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讓處理器「飛起來」—新聞—科學網

2020-11-27 科學網

 

時鐘速度(clock speed)是衡量一款電腦速度的重要標準,目前,個人計算機的時鐘速度已經達到GHz級別,然而這還不夠瘋狂,現已有科學家運用石墨烯把該速度提高到了讓人們吃驚的100GHz。

日前,莫斯科物理與技術研究院(MIPT)的科學家已經找到利用石墨烯來提高隧道電流的方法。石墨烯本質上是一個二維結構,儘管只是一張由碳原子組成的薄片,但它卻擁有一些不尋常的電子特性。

傳統電晶體的工作方式是其所包含的電子,由能量源激發,從一端穿過能量勢壘躍遷到另一端產生電流。這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方式,但目前人們不能使它們擁有更高的能源效率。

隧道電晶體相對於標準電晶體的運行功率更低。隧道電晶體所包含的電子因量子隧道效應穿過能量勢壘,穿過能量勢壘的過程就是電子「運輸」的過程。但目前隧道電晶體的問題是,電流抵達另一端時就會因變得太小而無法使用。

研究者們通過構建模型來研究由兩層石墨烯黏結在一起形成的雙層石墨烯的性能,發現了一些奇怪的能量帶和電子的能量範圍。雙層石墨烯的能量帶類似於「墨西哥帽」的形狀,而不是大多數半導體產生的拋物線形狀。

在帽子形狀邊緣的電子密度趨於無窮大,當一個低電壓施加到電晶體的柵極,大量的電子立即穿過隧道,結果導致能量勢壘的另一端電流發生瞬間改變。這種結果與標準電晶體所表現的相同,但雙層石墨烯電晶體需要的電壓更低。

研究人員Dmitry Svintsov 說道:「這意味著電晶體需要的能量交換更少,晶片需要的能量更低,因而產生的熱量也更少,不再需要強大的冷卻系統對多餘的熱量進行冷卻,更不用擔心產生的多餘熱量會破壞晶片,進而時速得到大幅度提高。」

雙層石墨烯電晶體的製備還可以略去複雜的「化學摻雜」,然而為了擴展半導體的能帶,這個步驟對傳統電晶體的生產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在不通過「化學摻雜」的情況下,對於雙層石墨烯電晶體,通過「電子摻雜」同樣可以實現半導體能帶的擴展,這是相同過程下運行電晶體的副效應。

研究者們解釋說「墨西哥帽」的邊緣發生著許多重要的效應,這些效應在之前是很難被測量的,但是通過使用更高質量的基底(承載雙層石墨烯的材料),他們第一次用實驗清楚地證實了範霍夫奇點。

雙層石墨烯在150mV電壓範圍內工作與矽電晶體在500mV電壓範圍內工作相比較,雙層石墨烯電晶體的重要優勢是可以首先有效地大幅提高計算能力。

Svintsov 說:「功率低,電子部件的溫度也低,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讓晶片運行在極高的頻率——不是GHz級別的提升,而是數十甚至上百倍。」(盛夏整理)

