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電晶體超強的性能——將會取代矽電晶體

2020-12-08 老胡說科學

當我11歲的時候,我組裝自己的第一臺電腦。在建造它的過程中,我不得不研究電腦部件。

然而,在組裝了那臺電腦之後,我並沒有停止研究電腦零件。當我閱讀所有發現的信息時,我開始對cpu及其功能著迷。現代電腦的CPU在一平方毫米內擁有超過1億個電晶體。

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現代的cpu足以完成日常任務。然而,我發現cpu實際上在過去十年中並沒有變得更快。這是一個問題。科學家們也知道這是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開始尋找矽電晶體的替代材料。他們發現了石墨烯。

石墨烯的性質

石墨烯獲得「神奇材料」的稱號是有充分理由的。組成它的元素,碳,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但只是簡單地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排列。它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

石墨烯的強度是鋼的200倍,重量是鋼的6分之一,導電性是矽的100倍(就電子遷移率而言),導電性是銅的13倍。由於它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所以材料實際上是二維的。每平方米石墨烯的重量為0.77毫克,因此不足一克的石墨烯就可以覆蓋整個足球場。

科學家們得出結論,鑑於這些特性,石墨烯可以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輕型裝甲、消費品和電子產品等領域。但在某個環節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我們沒有在任何地方看到石墨烯,這是為什麼?

石墨烯是一種很難製造的材料。儘管它只是碳原子,但是要在相當大的規模上將碳原子排列在二維的六角形晶格中是非常困難的。僅一個缺陷就足以弄亂整個結構並大大降低材料的性能。

石墨烯的質量和數量取決於石墨烯的製備方法。雖然有很多,我只會帶你通過兩個最重要的:透明膠帶方法和化學蒸汽沉積法。

石墨烯生產

透明膠帶法

這是從石墨中提取石墨烯的最便宜、最簡單、最優質的方法。這很簡單,也可以在家裡做。石墨是你用來寫字的鉛筆的一部分,實際上你可以從鉛筆的尖端提取石墨烯。

把一根膠帶粘在一塊石墨上,把它撕掉,注意到膠帶上有一些石墨殘渣。然後,反覆粘貼和剝離膠帶,直到膠帶上剩下的石墨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厚。這就是石墨烯。

石墨烯就是這樣被發現的。這種方法可以製備出高質量的石墨烯薄片。它的缺點是浪費膠帶和時間,而且一次只能產生很少的石墨烯。

化學氣相沉積(CVD)

化學氣相沉積首先是將碳在高溫下蒸發,然後將其置於沉積基板上。襯底是某種物質(石墨烯)沉積在其上的表面。石墨烯將在5分鐘內開始在基板上形成。

然後,使用金屬催化劑將過程所需溫度從2500℃降至1000℃。必須格外小心,以降低催化劑在石墨烯中產生雜質的風險。然後將沉積基板的石墨烯層置於目標基板上。將金屬電極置於石墨烯上,然後將石墨烯通道塑造成所需的形狀和尺寸。

CVD可以製備出高質量的高容量石墨烯。然而,這個過程是昂貴和複雜的,涉及許多複雜的步驟。時至今日,這仍然是石墨烯生產中最全面的方法。

石墨烯半導體

石墨烯並非製造石墨烯電晶體的唯一挑戰。這是因為石墨烯並不完全是半導體,因為所有的價電子都與同一元素原子的其他價電子共價結合,從而沒有空間分散電子。

矽原子間共價結合這很容易通過一種叫做摻雜的過程來改變,它將雜質引入元素,在摻雜元素的結構中產生空穴或多餘的電子。

然而,石墨烯是不同的。在一個六邊形圖案中,每個碳原子與另外3個相連,每個碳原子留下1個電子。電子可以毫無阻力地穿過整個結構,有效地使石墨烯成為導體。這是有問題的,因為我們需要石墨烯成為半導體。

半導體由帶隙定義。帶隙是激發電子從其價帶(其不能導電)躍遷到導帶(其可以導電)所需的能量。簡而言之,帶隙使電晶體具有「關閉」的能力,這對於電晶體的功能是必需的。

半導體的帶隙

絕緣體帶隙大,導體帶隙小。半導體通常有一個中等大小的帶隙。如果石墨烯是導體,它就不會有帶隙,也沒有關閉的能力,使得它作為電晶體材料毫無用處。

然而,科學家們用雙層石墨烯(實際上是兩層石墨烯)創造了一種解決方案。雙層石墨烯與單層石墨烯一樣,沒有帶隙。但是通過在石墨烯的兩層上都施加一個電位移場,就可以產生一個可調的帶隙。這個帶隙可以控制在0 - 0.25 ev的範圍內。這使得石墨烯可以作為半導體。

