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2020-12-05 騰訊網

  1、Nature:單層原子晶體分子超晶格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Yu Huang、湖南大學Lei Liao(共同通訊)等人道了一種電化學分子嵌入方法,用於一類新的穩定超晶格,其中單分子原子晶體與分子層交替。使用黑磷作為模型系統,插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產生單分子磷分子超晶格,其中層間距離是黑磷中的兩倍以上,有效地分離了磷雜環單分子層。

  文獻連結: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774)

  材料牛資訊詳戳:段鑲鋒攜手湖南大學再發Nature:單層原子晶體分子超晶格

  2、Nature:半導體/超導體異質結構

  康奈爾大學Debdeep Jena、Rusen Yan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David J. Meyer(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長氮化鈮基超導體並成功將該超導體材料與具有寬帶隙的半導體材料相整合。這一研究闡釋了在氮化物超導體上直接生長高質量半導體異質結的可能性,為整合具有宏觀量子效應的超導體和光電性能的半導體材料奠定了基礎。

  文獻連結:GaN/NbN epitaxial semiconductor/super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5768)

  3、Nature:石墨烯中的新電子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 Jarillo-Herrero教授(通訊作者)和曹原(第一作者)等人報導了當兩個石墨烯片材扭曲接近理論預測的「魔角」時,由於強的層間耦合,產生的電荷中性附近的能帶結構變得平坦。這些扁平帶在半填充時表現出絕緣狀態,產生的新電子態是Mott絕緣體態,來源於電子之間的強排斥作用。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的獨特性質可能為無磁場的二維平臺上的多體量子相位開啟新的運動場。

  文獻連結:Correlated insulator behaviour at half-filling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6154)

  材料牛資訊詳戳:昨日Nature二連發說什麼——石墨烯中的新電子態

  4、Nature:魔角石墨烯超晶格中的非常規超

  導性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 Jarillo-Herrero教授(通訊作者)和曹原(第一作者、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堆疊具有小扭曲角的兩個石墨烯片中二維超晶格,產生一種全新的電子態——超導態。當旋轉角度小到魔角時(

  文獻連結: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6160)

  材料牛資訊詳戳:昨日Nature二連發說什麼——石墨烯中的新電子態

  5、Nature:在類似於空氣的環境中具有較長

  循環壽命的鋰-氧電池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Amin Salehi-Khojin教授和阿貢國家實驗室Larry A. Curtiss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採用了兩種策略來限制在含有代表性量的O2,N2,CO2和H2O的模擬空氣氛圍中的鋰-氧電池中的副反應。首先,團隊開發了Li2CO3/C塗層鋰陽極僅允許鋰陽離子通過,從而保護陽極免受模擬空氣的成分影響。其次,基於先前報導的二硫化鉬納米薄片構建陰極。該系統的組件一起運行,在模擬空氣環境中作為鋰空氣電池工作,循環壽命長達700次。

  文獻連結:A lithium–oxygen battery with a long cycle life in an air-like atmosphere(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984)

  材料牛資訊詳戳:今日鋰-氧電池和鈣鈦礦電池獲得新突破,最新成果發布在Nature上

  6、Nature:鉀鈍化對滷化物鈣鈦礦發光的最

  大化和穩定化

  英國劍橋大學Samuel D. Stranks教授(通訊作者)等人製造了一系列玻璃鈍化三重陽離子鈣鈦礦薄膜((Cs0.06FA0.79MA0.15)Pb(I0.85Br0.15)3,該團隊注意到標準三重陽離子前體溶液配方(x?= 0)具有輕微的滷化物缺陷;然而,碘化鉀的引入導致樣品中滷化物稍微過量,同時I/Br比例發生非常小的變化。這些薄膜具有均勻填充的晶粒,每個晶粒尺寸大約為200-400nm。吸收和光致發光測量表明,隨著添加碘化鉀的增加,鈣鈦礦膜的光學帶隙減小,這與添加劑與溴化物的選擇性相互作用一致。

  文獻連結:Maximizing and stabilizing luminescence from halide perovskites with potassium passivation(Nature, 2018, DOI:10.1038/nature25989)

  材料牛資訊詳戳:今日鋰-氧電池和鈣鈦礦電池獲得新突破,最新成果發布在Nature上

  7、Science:具有超高電導率的非共軛基導

  電聚合物

  美國普渡大學的Brett M. SavoleBryan W. Oundouris(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展示了一種非共軛基導電聚合物,具有亞環境玻璃轉變溫度,經歷了快速固態電荷傳至反應以及具有高達28西門子的電導率,通道長度達到0.6微米。80℃的退火溫度能夠在電子通信中形成一個開放的核殼。

  文獻連結:A nonconjugated radical polymer glass with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o7287)

