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系晏湖根課題組揭示二維黑磷 「以少勝多」的紅外光吸收現象

2020-11-25 復旦大學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晏湖根課題組首次在實驗上測定了少層黑磷的光吸收強度,發現激子吸收隨著層數的減少反而增大。4月15日,相關成果以《少層黑磷光電導的紅外光譜研究》(「The optical conductivity of few-layer black phosphorus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物理學系博士後張國偉、博士生黃申洋分別為論文第一、第二作者,晏湖根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學黃明遠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復旦大學和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支持。

「由碳原子單層『一層一層』疊加起來的石墨是一種常見的材料,比如鉛筆芯就是由石墨做成的。如果我們把其中的『一層』單獨拿出來,就成為石墨烯,是實驗上發現的第一種二維材料。」晏湖根解釋道,現在,人們已經發現類似的「層狀」材料至少有幾千種,代表性成員有石墨烯、硫化鉬和黑磷等。二維材料雖然只有原子層級的厚度,但是表現出很強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比如,零帶隙特性使得石墨烯具有超寬波段(從紫外到遠紅外)的光吸收能力;在單層硫化鉬中,激子在共振波長可以吸收超過10%的入射光。」

在二維材料中,光的吸收是以二維光電導來描述的。人們發現,單層石墨烯的光電導在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是同一個常數,即σ0= e2/4ħ,僅由兩個物理學基本常數決定。換言之,懸空的單層石墨烯可以吸收~2.3%的入射光。N層石墨烯的光電導為Nσ0,與層數成正比。在硫化鉬中,激子吸收也是隨著層數而增加。而在黑磷中,課題組發現了截然相反的現象:層數越少,激子吸收卻越強。

晏湖根課題組採用機械剝離法製備了高質量的少層黑磷樣品,在乾燥的氮氣環境中對其進行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表徵,定量地測定了2-7層黑磷的光吸收強度,並且詳細地研究了光吸收與層數的關係。課題組發現,在少層黑磷中,激子對光的吸收能力隨著層數的減少而增強(圖a);而帶邊吸收卻幾乎是一個常數,與層數無關(圖b),這個常數不僅與石墨烯的通用光電導σ0有關,而且還會受到能帶各向異性的影響。

結合k·p方法和二維激子模型,課題組給出了合理的理論解釋:簡言之,在二維材料中,帶邊吸收是由光學躍遷過程中參與的子能帶數量決定的。在N層石墨烯中,有N對子能帶參與,所以光電導為Nσ0,即單層的N倍。而在黑磷中,不管多少層,只有1對子能帶參與,所以光電導都為~σ0;對於激子來說,層數越少,介電屏蔽越弱、量子束縛效應越強,所以電子和空穴的「吸引力」就越大,導致吸收越強。

「剛發現這個現象時,我們感到非常吃驚。」晏湖根表示:「在現實生活中,一層窗簾可能還透點光,我們就用兩層、甚至三層,這樣光就不透了。對黑磷而言,層數越少,反而越不透光!這種『以少勝多』的現象其實都是空間受限的量子效應在起作用。」

該工作比較了幾種典型二維材料的光吸收,統一了對二維材料光吸收的認識,提出了對二維激子和價帶電子光吸收的分析方法。晏湖根課題組長期致力於少層黑磷的紅外光譜研究,這是繼能帶結構的演化(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 14071)、應力調控(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2447)和激子效應(Science Advances 2018, 4, eaap9977)之後的又一項重要進展,為黑磷在紅外探測、發光和調製等光電子應用領域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

