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2020-12-04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3月25日電王琳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探索二維材料的新類型及將它們自由組合成二維範德華爾斯異質結,極大地促進了新奇基礎物理現象的湧現和超薄型微納器件的優化。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另外,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因具有可見光範圍內的能量帶隙與優異的光電性能,成為了最熱門的二維半導體材料。但前期理論和實驗結果證明,大多數TMD/TMD構築的二維異質結為二型(Type-II);雖然黑磷能與某些TMD材料可以形成一型異質結(Type-I),但受限於黑磷的窄能隙,對TMD螢光行為都是淬滅作用。基於此,開發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通過與不同TMD材料形成不同類型異質結而造成不同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和光電性能調控,對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器件和界面物理研究是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的。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黃維院士團隊的王琳教授課題組首次製備了單層及少層的寬禁帶半導體PbI2二維原子晶體,並且採取的溶液法簡單、快速、有效(整個生長過程短於5分鐘),有利於大面積和高產量的製備。當與不同單層過渡金屬硫化物可以組合不同類型異質結,既可以形成有利於提高發光效率的一型異質結(如MoS2/PbI2),又可以形成有利於應用在光伏器件的二型異質結(如WS2/PbI2和WSe2/PbI2),實現了原子級碘化鉛對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材料光學性質的調控,充分展現了其在二維材料能帶工程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在新型微納光電器件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相關成果以題為「B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of Interfacial Semiconductors Based on Atomically Thin Lead Iodide Crystals」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2019,1806562。該成果也被最新AM選作內封面文章。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02/adma.201806562

附:

利用溶液法簡單快速合成了原子級厚度、形狀規則、不同厚度的二維原子晶體PbI2,發現其具有獨特的光學特性,並能夠通過界面能帶工程與其他二維材料構建多類型的異質結。例如PbI2與單層MoS2形成Type-I界面能級排列,使MoS2發光增強,而與單層WS(Se)2形成Type-II的界面能級排列,使WS(Se)2的發光淬滅。標尺:5μm。

