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鉬和黑鱗成材料學家新寵

2021-01-12 浙江大學


    通常情況下,膠帶不會被看作是一種具有科學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羅夫(Konstantin Novoselov)(兩人在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04年與同事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即用透明膠帶從一塊石墨烯上剝落碳原子的單原子薄片,這一研究緩緩拉開了材料學革命的序幕。
    
    自上述曼徹斯特研究團隊發表其研究成果的11年來,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呈指數增長,去年,全球研究人員發表的關於石墨烯的研究成果超過1.5萬項。這種現象很合乎情理:石墨烯是迄今為止製作的最輕材料,它的強度是鋼的100倍,比銅的導電性、柔韌性更好,而且很大程度上是透明的。研究人員設想了未來以石墨烯為基礎建造的每樣產品,如從下一代計算機晶片和柔性顯示器到蓄電池和燃料電池。
    
    然而,石墨烯可能不會通過其自身作為一種理想材料來實現未來的巨大影響,而是通過它衍生的產物。儘管石墨烯有著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優點,但它也有缺點,尤其是不能充當半導體——這是微電子的基石。現在,化學家和材料學家正在努力越過石墨烯,尋找其他的材料。他們正在合成其他兩種兼具柔韌性和透明度,而且擁有石墨烯無法企及的電子特性的二維片狀材料,他們已經把其中一些轉變為具備輕量性和柔韌性的快速電子和光學設備,他們希望,這些材料可以作為未來產業的支柱。
    
    石墨烯,打開二維材料新視野
    

    從某種意義上說,二維材料並不是全新的技術。研究人員自上世紀60年代就利用分子數外延(MBE)機器開發出原子形態的薄片材料。但是MBE機器通常被用於儲存如矽和砷化鎵等材料——這些晶體材料的原子結構通常傾向於形成三維結構。從這個層面看,由MBE機器製作的原子層就像一片奶酪,是三維材料的二維版本。
    
    石墨烯有所不同,它更像一本書中的紙頁,中國臺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學教授Yi-Hsien Lee說。讓科學家大吃一驚的是,當他們近距離研究石墨烯時,卻發現塊狀石墨烯中並不存在導電性和光學特徵。「最大的教訓是石墨烯並沒有那麼不同。」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凝聚態物理學家張遠波說,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表示,「石墨烯把二維材料帶到了聚光燈下。」
    
    在談及高科技設備時,石墨烯的光環黯淡了一些。電子時代的大多數被認為有價值的材料都是半導體,而石墨烯更像一個金屬導體。「石墨烯確實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材料。」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凝聚態物理學家David Tomanek說,「但它卻和電子行業不搭邊。」
    
    然而,石墨烯打開了科學家的視野,使他們把目光聚焦於平面電子的新世界。他們看到了與石墨烯類似,但卻擁有新光電特徵的材料,他們設計了單層矽(矽烯)、單層鍺(鍺烯)、單層錫(錫烯);他們創造了用氮化硼製作的絕緣體,該材料有著像石墨烯一樣的雞籠式晶格結構;他們製作了可用於控制特定化學反應的高效催化劑單層金屬氧化物;他們甚至還在二維薄片中圈入水分子,儘管這樣做有何用途目前仍不清楚。
    
    但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圍繞平面材料的研究工作聚焦於兩種材料:一種是叫作二硫化鉬(MoS2)的化合物;另一種是名為二維黑磷單晶(或稱黑鱗)的單層磷原子。兩種材料都有著吸引人的電子特性,而它們的研究者之間的競爭也極為激烈。
    
    二硫化鉬,光學設備優選材料
    
    
在兩種材料中,二硫化鉬研究率先起步。二硫化鉬於2008年合成,是叫作過渡金屬二硫化物材料(TMDs)大家族的成員之一。這個顯得有點「花哨」的名字代表了它們的結構:一個過渡金屬原子(即鉬原子)和一對包括硫元素、硒元素在內的來自元素周期表第16列的原子(該元素家族以氧族元素著稱)。
    
