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生訪問團在北京

2021-01-10 央視網
  2002年4月19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近年來,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人員往來和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持續發展,通過交流,增進了兩岸同胞之間的相互了解。為了能讓臺灣青年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祖國大陸,進一步地拉近兩岸青年學生之間的距離,近日,兩岸青年學生規模最大一次的交流活動在北京拉開了帷幕,請看記者的報導。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北京的好天氣讓初來乍到的臺灣學生看到了最明媚的春色,走下飛機,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臺灣學生:很高興,希望能夠多交流一些回去。

  臺灣學生:我希望對這邊的人士能更了解,然後能學習到不同的人生經歷。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是應全國青聯的邀請,由臺灣十傑基金會組織,於3月30日至4月7日來北京參觀訪問的,訪問團中有大學生147人,是歷年來兩岸大學生交流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分別來自包括臺灣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在內的臺灣北部和中南部的55所高等院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同學是首次來祖國大陸的。

  臺灣十傑基金會 執行長 翁林澄:我想兩岸的傑出青年也好,或者是我們兩岸的大學生也好,青年一代對兩岸的歷史因素,我想他們由於多元化的社會,有他們的看法,無非是也很希望藉由互相的了解,彼此有溝通的渠道,取得互相更深層的理解以外,可能也希望多建立一些友誼。

  訪問團此行最重要的活動是到幾所大陸知名高校參觀,北京大學是本次學生重點參訪的高校之一,也是臺灣學生都想與之親密接觸的大學。

  北京大學地處北京西郊,佔地4062畝,創辦於1898年,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這所享譽海內外的大學,現有155個博士點,177個碩士點,86個本科專業,以及覆蓋139個專業的29個博士後流動站,各類在校學生總數近四萬名,其中臺灣學生近兩百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兩院院士以及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均居全國高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總的藏書量達到600多萬冊,是亞洲地區藏書量最多的圖書館。從1998年起,北京大學就開始接待 前來大陸開展交流活動的臺灣學生,這一次已經是第五次了。

  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裡,臺灣學生不僅參觀了北大校園、圖書館,還聆聽了北大教授的專題講座,並且和北大同學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他們學習和生活情況。臺灣學生不僅喜歡上了北大優美的學習環境,更被北大在許多學科的研究方面所達到的國際水平以及北大學生紮實、勤奮的學習態度深深吸引。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洪梓馨:在臺灣有看一些報導就知道北大一些古蹟很多,很漂亮,來之後才知道真的很大,很漂亮,其實北京的大學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活躍很多,其實都很活潑、很熱情。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李琳:像我爸以前也有來過北京,他就跟我說,你要好好學學北大的學生,他們都從早上開始念書,要念到晚上,其實這是我們臺灣學生應該要學習的,因為臺灣普遍大學生就比較不用功,我是這樣覺得。

  洪梓馨和李琳還告訴北大的同學說,他們的家人近幾年都先後到大陸旅遊或探親過,親眼目睹了大陸各方面的進步,很希望洪梓馨和李琳今後有機會來大陸的高校繼續深造,但是由於目前臺灣當局仍然不承認大陸高校的學歷,並且臺灣學生對大陸高校招生情況也缺乏了解,使得很多臺灣學生都無法如願。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洪梓馨:既然語言都通的話,其實一些我們學習的科目上面,要在這邊學習也比較好銜接的上。

  臺灣成功大學 學生 李琳:美國學校就會來開資訊展,留學資訊展,然後大陸就沒有,我們就不太清楚大陸這邊的學校。

  在交流過程中,北大的同學總是盡其所能為他們解疑釋惑,他們真心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和這些臺灣同學在同一個校園裡讀書。

  北京大學學生: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到大陸來,最好以後能到這邊來讀研究生,然後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北大的學生,乃至整個北京市全整個大陸的學生會對你們很熱情。

  在北京西北部繁茂的園林景區內,有一座聞名中外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而在海峽對岸的臺灣新竹東南部亞熱帶自然風景區內也有一所清華大學,兩岸的清華大學同出一脈,兩岸的清華學子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以清華人相稱,雖然兩岸的清華園被一條海峽隔開,但是兩岸的清華學子在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方面從未間斷過。

