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創新如何「複製」?丨充電

2021-01-21 創業邦

充電」是創業邦推出的乾貨類欄目,旨在服務於繁忙都市下的網際網路人、創投人士、企業家,成為碎片化時代的充電站。

作者丨鍾小玉

想要學習如何管理和創新,不用費盡心思從琳琅滿目的書籍中尋找品牌,因為德魯克就是品牌。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講述了究竟應該如何做,才能實現可持續創新。

在上篇《90%的創新來源於這七個機遇》中,我們了解了如何去發現創新機遇,以進行創新實踐。本篇則是跟隨德魯克從「組織」的角度,學習如何真正打造具備企業家精神的內部組織,以及通過哪些「企業家戰略」,可以讓創新贏得市場。

創新不是運氣,如何紮根組織,使其得以「複製」?

企業家管理

如何進行系統地、可持續的創新?

一個規律是,經濟以50年為周期。前20年是快速發展期,隨後進入調整期和淘汰期。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生產力,在2000年前後達到第一波繁榮,此後經歷移動網際網路的加速,以及線上線下的互相碰撞和融合,並以「流量貴」給調整期做了註腳。如今,企業開始面臨淘汰期,這也是經濟發展的「自然選擇」。

在德魯克看來,處在淘汰期,企業只有一個存活之道,就是企業家管理。無論是現存的大型機構還是個體企業家,均是如此。不創新的企業註定會老化、衰退,在巨變的年代速度會更快。

如果說創新是手段和實踐,持續創新就是「基因」。「基因」如何自生?企業家管理,就是通過有目的的管理,讓組織能夠保持持續創新,即具備企業家精神。

對於現有企業來說,如何做到企業家管理?側重「企業家」三個字。

首先,組織必須接受創新、致力於創新。讓現有企業渴望創新,僅靠打雞血是不夠的,需要制度的配合——制定一個系統的放棄政策,凡是沒有生產力的工作均應放棄。

德魯克認為通過提問,可以反思企業的路徑是否合理。企業可以自問:今天,我們是否要生產這種產品,進入這個市場、拓展這個分銷渠道?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應繼續問:我們必須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停止在這上面浪費資源?

放棄政策的好處是,刺激管理者積極去尋找新的機會,使自己成為企業家,這是構建健康組織的第一步。

激發公司全員的企業家精神相當重要,一門大炮和一艘軍艦,哪個戰鬥力和可持續性更強?答案顯見。如何激發?比如可以通過高層管理者和基層人員座談,是公司上下共建企業家願景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座談內容主要是傾聽基層的想法,包括——渴望什麼?看到公司面臨哪些機遇和威脅?在嘗試創新實踐方面有哪些想法?等等。當然頻率不建議高。

接下來,便是制定目標明確、有期限性的創新計劃。德魯克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制定決策的工具,能使創新的意圖轉變為創新績效——企業X光透視法

公司需要列出每項產品或服務的相關信息,比如所針對的市場、所用的分銷渠道,估算出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位置等。應自問:這種產品還有多長的成長時間?它還將在市場中保持多長時間?在多長時間內它會開始衰退,速度有多快?它什麼時候會過時?

在老產品被淘汰前,就應及時彌補差距,以保證創新計劃的節奏。在創新上,公司需要「兵力集中原則」,以提高成功率,據經驗,公司在創新上至少應投入三倍於所需的資源和努力。

等到創新計劃制定後,便能確定需要參與的人數和人員所需具備的能力。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創新是項任務,要想打勝仗,應該指派績效能力得到驗證的人,而不是單有意向的人。公司需要給這支創新隊伍提供必要的資源,包括工具、資金和信息,且明確最後期限。

但要使創新成為持續的事情,光組建創新團隊還不夠,必須對公司的創新表現進行系統衡量和評估,同時建立起內部學習機制以提高績效。

這就需要在每個創新項目中,建立起成功與預期目標比較的反饋系統。這樣一來,才能把握創新節奏,且有助於找到限制優勢的因素。創新者可以自問:期望獲得的結果?預計何時獲得?何時對項目進展做評估,以節點控制?預期和實際情況是否相符?怎麼彌補差距?