    讓電子製造者驚喜的是,所有TMDs均是半導體。它們和石墨烯的薄度近乎相同(在二硫化鉬中,兩層硫原子把一層鉬原子像「三明治」那樣夾在中間),但是它們卻有其他優點。就二硫化鉬而言,優點之一是電子在平面薄片中的運行速度,即電子遷移率。二硫化鉬的電子遷移速率大約是100cm2/vs(即每平方釐米每伏秒通過100個電子),這遠低於晶體矽的電子遷移速率1400 cm2/vs ,但是比非晶矽和其他超薄半導體的遷移速度更好,科學家正在研究這些材料,使其用於未來電子產品,如柔性顯示屏和其他可以靈活伸展的電子產品。
    
    研究表明,二硫化鉬還極易製作,即便是製作大片的二維材料。這讓工程師能以非常快的速度檢測它們在電子產品中的性能。例如,2011年,由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Andras Kis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自然—納米技術》發表文章稱,他們用僅有0.65納米厚的二硫化鉬單層薄片製作出首批電晶體。結果證明,那些產品以及隨後的產品比技術更先進的以矽為基礎的同類產品具有其他獨特屬性。
    
    除此之外,二硫化鉬還有其他令人嚮往的特性,即直接帶隙,這一特性使該材料把電子轉變成光子,反之亦然。這個特性也讓二硫化鉬成為光學設備中採用的優質候選對象,這些設備諸如光發射器、雷射、光電探測器,甚至還包括太陽能電池。一些科學家表示,這種材料還具備儲量豐富、價格低廉、無毒性等特點,因此Yi-Hsien Lee認為:「它的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Tomanek則認為,二硫化鉬的電子遷移速率仍然不夠高,很難在擁擠的電子市場中具有競爭優勢。其原因是這種材料的結構特徵,電子在其內部移動時,碰到較大的金屬原子後會在其結構內發生彈離,從而降低遷移速度。
    
    但也有科學家表示,這種「絆腳石」將是短暫性的。研究人員正在試圖繞過這些障礙——通過變得略厚一些的多層二硫化鉬薄片,從而給壓縮電子提供選擇路徑使其繞過路障。「屆時,二硫化鉬的遷移性問題將被解決。」Yi-Hsien Lee說。
    
    黑鱗,電子設備的材料新寵
    

    二硫化鉬的競爭對手——二維黑磷單晶(又稱黑鱗)似乎讓科學家更為興奮。二維黑磷單晶是純磷可以形成的三種不同的晶體結構(或同素異形體)之一。其他兩種材料分別是用於製造煙花的白磷和用於製造火柴頭的紅磷。
    
    二維黑磷單晶由位於兩個位面的波浪形磷原子組成,去年剛剛合成。但是其屬性已經使它成為材料學界的寵兒,其電子轉移速率為600 cm2/vs,一些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提高這一速率;同時,其頻間帶隙(讓電流通過該物質所需要的電伏)是可調諧的,即電子工程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改變二維黑磷單晶的疊層調整帶隙,這一特性有利於根據具體要求設計出期望的帶隙。「所有這些屬性都讓二維黑磷單晶成為一種超級材料。」Tomanek 說。
    
    研究人員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推進二維黑磷單晶的產品化。去年3月2日,張遠波和復旦大學的其他同事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的報告稱,他們製作出了基於二維黑磷單晶的晶體三極體——這一產品在計算機邏輯電路中發揮著「心臟」作用。兩周以後,Tomanek和同事也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期刊上發表了他們利用二維黑磷單晶製作出的電晶體的報告。
    
    然而,不幸的是,二維黑磷單晶在空氣中不穩定。「在24小時後,我們可以看到材料表面的氣泡,然後整個設備在數日內就會失效。」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二維黑磷單晶專家Joon-Seok Kim說。專家表示,其中的罪魁禍首是水蒸氣,它會和磷發生反應,把磷轉化為磷酸並導致材料腐蝕。儘管如此,Kim的研究團隊和其他科研人員依然在設法解決這一問題。例如,Kim在今年3月份美國物理學會的一次報告中表示,他和同事已經可以讓基於二維黑磷單晶的電晶體持續工作3個月——通過把它們封裝在氧化鋁和聚四氟乙烯的隔層中。
    
