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應該成為一門通識課

2021-01-08 前瞻網

作者|劉昶  來源|管理思考錄(ID:o-liuchang-o)

對我們的社會來說,沒有任何一項工作比管理者的工作更重要。管理決定著我們的社會制度到底是好好地為我們服務,還是在浪費我們的才能與資源。

——亨利·明茨伯格

管理思想是建造美好未來的基石。管理改變的不僅是商業,它改變了整個世界。從建造金字塔到登上月球,管理是人類一切創舉的核心。而今日世界面對的種種挑戰,從削減全球貧困和犯罪到構建高效的醫療體系,再到建立一種可持續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都可通過一種更為良性的管理方式來解決。

——德·迪爾洛夫、斯圖爾特·克雷納

引言:「在商言商」真的對嗎?

平臺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越來越受關注。對於此類問題,一個常見的論調是「在商言商」。但是,沒有孤立的「商」,「商」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繫,既受它們的影響,也會影響它們。

拿平臺生態企業來說,它們會所能影響的各方利益相關者之規模是過去企業無法比擬的,用戶以億計、騎手以千萬計;它們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文化,對社會、經濟、文化、法律、環境等都產生了影響並提出了新的課題,可以想像未來將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但是,這些企業的管理者是否深思過自己的管理理念與行為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果他們從一百年後往回看,將如何評價今日自己的管理理念與行為,是否承擔起了歷史責任與使命,世界是否因為自己變得更好?

如果他們更加看重管理,能夠從經濟、政治、社會與文化的角度理解管理的作用與意義,就可以重新評估自己的管理理念與行為,就可能避免因為不當管理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危害,就可能通過管理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管理者也許可以思考一下,「在商言商」是否汙染了自己的心智,是否成為放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藉口?

下面,接著《請不要將管理打入鄙視鏈底部》、《即使是基礎管理,也能創造競爭優勢》,繼續談管理的重要性。首先,從一些宏觀、廣闊的視角,看一看管理的重要意義。然後,基於管理的廣泛的影響與應用場景,提出管理學應該成為一門通識課。

走向經濟增長與繁榮

朱利安·伯金肖提出一項思想實驗,如果是四十年之後反思這次大蕭條的原因,人們的結論是什麼?

他們為,那時候諸如過度借貸、低利率與寬鬆的金融監管體系這樣的直接原因的重要性會淡去,人們會認識到另一個層面的原因,即管理的失敗,當年的企業採取了有缺陷的管理模式,導致了倉促的決議、槽糕的風險管理,以及考慮不周的激勵制度,甚至加劇了政策制定者製造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使衰退的時間加長和深度加劇。

面對這次危機與衰退,克萊頓·克裡斯坦森思考:到底是什麼拖累了經濟增長。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克裡斯坦森提出三種創新:性能提升型創新、效率提升型創新與市場創造型創新。

所謂市場創造型創新,一方面通過技術進步,實現高產量、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創業模式創新,實現大幅降價,將非客戶轉化為客戶。

例如福特T型車,開創了私家車市場。市場創造型創新可以有利增加就業和發展經濟。

例如當1856年貝塞麥轉爐獲得發明專利後,安德魯·卡耐基利用折現革命性的技術大幅地降低了鋼鐵冶煉成本,由此催生了鐵路產業,結果在1875年-1900年間,美國鋼鐵業僱員人數增長3倍,在1900年達到18萬人,到1901-1920.僱員則高達180萬人。

克裡斯坦森認為,這這三種創新的組合,對公司、行業與國家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如果將用在效率提升型創新的資本用於市場創造型創新上,那麼更能促進經濟的增長。

那麼,為什麼美國企業沒有這麼做呢?這是因為它們遵循了一個未經驗證的理論(假設):資本使用效率是判斷公司表現的唯一標準。市場創造型創新需要的資本量大、周期長、風險高,與效率提升型創新競爭,自然是要失敗。