  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已11年的楊慧珠教授,畢業於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2001年4月,她曾帶著自己的一位博士生在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進行了40多天的學術交流。在本次訪問團中有一位正就讀於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碩士一年級的學生葉孝益,他在臺灣時就聽導師講起過師姐楊慧珠教授,這一次能有機會來到北京,葉孝益專門來到清華大學拜訪師姐,見面之後,他就連珠炮似的問了師姐為什麼要放棄在臺灣已有的成績到大陸發展,在大陸的工作、生活情況,並順便向師姐取取經。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學生 葉孝益:現在兩岸逐漸在開通,然後在臺灣似乎有一些學生想要來大陸這邊進修,或者是一些深造,不曉得依照老師個人的經驗來這裡這麼多年,就是需要可能適應上會有哪些方面的困難?

  北京清華大學 教授 楊慧珠:我覺得比去外國要好很多很多,因為那個畢竟是跨文化的,而我們是一個同文化的,最少最少說也是類文化的,所以那是很接近的,所以你來的話,第一個語言你沒有困難,沒有任何問題,像你現在跟我用我們的母語在說話,然後文化的差異,這個是很大的,所以有時候你的思維方式等待,你跟老外的觀念是很難溝通的,兩岸的中國人雖然它因為一些環境背景各種的因素,可能有一些差距,但是不是那麼大,再加上比如飲食,生活習慣,我覺得不是太難,最主要的還是可能一些觀念上面要有一些溝通。

  葉孝益也把自己在清華參觀的心得告訴了楊慧珠教授。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 學生 葉孝益:感覺上在清華這邊你們的理論基礎非常的強,然後在我們那邊感覺到理論基礎並不是很紮實,但是因為我們時常跟工研院,他們叫工業研究院或者是一些企業有做一些合作的模式,所以我們可能對他們的一些行動或者他們想要的比較了解,所以,我想說如果以後類似像暑假和寒假可能組織一個Team,這邊三、四個人,那邊三四個人,組成一個Team ,然後可能替某一樣東西做研發或者怎麼樣,也許是一個很好的互相學習的方式。

  除了在北京的高校參觀訪問之外,全國青聯還為臺灣學生安排了不少遊覽活動。穿梭於北京的名勝古蹟之間,行進在北京寬闊的街道上,臺灣學生感受著北京這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現代文明的、既古老又年青的文明古都和世界名城的無窮魅力。很多同學在遊覽結束後都表示,特別希望有更多的臺灣同齡人能親自到大陸看看,這樣既可以領略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更能讓臺灣青年客觀地認識大陸。

  臺灣師範大學 學生 楊中浩:因為年輕人總是比較自己有主見,可是有主見是好事,但是我覺得既然對這件事情要有看法,要給它下一個最好的定論,我覺得必須要搜足充分的一些資料,現在臺灣學生有一些人的可能是小缺點吧,就是說他沒有來過大陸,他可能也是只是聽別人說一說,說這些缺點,甚至是這些缺點是根本不存在的,會對這邊的大陸有一些錯誤的觀念。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因為它縱橫交錯綿延起伏10萬餘裡,因此稱它為"萬裡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報導說:長城是在太空和月球上能用肉眼所能辨認出的地球上僅有的兩項特大工程之一,有人曾做過粗略的統計,若用修築長城的磚石修一道高5米寬1米的大牆,那麼這道大牆可環繞地球十幾圈,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遊覽長城的時候,雖然正趕上大風天氣,可是大家的熱情絲毫未減,個個爭先恐後,他們將青春的身影定格在長城上,將青春的歡笑留在了長城上。

  臺灣學生: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終於來了,好興奮,好興奮,好興奮。這是我的籤名。