《中國科學報》 (2016-06-07 第6版 前沿)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新聞—科學網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 9月6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鴻鈞團隊的一項成果,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疊,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石墨烯摺紙」。 「摺紙術」是一種把紙張折出各種特定形狀和花樣的藝術。人們通過精妙的手法,能夠把一張簡單的紙變換出各種各樣的三維結構。 這種遊戲不但小朋友喜歡玩,科學家也樂在其中。
  • 廈大石墨烯產品為醫護人員「加溫」—新聞—科學網
    日前,廈門大學嘉庚創新實驗室團隊——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鄭南峰、薩本棟微納米研究院副教授吳炳輝,運用課題組前期的一項研究成果——柔性石墨烯加熱膜產品,在低溫陰天給醫護人員帶來健康保障。 據介紹,該團隊研發的石墨烯遠紅外加熱產品,即石墨烯導電膜,通電後可高效發射出與人體輻射相近的遠紅外。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全國石墨烯領域專家、企業家等近500人現場參加了活動,來自國內外的3000多名石墨烯材料專家、企業家、展商單位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齊聚一堂, 大會邀請到石墨烯諾貝爾獎獲得者、歐盟旗艦計劃戰略委員會主任Andre Geim(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幹勇,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歐洲科學院院士、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項目負責人Xinliang Feng,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科技官兼管理部主席
  • 科學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Materials Horizons。 「對於石墨烯的研究人們都在追求高質量無缺陷,而大面積製備的石墨烯存在缺陷是無法避免的,並且隨著層數增多缺陷也越多,這也是迄今為止石墨烯在電子器件中應用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
  • 科學網—水讓氧化石墨烯「動起來」
    黃色為石墨烯碳環,紅色為氧原子,白色為氫原子。除少量純石墨烯應用外,實際應用中氧化石墨烯較多,而單層氧化石墨烯的正上下方,分布有兩種官能團環氧和羥基,而在氧化石墨烯邊緣則分布著一些羧基官能團。 「由於這些氧化官能團都是親水的,而石墨烯本身是疏水的,這兩類材料的交錯分布是氧化石墨烯在很多方面都能獲得應用的重要原因。」石國升說。 雖然這種官能團分布很早就為人所知,但以前的觀點認為,該分布是完全隨機的。
  • 朱美芳院士:把碳纖維穿在身上—新聞—科學網
    石墨烯等碳材料,由於其高導電率、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將會在這類智能服裝上大放異彩」。 如何將硬質的碳變成柔軟的纖維,如何設計出儲電性能優異的碳基雜化纖維,成為技術上面臨的挑戰。 這些年,針對這樣的挑戰,朱美芳帶領著科研團隊不斷探索。2015年,他們首先開發了非液晶溼法紡絲法用於連續化製備石墨烯纖維。
  • 鳥兒會飛前,它們的祖先盡力了 —新聞—科學網
  • 雄鷹展翅飛 漫遊價更高—新聞—科學網
    但是,一些雄鷹在夏季遷徙期間會經過沒有移動信號塔的哈薩克斯坦偏遠地區,從而使信息被堆積起來,等待10月份雄鷹抵達伊朗後,才能全部發送出去。由於伊朗的信息傳輸價格是哈薩克斯坦的3倍多,導致這些猛禽花光了全年的預算。   俄羅斯猛禽研究與保護網絡的科學家利用眾籌平臺為其「買單」。他們籌集到1000多美元,足夠支付這些費用,並將其中一部分用於未來的研究。
  • 科研人員研發出汙水處理新材料—新聞—科學網
    近日,浙江農林大學教授陳亮團隊通過實驗和理論結合,利用改進電子束輻照還原方法,實現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對環氧基團的精確去除,同時保留了大量羥基。該成果在線發表於《碳》雜誌。 他們製備得到的石墨烯膜展示了出色的親水性、超高滲透性能和穩定性能,為選擇性去除基團類型以及石墨烯膜在汙水處理等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驗基礎。
  • 我國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前景廣闊—新聞—科學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企業將石墨烯應用到紡織領域。近年來,石墨烯在紡織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石墨烯製備高性能紡織纖維及進行紡織品功能整理也漸成行業研究熱點。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抗菌性能、低溫遠紅外功能,將石墨烯整理到織物上,即可製備抗菌織物。相對於傳統的無機、有機抗菌劑,石墨烯基本沒有細胞毒性,更適合與人體皮膚直接接觸,具有親膚養膚的作用。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於日前首次將原子級分散單位點銅錨定在富有缺陷的納米石墨烯載體上,原子級分散的銅原子通過與載體缺陷上的三個碳原子成鍵,進而被穩定在石墨烯碳缺陷位點上。 「相比於傳統的團簇銅催化劑,原子級分散銅催化劑具有顯著的乙炔加氫催化活性和乙烯選擇性。」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千萬核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新聞—科學網
    這項成果由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大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楊金龍課題組,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安虹課題組聯合攻關,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和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人員的緊密配合下完成。 DGDFT方法是利用自洽場(SCF)迭代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自適應局域基函數(ALB)來求解KS方程,具有可媲美平面波基組的高精度計算結果。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採用二維模板離子吸附策略,將無定形V2O5均勻自組裝在高導電的石墨烯表面,成功獲得了一種層狀V2O5/石墨烯二維異質結新材料。該材料充分結合了無定形V2O5本徵缺陷豐富、離子擴散路徑短和石墨烯導電性高、機械穩定性良好的優點以及層狀結構的保護作用,緩解了釩溶解問題,實現了高效離子—電子協同傳輸。
  • 國產石墨烯原材料首次走向世界—新聞—科學網
    同時,石墨烯與蠶絲溶合的研究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悉,國產石墨烯原材料也終於走出國門,在法蘭克福國際紗線展上,「中國製造」的石墨烯原材料與美國杜邦、霍尼威爾以及荷蘭帝斯曼等世界500強企業同臺展示,有望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 研究發現突破傳統二價金屬離子化合物認知新晶體—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方海平教授課題組基於理論分析,結合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及同步輻射等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同時,實驗證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新聞—科學網
    最近,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張磊、張朋、張勝利教授團隊聯合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相關團隊,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 科學家在關聯氧化物摩爾調控研究中取得突破—新聞—科學網
    由於石墨烯等二維範德瓦爾斯材料層間相互作用非常弱,容易解理並堆垛形成各種人工異質或同質結構。當堆垛的兩層之間有微弱的晶格差異或微小的轉角時,就會形成摩爾圖案。近期研究發現這些二維異質結或同質結體系在摩爾周期勢場作用下,展現出了許多新奇的物理現象,比如在魔角雙層石墨烯中發現了關聯絕緣態以及非常規超導態。然而到目前為止,摩爾圖案的構造還局限於二維範德瓦爾斯體系。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該論文通訊作者韓禮元解釋,該異質結結構天生「柔弱」,工作條件下受光照、溫度、水、氧等影響會產生大量結構缺陷,導致電池內部結構改變甚至分解;分解逃逸出來的離子還會進入電荷傳輸層或電極層,破壞異質結的光電轉換功能,使整體器件效率降低。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石墨烯限域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通訊員石瑛 記者劉萬生  12月8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石墨烯限域催化及表面催化原位表徵研究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