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是盤點季,也是展望季。
剛剛過去的2020年,每座城市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黑天鵝」的影響。
不過,西部菌在《2020,中國城市五大懸念!》中,所提出的五大懸念,多數都成為現實:
成渝城市群會不會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誌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會否落地——2020年6月1日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在實現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建設全島封關運作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對貨物貿易,實行以「零關稅」為基本特徵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會不會有新的「強省會」誕生——2020年底多地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都提出要打造「強省會」,包括濟南、南昌、南寧、貴陽等。
會有更多三四線城市圓上「地鐵夢」嗎?——2020年,國家發改委批覆了8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雖然並沒有新增城市,但有多個三四線城市都接近或實際圓了「軌道交通夢」。
來源:軌道交通
一是天水正式開通有軌電車;二是,成都市域鐵路s3線開工,資陽跨入地鐵時代已板上釘釘。
另外,今年1月2日,武漢地鐵11號線三期葛店段開通運營,預示著鄂州正式邁入「地鐵時代」。雖然沒趕在2020年內開通,但也算是2020年的成果。
唯一可能說沒成為現實的,就是東北區域沒有出現期待中的「大動作」。
其中一個重要判斷標準是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並沒有像外界普遍認為的那樣落子瀋陽。
那麼,在新的一年,又有哪些城市和區域,將有望獲得新機遇、成為新贏家?西部菌總結了五大懸念。
01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批覆《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此後,國家中心城市再無增員。
也就是說,到今年2月,國家中心城市批覆的空窗期將延長到3年。正常來看,今年擴容的概率,應該不小。
不過,隨著空窗期拉長,懸念似乎也越來越大。結合以往的名單,加上各地「十四五」規劃意見釋放的最新信息,目前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的城市已經超過十個:
杭州、南京、青島、長沙、濟南、合肥、福州、昆明、瀋陽、廈門、長春、南昌、烏魯木齊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似乎已經板上釘釘的東北區域,也存在變數。
到底是瀋陽,還是長春能夠擔當大任,乃至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是否一定落子東北,目前都不算明朗。
來源:米筐投資
此外,一度推出「雙保險」的山東,已經基本確定是由濟南「參戰」,青島則是明確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1年,國家中心城市到底是否會增員?如果有,是一座,還是兩座?在正式答案出爐前,一切皆有可能。
02長江中遊城市群目前的現狀,以及「成群」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西部菌在《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再次握手!成渝「第四極」面臨變數?》一文中已經有過分析。
但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坐實經濟增長「第四極」的地位,到底哪個城市群能夠接上成渝,自然成了區域經濟領域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拋開距離等因素,從多項指標來看,長江中遊城市群確實是最有希望的「選手」之一。根據公開報導,湖北、湖南方面也都有聲音提出,建議將「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就現狀看,長江中遊城市群抱團發展,即便是武漢、長沙、合肥、南昌四大省會城市的關係再進一步,需要克服的困難也不少。
但鑑於其連接南北、啟承東西的戰略地位,尤其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它的戰略地位升級,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2020年,長江中遊城市群,會有突破性進展嗎?我們拭目以待。
03雖然2019年被公認為是都市圈元年,但西部菌認為,從現實進展來看,2020年才真正意味著都市圈發展進入實質階段。
其中有幾個重要標誌。比如,前面說的,成都都市圈內部的交通開始破壁,正式建設跨市軌道交通。
跨市軌道交通,在珠三角、長三角都早就出現。但當它在中西部地區,從西鹹到武漢—鄂州,再到成都—資陽,一再成為現實,無疑更具有象徵意義。
再比如,2020年,寧波與舟山宣布進入「戶籍同城化」時代;蘇州與南京實施居住證與社保年限互認,同時探索蘇錫常三個城市間的戶籍準入年限互認。
上述在交通、落戶上的進展,意味著中國城市發展真正開始步入都市圈時代。
這個趨勢下,一些中小城市因為背靠都市圈內部的中心城市,其價值或將被重新定義。相應的,都市圈的發展水平,也將反過來重塑部分中心城市的發展潛力和能級。
有了2020年的鋪墊,2021年的都市圈之風,不管是落戶鬆綁,還是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是否會颳得更猛烈?又有哪些城市、都市圈將走在前列?值得期待。
042016年發布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確「初步建成若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使其成為原始創新和重大產業關鍵技術突破的源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基礎平臺」。
截至目前,國家已經批覆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深圳四個綜合性的國家科學中心。
來源:網絡
而上個月召開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這意味著國家科學中心很可能將在2021年擴容。與此同時,也有多座城市正在積極申報之中,包括武漢、南京、成都、西安、重慶等。
其中,成渝已經明確聯手共建西部科學城,並且有消息稱,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上個月公布的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建議,也提出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另外,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與湖北省籤署新一輪科技合作協議,明確支持武漢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北京、上海、合肥、深圳之後,到底誰能夠成為第五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相信不久就會有答案。
05上述四大懸念,是全國性的。而具體到每一座城市,也都有各自值得關注的看點。
比如,廣州期貨交易所是否能順利落地?
上月底,有媒體報導,備受關注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掛牌籌備工作仍在積極推進。知情人士稱,目前,廣期所掛牌開業的時間和地點均未最終確定。但是,預計延遲的時間不會太久。
2020年,對成渝來說,除了按照規劃綱要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還都有各自的「大事」。
比如,重慶,在2020年正式提出爭取第二樞紐機場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這個到底能否如願,備受各方關注。
對成都來說,2021年則至少有兩件標誌性事件。首先是,天府國際機場通航;其次則是定於今年8月舉行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受疫情「黑天鵝」影響,這兩件大事能否如期並順利實現?
與成都的大運會類似,西安要考慮的則是定於今年9月舉行的第十四屆全運會,能否如期舉行。
其他城市也都會有自己2021年的「年度」大事件、大任務,西部菌的總結難免掛一漏萬,還請各位朋友留言補充。
當然,2021年,對所有城市來講,第一大事,可能都是希望疫情這隻「黑天鵝」能夠早點飛走。這個不確定性因素剔除了,各種「小目標」的實現才會有更好的外部保障。
祝福所有城市。
原標題《2021,中國城市五大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