克裡斯坦森的研究,證明了兩件事:第一,管理是重要的;第二,管理理論是重要的。

關於經濟增長及國富國窮的問題,MGI(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也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因之付出了50年的努力、投入了數百億美元的理論是錯誤的,即改善基礎設施、技術、資本市場、教育和醫療將消除窮國與富國的顯著差異,在這些方面上未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也可以實現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的關鍵是提高企業的生產率,而提高企業生產率的關鍵是促進企業之間的競爭。

印度的一些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大致相似,但是生產率只有美國同行的15%,MGI計算:即使沒有任何資本投資,只靠重組其運營方式,生產率即可達到美國平均水平的40%。

他們舉了一個例子,1983年的時候,日本鈴木汽車公司在一度建立了合資公司,由鈴木經營管理,工廠興建、組織方式、員工培訓均複製於日本,其生產率水平達到美國同行的55%。MGI的另一項研究表明,1995-1999年的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並不是通常認為的IT投資,而是管理與技術創新。

「不起眼」的管理——影響著國富國窮!

克裡斯坦森及其合作者艾佛薩·奧熱莫、凱倫·迪倫在關於市場創造型創新的進一步研究中,與MGI的觀點一致,質疑了傳統的理論觀點,即只有具備基礎設施、司法機構、立法機構、金融市場等條件才能實現創新和經濟增長。創新不是果,而是因,可以通過市場創造型創新發展基礎設施和制度、減輕腐敗,促進包容性可持續性發展。

一般認為,改善教育是政府需要做好的工作,而印度IT公司塔塔諮詢服務(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簡稱TCS)則自行解決問題,TCS從市場需求和項目特性出發,為20多萬的員工進行了幾千種技術能力的培訓。這一方式實際有效,雙方受益,甚至優於傳統的學校教育方式。因為學校教育可能存在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從黑暗引向光明

管理,不止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社會、人文價值。

我們每個人大部分時間都處於組織之中,無論是企業組織、還是公益組織或者政府組織。

社會學家C·賴特·米爾斯說:「現代人的生命不僅取決於他所出生的家庭以及婚後進入家庭,還越來越取決於他所在的公司。人生最好的歲月和最機敏的時光都是在公司裡度過的。」

組織既是人們的工作的場所,人在這裡學習、成長,提升技能,升華心靈,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好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幫助人、發展人。

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CEO蘇世民在其《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一書之中,總結了十大管理原則,其中一原則是:「謹慎做出決策:每一個微小的行為都有可能對其他人造成深遠的影響,無論好壞。」

湯姆·彼得斯說,管理者「影響著很多人的人生。因為管理是對人事的安排,實際上是所有人類活動的制高點。」

在他看來,一名稱職的管理者能夠比一名外科醫生挽救更多的生命,因為管理者可以扭轉成千上萬人的生活軌跡,可以為非常多的人提供成長的機會,幫助他們從黑暗引向光明,可以「讓世界呈現出更美好的一面」。

所以,他認為,「追求卓越管理歸根結底是一種人文主義的努力」。

德魯克的不懈追求

管理,不止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社會價值。企業是基本的社會單元,我們追求自由民主社會,但是如何我們在企業中不能享有自由民主,那麼這樣的社會也談不上是自由民主社會。現在我們期待自組織模式,希望參與管理、參與戰略開發與規劃等,也代表著人們對自由民主的追求。

管理可以促進自由民主社會的發展,彼得·德魯克曾說:

在一個由多元的組織所構成的社會中,使我們的各種組織機構負責任地、獨立自治地、高績效地運作,是自由和尊嚴的唯一保障。有績效的、負責任的管理是對抗和替代極權專制的唯一選擇。

這句話掛在由其故居改成的德魯克紀念館的客廳入口處,代表了德魯克畢生的追求,也代表了管理不懈的追求。好的管理不但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

