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2020-11-28 電子發燒友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發表於 2017-10-26 14:56:40

  石墨烯自2004年被發現之後,就以猛虎的勢力進入科研人員的視線,它巨大的潛力吸引了眾多的電池廠商。然而,石墨烯 卻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硬傷,那就是帶隙問題。最近一款柔性量子晶片新材料曝光,電學調控性能有望超越石墨烯。

  據媒體報導,中國科技大學郭國平教授研究組與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等機構學者合作,選擇新型二維材料二硫化鉬進行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這種新型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為製備柔性量子晶片提供了新途徑。

  近年來,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體系成為柔性電子學、量子電子學的重點研究對象,但無法實現有效的電學調控。除了與石墨烯一樣具備極佳的導電性能和超強的硬度外,二硫化鉬具有石墨烯所不具備的能帶隙,這意味它的導電能力可以被開啟和關閉。這樣的一個特徵是應用於半導體器件的關鍵。另一個區別是,二硫化鉬能夠發光,這意味著它可以被用於發光二極體、自報式傳感器和光電子學器件。另外,二硫化鉬目前已經能夠實現超過1000平方米的大面積製備,已可實現規模化商用。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調控石墨烯的帶隙新方法
    /380723.htm  近日,由哥倫比亞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通過壓縮操縱石墨烯的電導率,使石墨烯材料更接近於成為當今電子器件中可用的半導體材料。我們的工作首次確立了在不影響其質量的情況下,實現了對石墨烯帶隙的有效調控。 如果將該項技術應用於其它有趣的二維材料的組合,有可能會導致新的發現,如磁性,超導性等。  自十多年前首次被人們發現以來,石墨烯證明了而且材料可以在宏觀條件下穩定存在。石墨烯是一種二維(2D)材料,由六邊形碳原子組成,這種不尋常的電子特性激發了物理學界的興趣。 石墨烯是已知存在的強度最強、厚度最薄的材料。
  • 二硫化鉬和黑鱗成材料學家新寵
    「石墨烯確實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材料。」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凝聚態物理學家David Tomanek說,「但它卻和電子行業不搭邊。」        然而,石墨烯打開了科學家的視野,使他們把目光聚焦於平面電子的新世界。
  • 新工藝讓石墨烯擁有可調、穩定帶隙成為可能
    編者按:雖然多年來已經有了許多能在石墨烯中產生帶隙的方法,但是仍存在不少反對在數字電子器件中使用石墨烯的人,他們堅稱石墨烯缺乏固有的帶隙。不知道他們看到這篇新聞會怎麼想。
  • 二硫化鉬:為未來晶片變革提供新思路
    二硫化鉬(MoS2)因其獨特的單層原子結構和優異的光電特質,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替代矽,成為未來應用在半導體、電晶體和晶片等高精尖科技領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因此,近年來科學家們對二硫化鉬的探索與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 鎢鉬時事|二硫化鉬:為未來晶片變革提供新思路
    二硫化鉬(MoS2)因其獨特的單層原子結構和優異的光電特質,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替代矽,成為未來應用在半導體、電晶體和晶片等高精尖科技領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因此,近年來科學家們對二硫化鉬的探索與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 研究人員在大面積基板上獲得原子上薄的二硫化鉬薄膜
    用於獲得超薄氧化鉬膜的原子層沉積反應器,隨後將其硫化為2D二硫化鉬。來源:MIPT原子層沉積實驗室 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設法使原子化的二硫化鉬薄膜生長到數十釐米見方的範圍。結果表明,可以通過改變合成溫度來改變材料的結構。這些薄膜對電子和光電子學很重要,是在900-1,000攝氏度下獲得的。該發現發表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雜誌上。
  • 美國科學院院報: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打開石墨烯帶隙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陳斌團隊通過高壓調控技術, 最近成功地將石墨烯的帶隙打開至2.5 eV, 並且維持至很低壓力條件下。該發現可能重燃石墨烯科技革命。相關研究發表於最新的《美國科學院院報》。圖片來自極客公園石墨烯以其優異的力學,電學和光學特性在柔性材料、新能源、電晶體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未來科技革命的重要材料。
  • 物理所等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二維材料以其優異的電學、光學以及力學性質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得益於二維材料層狀結構及弱層間範德華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維材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形成各種二維材料異質結。正如樂高積木有無窮種搭建方式,二維材料也可以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維材料異質結,這為器件應用和諸多基礎物理現象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材料體系。