    然而,Yi-Hsien Lee卻認為這種方法並不能保證該材料的長期穩定性。「你可以在產品上加一層保護層,但這僅僅是減緩了老化速率。」他爭論說,二維黑磷單晶之所以獲得一些研究人員的青睞,是因為這種材料易於上手:像石墨烯那樣,可以輕而易舉地用透明膠帶剝落黑鱗的薄片。「這是同一種方法。」Yi-Hsien Lee說,「但這並不意味著,二維黑磷單晶前景大好。」
    
    最終,兩種材料或許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才剛剛入門。」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物理學家Luis Balicas說。他表示,隨著時間的發展,工程師將利用二硫化鉬與光的強相互作用製作太陽能電池、光發射器和其他光學設備;同時增強二維黑磷單晶的高電子遷移率,並用其製作電子設備。
    
    (紅楓)2015-05-21

相關焦點

  • 當二硫化鉬遇見光
    大約2年前,MIT的科學家開始研究二硫化鉬(MoS2)在光伏材料方面的應用潛力。結果有些混亂。
  • 二硫化鉬的優點缺點有哪些
    二硫化鉬是輝鉬礦的主要成分。黑色固體粉末,具有金屬光澤。化學式為MoS 2,熔點1185℃,密度4.80g /cm(14℃),莫氏硬度1.01.5。4.由於二硫化鉬的摩擦係數低,所以在摩擦裝置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小,可以節省電力。根據兄弟單元的測量,可以節省功率12%。 5.可以減少機械磨損,延長摩擦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零件的損耗,提高設備的出勤率。6.二硫化鉬潤滑的應用解決了技術關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 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榜單公布
  • 二硫化鉬:為未來晶片變革提供新思路
    二硫化鉬(MoS2)因其獨特的單層原子結構和優異的光電特質,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替代矽,成為未來應用在半導體、電晶體和晶片等高精尖科技領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因此,近年來科學家們對二硫化鉬的探索與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 鎢鉬時事|二硫化鎢與二硫化鉬性能對比
    鉬和鎢是同族化學元素,鎢比鉬的質量更重以及化學性質更穩定,那它們的硫化物性能如何呢?
  • 六方氮化硼之單層二硫化鉬的定向外延
    據報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張廣宇課題組報導了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在六方單晶上定向外延單層二硫化鉬薄膜,並對薄膜特性進行了仔細研究。他們將薄膜製備成場效應電晶體,電晶體具有大約30cm2V-1s-1的電子遷移率和106的開關比。最後他們調控生長前驅體的濃度得到不同截止邊界的二硫化鉬晶粒,拓寬了樣品的應用範圍。
  • 鎢鉬時事|二硫化鉬:為未來晶片變革提供新思路
    二硫化鉬(MoS2)因其獨特的單層原子結構和優異的光電特質,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替代矽,成為未來應用在半導體、電晶體和晶片等高精尖科技領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因此,近年來科學家們對二硫化鉬的探索與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 光激發下單層二硫化鉬導電能力下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單層二硫化鉬半導體在光激發下導電能力下降。利用這一新的光電導機制有望研製下一代激子設備。該發現發表在近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眾所周知,電腦晶片及太陽能電池中使用的矽半導體在光的照射下,其導電能力增強。
  • 美國化學會本周分子檔案:二硫化鉬,潤滑劑,超導體,還有什麼?
    Bell和Robert E. Herfert製備了當時新的MoS 2 菱面體結晶形式。隨後在自然界中發現了菱面體晶體。它及其表弟二硫化鎢可以用作機械零件(例如,航空航天業),二衝程發動機(用於摩託車的類型)和槍管中的表面塗層(以減少子彈與彈藥之間的摩擦)。與石墨不同,MoS2的潤滑性能不依賴於吸附的水或其他蒸氣。它在氧化環境中的最高溫度為350C,在非氧化環境中的最高溫度為1100C。它的穩定性使其可用於油脂不實用的高溫應用。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基於MoS2的超級電容器有3種不同的機制存儲電能:除了電化學雙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二硫化鉬具有1T MoS2、1H MoS2、2H MoS2和3R MoS2多種晶體結構。
