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身為管理者,你必須堅守的6大原則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經理人雜誌

企業管理者所面臨的衝擊和壓力,不是局外人所能想像和理解的。

為此,究竟怎樣才能守住原則,洞察先機,開創新局,迎接勝利呢?德魯克告訴我們,務必秉持六項守則,它們是「自我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

原則一:需要做什麼?而不是我想要做什麼

當我越多地接觸企業的CEO,我越發現他們想做什麼,諸如,想完成什麼偉大的夢想,實現多高的願景,打造一家了不起的集團,躋身於全球500強的行列,成為某一領域的霸主等等。

他們存在的問題不是局限於這些目標,而是局限於自己的想法,由於他們未曾考慮過公司的立場、狀況、條件、需求及產業的動態、結構、機會,沒有對市場、客戶、競爭對手進行過綜合的分析,也就沒有在此基礎上施行明智而正確的策略的思維。

德魯克本來可以坐領工資或成為經濟學家並開一家銀行,但他婉拒了,雖然這是他的長處。當時也是經濟蕭條時期,德魯克並不為金錢所迷惑,只因為他對「人」有著熾熱的心,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而不是自己想要做什麼。

他專注投入畢生的心血,堅持做「對的事情」,懷有「對人類終極的關懷」,以實現 「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雖然至今這個目標還未能實現,但卻為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這個目標的大道,那就是通過「管理」,追求創新與創業,並在此基礎上建構一個有目的和開放的動態的社會系統。

原則二:集中力量做需要做的事

在需要做什麼這個問題上,正確的答案有很多。然而,身為企業的CEO,只能冒險,排除異議、勇於負責,把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否則,凡事淺嘗輒止,終將一事無成。

德魯克一生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資產,包括41本巨著,美國克萊爾蒙特大學的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彼得·德魯克與伊藤正俊管理研究所、北京和中國香港的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美國《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四十多篇論文,加上全球各地的德魯克管理哲學思想的篤實的實踐者,如海爾集團的執行長張瑞敏等。

原則三:別將賭注押在自認為有把握的事上

人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尤其在做對、做好一件事情接著又做另一件事情的時候,仿佛成功已經成為了自己的招牌,幸運之神已降落在他的身上,儼然一副不敗之身,卻忘了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已經成為歷史。

為此,企業的 CEO別將全部賭注押在自以為有把握的事情上,而忘了自己是誰,最終成為事件的俘虜。

德魯克回憶起1933年的一件事,當時,他在一家快速成長的私人小銀行擔任三位資深合伙人的執行秘書和經濟分析員。在他任職三個月後,創始人把他叫進辦公室說:「你剛進公司時,我不太看重你,現在還是一樣。不過你比我想像的還笨,而且距離你的職位所需要的水平還差得很遠。」

由於那兩位年輕的創辦人,每天都把德魯克捧上天,當聽到這位創始人這樣說時,德魯克如獲當頭棒喝。

後來這位老紳士說:「我知道你在保險公司的證券分析做得很好,如果要讓你做證券分析,那你待在原公司就好了。你現在是合伙人的執行秘書,但你卻還在做證券分析的工作,你有沒有想過,現在該做什麼才能在新工作中發揮效能呢?」

當時德魯克十分生氣,但也知道創始人說的話沒錯。之後,德魯克非但沒有喪氣,反而完全改變了自己的行為與工作方式。從那時起,每當接手全新的職務時,他就會問自己:「現在我有了新職務,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發揮效能呢?」每次他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

別將賭注押在自以為有把握的事情上,猶如在告誡我們說:「我以為我什麼都知道,但事實上,我知道的少得可憐!」德魯克慶幸有這位七十多歲的長者點醒了他,否則的話,他是醒不過來的。

原則四:有效的CEO從不進行微觀管理

早在一千多年前,羅馬的律法就立法規定「長官不過問細節」。身為企業的CEO不能事必躬親,大小一把抓,即使自己的能力很強,條件很好,時間似乎用不完,也不能這樣做。

因為,這樣一方面阻礙了屬下能力的發揮,限制了企業的力量,另一方面,自己也成為一顆不定時的炸彈,會失去員工的信任,得不償失。

原則五:你一旦成為企業CEO就要停止公關

身為領導者就需要工作,面對挑戰,做出決策,為企業的明天做出明智的戰略決定,並且整合內外資源,貫徹力行、追求成效、創造成果,而不是一味地討好董事、同事等,竟忘了自己的重大責任。

德魯克之所以有如此的大成就、大成功、大貢獻,關鍵在於他的「卓有成效」。

他之所以能「卓有成效」,是因為「自我成長、有效心智、著眼貢獻、發揮長處、投入創業、善用知識員工,以創業精神進行自我更新,讓別人知道他的價值,通過目標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對話,來自我管理、自我經營及自我領導」。

