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驗室是由國家直接投資數億建立(如建在華中科大校內的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投資4.8億),全國目前國家實驗室總共只有9個(包括北京正負離子對撞基地、華中科大的光電國家實驗室在內),國家實驗室代表國家最高水平,是按國際一流標準建立的,規模非常大,基本包括本學科領域所有研究方向,而且人員配備上要求面向國內外招聘最優秀的研究人員,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往往是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平臺;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由國家評的,評上後以後每年可以從國家多拿些錢,全國有幾百個,而且研究方向比較窄。
一個地方、一座城市、一所高校發展後勁如何,科研實力是一個重要標準。科研實力怎麼體現呢?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可以作為一個衡量依據。
一、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的國家實驗室共有4個,它們分別是:
1 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
2 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3 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 近代物理研究所(蘭州)
4 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 金屬研究所(瀋陽)
二、 已經批覆正在興建的國家實驗室有5個,分別是:
1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技大學
3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
4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清華大學
5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的,五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比不上一個國家實驗室。
國家實驗室非常重要,北京今後會有九個,合肥會有三個,武漢,上海,瀋陽,南京,成都,蘭州,青島各一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工作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牽頭主持。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布,對一個地區、一個城市、一所高校的發展推動力是巨大的。
國家實驗室是一個國家科研水平最高標準的體現
國家實驗室在國外起步較早,一些國外著名實驗室培養出了眾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1939年建立,共培養了5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4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全國有近百所高校有國家實驗室或國家重點實驗室,排名前十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科研很強的都是老牌強市:南京、西安、武漢、長春、瀋陽、大連、成都、蘭州等等。這些地區大學排名都是靠前的
可以看出大城市中科研偏弱的有:深圳重點實驗室2個。
科研能力弱到家的有鄭州0個、寧波0個。說明大學沒有實力,影響高級人才的吸引指數低。這兩個城市需要引進或者升級大學,申請科研項目,彌補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