,創造更多元的價值。不妨看一看,曾擔任百事可樂公司董事長兼CEO的盧英德是怎麼做的。
  • 德魯克:身為管理者,你必須堅守的6大原則
    德魯克本來可以坐領工資或成為經濟學家並開一家銀行,但他婉拒了,雖然這是他的長處。當時也是經濟蕭條時期,德魯克並不為金錢所迷惑,只因為他對「人」有著熾熱的心,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而不是自己想要做什麼。他專注投入畢生的心血,堅持做「對的事情」,懷有「對人類終極的關懷」,以實現 「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
  • 2013年10月成人自考管理學原理真題
    點擊查看:全國自考00054管理學原理歷年真題及部分答案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卷」上的相應字母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 每周一個小知識:彼得定律,每個職工終將面臨彼得高地
    這種情景其實就是西方管理學三大黃金定律之一的彼得定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彼得定律什麼是彼得定律?1968年,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和雷蒙德·赫爾在對組織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在《彼得定律》一書中闡述了該定律: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
  • 你聽說過「彼得定律」嗎?
    這種情景其實就是西方管理學三大黃金定律之一的彼得定律,彼得定律是管理心理學的一種心理學效應,它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在層級組織中,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而且組織有足夠的級別,每個員工中最終都會晉升到不勝任職位,並一直呆在這個職位上。進一步的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會由對工作不勝任的員工把持。
  • 杜威、赫爾巴特,誰是現代教育學之父?
    很多考生對「現代教育學之父」到底是誰總是分不清楚,今天中公講師就深入探討一下哪位教育學家是現代教育學之父?杜威還是赫爾巴特?在區分清楚之前,我們先看看這兩位教育學家的主要思想和觀點。杜威,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