他為自己的一生立下願景,並且安排優先級,善用時間,最終踏上人生的第二春,完美地走完了人生的下半場,回饋了社會。

德魯克影響了世界,也影響了我的事業、家庭、信仰,乃至我的一生,他是我的恩師。

德魯克是一位大師中的大師。他是社會思想家,是管理學的教父,是社會生態學家,是一位旁觀者。他的思想是管理思想和實務的結晶,他的每一句話都散發著睿智的光彩,每個詞的背後都隱藏著絕妙的意義與價值,只有彼得·德魯克才配稱為「大師中的大師」。

原則六:一個CEO在企業裡沒有朋友

這是美國總統林肯的話,他奉行不渝,成為一代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並不是林肯不想結交華府內的朋友,更不是他不想在同事之間建立情誼,而是他十分清楚,如果他在華府內結交朋友,易造成派系,也容易受到別人的猜疑,最終演變為團隊的裂痕,會導致士氣的低迷,這個影響是很大的。

林肯更明白,如果有了府內的朋友,也會造成自己做事的包袱,人情的壓力,以致在做決策的時候會貽誤良機。

德魯克專注任務,全心投入,加上他不擅長結交朋友,又單槍匹馬,因此,他既有高效能,又有高效率,才會有如此豐碩的收穫。

來源:vcpe投資者

相關焦點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其中張一鳴談到在組織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德魯克的很多啟發:「知識型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這是德魯克關於管理者的重新定義。德魯克對於目標管理的思考,啟發了我們對於組織有效性的重視和OKR的實踐。德魯克和科斯的想法,促使我思考企業邊界是什麼,以及如何從外部視角衡量組織內部的交易成本。
  • 無目標,不管理:管理者如何制定目標?
    歲末年尾,辭舊迎新,你對2021年有怎樣的期待? 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幻,由衷希望每位關注@華章管理 的你,都能「堅守本心」,謀定而後動。堅持自我管理、堅持長期主義,篤定目標,篤定績效,驅散陰霾。 作為管理者,如何制定目標,並清晰傳遞給組織成員,讓上下同欲?
  • 彼得 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崩盤,對此,德魯克早有預料,「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基於審美和道德」;基於對未來知識經濟的深刻洞見,上世紀90年代,德魯克又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了詳細闡釋,認為未來的組織將是以信息或知識為基礎的,革新舊的事業理論並進行知識創新是管理人的最大難題和挑戰。
  • 問道德魯克 | 管理思想精髓的17個關鍵詞
    很多接受過德魯克輔導的頂尖企業家都回顧說:德魯克對他們最大的幫助,在於引導他們從瑣碎的細節當中跳出來,轉而關注遠見、責任等大問題。德魯克拋給自己的,也是一個大問題:在人類文明的這個階段,企業和組織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時間向前推兩三百年,歐洲社會是由大大小小的領地構成的,領主、主教等等是社會的領導階層。
  • 身為企業管理者,這些來自東方的管理理論你不可不學
    多年前,德魯克早已敏銳地察覺到,現代企業需要適應一個日漸相互連接又快速變化的環境,這是否和我們今天管理者的處境分外相似?  德魯克口中的「制定各類組織構成的複雜、多元社會的規則」,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日本企業和組織的管理原則和經營哲學。不難看出,當時日本經濟崛起背後的管理理論已經成為全世界研究和效仿的對象。  日本經典的管理理論有哪些?作為中國的近鄰和文化上的傳承者,源於東方的管理理論是否更符合中國的商業現實和文化土壤?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對中國產生過深遠影響的管理理論。
  • 自我營銷:德魯克沿用一生的6條法則 | E起洞察
    他曾說:「做必要的自我營銷和推銷是一種社會義務,儘可能讓更多多的人了解並利用你對社會的貢獻。」本文,德魯克先生將通過6條法則,針對「如何發揮自我營銷最大效果」這一話題分享洞見。然而,德魯克在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錯誤地以為「專打空擋」的思想出自美國內戰時期的一位將軍。其實,這並不是來自內戰或其他戰爭中的將軍,而是出自棒球名人堂球星小威利·基勒(Wee Willie Keeler)之口。小威利的身高為5英尺4英寸,是大聯盟球隊有史以來個子最矮的球員之一。
  • 對於合格的管理者的最新認知度,你知道多少?
    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德魯克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像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的。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在其經典著作《做領導》中,本尼斯巧妙地對領導和管理的功能進行了比較:◎管理者經營,領導者創新◎管理者是複製品,領導者是原創者◎管理者維持,領導者發展◎管理者接受現實,領導者考察現實◎管理者關注系統和結構,領導者關注人◎管理者依賴控制,領導者鼓勵信任◎管理者短視,領導者高瞻遠矚◎管理者詢問「
  •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創新如何「複製」?丨充電
    首先,組織必須接受創新、致力於創新。讓現有企業渴望創新,僅靠打雞血是不夠的,需要制度的配合——制定一個系統的放棄政策,凡是沒有生產力的工作均應放棄。德魯克認為通過提問,可以反思企業的路徑是否合理。企業可以自問:今天,我們是否要生產這種產品,進入這個市場、拓展這個分銷渠道?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應繼續問:我們必須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停止在這上面浪費資源?