圖:2-7層黑磷中(a)激子吸收與層數的關係;(b)帶邊吸收與層數的關係;(c)二維激子示意圖。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同時也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超導態、超導量子相變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發現二維體系中的最高電導率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這樣介紹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納米尺寸的導體中運動著的電子若找不到「寬敞」的通路,相互撞擊,四處「碰壁」,就會使導體發熱,產生能量損耗。尋找超高導電材料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一把鑰匙。
  • 研究實現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與深圳大學副研究員邵俊東等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學活性實現了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近年來,二維黑磷優異的近紅外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光熱治療、藥物/基因遞送、生物成像和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學領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黑磷的生物可降解性是其區別於其它無機二維光熱材料最重要的特性,它可以在水和氧氣的作用下,降解成人體必需的磷酸鹽(PO43-)。針對這一特性,研究團隊揭示了黑磷的光化學活性,並研究了黑磷基水凝膠的近紅外光控原位生物礦化現象和潛在用途。
  • 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原標題:中國科大在黑磷低維原子晶體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課題組與復旦大學教授張遠波課題組合作,繼去年首次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之後,再次在薄層黑磷晶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在這一體系中實現高遷移率二維電子氣。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18日的《自然·納米科技》上。
  • 「Advanced Science」黑磷基水凝膠的光控原位生物礦化
    黑磷(BP)作為一種新型的含單一磷元素的二維半導體材料,在光電子、催化、能源、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具有優越的物理性能和巨大的應用潛力。近年來,二維黑磷優異的近紅外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光熱治療、藥物/基因遞送、生物成像和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學領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
  • Small Methods: 二維各向異性黑磷晶體的晶格振動與拉曼光譜綜述
    二維黑磷晶體具有層數依賴的可調直接帶隙、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強的激子結合能等優異性質,在光學和電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廈門大學徐俊&南洋理工劉彬課題組Angew無定形CoFe氧化物@二維黑磷...
    成果簡介近日,廈門大學徐俊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劉彬課題組合作,通過在二維(2D)黑磷(BP)納米片上生長無定形過渡金屬(鈷和鐵)氧化物,設計出了一種雙功能電解水催化劑(CoFeO@BP),該催化劑能夠在鹼性電解液中高效催化析氫(HER) 和析氧(OER)。
  • 中國科大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我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室實驗室和物理學院陳仙輝教授課題組在二維類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組與復旦大學張遠波教授、封東來教授和吳驊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幾個納米厚度的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 黑磷,有什麼過人之處?
    新材料一直是科研的重點,這些二維晶體材料因其優越的電氣特性,成為半導體材料研究的新方向。繼石墨烯、二硫化鉬之後,復旦大學物理系張遠波教授課題組發現了一種新型二維半導體材料——黑磷,並成功製備了相應的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它將有可能替代傳統的矽,成為電子線路的基本材料。黑磷的原子結構圖,褶皺蜂窩結構。
  • 新型黑磷藥物控釋系統成功研製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與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張玉峰課題組合作,製備出一種負載黑磷及氯化鍶的藥物控釋系統,有效修復大鼠股骨缺損。其中,近紅外光因其具有較好的組織穿透能力,能夠遠程精準地控制藥物釋放。黑磷作為一種高效光熱轉換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近年來在生物醫學領域備受關注。
  • 黑磷,石墨烯的「升級版」
    自2010年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石墨烯研究獲諾貝爾獎以來,石墨烯這個二維材料即以其獨特性質,成為科學界和產業界關注的焦點。同時,它還引發了人們對其他二維材料的探索,黑磷正是其中最具潛力的一個。  黑磷,人們可能比較陌生,但說起磷,可能無人不曉。
  • 科學網—構築新型黑磷藥物控釋系統
    本報訊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課題組與武漢大學口腔醫學院張玉峰課題組合作,製備出一種負載黑磷及氯化鍶的藥物控釋系統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西工大新聞網3月25日電(王琳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探索二維材料的新類型及將它們自由組合成二維範德華爾斯異質結,極大地促進了新奇基礎物理現象的湧現和超薄型微納器件的優化。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
  • 黑磷高壓調控的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二維晶體材料因其優越的電氣特性,成為半導體材料研究的新方向。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大課題組在製備的高質量的多層黑磷的基礎上製備了新型場效應電晶體器件【Nature Nano,2014】,有可能替代矽成為新型電子線路和光電器件的基本材料,而且還在更高質量的樣品上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Nature Nano,2016】現象;同時,尋找三維的狄拉克(Dirac)半金屬材料也是近年來的熱點目標。
  • 二維黑磷生物相容性調控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曲廣波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團隊合作,在二維黑磷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研究發現通過化學修飾的方法極大降低了黑磷誘發的炎性反應,相關工作以Chemical modification improves biocompatibility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為題,在線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DOI:10.1002/ange.201706228)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