  • 石墨烯帶隊二維錫烯緊隨 二維材料根本停不下來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二維材料。那麼,二維材料為何成為各國實驗室研究的熱點?它們具有哪些特點?實際應用的前景有多大?推廣應用的難點又在哪兒?  新天地的缺憾  僅有幾個原子厚度的材料會呈現出與固態材料非常不同的性質,哪怕它們的分子組成相同。「即便塊狀材料是原來的,如果你將它製成二維形態,它就會展現出一片新天地。」復旦大學實驗凝聚態物理學家張遠波說。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多孔碳材料(活性碳、介孔碳)和納米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主要表現出雙電層電容特性。過渡金屬氧化物(如二氧化釕RuO2、二氧化錳MnO2),過渡金屬氮化物和導電高分子等表現出贗電容特性。然而,贗電容材料循環性能差,工作壽命較低。
  • 全球科技界競爭熱點,除了石墨烯,還有這種二維材料
    2004年,英國曼切斯特大學Geim小組成功分離出了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也就是石墨烯。自此,二維材料的概念橫空出世,並隨之火遍了整個科學界。也就這樣,以原子組成的二維材料成功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可能你們也知道,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優越獨特的物理光電性能,如高透光率、高穩定性、直接帶隙結構等。因此,在過去的科學界,二維材料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許多領域具有潛在的技術應用前景。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多孔碳材料(活性碳、介孔碳)和納米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主要表現出雙電層電容特性。過渡金屬氧化物(如二氧化釕RuO2、二氧化錳MnO2),過渡金屬氮化物和導電高分子等表現出贗電容特性。然而,贗電容材料循環性能差,工作壽命較低。在保持出色循環穩定性的前期下,如何同時獲得高質量比電容和高體積比電容,是超級電容器領域的一大挑戰,也是限制超級電容器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瓶頸。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帶隙是二維半導體電子器件和光電子光器件中最重要的基本參數之一,是影響二維半導體電子器件開關比和光電器件的光電流響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精確調控二維半導體原子晶體的能帶結構是提高器件性能的重要方法。例如:石墨烯是零帶隙納米半導體,通過摻雜、修飾和圖案化設計可以打開其禁帶結構,但帶隙調控範圍受限(< 1.0 eV);g-C3N4的禁帶寬度可達2.7 eV,通過摻雜可部分降低其帶隙結構(~1.9 eV);以MoS2和WS2為代表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只有單層結構是直接帶隙半導體,而雙層和多層是間接半導體,通過元素摻雜可改變其帶隙,但調控範圍受其自身結構限制(< 2.1 eV)。
  • 新研究顯示雙層石墨烯具有出乎意料的柔軟性
    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B》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由兩層石墨烯組成的雙層石墨烯比二維(2-D)石墨烯和三維(3-D)石墨沿堆疊方向均軟得多。這一令人驚訝的結果與之前的研究不同,後者表明2-D石墨烯是排列在蜂窩結構中的單層碳原子,具有許多與3-D石墨相同的機械性能,而石墨是天然形成的碳。
  • 石墨烯材料的應用
    但是,由於帶隙問題,目前石墨烯電晶體還不能替代矽電晶體。2石墨烯傳感器傳感器是一種設備,它可以感知周圍環境中發生的變化(如熱、運動、光、壓力、溼度等),並通過輸出信號(通常是光、機械或電信號)進行反饋。
  • 石墨烯電晶體超強的性能——將會取代矽電晶體
    僅一個缺陷就足以弄亂整個結構並大大降低材料的性能。石墨烯的質量和數量取決於石墨烯的製備方法。雖然有很多,我只會帶你通過兩個最重要的:透明膠帶方法和化學蒸汽沉積法。簡而言之,帶隙使電晶體具有「關閉」的能力,這對於電晶體的功能是必需的。半導體的帶隙絕緣體帶隙大,導體帶隙小。
  • 納米科學:新的二維材料屬性顯示出前景!
    另一個是在膠帶的幫助下給它的原子薄晶須打蠟之前將其大量生長,內布拉斯加大學 - 林肯大學化學家肖成曾和Alexander Sinitskii共同證明,一種名為二三硫化鈦的化合物可能會在二維材料領域崛起,這種材料在微電子設計師中越來越受歡迎,2004年的石墨烯演示開始了二維材料片的上升,厚度不超過幾個原子 - 石墨烯仍然是已知最強和最薄的材料,Zeng和Sinitskii最近發表了兩項研究,顯示三硫化鈦不僅與石墨烯相比
  • 熱氧化法可提升對石墨烯光電性能的調控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9日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的熱氧化方法,可在不損害石墨烯晶格結構的前提下提升對其光電性能的調控,向今後製備更快速、輕薄
  • 少層二硫化鉬製備新方法
    二維材料因其獨特的原子厚度2D層狀結構以及光電屬性而備受關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包括二硫化鉬(MoS2)、二硫化鎢(WS2)、二硒化鉬(MoSe2)、二硒化鎢(WSe2)等,因其具備最早發現的二維材料——石墨烯所不具備的可見光帶隙特性,對未來光電器件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