  材料牛資訊詳戳:今日Science:導電聚合物的重大進展

  8、Science:實現鎳上石墨烯原子吸附的實

  時成像

  的裡雅斯特大學Maria Peressi、國家研究委員會(CNR)TASCCristina Africh(共同通訊)等人從實驗和理論上證明了在鎳(Ni)上石墨烯生長的技術相關過程中單金屬吸附原子所起的催化作用。通過在毫秒時間尺度掃描隧道顯微鏡成像直接捕獲單個Ni原子在生長的石墨烯薄片邊緣處的催化作用,而力場分子動力學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使實驗觀察合理化。研究結果揭示了控制單原子催化劑活性的機制。

  文獻連結:Real-time imaging of adatom-promoted graphene growth on nickel (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n8782)

  材料牛資訊詳戳:繼Nature石墨烯重大發現後,Science不甘落後:實現鎳上石墨烯原子吸附的實時成像

  9、Science:鐵基超導體表面拓撲超導性的

  研究

  東京大學物性研究所的張鵬、辛埴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丁洪(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通過使用高解析度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發現鐵基超導體FeTe1-xSex在費米能級處具有狄拉克錐型能帶,這個能帶的電子自旋具有螺旋結構,並且在超導轉變溫度Tc以下打開s波超導能隙。他們的研究表明FeTe0.55Se0.45的表面上存在二維拓撲超導態,這為實現馬約拉納束縛態提供了一個製備簡單且超導轉變溫度比較高的平臺。

  文獻連結:Observation of topological superconductivity on the surface of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n4596)

  材料牛資訊詳戳:Science:鐵基超導體表面拓撲超導性的研究

  10、Science:銥催化劑選擇性醯胺化

  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Sukbok Chang和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Mu-Hyun Baik(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相關理論和機制研究,以優化一類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銥(III)催化劑抑制競爭途徑。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輔助二齒配位體的立體電子性質被更多的電子供體調節,以降低有利於所需反應的C-H插入壁壘。這些催化劑通過sp3和sp2C-H醯胺化將各種各樣的1,4,2-二惡唑-5-酮(易於從羧酸獲得的羰基亞硝酸酯前體)轉化為相應的γ-內醯胺,並具有出色的選擇性。胺基酸衍生物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的後期成功官能化進一步證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

  文獻連結:Selective formation of γ-lactams via C–H amidation enabled by tailored iridium catalysts(Science, 2018, DOI:10.1126/science.aap7503)

  材料牛資訊詳戳:今日Science:通過設計的銥催化劑使C-H醯胺化選擇性形成γ-內醯胺

  11、Science:合成八種元素的高熵合金

  馬裡蘭大學胡良兵、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Reza Shahbazian-Yassar,、約翰霍普金斯大學Chao Wang、麻省理工大學Ju Li(共同通訊作者)等人研究通過熱衝擊負載在碳載體上的前體金屬鹽混合物,提出了通過將八種不同元素合金化成單相固溶體納米顆粒(通常稱為高熵合金納米顆粒(HEA-NP)。通過控制碳熱激發(CTS)參數(底物,溫度,衝擊持續時間和加熱/冷卻速率)來合成具有期望的化學(組成),尺寸和相(固溶體,相分離)的寬範圍的多組分納米顆粒。

  文獻連結:Carbothermal shock synthesis of high-entropy-alloy nanoparticles(Science, 2018, DOI:10.1126/science.aan5412)

