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光學魔角,二維材料轉角遇見光

2020-12-03 澎湃新聞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封面圖來源:紐約城市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

撰稿 | 胡光維 歐清東

01

導讀

自「魔角石墨烯」的非常規超導被實驗發現後,雙層旋轉的二維材料中的新奇電子現象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包括雙層過渡金屬硫化物中的層間激子激元,雙層旋轉的磁學二維材料中的層間磁學性質等。這背後的物理來自於旋轉控制的電子波函數的層間耦合,由此發展出了「轉角電子學」(twistronics)研究領域。然而,類似的雙層旋轉的低維材料系統裡,其光學波函數及能帶的層間耦合卻鮮為人知。

圖1 雙層旋轉的光學二維材料體系示意圖與樣品圖

有鑑於此,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和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合作報導了一種基於天然範德瓦爾斯材料的光學魔角(photonic magic angles)。這種雙層旋轉的a相三氧化鉬 (a-MoO3) 體系(圖1)產生了一種新型拓撲極化激元(topological polaritons),實現了高度壓縮的納米紅外光沿特定方向低損耗且無衍射傳播。

02

研究背景

2020年初, G. Hu等理論發現(Nano Lett. 2020, 20, 3217), 在雙層旋轉的石墨烯納米光柵陣列構成的雙曲光學超表面(hyperbolic metasurface)中,類似於雙層旋轉的二維材料中的電子波函數層間耦合,光學波函數和能帶也有層間耦合現象,實現了光學能帶由雙曲型到橢圓型(hyperbolic to elliptical)的拓撲變換(topological transition),光學平帶(類比於雙層旋轉石墨烯中的電子在費米面上的平帶),以及新奇光子軌道角動量耦合(類比於雙層過渡金屬硫化物中的電子軌道角動量耦合)等。

圖2 層間旋轉角控制的光學拓撲變換理論模擬

光學波函數層間耦合的理論發現一定程度暗示了天然光學材料層間旋轉耦合的可能性。近幾年天然面內各向異性材料與光學特性陸續被發現和報導,這為克服基於石墨烯納米光柵陣列在實驗上觀測層間耦合的難度提供了契機。2018年W. Ma等在Nature報導了天然範德瓦爾斯材料 a-MoO3 中的面內各向異性和超低損耗聲子極化激元(Nature 2018, 562, 557)。研究發現被壓縮的納米光場在 a-MoO3 材料中會沿著特定的晶體方向傳播(雙曲型),並且具有超長的壽命。因此,能否利用天然雙曲材料從實驗上觀測層間旋轉的光學耦合,成為本文的研究重心(圖2)。

03

創新研究

該項工作通過理論預測並實驗證實了雙層旋轉的天然範德瓦爾斯材料 a-MoO3 體系,可以實現由轉角控制的聲子極化激元,並且調控其光學能帶從雙曲型到橢圓型之間拓撲變換。在拓撲變換角附近,光學能帶變成平帶,從而實現極化激元的直線無衍射傳播。類比於雙層旋轉石墨烯中的電子在費米面的平帶,作者因此將這一轉角命名為光學魔角。

圖3 數值模擬顯示雙層旋轉的 a-MoO3 晶體在固定頻率下,隨著轉角增加,其能帶面由雙曲開口到橢圓閉合,完成轉角控制的拓撲變換

如圖3理論和數值模擬所示,隨著轉角的增加,極化激元的光學能帶從雙曲向橢圓發生變化。在接近魔角時,能帶逐漸扁平化,直至平帶。這種開口或閉合的能帶面由上下兩層雙曲能帶間的交點(number of anti-crossing point, NACP)決定。當NACP =4,類似橢圓為閉合的;當NACP =2,類似雙曲是開口的。因此,由簡單的幾何關係可以得到,拓撲轉換由單層的雙曲開角(β)決定,發生在光學魔角(180o-2|β|)附近。

