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付磊教授二維材料帶隙工程研究成果在《自然-材料》刊登

2021-01-12 科教頭條

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近日以長文(Article)形式發表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付磊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Bandgap tuning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by sphere diameter engineering」(《球徑工程調控二維材料帶隙》)。

武漢大學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曾夢琪副研究員和2017級博士生劉津欣為共同第一作者,付磊與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光源的周華為通訊作者。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德科學中心、中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武漢大學校長基金的大力支持。

該工作首次提出了一種兼具高精確性、可靠性和均勻性的批量帶隙調控方法,提供了一個可工業化的通用策略來幫助研究者定製具有特定性質的低維材料。

作為二維材料的一個重要標籤性質,帶隙決定了其一系列基礎物理特性,比如光子激發、電子傳輸等。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調節二維材料的帶隙來調控其性質,進而可以實現其性能的「人工」設計。發展一種精確的批量調節帶隙的方法將有助於進一步構築具有可調節性能的二維材料基電子和光電器件,推進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

武漢大學付磊團隊長期致力於利用液態表面實現原子級的精確製造,這次利用液體基底在非潤溼性基底上自發形變成球的過程,將均勻的各向同性應力直接引入到了其上所生長的二維MoS2晶體中。應力的大小可以由球形基底的半徑決定,材料帶隙與球形基底曲率之間存在一一對應關係(調節範圍可達360 meV),並可建立理想的線性工作曲線。由此,只要精確控制使用玻璃的質量,即可實現批量定製具有特定帶隙的二維材料。而對液體基底形變程度的控制還可以調節所建立線性工作曲線的斜率,證明該帶隙調控策略具有很高的可設計性。

▲基於帶隙與基底曲率之間一一對應關系所建立的線性工作曲線

再者,基於球徑工程所實現的二維MoS2帶隙調控具有高度的均勻性,無論是生長在具有相同球徑的不同玻璃球上的晶體,還是生長在同一個玻璃球上不同位置的晶體,亦或是對於一個完整的二維MoS2晶體,其帶隙分布均表現出了高度的均勻性。

研究工作得到了多個研究機構的支持:德國萊布尼茨固態材料研究所Mark H. Rümmeli團隊利用球差矯正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對樣品進行了表徵;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同步輻射光源周華團隊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團隊利用基於同步輻射的掠入射X射線衍射光譜表徵了樣品的晶格形變;北京大學蔣鴻教授團隊進行了第一性原理計算;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陳國賢副教授提供了液體形變的理論模擬支持。