未來,「管理」應該變得更好,創造更多元的價值。不妨看一看,曾擔任百事可樂公司董事長兼CEO的盧英德是怎麼做的。

創造「使命型業績」

盧英德的做法很值得尊重,她追求的是「使命型業績」(Performance with Purpose,簡稱PwP),對於企業在肩負社會責任上的一般做法,盧英德並不認同。在她看來,企業需要改變賺錢的方式,而不是如何捐錢,社會責任應該根植於經營模式之中,因而提出「使命型業績」(Performance with Purpose,簡稱PwP)的新方法。

盧英德視PwP方法為頭等大事,PwP的實施幫助百事實現了四重價值:

其一是財務可持續性,百事的淨收入增長了80%,其股票超過了消費者必需品板塊指數和標普500指數;

其二是人類可持續性,減少產品中糖、鹽和脂肪的含量,生產更健康、更具營養價值的食品,在2006年至2017年之間,百事更健康的食品所佔的收入從38%增加到50%;

其三是環境可持續性,百事在2006年至2018年,運營中用水量減少了25%,並為所服務的社區提供安全飲用水;

其四是人才可持續性,截止2018年,百事的女性高管佔比達到39%。我們看到,PwP方法具有經濟價值、環境價值與人文價值。

管理學:一門通識課

通常,人們認為管理指向的是工商企業,但是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事實上,管理理論與原則首次系統應用,不是在工商企業,而是公共部門。在維吉尼亞州的斯湯頓市最早出現了「城市經理」,「城市經理」是Manager首次用於指代高級行政人員。德魯克說,這是管理學界保守得最好的一個秘密。

管理有著極廣泛的應用場景。甚至可以說,管理不僅是一種方法,一種方案,還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生活方式。生活之中,不止是企業組織,還包括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乃至家庭與個人,處處需要管理,管理可以用於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

例如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的「深思熟慮的戰略」與「自然湧現的戰略」,作為兩種制定戰略的方法,即可用於思考人生戰略與職業規劃。對於個人戰略與職業發展,需要深思熟慮,但是只坐在家裡思考是不可取的,得走出去,接觸和體驗新事物,由此打開視界,發現機會,認識自己,如擅長什麼、熱情在哪等,邊行邊思,才能走出自己獨特的人生。

再如錢·金與勒妮·莫博涅的「藍海戰略」理論可以用來解決國家、非營利組織的戰略問題,馬來西亞政府就曾發布「國家藍海戰略」;克裡斯坦森近的「顛覆性創新」理論可以用來解決醫療和教育領域的問題。

無論身處何種組織;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學業、職業、財富、健康等都需要管理。所以,管理學應該成為一門通識課,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一點管理學。彼得·德魯克即認為管理學屬於通識教育,他說:

無論學生學習什麼專業,管理學都既屬於專業教育又屬於通識教育。未來無論是作為現代組織的普通僱員,還是儲備管理者,學習管理不僅能夠為個人的職業生涯和工作效果添磚加瓦,而且可以幫助你在未來不再忙於『生存』,而是有條件享受『生活』,成為成就矚目、勇於負責、卓有成效之人,這是通識教育長期以來孜孜以求的目標。在當今的組織社會中,掌握管理知識、具備管理能力都是基本要求,有助於人們彼此加深理解,維護社會秩序。

關於通識教育的書籍,通常以叢書的方式出現,包括各個學科,但是在這些叢書中,我沒有看到「管理學」。

牛津通識讀本系列,中文版至少已經出了六十餘冊,裡面有「鄙視」管理的《領導力》,還有與管理「亦敵亦友」的《大數據》,但是沒有管理。

《管理學與生活》也許可以算一本,但看起來更像一本教材。作者葆拉·卡普羅尼開篇即批判了區分管理與領導的觀點,他認為,任何負責將組織資源轉化為成果的人,無論自稱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都有責任正確地做好那些正確的事兒。

希望未來管理學可以被看做並成為一門通識課,也期待有更多的人撰寫管理學的通識讀物、投身於管理學的通識教育!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管理思考錄(ID:o-liuchang-o),作者:劉昶