圖4 近場光學實驗測試結果顯示雙層 a-MoO3 轉角體系中的光學魔角和拓撲變換

為了在實驗上進一步證實,我們採用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對雙層 a-MoO3 轉角體系進行掃描測試,如圖4所示。在固定激發頻率下,單層 a-MoO3 晶體的聲子極化激元的表面傳播始終呈現雙曲型近場圖像及光學能帶。然而,在雙層結構中,隨著層間旋轉角變大,近場圖像實現從雙曲型到橢圓型的拓撲轉變。更有趣的是,在接近光學魔角時,極化激元沿直線無衍射傳播,這與前面理論預測的光學能帶變平完全一致。

此外,通過製備和測試不同轉角的雙層 a-MoO3 結構,我們成功觀測到不同頻段大幅可調的光學拓撲轉換。由於此拓撲轉換僅決定於上下兩層材料的雙曲能帶開口角及夾角,改變激發頻率與雙層轉角很容易在所需要的頻段下實現特定的光學拓撲轉換現象,同時調控極化激元的能帶。

圖5 近場圖像表明雙層 a-MoO3 轉角體系中,極化激元在不同角度邊緣的能量傳播方向高度準直且無明顯衍射

區別於通常報導的由頻率變化引起的單一頻率拓撲轉換,本文所實現的極化激元拓撲變換,不但可以實現寬頻段可調,而且具有超低損耗。如圖5所示,在光學魔角條件下,我們清晰地觀測到雙層區域中的極化激元具有確定的能量傳播方向,並不取決於邊緣的反射角度。這正是由於光學魔角下的拓撲轉換平帶所致,使得極化激元的群速度方向基本一致。進一步比較單層與雙層區域的極化激元在相同角度邊緣的反射與傳播特性,雙層中的極化激元在邊緣頂端處無明顯衍射和能量耗散。具體數據分析顯示,此極化激元展現出超高的空間解析度,壓縮因子小於激發光波長的40倍,並且傳播距離遠大於通常的拓撲轉換。

最後,我們注意到本文所提到的拓撲現象,不同於拓撲光子學中能帶的拓撲參數如Chern number等的變化。本文的光學拓撲現象是類比於Lifshitz transition。Dr. Lifshitz 在1960年發現,電子在等費面上的能帶可以有雙曲和橢圓等形態(Sov. Phys. JETP 1960, 11, 1130)。在兩種形態之間發生變化時,電子的局域態密度會發生巨大變化;這種現象可以通過光學系統中等能面(isofrequency contour) 的雙曲和橢圓形態等來代替,從而實現光學系統的拓撲變換。

04

應用與展望

這一重要發現奠定了「轉角光子學」的基礎,為光學能帶調製、納米光精確操控和超低損耗量子光學開闢了新的途徑。同時提出了一種通過轉角控制天然範德瓦爾斯材料和人工超材料的光學色散與納米尺度光物質相互作用的全新策略。這對未來發展納米成像,生物檢測以及輻射能量控制等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這一發現也衍生出「轉角極化激元」這一重要分支研究方向,為進一步發展「轉角聲學」或「轉角微波系統」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啟發。

<作者簡介>

Guangwei Hu (胡光維)

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系博士候選人,NUS總統獎學金獲得者,師從仇成偉教授和Andrea Alù教授。研究涉及納米光學,電磁超材料及超表面,二維材料等方向,目前已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Nano Letters等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歐清東

2019年獲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博士學位,現於蒙納士大學材料系及未來低能電子技術研究中心(FLEET)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致力於納米材料的光電性能研究及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已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Chemical Reviews等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

鮑橋梁

2016年受聘為蒙納士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tenure),入選澳大利亞科研委員會「未來研究員」獎勵計劃。致力於研究石墨烯光子學和光電子器件,以及受限空間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與極化激元(等離子體極化激元、激子極化激元和聲子極化激元等),研究工作曾入選「2018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已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Nature Chemistry,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等期刊發表論文200餘篇, 2018年和2019年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學者。

仇成偉

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副教授(tenure),工學院「院長講席教授」。研究方向為電磁散射理論,結構表面和結構光場,以及光力操控,(光學、聲學、熱學)超材料與超表面,低維材料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已在Science,Natur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Photonics,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PNAS,PRL等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2019年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學者。現任eLight雜誌(Springer Nature 和長春光機所聯合創辦)創刊主編。

Andrea Alù

Andrea Alù is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 Photonics Initiative at the CUNY Advanced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Einstein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the CUNY Graduate Center, and Professor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 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 His research interests span over a broad range of technical areas, including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nano-optics and nanophotonics, microwave, THz, infrared, optical and acoustic metamaterials and metasurfaces, plasmonics, nonlinearities and nonreciprocity, cloaking and scattering, acoustics, optical nanocircuits and nanoantennas.