(審稿:官操)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付磊教授二維材料帶隙工程研究成果在《自然-材料》刊登
    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近日以長文(Article)形式發表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付磊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Bandgap tuning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by sphere diameter engineering」(《球徑工程調控二維材料帶隙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理學院張富利教授課題組超材料電磁...
    西工大新聞網8月17日電(樊元成)近日,材料領域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5.806)在線報導了理學院張富利教授課題組的超材料電磁散射調製及隱身行為的研究成果(「Phase modulated
  • ...報導量子中心張焱課題組及合作者在1T-TaS2材料中發現的能帶...
    過渡金屬二硫組化合物是一大類被廣泛研究的層狀二維材料每個SD結構中,僅有一個電子處於費米能附近,形成帶寬很窄的半滿能帶。有些觀點認為,局域庫倫相互作用使半填充能帶發生莫特相變,在費米能附近打開能隙,形成莫特絕緣體;而另外一些觀點認為,半滿能帶可以發生皮爾斯相變,每兩層相鄰的TaS2層配對,形成雙層結構,從而使得費米能附近電子剛好變為偶數,形成滿帶的能帶絕緣體。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課題組JACS:層數可控的二維材料NiTe2的製備
    來源 | 湖南大學 編輯 | 化學加導讀近日,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段曦東教授課題組在在二維材料層數連續大面積調控以及層數依賴的性能調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跳轉閱讀被譽為漢化版SciFinder,非蘋果手機可保存到手機桌面自從2004年石墨烯被英國科學家Geim等人製備出來以後,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由於其層數可控的性質引起了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潮。很多基於層數依賴二維納米材料的光電特性或者光電器件應用工作陸續被報導。原子級厚度二維材料有望在未來的電學器件,光電器件以及集成電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
    這類具有極端熱輸運性質的材料在許多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其製備也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日前,北航材料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給塊體材料結構降維,讓熱傳導慢下來取得低熱導材料研究新進展成果被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基金委聯合主辦的材料領域權威期刊《中國科學:材料》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北航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趙立東教授課題組在低熱導材料研究上取得的新進展:《Extremely Low
  • 又薄又軟的半導體新材料可用在光伏器件等領域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性質柔軟、厚度只有幾納米、光學性能良好……記者3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王琳教授課題組製備出一種超薄的高質量二維碘化鉛晶體,並且通過它實現了對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材料光學性質的調控,為製造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 扭曲的二維材料:能力非凡,潛力巨大!
    導讀據芬蘭阿爾託大學官網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採用的轉移二硫化鉬(MoS2)單原子層的新方法,可精準控制層間扭轉角,這些層的面積最大可達平方釐米,從而在尺寸方面打破了紀錄。(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形呈蜂巢狀結構的二維納米材料。它憑藉導電導熱性好、機械強度高、超薄透明、柔性可彎曲等優勢,一度被譽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發現,也激起了科學家們對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直接相互轉換,在工業廢熱、汽車尾氣餘熱等低品質環境廢熱的回收利用領域展現出無可替代的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隨著新材料、新理論和新工藝的不斷開發和優化,熱電材料的性能也顯著提高。
  • Nature:光學魔角,二維材料轉角遇見光
    ,包括雙層過渡金屬硫化物中的層間激子激元,雙層旋轉的磁學二維材料中的層間磁學性質等。然而,類似的雙層旋轉的低維材料系統裡,其光學波函數及能帶的層間耦合卻鮮為人知。圖1 雙層旋轉的光學二維材料體系示意圖與樣品圖有鑑於此,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和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合作報導了一種基於天然範德瓦爾斯材料的光學魔角(photonic magic angles)。
  • 物理學系晏湖根課題組揭示二維黑磷 「以少勝多」的紅外光吸收現象
    4月15日,相關成果以《少層黑磷光電導的紅外光譜研究》(「The optical conductivity of few-layer black phosphorus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深研院新材料學院與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合作在二維材料帶隙計算...
    二維材料作為21世紀的新材料,為後摩爾定律時代的電子器件提供了新的選擇。帶隙也成為了二維材料需要被研究的重要性質之一。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將新開發的Wannier Koopmans Method(WKM)方法使用到了二維材料上,測試得到了準確的二維材料帶隙,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化學學會計算物理化學類的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 (J. Phys. Chem. Lett.
  •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系統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調控策略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清華大學航院李群仰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旗艦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了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的摩擦學行為:從機制到調控策略
  • 彭海琳教授課題組Angew:基於二維Bi2O2Se晶體的痕量氧傳感器
    商用的電化學型氧傳感器利用氧氣在隔膜材料兩側產生的濃差電動勢輸出信號,其構型複雜,難以微型化。相較而言,電阻型氧傳感器的核心結構是一個由傳感材料構成的兩端電阻,結構大大簡化,十分有利於集成化應用。二維材料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較高的遷移率,可以進一步增強電阻型氧傳感器的性能。當前已有文獻報導二維MoS2具有較好的氧傳感能力,可以實現對濃度為10 %左右氧氣的探測。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 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   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被採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工學院孫強教授研究組在二維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Soc.》最近刊發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孫強教授研究組的論文「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204990j), 報導了他們在二維多孔金屬有機單原子層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清華大學林元華教授和南策文院士給您支招提高熱電薄膜能量轉換
    二維薄膜材料,有望突破電子和熱傳導之間的相關性,為優化熱電材料的性能提供了可能。內容梳理為設計高性能的熱電器件,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者們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以及相關物理概念,例如量子約束效應,能量過濾效應,能帶結構調整和界面工程。本綜述對用於熱電薄膜的主要策略進行了總結,包括製備超晶格結構,形成二維電子氣(2DEG)系統,取向調節,應變工程和磁控法。
  • 新型二維材料物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8月24日,Nature Physics期刊在線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夏娟研究員、王曾暉教授的研究成果「Strong coupling and pressure engineering in WSe2-MoSe2 heterobilayers」。
  • 南科大黃明遠、黃麗課題組發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效應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黃明遠與副教授黃麗課題組聯合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這是黃明遠課題組今年第二次在Nano Letters發表研究成果。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其中,催化領域以數篇綜述討論了以下幾方面內容:可控合成稀土摻雜二氧化鈰基納米催化劑用於水汽變換反應與一氧化碳氧化(嚴純華院士課題組);黑色二氧化鈦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進展(黃富強教授課題組);金屬有機骨架衍生電催化活性材料(鄒如強教授課題組);鉑基多金屬納米晶用於高效氧還原催化劑(郭少軍教授課題組)以及非鉑基納米結構催化劑用於氧還原反應(夏定國教授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