  • 管理學大師給出的3個方法,帶你走出困局
    在職場上,一般如果有下屬或者職級比較高的人往往就會被我們稱為領導或者一個部門的管理者,但作者德魯克在書中特意解釋了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首先是一個知識工作者,他的工作必須對組織有所貢獻,能實質性地影響組織的經營能力和績效。
  • 2萬字深度|德魯克:理解人是理解其它一切的前提
    德魯克甚至批評基督教路德宗中的一些神學觀點,特別是有些路德宗神學家所提出的「社會領域跟個人的決定與責任無關」的觀點。他指出自由不能被限定在人的「內心自由」的概念中,自由必須不僅與個人責任有關而且與整個生存社會相關;「個人自由需要一個自由社會才能實現。」[12]對德魯克來說,在生存的大框架中「自由人的概念跟屬靈人或經濟人的概念並無衝突。」
  • 德魯克:一座凝固的燈塔
    很多人在講管理時,都會不自覺地引用德魯克的話。比如,有這麼一句話,跟人溝通要善於聽他的言外之意,這句話是德魯克說的,立刻就開光了。其實,這句話你奶奶也告訴過你。所以,大師中的大師的第三個特點是回歸常理。
  • 行政會上校長分享3個原則,讓學校管理者充滿智慧與激情投入工作
    、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希望大家認真聽,並把這三大原則記下來,用以指導今後我們的學校管理工作:第一個原則:第一性原則什麼叫第一性原則呢?第一性原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大腦的體積都是相同的,什麼樣的人能夠勝出呢?那就是大腦裡邊兒信息量最大的人可以勝出,這樣的人可以優於信息量低的人。所以我就想在這方面提醒大家做三個百寶箱:第一個百寶箱指的是做知識的百寶箱。我們要通過閱讀、學習吸納更多的知識,成為學生眼中的萬事通,教師眼中的無所不知的管理者。
  • 四象限原則:幫你做好事務安排,成為一個高效的管理者
    四象限原則:幫你做好事務安排,成為一個高效的管理者有一段時間,感覺自己每天都非常忙,每天睡覺前還特別焦慮,感覺自己每天沒完成什麼大事,也總是熬夜失眠到很晚,仔細想來後來在時間管理的書籍裡看到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四象限原則。我開始在每一天工作前,留出10分鐘時間,先把今天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列在我的手帳本清單上,然後按照事情的重要緊急程度進行排序,這樣把時間精力花在解決要害上,一天下來,儘量在晚上8點之前解決一天中的重要工作,整個人也高效輕鬆了很多,熬夜焦慮的狀態也得到了改善。下面具體給大家介紹四象限原則,開啟高效的生活吧。
  • 德魯克:關於人生,我有7條經驗分享給你
    我甚至不認識任何一個年紀這麼大的人。當時人們的預期壽命才50歲,哪怕健康人也就能活這麼久,80歲真的不是什麼常見的歲數。後來,我讀到了威爾第自己寫的文章,有人問他,像他這樣一位名人,到了這麼大的年紀,又已經被視為19世紀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為什麼還要承擔繁重的工作,創作這樣一出要求極其苛刻的歌劇呢?
  •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逝世 享年95歲
    德魯克於1954年首次提出「管理學」的概念。他於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一書被許多國家的企業與學術界奉為管理學「聖經」。西方學術界普遍認為,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德魯克的研究成果對現代企業的組織及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又善於把深奧的管理學理論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表述,這使他的學術思想廣為流傳。
  • 為什麼你的年終績效總是完不成?
    時間轉眼到了12月,你的公司開始年終總結了嗎?作為管理者,每年年底最頭疼的莫過於員工的績效又沒完成,要如何去總結、如何進行獎懲、以及如何制定接下來一年的目標?華章妹特別邀請到德魯克學院CDE認證資格講師楊黎明老師撰寫專文,通過一個小故事,深入淺出地告訴你問題的答案。作者:楊黎明,北京彼得·德魯克管理研修學院講師,德魯克學院CDE認證資格講師,深圳市騎士探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 管理至簡:成為管理者前,你有必要知道的
    我們發現的情況是,這份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零星瑣碎的事務加上大量的幹擾:某人打電話告知某處設施失火,然後他開始瀏覽電子郵件;助理進來告知收到了消費者的投訴,然後某位將要退休的僱員被人帶進來訴說其遇到的麻煩,之後是查看更多的郵件;接下來是動身去參加某個大合同的投標會議。如此這樣循環往復。
  • 大前研一的著作_大前研一 科技40 - CSDN
    精明的業主和管理者意識到,留住最好的客戶和最棒的人才,關鍵就在於創造情感聯繫,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要怎樣做呢?讀讀《商業秀》就能找到答案。,所以必須聚焦。23、《蘋果的產品設計之道:創建優秀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的七個原則》:埃德森,黃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通過大量鮮為人知的關鍵事件和案例,深刻解讀蘋果公司產品設計的真諦與精髓,揭示蘋果公司創造偉大產品所遵循的7大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