文章信息:

該成果以「 Topological polaritons and photonic magic angles in twisted a-MoO3 bilayers 」為題發表在 Nature 。

該工作在2020年1月31日投稿,4月1日正式接收,6月11日在Nature在線發表。第一作者為Guangwei Hu (博士候選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Dr. Qingdong Ou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通訊作者為Prof. Qiaoliang Bao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Prof. Cheng-Wei Qiu (新加坡國立大學) 和Prof. Andre Alù (Advanced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論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59-9

▶【】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

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Banner 區域

往期推薦

走進新刊

開 放 投 稿:Light: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敬請期待

新 刊:eLight

ISSN 2662-8643

即 將 隆 重 上 線

這是中國光學發布的第1292篇,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轉發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認可

【長春光機所·Light學術出版中心-期刊導航】

原標題:《Nature:光學魔角!二維材料轉角遇見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Nature報導「光學魔角」,全程高能
    NUS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院(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的Qiu Cheng-Wei副教授團隊聯合紐約城市大學、澳大利亞亞蒙納士大學,實驗發現雙層⍺相三氧化鉬材料中的「光學魔角」和拓撲學極化子,能夠控制光在材料中高密度聚焦、精準控制、超低損耗傳播。
  • Nature子刊:實現釐米級疊層二維材料製備及轉角精確控制
    二維材料的維度與界面調控是推動其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由此,也開啟了轉角電子學的時代。
  • 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
    、二維材料、量子光學、極化激元、鈣鈦礦材料等已成為當前國際前沿研究領域,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
  • ...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二維材料、量子光學、極化激元、鈣鈦礦材料等已成為當前國際前沿研究領域,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
  • 技術線上論壇 |6月17日《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
    [報告簡介]  近年來,納米光學、二維材料、量子光學、極化激元、鈣鈦礦材料等已成為當前國際前沿研究領域,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
  • 不是後浪是海嘯:麻省理工95後曹原領銜,「魔角石墨烯」再度Nature...
    最新的兩篇背靠背文章,探討用同樣的方法應用於其他二維材料體系,繼續完善 「魔角石墨烯」 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基於 「魔角石墨烯」 的一系列發現,有望在未來應用到諸如能源、電子、環境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等領域。
  • 物理所等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二維材料以其優異的電學、光學以及力學性質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得益於二維材料層狀結構及弱層間範德華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維材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形成各種二維材料異質結。正如樂高積木有無窮種搭建方式,二維材料也可以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維材料異質結,這為器件應用和諸多基礎物理現象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材料體系。
  • 美國開發新型「魔角石墨烯」有望用於軍用夜視領域
    石墨烯是一層以扁平蜂窩狀排列的碳原子,因其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近年來關於石墨烯的研究已由單層的二維結構拓展到雙層結構,即雙層石墨烯。通過將雙層重疊石墨烯進行微量的角度偏移可得到「魔角石墨烯」,該結構可實現與單層石墨烯顯著不同的電學性能。2018年,麻省理工學院證明了將兩層石墨烯層扭曲1.1度可產生二維超導體,該超導體是一種無電阻且無能量損失的導電材料。2019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表明當偏移0.93度時,「魔角石墨烯」可同時顯示超導狀態與絕緣狀態。