通過系統衡量和評估,以形成對具體創新項目的決策,包括是加大投入還是放棄。公司還需要將自身置於整個市場中,錨定坐標,進行橫向比較,對公司的整體創新表現進行評估。

此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即進行責權利的清晰劃分。創新都是由人來實施,系統運行效率很關鍵。這需要公司單獨為創新創建結構,讓創新項目獨立。這樣的好處是,避免創新者窘境、擔負原有業務過重包袱,也便於制定創新者的合理薪酬。

為了使創新項目能更順暢得到必要的資源,必須由高層管理者直接負責,創新工作應直接向「負責創新的管理者「匯報,而不是向原有組織層級的上司匯報,決不應該向負責日常運作的管理者匯報。項目經理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可能是高層管理者,或者在組織中有一定話語權的其他人,能夠調動所需的資源,負責項目創新的全周期。應該把創新看作是開創新的事業,而不僅僅是增加特色產品。

圖片來源:壹圖網

對於新企業而言,要如何做到企業家管理?側重「管理」二字,但「管理」並非是陷入內部日常運營中,這是誤解。

首先是要關注市場,這樣才能利用意外和預想之外的市場來組織自己,把握機遇,且依據市場的反饋進行持續迭代創新。

然後要有財務前瞻性,特別是對於快速成長的新企業,一定要對現金流和未來資本需求提前規劃,否則財務困境會讓企業命懸一線,至少也會喪失許多重要的機會。

一個金科玉律是:新企業的銷售額(或訂單)每增長40%~50%,它原有的資本結構將不再適合如此快速的成長,所以要提前籌劃。德魯克認為,企業應該提前12個月知道它將需要多少現金,何時需要,用於什麼目的,而對於資本需求和結構,需要做好三年規劃。

此外,制訂一套財務體系來管理企業的成長,也非常重要,能避免新企業在快速發展中失控。財務體系關注哪些指標?企業需要首先思考其關鍵領域,例如產品質量、服務、應收帳款和庫存、生產成本和管理費用,然後關注關鍵領域的表現。比如意識到收入被不匹配的管理費用所吞噬,這通常是一個企業失控的第一徵兆,需要企業「精兵簡政」。

對於成長中的新企業來說,缺乏一支高層管理團隊,是一件比較窘迫的事情,容易使得公司陷入增長困境,且團隊難以快速組建。不少新企業抱著錯誤認知,認為高層管理團隊,是企業相對成熟時所需要的,在創業初期就開始建立似乎為時過早。但根據經驗,團隊的建立至少需要三年,也因此要提前搭建,這可能是新企業走向企業家管理的最重要的一步。

對於新企業,有必要談一下創始人性格,因為創始人給新公司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大,甚至是決定性的。

但其實對於「性格」的認知和把控存在難度,也不利於公司形成統一價值觀。與其說性格,不如說角色,管理方式要隨角色需要而變化,角色又是基於企業實際發展需要的。

這也對創始人提出了要求。創始人需要確立自己在企業的角色、工作範圍和與他人的關係,有責任保證所有其他關鍵活動都由合適的人來做。創始人要避免為了顯示其獨特價值和存在感,而讓自己事必躬親。也不能僅憑喜好來做公司,畢竟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贏得顧客,是市場和需求導向的,否則不會持久。如果覺得創辦公司是為了完成個人願望,那最好把角色劃分出來。

企業家戰略

進攻戰、側翼戰、遊擊戰、心智戰

如果說企業家管理,讓「創新基因」成為可能,那企業家戰略,就是讓企業的創新從外部贏得市場。什麼是戰略?筆者聽到的一種比較不錯的說法是——依託企業現有資源,把握外部機會和威脅的能力。

德魯克列舉的企業家戰略有四種,分別是孤注一擲、攻其軟肋、尋找「生態利基」、改變產品/市場/產業的經濟特徵。其實這四種戰略分別對應四種戰法,即進攻戰、側翼戰、遊擊戰、心智戰。除了遊擊戰,其他三類目標都是希望贏得市場領導地位。

孤注一擲戰略,具備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徵,通常只能用於重大創新上。需要進行周密思考和審慎分析,執行後很難調整或修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努力開始產生成果時,創新者必須準備大規模地調動資源,快速迭代,以保持領導地位。

比如字節跳動最先推出的今日頭條app,其實就是孤注一擲,通過算法推薦來改變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當騰訊等巨頭開始阻擊的時候,字節跳動仍有足夠的資源和迭代速度,於是該戰略得以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創新者要避免「撇脂戰略」(即捨棄低端市場),以及必須有意識降低價格。因為保持高價,會讓新進入者有機可乘。價格的降維打擊,往往屢試不爽。比如曾經殺毒軟體在第三方賺錢的道路上歲月靜好,但360殺毒軟體來了,直接免費,改變了整個殺毒軟體的盈利模式和市場格局。

攻其軟肋戰略,相對風險低一些。一種是完全市場導向的創造性模仿,以獲取後發優勢,這需要創新者對快速成長的市場有準確判斷,比如日本企業擅長此道,攝影機、數字石英表,都是來源於創造性模仿,並獲得了成功。

另一種是企業家柔道,屬於風險率最低、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所謂「柔道」,就是藉助對方力量,借力打力,滿足領先者不重視的」利基市場「需求,以側翼戰,逐一攻下市場。其中的關鍵是,設法找到能取得最大成功、遭受最小抵制的突破口。

