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鉬:為未來晶片變革提供新思路

2020-11-17 中鎢在線

二硫化鉬(MoS2)因其獨特的單層原子結構和優異的光電特質,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替代矽,成為未來應用在半導體、電晶體和晶片等高精尖科技領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因此,近年來科學家們對二硫化鉬的探索與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近日,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利用二硫化鉬開發出了一種「類大腦神經元傳輸」的新型計算機晶片,兼具在相同電路中處理和存儲信息的能力,為計算機設備實現小型化、高效化和節能化提供新的思路。

二硫化鉬是一種過渡金屬硫族化物二維材料(TMDC),具備類石墨烯的層狀結構,同時擁有石墨烯沒有的直接帶隙半導體特質。二硫化鉬由三個原子平面層(S-Mo-S)堆疊而成,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電子遷移速率高,抗磁抗輻照,低耗環保,節能增效,穩定性高,且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是光學電子設備的理想材料。

EPFL研究人員第一次將二維材料二硫化鉬成功地應用於集數據存儲與邏輯運算為一體的晶片當中,這將顛覆傳統計算機由中央處理器CPU處理數據再傳輸至硬碟存儲的模式。相關成果發布在《Nature》上。

二硫化鉬

據介紹,新型晶片是基於浮柵場效應電晶體(FGFET)的,通常應用於相機、手機或者計算機設備的快閃記憶體系統。這些電晶體能夠長時間保持電荷,而僅具備三個原子層厚度的二硫化鉬不僅可以進一步減小電子設備的體積,還對電晶體中存儲的電荷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因此可以同時實現邏輯運算和數據存儲功能。

