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2020-07-05 花錢月下

2018年11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籤署協議書,合作共建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這是中科院建設的第四所高校。中科院的其它三所高校分別是:北京的中科院大學、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和上海的上海科技大學!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2019年8月,國家正式下文件,明確深圳成為繼北京、合肥和上海之後,我國第四座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如此,中科院建設高校仿佛成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的「標配」,難道「純屬巧合」?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我們知道,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業內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被各大城市所追崇。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而我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由科技部和發改委認定,建設是中科院為主導,所以,建設的關鍵在中科院。那麼中科院又是怎樣的機構,為什麼能擔此重任?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在行政級別上與教育部平級。她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下轄12個分院,100多個研究所、四所大學(中科大、國科大、與上海市共建的上海科技大學、與深圳市共建的深圳理工大學)和眾多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中科院如此厲害,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建設的重任,自然責無旁貸地落到了中科院身上。中科院「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政策,讓直屬各高校,各自聚集了一批研究院所,他們一起成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中堅!

為什麼南京武漢成都落選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原因在此


所以,中科院直屬(或共建)大學是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要執行者,也是建設保障和基礎,至關重要!知道了這一點,或許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合肥能戰勝綜合科教實力超過自己的南京、武漢、成都等城市,獲選「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都因為合肥擁有中科院直屬的中科大,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呢?