  在臺灣學生訪問大陸期間,臺灣於3月31日發生了強烈的地震,訪問團的成員都很為遠在臺灣的親人擔心,抽空了解家鄉的災情。其實關心臺灣災情的不僅是身居大陸的臺灣學生,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在會見訪問團的部分團員時,也希望通過臺灣學生來轉達他對受地震影響的臺灣同胞和他們家人的誠摯慰問。陳雲林主任還希望能有更多的臺灣青年到大陸這個充滿了發展機會,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地方多看一看。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主任 陳雲林:從兩岸關係的發展來看,我覺得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影響力的莫過是年輕的一代,因為未來是屬於他們的,兩岸之間的青年的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能夠互相真正地通過交流,能夠達成理解並且能形成一些共識。也希望臺灣的方面,尤其是主管的當局方面,能夠在這些交流方面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時希望在各種臺灣的現有的政策、法規方面,能夠進一步地為兩岸的青年學生的交流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七天的訪問活動很快就要結束了,為了給本次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活動留下永久的見證,兩岸青年在中國青年志願者防沙治沙綠色行動營種下了象徵著友誼的松樹,他們希望兩岸青年能攜手努力,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綠色家園。

  北京大學學生:我是北京大學學生,我是臺灣大學的。

  記者:今天兩個人共同種下一棵樹,感覺怎麼樣?

  學生:我們挑了一棵松樹,代表友誼長存。對,因為松樹是長青的嘛。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副秘書長 呂虹:本來植樹來講,它就是一個造福人類造福社會的這麼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活動,兩岸的青年現在是在長城腳下我們來共同再造祖國大陸的山川秀美,這個意義是很重大的,也進一步地標誌著兩岸青年攜手並進、共創未來的這麼一個良好的心願。

  主持人 結束語:青年是民族的未來,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參觀訪問,和大陸的大學生交朋友,不僅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建立了感情,也將有利於未來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次節目我們再見。(編導:畢輝)

