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國家科學中心花落誰家?南京、武漢、西安最具競爭力

2020-08-10 猴軍集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進行科學研究、創新和應用的國家級平臺,目的是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中國原始創新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國家科學中心的四大指標:1、基礎科學研究;2、世界級科學家;3、重大科學難題和科技瓶頸;4、原始創新能力。

目前中國已經確定了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上海、合肥、深圳。中國還有哪些城市具備成為國家科學中心的實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科普一下科學和科技的區別。

科學解決理論問題,重基礎研究,技術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技術的任務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

科技強不代表科學強。中國現在就是典型的科技強國,但不是科學強國!中國所謂的新四大發明(網購、行動支付、高鐵、共享單車)都只是科技,而非科學。而且除了共享單車是中國首創,其它三個都是外國人發明的,中國只是成功的推廣者。

外國人常說中國人不會創新,如果是從基礎科學角度看,我們確實缺乏創新能力。最近網上流傳一份各國100年來影響世界的主要發明:

而中國這100年來有影響力的發明屈指可數:胰島素、U盤、雜交水稻,貌似就這三種,而且科技含量和影響力也非常有限。

目前國內具備成為國家科學中心實力的城市有六個:

1、南京

南京是中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之一,科教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居全國第三位,兩院院士數量全國第三,一流大學及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12所,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89家,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1個!2018年英國《自然》雜誌評出全球科研城市50強,南京位列第12位!綜合來看,南京的科學研究實力非常強悍,如果再增加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南京是第一順位候選!

主要研究領域: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生物電子學、移動通信、生物醫藥、配位化學、集成電路、計算機技術、固體微結構物理學、遺傳學、現代農業、材料學、天文學等。

2、武漢

武漢是中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之一,科教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南京,位居全國第四位,擁有雙一流高校8所,科研機構10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2個,兩院院士72人。武漢科研範圍廣泛,與製造業緊密結合,是全國第三個擁有「雙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城市。

主要研究領域:光電學、空間信息、地球學、現代製造技術、數字裝備、材料學、雷射技術、電磁學、軟體工程、測繪學、病毒學、生物學、波普與原子分子物理、巖土力學、通信技術等。

3、西安

中國五大科研、教育中心之一,擁有高等院校75所,其中985高校2所,211高校7所,雙一流大學7所,兩院院士60餘人,國家重點實驗室27個,是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核心城市之一。西安還是中國國防科研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匯聚了國內航天1/3、兵器1/3、航空1/4的科研力量。

主要研究領域:航空航天、兵器軍工、地理學、光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材料學、凝固技術、動力工程、電氣絕緣、機械學、生物學等。

4、成都

成都是西南地區最大科研教育中心,擁有高校64所,其中雙一流大學8所,擁有兩院院士32人,國家重點實驗室14個。

主要研究領域:地質學、光學、電子信息、高分子材料、動力學、地球學、現代軌道交通、生物醫學、口腔醫學等。

5、廣州

廣州擁有高校82所,數量全國第一,雙一流大學4所,有兩院院士40多人,國家重點實驗室17個。廣州雖然名牌高校較少,但由於經濟發達,財力雄厚,近年高校發展迅速,科研實力有了較大增強,尤其是在應用技術領域實力較強。從綜合科研實力來說,已經穩居全國前列。

主要研究領域:呼吸疾病、腫瘤學、眼科學、材料學、光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地球化學等。

6、天津

天津有高校56所,其中雙一流大學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未來科技城試點城市之一(北京、天津、武漢、杭州)。天津的大學近年滑坡的挺厲害,導致學術研究也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總的來說,天津的科研實力仍在一般省會城市之上。

主要研究領域:精密測試技術、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元素有機化學、水利工程、藥物化學、血液學、釋藥技術與藥代動力學、創新中藥等。