相關焦點

  • 南京為什麼沒有成為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力有限
    我們都知道我國目前規劃了九座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其中除鄭州之外,其餘八座都是我國最早規劃的十大城市(區號三位數),而在我國傳統十大城市中,只有瀋陽(區號024)和南京(區號025)沒有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其中瀋陽目前綜合實力較弱,
  • 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南京勝算如何?
    包括南京、武漢、廣州、成都、濟南…今天,武漢方面傳來重磅消息,科學中心把握大增。7月16日,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漢籤署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雙方表示,以湖北省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為重點,開展廣範圍、多形式、深層次的全面科技合作,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中國第五科學中心:南京、武漢、西安、成都或被重慶攔截?
    近年來,有關中國第五科學中心的爭奪日趨白熱化,重慶「西部科學城」橫空出世,成都、武漢、南京、西安也都勢在必得,到底誰才是最後的贏家呢?北京、上海、合肥、深圳已經搶佔前四個綜合性科學中心,重點研究基礎科學研究、大科學裝置,攻堅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以提升中國基礎科研水平,強化科技創新能力。不過重慶西部科學城有點不尋常,類似於美國矽谷模式,偏重實用技術研究。且再看看南京、成都、武漢、西安四個城市實力如何?
  • 南京有多大機會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繼續做大做強南京,提升南京首位度。文件內容提及南京12次,蘇州8次,徐州和無錫各3次。這四個城市毫無疑問算是江蘇十四五重點發展的區域。今天我們聊一下南京,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多大機會?首先,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國共有9個國中,華東區域已經有上海。南京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地理位置決定了南京缺乏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畢竟國家中心城市不是為了做大做強,而是出於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 我國7個省會城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廣州優勢明顯
    目前,南京共擁有高等教育院校53所,在校大學生共73.54萬人,另外在校研究生人數達到14.25萬人。南京作為我國傳統的科教資源大市,在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方面當然也不甘人後,規劃以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為依託,努力創建我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
  • 我國7個省會城市,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廣州優勢明顯
    武漢目前擁有科技研究機構10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1人;而且武漢「光谷」的光電信息技術處於國家領先水平。目前武漢以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以及武漢光谷為依託,正在申請創建我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中部崛起新五年:合肥和長沙為何落選國家中心城市
    遍布武漢大街小巷的「復興大武漢,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橫幅終於坐實。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以下稱「規劃」),其中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標誌著中部地區有關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終於塵埃落定。此前,武漢積極爭取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合肥、長沙也都顯示了較大的熱情,最終花落武漢和鄭州,合肥和長沙錯失機會。
  • 第五個國家科學中心花落誰家?南京、武漢、西安最具競爭力!
    目前中國已經確定了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上海、合肥、深圳。中國還有哪些城市具備成為國家科學中心的實力?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科普一下科學和科技的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重基礎研究,技術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技術的任務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科技強不代表科學強。
  • 第五個國家科學中心花落誰家?南京、武漢、西安最具競爭力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進行科學研究、創新和應用的國家級平臺,目的是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中國原始創新能力!目前中國已經確定了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上海、合肥、深圳。中國還有哪些城市具備成為國家科學中心的實力?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科普一下科學和科技的區別。科學解決理論問題,重基礎研究,技術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技術的任務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 重慶科學城,目標中國第五科學中心,成都武漢跟進否?
    比現有的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都大數倍!3、國家工程實驗室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4個,其中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0個。4、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141家,高級企業研究中心34個。綜合來看,重慶的科學技術實力在一線、新一線城市中處於中遊水平,排在重慶之前的城市至少有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西安、深圳等八座城市,與重慶不相上下的有天津、成都、瀋陽
  • 「國家中心城市指數」發布,成都杭州顯著提升,青島4項指標下滑
    而且,報告對25座城市在2020年和2018年的表現做了一個對比,這種對比之下的參考意義更有價值。報告將城市分為國家中心、重要中心、潛在的重要中心三類,從綜合實力來看,有12個城市最為突出:國家中心(1個):北京;國家重要中心(3個):上海、廣州、深圳;潛在國家重要中心(8個):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
  • 25個中心城市,南京竟排……
    潛在國家重要中心(8個):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 畢竟,合肥坐擁中國科技大學這一強校,且拿下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實力穩步增長。
  • 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排名,西安武漢南京瀋陽蘭州牛
    金屬研究所(瀋陽)二、 已經批覆正在興建的國家實驗室有5個,分別是:1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技大學3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 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4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清華大學5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的,五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比不上一個國家實驗室。
  • 合肥何以擊敗武漢南京和北京上海並列為國家大科學中心
    我國目前先後批建了三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市綜合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北京是一個區,唯獨合肥是全市域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可見國家定位之高。合肥有何能耐能在眾多科教強市,如武漢,南京,西安,廣州等城市中脫穎而出。
  • 專家建議在上海合肥之後,長三角區域還要建南京杭州國家科學中心
    12月3日,「上海2020參事國是論壇暨長三角參事專題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的政府參事、專家學者等百餘人,聚焦「長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戰略優勢、體現更大作為」開展探討。上海張江至於長三角區域如何做好科學創新,蔣伏心建議,建立長三角科學聯盟,在已有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基礎上
  • 江蘇正式提出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方案中哪些內容與南京都市圈有關?又有哪些亮點呢?小編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NO.1 | 壹第一,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圖源見左下水印,侵刪。上一篇文章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南京已經率先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再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江蘇沒有別的選擇,必須全力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
  • 廣州、重慶、成都、杭州、武漢,紛紛發起衝刺
    文丨西部菌當下的城市競爭,科技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而評判科技實力,有沒有頂級的科研創新平臺是重要參照。目前為止,全國共有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分別是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出爐,濟南、青島表現如何?
    第二檔有三個城市,國家重要綜合中心是上海、廣州、深圳。第三檔有8個城市,潛在國家重要中心是武漢、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南京、天津和鄭州。在國家金融中心城市指數評估中,國家金融中心是上海;國家重要金融中心為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南京、杭州;國家潛在重要金融中心是成都、武漢、西安、寧波、重慶、大連、青島、濟南、鄭州、蘇州、廈門、瀋陽。
  • 2021中國城市五大懸念: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結合以往的名單,加上各地「十四五」規劃意見釋放的最新信息,目前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的城市已經超過十個:杭州、南京、青島、長沙、濟南、合肥、福州、昆明、瀋陽、廈門、長春、南昌、烏魯木齊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似乎已經板上釘釘的東北區域,也存在變數。
  • 中國作為全球大國,至少需要八個一線城市:蘇州長沙落選?
    我們都知道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很多城市就不再僅限於國內,畢竟總是要不斷進步的嘛,因此對於這些城市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了,希望他們能夠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雖然我們現在城市已經發展的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