(來源:武漢大學 通訊員吳花燕、林高)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付磊Matter綜述:二維莫爾超晶格——青取於藍而勝於藍
    近日,武漢大學付磊教授課題組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atter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介紹了莫爾超晶格的起源與調製,以及二維材料中發現的一系列新特性,並提出了展望。例如,對於扭轉雙層MoS2而言,不同的堆垛角度將產生不同的能帶結構及帶隙;對於TMD異質結,莫爾超晶格中不同區域堆垛情形也將造成莫爾條紋相關的帶隙分布,導帶底和價帶頂的位置也有類似的周期性分布。能帶結構的改變,也為TMD及其異質結帶來新的光學性質,特別是莫爾激子的產生,這對於量子發射陣列、能谷器件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研究超快層間動力學的深入理解也具有啟發性。
  • Advanced Materials報導王琳教授課題組二維材料能帶工程新成果
    西工大新聞網3月25日電(王琳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探索二維材料的新類型及將它們自由組合成二維範德華爾斯異質結,極大地促進了新奇基礎物理現象的湧現和超薄型微納器件的優化。然而,有限種類的二維半導體(如過渡金屬硫化物和黑磷大多是窄帶隙半導體)嚴重限制了不同類型異質結的靈活設計及其光電特性研究。
  • 深研院新材料學院與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合作在二維材料帶隙計算...
    二維材料作為21世紀的新材料,為後摩爾定律時代的電子器件提供了新的選擇。帶隙也成為了二維材料需要被研究的重要性質之一。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將新開發的Wannier Koopmans Method(WKM)方法使用到了二維材料上,測試得到了準確的二維材料帶隙,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化學學會計算物理化學類的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 (J. Phys. Chem. Lett.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帶隙可調的新型鍺矽基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
    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在理論計算和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gersiloxene)。
  • 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研究新突破,天津大學首獲具有帶隙可調控...
    集微網消息(文/圖圖)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在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的可控制備和帶隙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採用-H/-OH封端二元鍺矽烯,首次獲得了具有帶隙可調控的二維層狀鍺矽烷。目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由此可見,通過控制並優化二維半導體原子晶體的結構,實現其帶隙調控,是未來納米半導體材料重要的研究方向。【成果簡介】近日,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通過理論計算與結構設計,合成了-H/-OH封端的二元鍺矽烯(siligene),並命名為鍺矽烷(gersiloxene)。
  • 上萬個無機半導體材料的HSE帶隙資料庫
    先前本公眾號介紹了二維材料資料庫(最新二維材料資料庫介紹)以及功函資料庫(元素晶體功函資料庫),目前全球四大知名材料資料庫比如:Materials Project 、JARVIS 、AFLOW、OQMD (網站連結見下面)等已經包含了很多材料體系的帶隙等信息,但基本都是基於普通的PBE方法。
  • 使用二維材料二硫化鉿的MOS電晶體
    東京工業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研)以及岡山大學於2016年4月25日宣布,開發出了使用新型二維材料——二硫化鉿(HfS2)的MOS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撰稿 | Christian(西湖大學 博士)近日,喬治華盛頓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Volker Sorger教授團隊首次展示了一種基於對覆蓋在矽光子波導上的碲化鉬(MoTe2:一種二維半導體材料)進行應變工程的光電探測技術。這種探測器在1550 nm通信波長能夠高效工作,響應率為0.5 AW-1。
  • 最新研究揭示二維材料的高度可調諧性!
    導讀最近,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科研團隊準確地測量出二維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鉬(MoS2)的帶隙,同時也揭示出一種強大的調諧機制,以及二維材料電子和光學特性之間的關係。
  • 寧波材料所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然而,MoS2的帶隙是層數依賴性的,直接帶隙僅能在單層結構中實現,而磷烯在空氣環境中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因此,近年來眾多研究致力於優化這些二維結構並探索更多的二維半導體組員。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MXenes)是自2011年以來新興發展起來的一類二維材料,其豐富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可調諧的表面官能團為其性質的多樣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聲學材料的一個世紀(下篇)|科學|拓撲|帶隙_網易訂閱
    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聲子晶體等人工帶隙材料的設計、製備和若干新效應的研究」榮獲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項目發現了聲子晶體等人工帶隙材料中的新效應並研製了一系列新材料和原型器件:發現了聲波在聲子晶體中負折射和雙負折射的新規律,被評為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提出「波矢躍遷」新原理並實現了聲波二極體。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Christian(西湖大學 博士)近日,喬治華盛頓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Volker Sorger教授團隊首次展示了一種基於對覆蓋在矽光子波導上的碲化鉬(MoTe2:一種二維半導體材料)進行應變工程的光電探測技術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二維材料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MX₂,M=過渡金屬,X=硫族元素)因其獨特和豐富的物理性質成為二維材料研究領域最受關注的材料家族之一因此,尋找合適的手段對這類材料的層間相互作用進行調控,將有望進一步實現對材料的物性調控與器件應用,這也成為二維材料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挑戰之一。針對上述挑戰,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梁世軍副研究員、繆峰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副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利用替位摻雜策略介導層間化學鍵從而實現對雙層MoS₂層間相互作用的調控。該工作有望為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提供一種新思路。
  •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打開APP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發表於 2017-10-26 14:56:40 然而,石墨烯 卻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硬傷,那就是帶隙問題。最近一款柔性量子晶片新材料曝光,電學調控性能有望超越石墨烯。
  • 普渡大學教授首次發現天然材料磷烯存在負泊松比特性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材料會在拉伸作用下變厚的奇異特性,—這與大多數材料的特性相反——這一發現或將引領納米材料基礎科學研究新方向。這種有悖常理的現象稱為負泊松比特性,研究人員已針對此特性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未來這種工程材料可能會應用於醫療、組織工程學、防彈衣和「強化護甲優化處理」等領域。 這種負泊松比行為是研究人員在研究一種從黑磷中剝離出的二維材料磷烯時發現的。泊松比是材料的基本力學性能之一,泊松比描述了材料在拉伸作用下發生的物理變化。
  • 科研人員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   隨著柔性透明電子技術的興起,二維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備受關注,特別是直接帶隙特性使得這些二維結構有望應用在光電子學領域。在過去十年裡,研究者們已相繼發展出MoS2和磷烯等典型的具有直接帶隙的二維半導體材料。然而,MoS2的帶隙是層數依賴性的,直接帶隙僅能在單層結構中實現,而磷烯在空氣環境中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因此,近年來眾多研究致力於優化這些二維結構並探索更多的二維半導體組員。
  • 南科大黃明遠、黃麗課題組發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效應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黃明遠與副教授黃麗課題組聯合在二維磁性材料磁光拉曼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這是黃明遠課題組今年第二次在Nano Letters發表研究成果。
  • 段曦東:耕耘與收穫在二維材料的世界裡交融
    二維材料是伴隨著石墨烯的誕生而提出的。二維材料因其載流子遷移和熱量擴散都被限制在二維平面內,使得這種材料展現出不同的特性和應用。比如,它的帶隙可調特性在場效應管、光電器件、熱電器件等領域被廣泛應用;自旋自由度和谷自由度的可控性在自旋電子學和谷電子學領域引起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