比如曾經貝爾長途電話定價高昂,折扣只提供給企業客戶,一家公司看到家庭級需求,通過類似「零售」的方式,將折扣提供給了新的用戶群,創造了新的市場。還比如早期的花旗銀行,看到當時其他大的銀行不願意貸款給家庭和個人,推出了信用卡等消費金融服務,如今花旗銀行已是美國最大的信用卡發行者,其他銀行業務也悉數填充。

生態利基戰略,是遊擊戰,考量之一是在兵力上,與進攻戰略所需要的兵力相對懸殊,目的是在小範圍內獲得實際的壟斷地位,方式是儘量不引起巨頭關注。

該戰略方式有三種:一是「收費站」方式,目標市場是那些繞不開、剛需,但又規模有限的市場,比如罐頭的密封圈;二是專門技術方式,圍繞產品或服務,建立技術標準,需要在重大新發展的初期階段,就立刻開始行動,比如博世給汽車廠商提供的先進引擎;三是專門市場方式,圍繞市場的專門知識而建立,比如商標專利服務。

如何真正贏得顧客?

無論是創新還是企業家精神,最終的目的都是幫助企業贏得顧客。德魯克曾有一句名言——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那如何創造顧客?該書後部分就探討了這個本質問題。

首先是創造顧客所需的「效用」。創新者應該自問:對顧客而言,什麼才是真正的「服務」和真正的「效用」?

需要注意的是,產品效用和產品使用價值並不一樣。產品使用價值相對客觀,但產品效用是完全的客戶的主觀感覺,甚至包含不理性的成分在其中,決定了客戶對產品的接受度。可以借鑑俞軍提出的公式: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

其次是定價問題。應該按照顧客實際享受的「服務」來定價,而不是根據產品本身來定價。也因此,價格反映的應該是消費者真正得到的「價值」,而不是供應商的「成本」。

比如吉列剃鬚刀,產品本身定價不高,但需要替換的刀片會相對貴一些,在用戶看來卻易於接受,因為刀片是在為每次剃鬚服務。

再則,應該適應顧客的社會和經濟現狀。創新者應該認識到,無論顧客買什麼,都必須符合他們的現實情況。比如當收割機剛被發明時,儘管能提高農民生產力,但農民買不起,這就沒有效用。直到其做了支付創新——分期付款,農民有了購買力,才真正成為了該收割機的顧客。

簡而言之,企業家要想贏得顧客,三個思考層面必不可少——顧客需要怎樣的效用?什麼樣的產品可以滿足這樣的效用?基於顧客現實情況怎麼讓他們更容易獲得?

由此我們也能看到,留住顧客最好的方式,就是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順風時賺錢,逆風時學習!投資自己,保持成長!

創業邦資深原創團隊出品,更多CEO「充電」書單,掃碼立即獲得!