本文來源管理思考錄,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李紅良別開生面的大健康通識課
    這是第三學期的《現代醫學與健康》通識課課堂,95%的在場學生都是非醫學背景。當日,李紅良的授課內容是「脂肪肝與公眾健康」。他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實驗室,讓大家體會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大健康通識課。在細胞生物學實驗室觀察細胞狀態6月24日,《現代醫學與健康》第一次通識課開講。
  • 《管理學原理》複習資料一
    這一點應該很容易理解,在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中,多人組織起來,進行分工都會達到單獨活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只要是多人共同活動(即向一共同的目標努力),都需要通過制定計劃,確定目標等活動來達到協作的好處,這就需要管理。因此,管理活動存在與組織活動中,或者說管理的載體是組織。
  •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2016-03-07 南京分院 【字體:大 中 小】   3月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戎嘉餘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以「生物演化導論——來自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證據」為題,開講南京大學「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的第一課
  • 理工科大學開展「哲學通識課」的實踐探索
    摘 要:哲學通識課是高校「課程思政」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針對理工科院校,哲學課程具有「通識教育和意識形態教育」的雙重功能。在課程設計時要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同時關注「95後」和「00後」大學生的時代性和群體性特徵。
  • 2021考研:管理學(羅賓斯版)考試大綱分析
    羅賓斯教授主編的《管理學》一書,是全世界名列基礎管理學教材的榜首。自上世紀90年代引進我國以來,深受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的好評,成為國內非常受歡迎且大量採用的管理學教材。管理是一門動態的學科,而羅賓斯版的《管理學》也隨變化適時更新,因此採用率非常高,被眾多高校設置為管理學專業課初試主要參考教材。
  • 管理學——和尚的故事
    題記:手上準備了大概120+的小故事,都和管理學有關,先用和尚的故事開個頭(禪宗講究悟道),也引出管理學的四大核心要素: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管理學——計劃(兩個和尚)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兩座山上的廟裡,這兩座山之間有一條河,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河邊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因此就沒有在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
  • 想像力、知識使命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創新
    與之相應,公共管理學的知識創新及其演進亦呈現出鮮明的修正主義色彩[12]15。這種共生格局使得公共管理學知識生產步入單向度化的軌道。「由於單向度的思想已經成為規範,我們正日益堵塞著通往可替代選擇的道路。」[8]59換言之,知識生產單向度化越來越制約公共管理學的想像力。在理性-工具性模式下,權力對於知識的需求呈現出高度工具性和低度反思性、批判性的特點。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情境、歷程、經驗與使命
    一、國家情境因素   近年來,「情境(context)」成為管理學研究的熱詞,進行跨文化的管理理論或者管理問題研究,都要首先研究情境差異。研究中國管理學、管理理論或者中國管理問題,以及在借鑑、移植西方管理學理論或者知識過程中,嚴謹的學者一般都會將「中國情境」作為一個前置條件。
  • 彼得 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後來,1973年出版其巨著《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為管理學的學習者提供了一本既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又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的系統化教科書,被許多國家的企業與學術界奉為管理學的「聖經」和「百科全書」。   作為第一個提出「管理學」概念的人,德魯克總是以其獨有的思考力和洞察力引領時代:上世紀50年代初,當絕大部分的企業管理者都不知計算機為何物之時,德魯克就指出計算機終將徹底改變商業;1961年,他提醒美國要關注日本工業的崛起;20年後,又是他首先警告說這個東亞國家會陷入經濟滯脹;在1969年德魯克就預言知識員工將作為一種新的勞動者類型出現,他們的職業將不再依靠出賣體力而是所學知識,並認為提高知識員工的生產率將成為提高一個國家或一個企業組織競爭力的關鍵課題