2種雙層石墨烯儘管在石墨烯上設計帶隙是製造石墨烯電晶體的有效方法,但它有很多缺陷。這是一個複雜而昂貴的過程,同時也損害了石墨烯優越的性能。

幸運的是,西班牙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經濟的解決方案,用與矽類似的帶隙(1ev)來製造石墨烯。這使石墨烯在電晶體和cpu的使用上成為比矽更好的選擇。

加泰隆尼亞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研究所採用了一種自底向上的方法來製造石墨烯(自底向上意味著原子和分子被單獨放置以構建特定的結構),並為電子使用提供了完美的帶隙。

他們通過在石墨烯上裝配納米孔(一個非常小的孔)來實現這一點,使這些孔具有完美的形狀、大小和密度,從而創造出最佳的帶隙。後來,石墨烯被製成了場效應電晶體(與當前cpu使用的電晶體類型相同),以證明其有效性。

既然石墨烯已被證明是製造電晶體的一種非常可行的材料,對計算能力的需求就有可能得到滿足。當然,這項技術要花上幾年的時間才能最終適應。然而,一旦成功,這對整個科技市場來說都是件好事。

宇宙的幾何結構是什麼——可能是不可思議的雙曲線結構!

相關焦點

  • 更強CPU:碳納米電晶體性能首次超越矽電晶體-CPU,處理器,碳納米...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科學家最近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碳納米電晶體,其性能大大超越現有的矽電晶體,它所通過的電量比電晶體高了1.9倍。科學家表示,碳納米管電晶體超越矽電晶體,這還是第一次。
  • 世界最小電晶體問世
    這項最新研製的新型電子電晶體比之前32納米矽材料電子電晶體小3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科斯特亞·諾沃舍羅夫說,「這種電子電晶體可用於任何半導體製造。」他和另一位合著作者將該研究報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電子電晶體形式的邏輯門可加強計算處理能力。根據摩爾定律,每隔24個月,集成電路上的電晶體的數量將翻番,從而不斷提升計算機性能。
  • 石墨烯材料的應用
    石墨烯是一種革命性的材料,其應用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不斷拓展。1柔性石墨烯電晶體石墨烯電晶體是一種單電子納米器件。這種電晶體自研發伊始便受到市場極大關注,目前已有部分柔性石墨烯電晶體被應用。石墨烯電晶體的主要優點是室溫下易操作,同時具有低電壓、高靈敏度等特點。這些特性使得石墨烯電晶體優於矽電晶體,同時也推動了微晶片技術的發展。此外,由於石墨烯的固有特性,這種電晶體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和可摺疊性。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電子在石墨烯電晶體中的電子遷移率方面比矽電晶體好。
  • 石墨烯保暖褲 當真那麼神奇?
    貴為「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好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 石墨烯具有超強的堅硬度,比最好的鋼材還要硬200倍,卻輕薄得可以立於玫瑰花瓣上;它具有很好的彈性,拉伸幅度能達到自身尺寸的20%;其電子遷移率非常高,是矽的100倍;它熱導率很高,是銅的10倍;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它的結構非常緻密,即使是最小的氣體原子(氫原子)也無法穿透;它的表面積最大,4克就可鋪滿一個足球場……
  • 世界最小電晶體問世僅1個原子厚10個原子寬
    根據摩爾定律,每隔24個月,集成電路上的電晶體的數量將翻番,從而不斷提升計算機性能。然而當前電子電晶體材料發展受限,只能採用矽作為材料。目前矽材料只能維持未來10年的摩爾定律發展。現在,最新研製的採用石墨烯(graphene)材料製成的電子電晶體或許可以使摩爾定律延續發展更久。
  • 石墨烯四大應用領域全解讀
    石墨烯(Graphene)又稱單層墨,是一種新型的二維納米材料,是目前發現的硬度最高、韌性最強的納米材料。因其特殊納米結構和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石墨烯在電子學、光學、磁學、生物醫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被公認為21世紀的「未來材料」和「革命性材料」。
  • 石墨烯的出現,給人類帶來的變化是如此之大,你了解過這種材料嗎
    蓋姆和諾沃肖洛夫的實際工作是非常艱苦的,事實上該物製備石墨烯前前後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製備出的石墨烯也只有幾平方微米,在製備石墨烯中,觀測是一個很有難度的事情,因為單層原子的石墨烯是高度透明的,顯微鏡下肉眼也很難觀測到,所以製造過程中很難看見,還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明明製備出來了但卻由於沒有看見卻錯過了,那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蓋姆和諾沃肖洛夫巧妙的利用了石墨烯在厚度300納米的二氧化矽晶片襯底上產生的光線幹涉效應