相關焦點

  • 彼得 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後輾轉貝寧頓學院、紐約大學等任哲學、政治學和管理學教授。從1971年起,他長期在加州克萊爾蒙特大學任教,該校後來以德魯克之名成立了「德魯克管理研究生院」。德魯克一生著述頗豐,共著書39本,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   1954年11月,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一書出版,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逝世 享年95歲
    新華網洛杉磯11月11日專電(記者曹衛國)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德魯克11日「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磯附近的家中逝世,享年95歲。德魯克於1954年首次提出「管理學」的概念。他於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被許多國家的企業與學術界奉為管理學「聖經」。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其中張一鳴談到在組織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德魯克的很多啟發:「知識型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這是德魯克關於管理者的重新定義。德魯克對於目標管理的思考,啟發了我們對於組織有效性的重視和OKR的實踐。德魯克和科斯的想法,促使我思考企業邊界是什麼,以及如何從外部視角衡量組織內部的交易成本。
  • 10本經典的管理學書籍推薦,關於管理學的書都在這裡了
    ------------------------一條正經的分割線----------------------一、《管理者必讀12篇》一本淺顯易懂的管理學教材,涉及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即有理論高度又不失實戰價值。
  • 現代管理之父是這樣認為的
    【MBA中國網訊】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管理是一種實踐,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他認為管理學的意義在於: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以達到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的目的。所以彼得.德魯克會認為管理學的重點在於實踐,在於最終的成就。當然,這並不是說「知」不重要,若是沒有「知」,那麼實踐就會沒有目的和方法,最終將導致實踐的失敗。
  • 匯聚著人性和價值觀,再融入道德和善惡的管理學,是百年基業之根
    說到管理學這麼學科,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所創。商學院MBA畢業以後,直接掌管一家公司,通過推行嚴格的財務控制,利用投資組合和市場驅動策略,就能成功的運營好這家公司,這是很符合常理的。
  • 2萬字深度|德魯克:理解人是理解其它一切的前提
    如果這樣的理解有意義的話,那麼我們不妨理解德魯克管理學的核心價值:「人」決定「管理學」——人,首先是一個天然生存意義上的「人」,而後才是「智者」、「經濟人」、「社會人」、「政治人」、「文化人」、「理想家」和「管理者」等。德魯克經常引用《聖經》的話,他也熟悉基督教的歷史特別是西方教會的生存和發展狀況。
  • 管理學應該成為一門通識課
    他們舉了一個例子,1983年的時候,日本鈴木汽車公司在一度建立了合資公司,由鈴木經營管理,工廠興建、組織方式、員工培訓均複製於日本,其生產率水平達到美國同行的55%。MGI的另一項研究表明,1995-1999年的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並不是通常認為的IT投資,而是管理與技術創新。「不起眼」的管理——影響著國富國窮!
  • 德魯克:一座凝固的燈塔
    事實上,德魯克並沒有給出管理的終極答案。可是,我們的大師箴言裡經常說德魯克給出答案了,比方說目標管理、績效、領導力、創新等。這些是答案,但不是終極答案。今早,我在一個小餐店裡領教了什麼是管理。老闆身體力行,拿著笤帚掃地,邊掃嘴裡邊嘟囔,這個地方以後要注意清掃,這個椅子要這樣擺。
  • 現代管理學自考學習資料第二章
    第四節  現代管理理論  一、現代管理理論的主要學派  1.管理過程學派。管理過程學派是在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代表人有美國的哈羅德。孔茨和西裡爾。奧唐奈。管理過程學派強調對管理過程和職能進行研究。  2.經驗主義學派。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彼得。德魯克,《有效的管理者》是其代表著作。
  • 自我營銷:德魯克沿用一生的6條法則 | E起洞察
    本文,德魯克先生將通過6條法則,針對「如何發揮自我營銷最大效果」這一話題分享洞見。然而,德魯克在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錯誤地以為「專打空擋」的思想出自美國內戰時期的一位將軍。其實,這並不是來自內戰或其他戰爭中的將軍,而是出自棒球名人堂球星小威利·基勒(Wee Willie Keeler)之口。小威利的身高為5英尺4英寸,是大聯盟球隊有史以來個子最矮的球員之一。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真題
    全國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現代管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187一、單項選擇題1.一般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A.戴維斯B.古德諾C.馬斯洛D.法約爾2.為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泰勒建議在標準定額的基礎上實行新的工資制度,即
  • 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當確定性消失,我們該怎麼做?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如何調整心態,積極面對?01 確定無疑的時光充滿誘惑在過去的十年中,很多事情都已經鬥轉星移。十年前,我們認為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想要到達何方,以及如何到達。只是有一段時間,我們都認為在許多方面發現曲線擺脫了原有的地心引力,人們在處理人類事務的過程中以為自己懵懂地發現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物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能夠複製在各個領域中取得的成功,並由此帶來社會繁榮,而且有了它整個世界都將和平安寧。10月第一周的星期四,我們從義大利回到倫敦。
  •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認為,要實現科學管理就必須開展一場A.
  • 2013年10月成人自考管理學原理真題
    點擊查看:全國自考00054管理學原理歷年真題及部分答案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卷」上的相應字母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 想像力、知識使命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創新
    一方面,公共管理學獨特的起源神話決定了這門學科不可避免涉及乾淨利索、可複製推廣、理性化的工具性知識——它要麼只關注事實而忽視價值,要麼只關注手段而忽視目標,要麼只關注執行而忽視決策等——的生產,譬如脫離公共管理的特殊性、人的特質或國家背景因素而總結出來的政府管理工具箱。  古典行政學時期的知識生產就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
  • 德魯克:身為管理者,你必須堅守的6大原則
    為此,究竟怎樣才能守住原則,洞察先機,開創新局,迎接勝利呢?德魯克告訴我們,務必秉持六項守則,它們是「自我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原則一:需要做什麼?而不是我想要做什麼當我越多地接觸企業的CEO,我越發現他們想做什麼,諸如,想完成什麼偉大的夢想,實現多高的願景,打造一家了不起的集團,躋身於全球500強的行列,成為某一領域的霸主等等。
  •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_備考指導自考_自考報名_中國...
    2019年10月自考現代管理學00107真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認為,要實現科學管理就必須開展一場A.
  • 神經元是如何被發現的:「現代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的故事
    撰文丨思無邪(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在讀) 責編丨錢心怡 排版丨夏獺 1906年12月10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獎儀式正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人們翹首以盼,急於一睹獲獎者的風採。
  • 自考「管理學原理」簡答重點總結
    按管理層次劃分:1.高層管理人員2.中層管理人員3.基層管理人員按管理領域和專業劃分:1.綜合管理人員2.專業管理人員管理學有以下特點:1.一般性2.綜合性3.歷史性4.實踐性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就是管理學研究的對象。泰羅是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主要倡導人,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