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記者3月13日從河北大學獲悉,該校閆小兵課題組通過電子能量損失譜和第一性原理計算,首次在憶阻器中證實了碳導電細絲的存在,並通過電場調控實現了仿生神經突觸功能。該研究為大面積缺陷型石墨烯的應用打開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Materials Horizons

「對於石墨烯的研究人們都在追求高質量無缺陷,而大面積製備的石墨烯存在缺陷是無法避免的,並且隨著層數增多缺陷也越多,這也是迄今為止石墨烯在電子器件中應用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閆小兵告訴《中國科學報》,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利用石墨烯缺陷邊緣碳原子不穩定性,在電場的調控下形成碳導電細絲,從而實現了具有神經調控功能的憶阻器。解決了傳統導電絲成核隨機性和不可控性的問題,提高了憶阻器開關電壓的均勻性和穩定性,降低了憶阻器器件的功耗。這也是缺陷型多層石墨烯在新型電子器件中的首次應用演示。

在本研究中,課題組對石墨烯層中碳原子的缺陷能進行了闡述,突破了石墨烯缺陷在電子器件中應用的局限性,創造性地設計了一種基於碳導電絲機制的憶阻器。首次提出用碳原子擴散動力學模擬生物突觸內鈣離子的動力學。並且獲得了高開關穩定性和低功耗的神經形態憶阻器。通過電子能量損失譜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證明了由碳原子組成的細絲的形成以及碳原子在AlN膜中的擴散可能性。該研究為碳導電絲基憶阻器的發展及其在神經形態憶阻器中的應用提供了參考。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9/C9MH01684H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新聞—科學網
    這個流傳已久的網絡段子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過。不過今天,這幾大「邪術」恐怕還要加進一個新成員——石墨烯「摺紙術」。 9月6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鴻鈞團隊的一項成果,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疊,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石墨烯摺紙」。 「摺紙術」是一種把紙張折出各種特定形狀和花樣的藝術。
  • 廈大石墨烯產品為醫護人員「加溫」—新聞—科學網
    日前,廈門大學嘉庚創新實驗室團隊——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鄭南峰、薩本棟微納米研究院副教授吳炳輝,運用課題組前期的一項研究成果——柔性石墨烯加熱膜產品,在低溫陰天給醫護人員帶來健康保障。 據介紹,該團隊研發的石墨烯遠紅外加熱產品,即石墨烯導電膜,通電後可高效發射出與人體輻射相近的遠紅外。
  • 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Ferrari,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吳明紅等多位全球石墨烯領域的頂級學者、專家出席並作主題報告,深度解析石墨烯前沿技術及產業化應用,共同探索石墨烯未來發展。 同時,來自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英國、西班牙、法國、波蘭、日本等各國石墨烯機構代表紛紛發來祝福視頻。
  • 強耦合效應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用於鋅離子電池—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水系二次鋅離子電池憑藉其安全性能高、成本低、環境友好和鋅儲量豐富等優勢,在儲能設備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釩基材料是一種典型的高容量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但存在溶解、體積膨脹、電子導電性差等問題,導致器件循環性能差。因此,亟待開發長壽命、高容量、高導電的釩基正極材料。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老化過程中,電池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如何解決,這是研究界一直渴望回答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禮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日前,韓禮元團隊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這些問題也有了答案。該研究通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在保證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對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具有重要作用。
  • 應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挑戰,中國科學家如是說—新聞—科學網
    「之前,可能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看學生的實驗、進展、報告,如今正好可以集中挖掘看裡面是否有出新的東西,能夠打開一些新的思路。」遊經碧想的是如何儘早去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工作。 挑戰一:沒有穩定性就沒有應用 「沒有穩定性就沒有應用,能否應用主要的瓶頸還是穩定性的問題。」 提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遊經碧毫不猶豫地說。
  • 「石墨烯 製備」大面積單晶粒石墨烯層的自然生長
    一篇國際合作論文指出,存在一種產生完美的六邊形原子網而沒有縫合缺陷的方法,自然界在某種條件下組織自身以促進'編織'這樣的理想晶格。研究小組通過實驗發現了石墨烯晶粒在生長過程中的自對準現象,這一現象以前從未被觀察到。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模型來說明導致這種效應的潛在物理機理。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國科學家瞄準領域研究前沿,針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關鍵基礎問題,開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缺陷,讓石墨烯變得更美好!
    導讀據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俄羅斯科學院高溫聯合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展開了一項理論研究,該研究是關於石墨烯中缺陷對於石墨烯溶液界面上電子轉移的影響最近,新的實驗數據表明,在空位、石墨烯邊緣、雜質異質原子以及含氧官能團等結構缺陷中加速電子轉移是有可能的,從而激起了研究人員研究石墨烯表面非勻質電子轉移動力學的興趣。
  • Science Advances: 層工程剝離技術製備高質量的大面積石墨烯
    有鑑於此,韓國亞洲大學Jae-Hyun Lee、木浦國立大學Seok-Kyun Son和三星Sung Ho Cho等人,介紹了一種層工程剝離技術(LEE),該技術不僅可以保證獲得大面積的石墨烯,而且由於所用金屬和石墨烯之間的界面結合能不同,還可以選擇性控制石墨烯層的數目。
  • 石墨烯基功能材料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張平媛)如何實現在納米尺度上精細調控石墨烯基本結構單元的物理化學性質,並基於自組裝策略,實現孔隙結構高度發達且內部織構獨特的功能化石墨烯及其複合材料的可控構築
  • 石墨烯四大應用領域全解讀
    石墨烯(Graphene)又稱單層墨,是一種新型的二維納米材料,是目前發現的硬度最高、韌性最強的納米材料。因其特殊納米結構和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石墨烯在電子學、光學、磁學、生物醫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被公認為21世紀的「未來材料」和「革命性材料」。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專題】深度解析石墨烯的缺陷對其性質的影響
    >石墨烯缺陷形成原因多樣,形成的位置也多表現為隨機和不可控性,這就使石墨烯缺陷與性質的關係量化變的較為困難,但即使如此,基於石墨烯潛在的巨大應用前景,相關理論和實驗研究已經開展起來。顯然,兩種不同路線製備的石墨烯很可能在二維尺度,三維厚度,特別是晶缺陷的類型上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如何為石墨烯磁性特點和其缺陷的關係找到統一的機理,最終使目前的實驗現象能得到統一的解釋,是一份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12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研究院李天晴和季維智團隊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科合作,宣布開發出一個三維(3D)人囊胚培養體系,並且首次繪製了人原腸前胚胎的發育全景圖,為研究人著床後的早期胚胎發育建立了研究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於當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科學家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新聞—科學網
    >   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李欽明供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江凌和院士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研究團隊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基於大連相干光源的中性團簇紅外光譜實驗方法,發現了多個最小冰立方的新結構,這些最小冰立方是由八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此項研究工作為揭開冰的微觀結構和形成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 美國科學院院報: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打開石墨烯帶隙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石墨烯的發現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 從此厚載眾望, 盼將取代矽基半導體, 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然而,科學家們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將石墨烯的零帶隙打開至0.3 eV,遠遠低於應用要求。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團隊通過合作,實現了原子級分散銅催化劑有效催化乙炔高效選擇性加氫
  • 進展|用矽烯插層打開外延生長的雙層石墨烯能隙
    石墨烯因其獨特的晶格結構而具有諸多優異性能,但其零能隙特徵極大地限制了它在電子學器件上的應用。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重點實驗室高鴻鈞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石墨烯及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製備、物性調控及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