  • 美國開發新型「魔角石墨烯」有望用於軍用夜視領域
    、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近年來關於石墨烯的研究已由單層的二維結構拓展到雙層結構,即雙層石墨烯。通過將雙層重疊石墨烯進行微量的角度偏移可得到「魔角石墨烯」,該結構可實現與單層石墨烯顯著不同的電學性能。2018年,麻省理工學院證明了將兩層石墨烯層扭曲1.1度可產生二維超導體,該超導體是一種無電阻且無能量損失的導電材料。2019年,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表明當偏移0.93度時,「魔角石墨烯」可同時顯示超導狀態與絕緣狀態。
  • 科研人員提出二維材料的巨磁光克頓-穆頓效應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寬帶隙磁性二維材料的雙折射液體的製備方法,所製備的摻鈷二維鈦氧化物晶體分散液呈現了巨磁致雙折射效應,其磁光克頓-穆頓係數達1400T-2m-1,高出傳統雙折射液體近兩個量級。同時,本研究還從理論上闡釋了可調製透明幹涉色出現的光學基礎是雙折射液體對偏振光的相位差調製需達到3π以上。
  • 超分子材料Nature,姚彥Nature Energy,魔角石墨烯Nature述評丨頂刊日報20200720
    Nature新聞:介電調控/磁場調控魔角石墨烯電子態結構利用電子學性能的電子材料在凝聚態物理領域中得到廣泛關注,並且人們發現其中的特殊量子態能夠產生其在超導、拓撲絕緣體中得以應用。此外,2018年雙層魔角石墨烯材料中的在一個窄能帶區間中的和電子相互作用相關的電子能帶結構被發現。
  • 石墨烯上的魔角與未來晶片產業
    到了2019年10月30日,《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中國、美國和日本科學家的關於石墨烯材料的聯合研究。這項研究才真正讓人們看到了一種未來晶片的全新可能。 而在這一次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了石墨烯一個更重磅的特性,就是通過一個小的電壓變化,我們就可以控制這個超導現象的打開或者關閉。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他們將兩層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異疊在一起,並通過門電壓調控載流子濃度,成功實現了能帶半滿填充狀態下的絕緣體,繼而實現1.7 K的超導電性(圖1)。該實驗完美再現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中的物理現象——準二維材料體系中載流子濃度調控下的莫特絕緣體,也是第一次在純碳基二維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對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乃至量子自旋液體的探索等強關聯電子材料中前沿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3]。
  • 釐米級疊層MoS2的精準轉角調控
    二維材料的維度與界面調控是推動其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
  • Nature、Science! mK極低溫納米精度位移臺在二維材料、石墨烯等...
    nature:二維磁性材料的磁結構與相關特性研究關鍵詞:二維鐵磁材料;極低溫納米精度位移臺;反鐵磁態;二次諧波 近年來,二維磁性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即是絕緣體,又是超導體,中國天才少年與石墨烯上神秘的魔角
    可是人們對於算力的渴望又是無窮無盡的, 所以有不少科學家都在嘗試,不用傳統的矽材料作晶片,嘗試其他的材料。96年出生的中國天才少年與石墨烯上的神秘魔角2018年3月5日,《自然》連續刊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論文,其中提到的材料石墨烯,讓那些擔心摩爾定律極限的人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發文提出二維材料的巨磁光克頓-穆頓效應
    本研究採用的摻鈷二維鈦氧化物材料可以拓展至其他寬帶隙磁性二維材料體系,以及透明鐵磁液晶體系。該工作加深了研究人員對磁光克頓-穆頓效應機理的認識,在拓展二維材料在光學調製、生物醫學、探測監測等領域的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 進展 | 釐米級疊層MoS2的精準轉角調控
    二維材料的維度與界面調控是推動其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二維材料層間弱的範德華力相互作用,可以按需將任意的二維材料堆疊在一起,組合成範德華雙層及多層人工材料,從而實現對其物理性能的調製。利用轉角自由度調控,會在人工疊層材料中引發多種有趣的物理行為,例如非常規超導電性、摩爾激子、隧穿電導、非線性光學以及結構超潤滑等。由此,也開啟了轉角電子學的時代。
  • 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文獻連結: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774)   材料牛資訊詳戳:段鑲鋒攜手湖南大學再發Nature:單層原子晶體分子超晶格   2
  • 不是後浪是海嘯:95後曹原領銜,「魔角石墨烯」再度Nature兩連發
    最新的兩篇背靠背文章,探討用同樣的方法應用於其他二維材料體系,繼續完善 「魔角石墨烯」 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基於 「魔角石墨烯」 的一系列發現,有望在未來應用到諸如能源、電子、環境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