  • 取代矽電晶體?新材料能否派上大用場
    摩爾定律顯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隔約18個月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電晶體尺寸不斷縮小,晶片製程不斷提高,從32nm到22nm、16nm、14nm、7nm,一直到5nm。不難看出,單顆晶片上可容納電晶體數量不斷增加,最先進的晶片上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已達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
  • 石墨烯讓處理器「飛起來」—新聞—科學網
    隧道電晶體相對於標準電晶體的運行功率更低。隧道電晶體所包含的電子因量子隧道效應穿過能量勢壘,穿過能量勢壘的過程就是電子「運輸」的過程。但目前隧道電晶體的問題是,電流抵達另一端時就會因變得太小而無法使用。 研究者們通過構建模型來研究由兩層石墨烯黏結在一起形成的雙層石墨烯的性能,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能量帶和電子的能量範圍。
  • IBM研製成功155G赫茲石墨烯電晶體
    據PhysOrg報導,IBM研究人員日前以石墨烯開發出新款電晶體,體積更小、速度勝過2010年2月成果。IBM研究人員Yu-ming Lin與Phaedon Avoris開發的新款石墨烯電晶體,截止頻率達155GHz,溝道長度約為40納米,超越2010年2月的截止頻率達100 GHz,溝道長度為240納米的成果。
  • 科學家首次製備出矽-石墨烯-鍺高速電晶體
    石墨烯是一種近年來被廣泛研究且性能優異的二維材料,人們提出使用石墨烯作為基區材料製備電晶體,其原子級厚度將消除基區渡越時間的限制,同時其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也有助於實現高質量的低阻基區。已報導的石墨烯基區電晶體普遍採用隧穿發射結,然而隧穿發射結的勢壘高度嚴重限制了該電晶體作為高速電子器件的發展前景。
  • 碳基晶片新突破,我國8寸石墨烯晶圓有望量產,性能將提升10倍
    不是汽車和飛機,而是晶片;晶片的集成化程度越高,產品的體積就會越小,性能也會越來越強。但是矽基晶片發展到現在,受到矽材料本身的性能限制,2nm或是其開發的極限。目前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材料的電晶體,用來代替矽基成為未來晶片的新材料,而被稱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石墨烯」成為全球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
  • 新合成三維材料具有超強導電性能
    日前多個國際研究團隊先後發表論文稱,合成出一種能夠替代石墨烯的三維材料。據稱這種材料的電氣性能與石墨烯相當,且更便於生產,有望藉此製造出運行速度更快的電晶體、傳感器和透明電極。 石墨烯可謂是材料界當紅巨星,各種美譽不絕於耳,各種應用吊足了人們的胃口。但與此同時,其獨特的單層原子結構也為原料的大規模生產和實用產品的製造設置了障礙。
  •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打開APP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發表於 2017-10-26 14:56:40   石墨烯自2004年被發現之後,就以猛虎的勢力進入科研人員的視線,它巨大的潛力吸引了眾多的電池廠商。
  • 石墨烯再「立功」!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高速電晶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電晶體「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
  • 中國科學家製備出石墨烯高速電晶體,有望應用於太赫茲領域
    10月29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取得新的科研突破,該中心先進碳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員首次製備出以肖特基結作為發射結的垂直結構電晶體「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成功將石墨烯基區電晶體的延遲時間縮短了1000倍以上,並將其截止頻率由兆赫茲(MHz)提升至吉赫茲(GHz
  • 主頻155G IBM展示最小最快石墨烯電晶體
    據賽迪網報導,本周四IBM展示了其最快的石墨烯電晶體,該產品每秒能執行1550億個循環操作,比之前的試驗用電晶體快50%。    該電晶體的截止頻率為155GHz,使得其速度更快的同時,也比IBM去年2月展出的100GHz石墨烯電晶體具備了更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