相關焦點

  • 臺灣政治大學校友會訪問團來南京參訪該校舊址
    臺灣政治大學校友會訪問團來南京參訪該校舊址 2014年07月29日 10:48:52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印尼教育訪問團一行參訪泉州黎明職業大學
    印尼教育訪問團一行參訪泉州黎明職業大學
  • 臺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訪問青島能源所
    座談會現場11月4日,臺灣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資深顧問張清風、秘書長萬其超等率「2011兩岸科技主管交流訪問團」一行8人到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訪問交流座談中,臺灣大學教授陳發林代表訪問團介紹了臺灣地區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與發展規劃,並著重介紹了臺灣生物燃料研發布局與進展。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蔣國平介紹了其團隊在海洋浮遊生物與微生物環境生態檢測方向的科研內容。雙方均認為,臺灣地區科研院校與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在諸多方向存在合作潛力,雙方將深化溝通與交流,充分利用海峽兩岸各類渠道開展實質性科技合作。
  • SAIF企業家訪問團蒞臨安我基因考察指導
    SAIF企業家訪問團對於安我健康實驗室檢測的硬體設備、自動化程度、質量控制的嚴苛性均表示讚嘆。安我健康創始人兼CEO吳健作為SAIF校友,對SAIF企業家訪問團一行的來訪表示了熱烈歡迎,詳細介紹了公司業務版圖、服務場景、產品技術、公司戰略、未來發展規劃等內容。
  • 泰國夜豐頌府政府訪問團到訪廣西華僑學校
    泰國夜豐頌府政府訪問團到訪廣西華僑學校   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5月9日,在泰國夜豐頌府府長Narumol Para Vat女士的帶領下,泰國夜豐頌府政府訪問團一行60多人到廣西華僑學校進行友好交流。
  • 科學怪人PK糖藝王子 《超人訪問團》食物大作戰
    "珠寶大盜"炫神技  搜狐娛樂訊 今晚,《超人訪問團》將迎來「最好吃」的一期節目。登臺的兩位超人各懷絕技, 一位手握「科技利器」為美食改頭換面,一位心藏「藝術寶典」造化軟糖栩栩如生,全場色香味俱全,驚喜層出不窮。
  • 「體驗」高鐵駕駛臺灣大學生感嘆「太酷了」
    「體驗」高鐵駕駛臺灣大學生感嘆「太酷了」     川臺學生夏令營活動讓人大開眼界□本報記者 袁婧  發動、加速……7月9日,臺灣成功大學博士談士榮在成都當了一回高速列車駕駛員
  • 郭金龍細數訪臺感受:臺灣讓我有一家人感覺
    中新網2月21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北京市長郭金龍今天(21日)結束訪臺行程返回北京,他昨晚(20日)接受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宴請時,細數訪臺行程感受,提出5個印象,踏上臺灣第一天,「一家人的感覺油然而生」,對兩岸具有相同文化、血脈留下深刻印象。連戰則指出,兩岸文化交流是兩岸的無價之寶。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昨天晚間宴請替郭金龍餞別。
  • 臺灣「蛇痴」大學生校園遛蛇(組圖)
    臺灣「蛇痴」大學生校園遛蛇(組圖) 2010年06月16日 09:08:00  來源: 來源:臺灣《蘋果日報》女學生克服恐懼和蛇合照。
  • 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奪冠
    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在臺灣舉行主辦方供圖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 (記者 蔡麗潔)7月16日晚,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決賽頒獎儀式在臺灣高雄舉行。
  • 築夢珠江展翅飛翔 近50名臺灣大學生實習結束後有意在穗就業
    築夢珠江展翅飛翔 近50名臺灣大學生實習結束後有意在穗就業 2019年08月30日 15: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19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分享會暨結業典禮」成功舉辦。
  • 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之旅 用腳步感受大陸的溫度
    11日下午,來自臺灣高雄科技大學的龔琓築與百名來湘研學的臺灣大學生一起分享心得體會時,再次激動落淚。7月6日-11日,湖南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激情四射、活力滿滿,帶著海峽兩岸人民的美好祝願,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們是來自臺灣世新大學、高雄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參加2019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湖湘文化研學營的青年朋友們。
  • 2018臺灣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在川舉行
    2018臺灣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在川舉行 2018年04月13日 13:4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成都訊 日前,「2018臺灣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在川舉行,來自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資訊管理等專業的同學們一行38人,在該校教授羅臺生的帶領下前往四川成都、樂山等地,展開一場短暫而親密的四川感知之旅。
  • 《Nature》子刊撤銷臺灣大學生科院院長文章 看看臺灣如何處理學術不端
    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今年8月公布了臺灣大學生科院院長郭明良教授(臺大校長楊泮池掛名)的一篇研究成果。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率團來訪 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成功舉辦
    2010年12月20日,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率領近120人的師生代表團訪問北京大學,並在北大隆重舉辦「臺灣大學日」系列活動。作為「臺灣大學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演講會於20日上午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臺灣教育部門預測島內在校大學生年減1.5萬 2020年跌破百萬人
    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預計2020年臺灣大學生人數可能首度跌到百萬人以下。(來源:臺媒資料圖)中國臺灣網6月22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最新報告指出,受少子女化影響,臺灣各階段學生人數呈遞減趨勢,預計2020年臺灣大學生人數可能首度跌到百萬人以下。
  • 臺灣大學生為自殺聽信網友推薦服用氰化鉀未死
    中新網5月21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中一名男大學生日前因情緒低落,在網絡聊天室尋求自殺方法,聽信網友推薦,購買並食用氰化鉀後造成呼吸困難長達2小時,遂至醫院就醫。消息一出,該名網友未阻止男大學生自殺且推薦自殺方法的行徑,以及網絡即可購買劇毒等問題引發輿論撻伐。據報導,現年24歲、仍就讀臺中東海大學的男大生,因談戀愛遭家人反對而興起自殺念頭。
  • 臺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碩士搶當清潔工賣場工
    企業重視態度勝學歷臺灣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副主任蔡家幸說,許多大學生、碩士生抗壓性不足,對企業而言,「態度更勝於學歷」。臺灣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指出,公司內碩士員工比率為0.1%,「不論學歷一視同仁,不會特別需要碩士,重點是熱情、主動付出、把客戶需要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