  • 自然通識課第二課來啦!地質學家帶你打開城市的「月光寶盒」
    5月24日,2020自然通識課將開展第二課直播活動,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院副教授、《跟著地質學家去旅行》作者顧松竹作為主講人,將以「龜山的前世今生」為主題,帶領大家打開城市的「月光寶盒」,探秘我們腳下的土地到底經歷了什麼......提起龜山,我們腦海中就會想起「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等膾炙人口的詩句。
  • 管理學的第一位大師,他的理論決定了麥當勞應該烤多少個漢堡
    而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對他的評價是:科學管理理論的開創者,第一位管理學大師。《財富》雜誌撰文說:「泰勒的影響無處不在:他的理論決定了麥當勞想要自己的廚師烤出多少個漢堡,電話公司想要自己的接線員打通多少次電話。」
  • 匯聚著人性和價值觀,再融入道德和善惡的管理學,是百年基業之根
    說到管理學這麼學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所創。商學院MBA畢業以後,直接掌管一家公司,通過推行嚴格的財務控制,利用投資組合和市場驅動策略,就能成功的運營好這家公司,這是很符合常理的。
  • 用影評來講「哲學通識課」
    用影評來講「哲學通識課」 2020-09-1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誠然,就「陰陽五行」應不應該寫進《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結論仍然莫衷一是。前些時候,中國應不應建大型對撞機,正反雙方各抒己見,在媒體和公眾平臺發表文章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觀點,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的反響。如果國家就一些重大問題,也展開類似的理性、有理有據的辯論,對社會將是一種巨大的促進作用。
  • 三分鐘掌握「管理學」脈絡,通俗易懂
    一、管理學的通俗定義:管理學研究管理規律、探討管理方法、建構管理模式、取得最大管理效益的學科。管理學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調。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通過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組織的各項資源,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 2014年10月成人自考管理學原理真題
    點擊查看:全國自考00054管理學原理歷年真題及部分答案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塗黑。未塗、錯塗或多塗均無分。
  • 讓管理學成為你面試答題中的亮點:螃蟹效應篇
    在管理學和心理學中有一些效應原理如果運用的恰當的話會給答案增色不少。華圖教育面試資深老師韓玲按照不同的答題方向與題型進行分類,指導大家如何恰當運用不同的效應原理。 在結構化面試中的不同模塊雖然適用於不同的答題思路來回答,但有一些答題點出現頻率非常高,在不同題型中均會出現,但不管具體的題目是什麼,基本的要點是共通的,只要熟練掌握基本原理,就可以結合具體的題目具體作答。
  • 管理學中的關係研究:基於SSCI資料庫的文獻綜述
    由此,深入剖析關係的研究路徑,對於推動更多的中國情境概念研究符合國際管理學研究規範、豐富國際管理學理論、提升中國管理學術界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和現實意義。事實上,組織的邊界人員的關係網絡對組織績效有重要影響,未來研究可聚焦於邊界人員關係網絡的形成,檢驗其對組織績效的影響,以及此類關係網絡如何逐級向上演變成中層、高層管理者關係網絡進而轉化為組織關係網絡。
  • 心理學如何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但問題是,為什麼心理學的研究會自成一類,慢慢從哲學中分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答案在於一個概念:方法學(methodology)。基於自然科學的成功,很多研究人類行為的學者,也認為我們可以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對人的研究上去。而這主張,當然後來就生出了現代的社會科學。而現代心理學,在眾多社會科學當中,又可說是相對上最徹底採用自然科學方法的一門學科。
  • 第六屆神經管理學與神經經濟學國際會議(ICNN 2018)成功舉辦
    這是繼前五屆「神經管理學與神經經濟學國際會議」之後,在該領域舉辦的又一次全球學術盛會。本屆會議開幕式由大會主席、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神經管理學實驗室主任汪蕾教授主持。在開幕式中,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致開幕辭,其表示神經管理學與神經經濟學的研究非常有趣且有意義,對這一領域未來的發展充滿期望;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大會名譽主席、中國「神經管理學之父」馬慶國教授開幕演講,他代表中國神經管理學界向全球同行表示歡迎,同時期待在本次會議中大家都能所有收穫,共同推進全球神經管理學與神經經濟學研究與應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