  • 高顏值黑框玻璃:家裝界的新寵,小戶型的救星
    最近小編發現了一個裝修好物--黑框玻璃。黑框玻璃以它的高顏值和與眾不同逐漸成為家居界的網紅,玻璃+黑色邊框的搭配讓它酷範兒十足還百搭,它能hold的住工業風,也能搭得起北歐風,家裡的各個空間都適用,讓人不得不愛。
  • 進展 | 揭示二硫化鉬中晶界在催化析氫中的重要作用
    單層二硫化鉬是由兩層硫原子將一層鉬原子夾雜在中間形成類似三明治的結構,是一個具有直接帶隙的半導體。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二硫化鉬的催化活性主要來自於鉬截止的邊界,基面內催化活性很低。如何激活二硫化鉬基面的催化活性,提升其在制氫應用中的潛力從而推動氫能的發展,成為最近幾年國際上廣受關注的科學問題。
  • 二硫化鉬潤滑脂,石墨脂,外觀看起來基本一樣,究竟有啥區別?
    雖然二硫化鉬潤滑脂與石墨潤滑脂從外觀上看都是偏向於黑色的潤滑脂,但潤滑脂這個產品不能單從外觀去判別,需要從它們的物理性質去分析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
  • 半導體材料新希望——單層二硫化鉬研究獲重大突破
    張文豪說,單層二硫化鉬是全球科學家認為新世代半導體頗有潛力的材料,這次研究團隊發展出單層二硫化鉬及單層二硒化鎢的完美P-N接面,可望解決半導體元件製備關鍵問題。張文豪說,未來可廣泛應用於極度微小化的電子元件,尤其單層二硫化鉬具有極輕薄透明特性,有潛力應用在未來低耗能軟性電子與穿戴式電子元件,或手機應用中。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二硫化鉬納米片具有少數層結構層和超小的晶粒尺寸,可在層之間快速可逆地插入電解質離子,這可以貢獻一部分嵌入的贗電容。此外,由於HCNB和MoS2納米片之間的協同作用,在HCNB內部生長的MoS2納米片可以與碳納米碗內部的上下碳殼形成連續的導電性碳-二硫化鉬-碳(C-MoS2-C)網絡通道。該類材料是電化學雙層電容器的理想材料。
  •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打開APP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發表於 2017-10-26 14:56:40   據媒體報導,中國科技大學郭國平教授研究組與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等機構學者合作,選擇新型二維材料二硫化鉬進行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
  • 物理所等轉角二硫化鉬石墨烯異質結的垂直電導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二維材料以其優異的電學、光學以及力學性質被廣泛關注和研究。得益於二維材料層狀結構及弱層間範德華相互作用,不同的二維材料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組合形成各種二維材料異質結。正如樂高積木有無窮種搭建方式,二維材料也可以組合出具有不同性能的二維材料異質結,這為器件應用和諸多基礎物理現象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材料體系。
  • 美研發出可大幅提高海淡效率的二硫化鉬薄膜
    ,二硫化鉬薄膜的效率最高,比石墨烯膜還要高出70%。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這種材料只有一個納米厚,布滿了納米孔,能夠滲漏大量的海水,留下鹽分和其他成分,達到淡化海水的目的。尋找高效的海水淡化材料一直是個重要問題,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伊利諾州立大學貝克曼先進科技研究院的機械科學與工程學教授那拉亞娜˙阿魯魯說:「這項研究為下一代材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此外,二硫化鉬納米片之間易堆疊,目前大多數二硫化鉬基超級電容器都表現出相對較低的質量比電容或體積比電容。1T和2H MoS2在負極化下分別表現出14.9 μF/cm2和1.39 μF/cm2的固有電容值(ACS Nano, 14, 5, 5636–5648,2020)。
  • 3個原子厚度晶片原型誕生,二硫化鉬將重新推動摩爾定律
    二硫化鉬,這個超薄金屬、硫化物,擁有令人驚嘆的電子特性,或將成為石墨烯有力的挑戰者。kbvednc在摩爾定律在使用矽遇到無法逾越的障礙時,科學家們希望能通過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或二硫化鉬等來幫助摩爾定律繼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