中鎢在線二硫化鉬不僅在半導體、納米電晶體等光學電子領域中應用潛力巨大,同時還可以作為潤滑劑、抗氧劑、催化劑等,廣泛應用於航空、汽車、採礦、造船、軸承等工業領域。

相關焦點

  • 鎢鉬時事|二硫化鉬:為未來晶片變革提供新思路
    二硫化鉬(MoS2)因其獨特的單層原子結構和優異的光電特質,被認為是最有希望替代矽,成為未來應用在半導體、電晶體和晶片等高精尖科技領域中的理想材料之一,因此,近年來科學家們對二硫化鉬的探索與研究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 3個原子厚度晶片原型誕生,二硫化鉬將重新推動摩爾定律
    現在,科學家們利用二硫化鉬製作的原型處理器消耗大約60毫瓦,包含115個電晶體。它的設計者希望還能集成更多。kbvednc維也納大學(VUT)的研究人員開發的3個原子厚度的晶片,可能是第一個二維材料的實例。
  • 微尺度雷射蝕刻裝置 為微型晶片電路刻制提供新思路
    隨著電路小型化的趨勢,許多工程師都致力於壓縮微電子晶片電路規模的工作中。微電子電路是刻在絕緣體襯底上的電路陣列,這些陣列構成了電子線路龐大電學或光學部件。目前各種形式的電路陣列蝕刻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在工程領域,能夠將複雜的電路刻制到空白晶片的表面上。與此同時,新的設計思想也在不斷改進著這些蝕刻方式。該研究領域看上去有很大的發展前途。
  • 晶片發展大變革!中科院院士都有為:自旋晶片或成未來主流
    世界上頂級設計公司很多的,咱們國內也是有的,但是一說到製造,能夠滿足這些公司的設計要求的就只有臺積電了,但是隨著製程越來越先進,晶片的一場變革也是慢慢的露出了苗頭。,而且也提到了未來晶片的發展中,一種全新的晶片將會成為後摩爾時代的主流,也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的關鍵核心技術,這就是自旋晶片。
  • 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聊點科技【新型吸附劑或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近期,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區然雯副教授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王煥庭教授合作研發出一種新型環保吸附劑,藉由光亮的調節,不僅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鹽離子從而獲得淡水,還能將吸附的這些鹽離子成功析出從而使得吸附劑可以循環使用。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科學家製造出「晶片大腦」,為神經修復術提供新思路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5月15日發布一項研究成果,該校科學家成功在半導體晶片上引導大鼠腦細胞的生長,並形成神經迴路,開發出所謂的「晶片大腦」。研究者介紹說,這項研究是在半導體晶片上布好一定結構的納米線,像腳手架一樣引導大鼠腦細胞的生長,並形成神經迴路。
  • 當二硫化鉬遇見光
    大約2年前,MIT的科學家開始研究二硫化鉬(MoS2)在光伏材料方面的應用潛力。結果有些混亂。
  •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打開APP 新材料二硫化鉬曝光,性能堪比石墨烯,還具有帶隙 發表於 2017-10-26 14:56:40 最近一款柔性量子晶片新材料曝光,電學調控性能有望超越石墨烯。
  • 二硫化鉬和黑鱗成材料學家新寵
    研究人員設想了未來以石墨烯為基礎建造的每樣產品,如從下一代計算機晶片和柔性顯示器到蓄電池和燃料電池。        然而,石墨烯可能不會通過其自身作為一種理想材料來實現未來的巨大影響,而是通過它衍生的產物。儘管石墨烯有著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優點,但它也有缺點,尤其是不能充當半導體——這是微電子的基石。現在,化學家和材料學家正在努力越過石墨烯,尋找其他的材料。
  •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2019-26日 15:02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 晶片突破 1nm 後,將會如何發展?
    當矽基晶片突破 1nm 之後,量子隧穿效應將使得「電子失控」,晶片失效(確切的說,5nm 甚至 7nm 以下,就已經存在量子隧穿效應)。這種情況下,替換晶片的矽基底,也許是晶片進一步發展的可行出路之一。
  • 光激發下單層二硫化鉬導電能力下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單層二硫化鉬半導體在光激發下導電能力下降。利用這一新的光電導機制有望研製下一代激子設備。該發現發表在近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眾所周知,電腦晶片及太陽能電池中使用的矽半導體在光的照射下,其導電能力增強。
  • 廈門大學:「綠色」吸附劑 為海水淡化提供新思路
    這一成果或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近日,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鹹水脫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的脫鹽技術主要有熱法脫鹽、膜法脫鹽和利用吸附劑脫鹽等。
  • 古羅馬防波堤為綠色混凝土提供新思路
    原標題:古羅馬防波堤為綠色混凝土提供新思路  一段浸沒在地中海深處的古羅馬防波堤,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海水侵蝕衝擊,依舊堅而不摧,究竟是什麼讓其如此「厲害」?  提供綠色高性能模型  「在20世紀中葉,混凝土結構設計可持續50年,它們當中的很多都超過了預定時間,當代設計的建築可保持壽命100年至120年。然而,羅馬港口的設施竟然經歷了2000多年的化學侵蝕和水下波浪仍倖存下來。」蒙泰羅指出。  作為工程材料的現代混凝土主要缺點是抗拉強度低、變形能力差、容易開裂。
  • Cancer Cell:RNA編輯為腫瘤的精準治療提供新思路
    Cell子刊Cancer Cell於4月26日在線發表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闡述在癌細胞中A-to-I RNA編輯如何對蛋白質多樣性造成影響,這或許能為腫瘤的精準治療提供一個新思路。癌症為什麼難以治療?因為癌症可能來源於截然不同的蛋白質類型和突變,導致他們沒有共同點。
  • 半導體材料新希望——單層二硫化鉬研究獲重大突破
    臺灣研究團隊計畫主持人交大電子物理系教授張文豪指出,英特爾及三星均積極投入單層元件材料研究,臺積電也積極與學界接洽合作,未來誰能搶先開發單層元件材料,就能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張文豪說,單層二硫化鉬是全球科學家認為新世代半導體頗有潛力的材料,這次研究團隊發展出單層二硫化鉬及單層二硒化鎢的完美P-N接面,可望解決半導體元件製備關鍵問題。
  • 二硫化鉬共價組裝超結構用於鋰/鈉離子電池,同濟教授為解決二維層...
    二硫化鉬共價組裝超結構用於鋰/鈉離子電池,同濟教授為解決二維層狀材料能源應用中的固有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5-29  瀏覽:
  • 科學家攻克難題,矽基材料迎來技術突破,1nm晶片有望成為現實
    摩爾定律走到極限目前,製造電晶體的主要材料為三維矽材料,但已經走到矽基材料的極限。如今,5nm工藝電晶體密度高達1.713億個/平方毫米。基於該工藝而成的蘋果A14晶片,共集成了118億電晶體,然而新工藝卻讓A14的性能提升十分有限。
  • 二硫化鉬的優點缺點有哪些
    二硫化鉬是輝鉬礦的主要成分。黑色固體粉末,具有金屬光澤。化學式為MoS 2,熔點1185℃,密度4.80g /cm(14℃),莫氏硬度1.01.5。4.由於二硫化鉬的摩擦係數低,所以在摩擦裝置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小,可以節省電力。根據兄弟單元的測量,可以節省功率12%。 5.可以減少機械磨損,延長摩擦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設備零件的損耗,提高設備的出勤率。6.二硫化鉬潤滑的應用解決了技術關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 納米科學:工程師創造的原型晶片只有三個原子厚!
    該團隊的目標是開發一個製造流程,將單層晶片轉化為實際現實。2004年,當科學家觀察到石墨烯(一種與鉛筆中的「鉛」相關的材料)可以分層分離出單個碳原子的厚度時,測量出第一個原子級薄的材料。發現這一發現的科學家們分享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