備選城市:杭州、重慶、瀋陽、長春、濟南、青島、哈爾濱,其中杭州的實力最強。

相關焦點

  • 第五個國家科學中心花落誰家?南京、武漢、西安最具競爭力!
    目前中國已經確定了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上海、合肥、深圳。中國還有哪些城市具備成為國家科學中心的實力?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科普一下科學和科技的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重基礎研究,技術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技術的任務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科技強不代表科學強。
  • 中國第五科學中心:南京、武漢、西安、成都或被重慶攔截?
    近年來,有關中國第五科學中心的爭奪日趨白熱化,重慶「西部科學城」橫空出世,成都、武漢、南京、西安也都勢在必得,到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呢?北京、上海、合肥、深圳已經搶佔前四個綜合性科學中心,重點研究基礎科學研究、大科學裝置,攻堅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以提升中國基礎科研水平,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不過重慶西部科學城有點不尋常,類似於美國矽谷模式,偏重實用技術研究。且再看看南京、成都、武漢、西安四個城市實力如何?
  • 2021中國城市五大懸念: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01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批覆《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此後,國家中心城市再無增員。也就是說,到今年2月,國家中心城市批覆的空窗期將延長到3年。正常來看,今年擴容的概率,應該不小。
  • 第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花落誰家?川鄂陝已明確提出創建
    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也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目前,國內已有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廣東深圳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位於華北、華東以及華南地區。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地?
  • 南京有多大機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繼續做大做強南京,提升南京首位度。文件內容提及南京12次,蘇州8次,徐州和無錫各3次。這四個城市毫無疑問算是江蘇十四五重點發展的區域。今天我們聊一下南京,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多大機會?首先,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國共有9個國中,華東區域已經有上海。南京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地理位置決定了南京缺乏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畢竟國家中心城市不是為了做大做強,而是出於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 爭奪國家中心城市,哪些省會城市更有競爭力?
    近幾年,不少地方都提出要大力提升省會城市的首位度,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在近期陸續公布的各省份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也十分明顯。比如,山東「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兩萬餘字,省會濟南被提及11次。規劃建議明確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
  • 深圳正式獲批建設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已經建成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3個,分別是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和合肥,自從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科學中心批覆以後,關於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討論一時興起,武漢,南京,西安,成都,廣州等高教強城被認為是下一個潛在的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的候選名單,然而時隔幾年,卻再沒有消息,而就在去年,武漢申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沒有被批覆
  • 廣州、重慶、成都、杭州、武漢,紛紛發起衝刺
    目前為止,全國共有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上海、合肥、北京、深圳之外,競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各城市可謂硝煙四起。比如東莞日前就提出,研發投入GDP佔比要提高至2.8%,同時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步伐。
  • 重慶科學城,目標中國第五科學中心,成都武漢跟進否?
    比現有的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都大數倍!這幾年重慶經濟增速放緩,根本原因就是高新技術產業佔比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競爭力不強。重慶工業亟需從追求規模向追求質量轉變。科學城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科學城將是重慶工業的大腦和智囊,推動重慶工業轉型升級,邁向更高產業鏈。重慶工業能走到哪一步,能否成為世界頂級智造中心,科學城的發展至關重要!
  • 我國7個省會城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廣州優勢明顯
    而目前,我國又有6個省會城市正在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們分別是誰?武漢目前擁有科技研究機構10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1人;而且武漢「光谷」的光電信息技術處於國家領先水平。目前武漢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以及武漢光谷為依託,正在申請創建我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我國7個省會城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廣州優勢明顯
    而目前,我國又有6個省會城市正在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們分別是誰?武漢目前擁有科技研究機構10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1人;而且武漢「光谷」的光電信息技術處於國家領先水平。目前武漢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以及武漢光谷為依託,正在申請創建我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明確深圳成為繼北京、合肥和上海之後,我國第四座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她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下轄12個分院,100多個研究所、四所大學(中科大、國科大、與上海市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學、與深圳市共建的深圳理工大學)和眾多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 電解質|角逐「國家中心城市」多項排名提升,濟南的決心和底牌是什麼?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9日訊 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會花落誰家,一直是個懸念。據梳理,截至目前,已獲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有9座,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最近幾年來,至少已有瀋陽、濟南、青島、南京、杭州、福州、廈門、長春、昆明、南昌、烏魯木齊等城市,參與到國家中心城市競逐中。
  • 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南京勝算如何?
    包括南京、武漢、廣州、成都、濟南…今天,武漢方面傳來重磅消息,科學中心把握大增。7月16日,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漢籤署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雙方表示,以湖北省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為重點,開展廣範圍、多形式、深層次的全面科技合作,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排名,西安武漢南京瀋陽蘭州牛
    國家實驗室是由國家直接投資數億建立(如建在華中科大校內的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投資4.8億),全國目前國家實驗室總共只有9個(包括北京正負離子對撞基地、華中科大的光電國家實驗室在內),國家實驗室代表國家最高水平,是按國際一流標準建立的,規模非常大,基本包括本學科領域所有研究方向,而且人員配備上要求面向國內外招聘最優秀的研究人員,
  • 合肥何以擊敗武漢南京和北京上海並列為國家大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先後批建了三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市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北京是一個區,唯獨合肥是全市域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可見國家定位之高。合肥有何能耐能在眾多科教強市,如武漢,南京,西安,廣州等城市中脫穎而出。
  • 江蘇正式提出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方案中哪些內容與南京都市圈有關?又有哪些亮點呢?小編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NO.1 | 壹第一,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圖源見左下水印,侵刪。上一篇文章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南京已經率先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再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江蘇沒有別的選擇,必須全力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
  • 武漢等多地申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3地已獲批
    從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到產學研融通創新,從落實和完善創新激勵政策,到打造雙創「升級版」,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的路線圖已經明晰。兩會代表建議,落實科研人員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提高公共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程度,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平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 杭州的「國家科學中心」,會落在哪兒?
    在日前杭州發布的《關於制定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前,國內擁有四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即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專家建議在上海合肥之後,長三角區域還要建南京杭州國家科學中心
    蔣參事提出一個觀點:科學創新和技術創新要分開做研究,拿出不同的對策。他提到,在基於市場的技術創新中,企業為主體,市場為主導,市場需要,就跟著市場跑。而在科學創新領域當中,應該是政府為主體。他稱,這不是倒退,而是遵循世界的科學創新,在發達國家的基礎創新領域中,政府高度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