  材料牛資訊詳戳:胡良兵Nature時隔一月又發Science封面:合成八種元素的高熵合金

  本文由材料人學術組NanoCJ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相關焦點

  • Nature&Science盤點:十月材料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儘管在該領域已有超過一個世紀的進步,但過渡金屬配合物的幾何形狀仍僅限於一些易於理解的例子。六坐標配位過渡金屬的原型幾何形狀為八面體和三稜柱形,儘管與理想鍵角和鍵長的偏差經常出現,但其他能替代的幾何形狀卻極為罕見。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周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期刊之一,自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導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儘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用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TRPV1項目,一開始進展緩慢。但2013年底,技術進步使得這一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獲得了解析度為0.34納米的TRPV1蛋白的結構。該成果的發表對於領域來說,無異於驚雷。因為這證實了低溫電子顯微鏡能夠解析小的、重要的分子。儘管低溫電子顯微鏡發展迅速,很多研究者認為,它仍有巨大提升空間。他們希望能製造出更靈敏的電子探測器,以及更好地製備蛋白樣本的方法。
  • 2020年金屬材料領域,15篇《Nature》、《Science》!
    但是,在傳統金屬材料領域相關科研人員都深有體會,想要做出新的重大成果非常困難。從發表論文來說,Acta Materialia是傳統金屬材料的頂刊,想發在Nature、Science則十分困難。為此,我們選取盤點了15篇2020年發表在NS上的重要成果,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點擊每篇的藍色標題可查看相應詳細介紹。1、金屬所等發表《Science》!
  • 連載:CRISPR領域最新進展盤點(1)
    因此,小編盤點最近一段時間CRISPR領域的最新進展,以饗讀者,水平有限,不恰當之處還請包涵。1. NBT:CRISPR領域大牛Joseph Jacobson和Erik J. Sontheimer聯合開發更高效的ScCas9CRISPR酶需要在目標切割位點附近有PAM,從而限制了可供編輯的序列。
  • 2016年鈣鈦礦型材料十大研究進展
    2016年鈣鈦礦型材料十大研究進展 發布時間:2017-02-14   來源:新材料在線 鈣鈦礦型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和發光二極體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 南京大學最新《Science》:該領域又闢蹊徑,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8/1487量子信息是目前國際上最前沿、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隨著光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現有的基於非線性光學過程的糾纏量子光源在維度擴展以及光子數增加方面面臨著光學系統複雜、可集成度低、穩定性弱等問題,並不能滿足量子通訊、量子計算、量子計量等領域對於高維、多光子的實用化需求,制約著光量子信息朝著大規模集成方向發展。最近,一種稱之為&34;的微結構薄膜材料的研究與發展為量子光源及光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
  • 連發兩篇Nature!顏寧團隊在結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20年5月13日,顏寧團隊就在Nature上背靠背,連續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參考消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90-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95-8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80-2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北京科大李曉剛教授團隊在高強韌耐蝕金屬材料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該合金室溫下抗拉強度超過1Gpa,延伸率超過80%,抗稀酸腐蝕能力類似奧氏體不鏽鋼,抗氫脆斷性能遠高於現有的絕大部分金屬材料及合金,在核電、海洋、氫能、石油化工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A strong and ductile medium-entropy alloy resists hydrogen embrittlement and corrosion為題在線報導了這一重要研究進展,這也是該期刊近年來為數不多報導耐蝕金屬材料類的研究論文
  •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系統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調控策略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清華大學航院李群仰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旗艦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了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的摩擦學行為:從機制到調控策略
  • 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燃料電池和氫技術...
    近日,我校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的吳恆安教授和王奉超特任副研究員,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安德烈·海姆教授課題組及荷蘭內梅亨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石墨烯類膜材料質子輸運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現石墨烯以及氮化硼等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可作為良好的質子傳導膜。
  • Science:AI領域那麼多引人注目的「進展」,竟是無用功
    選自Science作者:Matthew Hutson機器之心編譯參與:魔王近日,一篇 Science 社論文章梳理了近年來 AI 各子領域的進展,發現看似紅紅火火的領域實際上毫無進展近年來,研究人員發現多個 AI 子領域的進展實則「搖搖欲墜」。2019 年,一項針對搜尋引擎所用信息檢索算法的元分析發現,「高水位線早在 2009 年就已確立」。2019 年的另一項研究在 18 種推薦算法中僅成功復現了 7 種,而且其中 6 個在性能上無法超越多年前開發的更簡單的非神經算法。
  • 石墨烯納米帶近年來成果集錦:7篇Science/Nature
    Rational synthesis of atomically precise graphene nanoribbons directly on metal oxide surfaces, Science 2020DOI:10.1126/science.abb8880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6
  • MIT最新Science:超導領域重大突破
    Checkelsky通訊單位: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OI:10.1126/science.aaz6643背景介紹在間隙函數中具有實空間或動量空間節點的超導狀態對無序狀態非常敏感。
  • The science to look for in 2019 | Nature Briefing
    Nature | Read this article at nature.com/nature/articles?Nature Podcast | Listen to nature.com/nature/articles?
  • 重慶大學在材料科學領域一篇Science後又發一篇Nature
    該研究成果是重慶大學在材料科學領域,繼2019年7月作為通訊單位在《Science》上發表研究成果之後的又一重要進展。 跳轉閱讀買一贈一!該研究成果是重慶大學在材料科學領域,繼2019年7月作為通訊單位在《Science》上發表研究成果之後的又一重要進展。 研發具有更高強度的材料是材料科學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材料的強度與其微觀組織特徵密切相關。通常,材料的微觀組織單元(稱為「晶粒」)越細小,其強度就越高,這一規律也正是研究納米材料的主要驅動力。
  • 青島大學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期,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王超(導師:趙修松教授、王憲芬副教授)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取得重大進展,其關於「Hollow Rutile Cuboid Arrays Grown on Carbon Fiber Cloth as a Flexible Electr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 CRISPR領域最新進展盤點(十)
    因此,筆者盤點最近一段時間CRISPR領域的最新進展,以饗讀者。一、bioRxiv:新機制- AcrIF9誘導CRISPR-Cas複合物與非特異性DNA結合噬菌體和其他可移動的遺傳元件表達Anti-CRISPR蛋白(Acr)以保護它們的基因組不被CRISPR-Cas系統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