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率團來訪 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成功舉辦

2020-11-22 北大新聞網

編者按:2010年12月20日,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率百人代表團訪問北京大學,並舉辦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系列活動,內容涵蓋學術交流、學生交流和管理人員交流等,這在兩校的校際交流史上,皆是規模空前。

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於1995年籤署學術交流備忘錄以來,兩校之間的學術交流、人員往來十分活躍,雙方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諸多有益的嘗試。如今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學位互相承認亦已實現,北大與臺大著眼於未來發展,將建立更為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共同邁向世界一流大學。

2010年12月20日,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率領近120人的師生代表團訪問北京大學,並在北大隆重舉辦「臺灣大學日」系列活動。作為「臺灣大學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演講會於20日上午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臺大方面除李嗣涔校長外,出席演講會的還包括副校長陳泰然、主任秘書廖鹹浩、教務長蔣丙煌、學務長馮燕、研髮長陳基旺以及來自臺大各行政部門及臺大各院系的學生代表百餘人。此外,臺灣大學傑出校友,北京大學名譽校董和名譽博士尹衍樑先生也應邀參加了演講會。北大方面,校長周其鳳院士、校長助理、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鄧婭博士以及各職能部門領導和院系師生代表200餘人參加了演講會。演講會由北京大學副校長李巖松博士主持。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致辭

周校長首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臺灣大學師生一行來訪北大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此次臺大訪問團無論是在人員規模上、還是在交流層次的深入性與廣泛性上,均為北大曆年來所接待的臺灣高校代表團之最,同時,這也是臺灣高校首次在北大舉辦主題大學日活動,堪稱海峽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史上的一次盛事。他在講話中回顧了北大與臺大的歷史淵源以及近年來交流合作的發展,並表達了進一步擴大和深化雙方合作,共同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望。他也深信,此次「臺灣大學日」必將成為兩校合作歷史上的裡程碑。

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自2005年6月擔任校長以來,一直為積極推動與大陸高校尤其是北大的合作而努力。今年10月,李嗣涔校長與周其鳳校長籤署了《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策略聯盟備忘錄》和《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合辦雙學位計劃備忘錄》,準備在聯合科研、人員交流、學位共同授予、設立兩校交流基金等領域展開實質性的合作,此次臺灣大學日活動的舉辦更是兩校在學術、學生、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立體性交流。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演講

「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

隨後,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發表了題為「多元文化的臺大與北大的時空交匯」的主題演講。從歷史的角度,李嗣涔校長深情地回顧了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的幾次交匯。從起源上說,北京大學的前身為京師大學堂,源自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中革新派推動變法的努力,而臺灣大學最早設立的臺大醫學院,始自日治時期設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院,這幾乎與京師大學堂處在同一時期,發生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中國大陸與臺灣走向近代化的時代關口。北大與臺大的第二次交匯,則以1945—1950年期間赴臺的一批北大人為代表,在臺灣大學的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又以曾擔任北京大學助理校長的傅斯年對臺大的建設居功至偉,奠定了臺大延續至今的治校理念和學術之魂。李嗣涔校長還引用傅斯年校長的名言「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闡述了自己的治學理念。

伴隨著大陸的改革開放和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 北大和臺大兩校的合作迎來了嶄新的第三階段。李嗣涔校長介紹道,在海峽兩岸往來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兩校於1994年籤訂了交流協定,促成了老師之間的自由交往。2005年,兩校又達成了交換學生的協定。直到今年九月,北京大學和臺灣大學學歷認證的問題也基本得以解決。他在最後強調,縱然時空轉變,兩校之為社會造就卓越人才的目標始終不變,追求真理、培養人才、造福社會是兩校共同的精神追求。

教務、教學,放眼國際,展望未來

李嗣涔校長精彩的演講之後,臺大行政部門的主管,包括教務長蔣丙煌教授、學務長馮燕教授、國際長沈冬教授和研髮長陳基旺教授分別就臺灣大學的教育教學、行政管理、組織事務及對外交流等方面和與會來賓分享了臺灣大學的具體情況。各位老師還熱情邀請北大師生有機會親臨臺灣大學進行交流,觀賞那別具風格的椰林與一路花開的杜鵑。

 
周其鳳校長、李嗣涔校長共同為臺大駐北大聯絡處揭牌
 
 
互贈紀念品
 

報告結束後,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和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共同為臺大駐北大聯絡處揭牌,並互贈精心準備的精美紀念品。兩位校長表示,臺大在北大設立聯絡處,將為建立校際戰略聯盟、落實並推進各類合作項目提供有力保障。

情感的延續,合作的升溫

作為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的序曲,18日,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接見了臺灣大學代表團一行,郝平副部長對臺灣大學代表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到,臺灣大學作為臺灣第一所在大陸舉辦主題大學日的高等學府是頗具象徵意義的。尤其是此次在北京大學舉辦規模如此之大,層次如此之高,內容如此之豐富的臺灣大學日,必將對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溝通與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在海峽兩岸交流日益頻繁的背景下,在今年8月臺灣方面「陸生三法」得以通過的前提下,他希望能有更多大陸高校的學歷得到臺灣方面的認可。郝平副部長在與李嗣涔校長的交流中指出,兩岸的教育主管部門應為推動兩岸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政策和經費上的支持,同時他也希望高校能更多地發揮主動性,在北大舉辦的「臺灣大學日」就是開展校際合作的範例。

郝平副部長在與李嗣涔校長的交流中指出,主管部門將會為推動兩岸教育的交流給予政策和經費上的支持,同時他也希望高校能更多地發揮主動性,在北大舉辦的「臺灣大學日」就是開展校際合作的範例。

據悉,在李嗣涔校長演講之後,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還設有豐富多彩、主題繁多的活動。如臺大各院系負責人將深入北大各院系進行學術交流與座談,兩校的管理人員也將展開對口交流。此外,兩校的校領導還將召開北京大學—臺灣大學首次合作委員會會議。兩校學生在文化方面的互動同樣精彩紛呈,臺灣大學學生社團還將帶來雜技、國標舞、踢踏舞、魔術表演等節目的社團展演。北京大學和臺灣大學學生共同舉辦的學生論壇和北大—臺大學生聯合文藝演出「臺大之夜」等活動也都將一一展開。

 

編輯:碧荷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一行訪問天津大學
    人民網•天津視窗2月14日電:2月10日,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夫人等一行四人訪問天津大學。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在會議樓貴賓室會見代表團。自動化學院院長賈洪傑等陪同會見。  劉建平代表天津大學對臺大代表團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該校的歷史沿革、學科特色以及教學科研發展的相關情況。雙方就科研合作、人員交流和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交流。雙方一致認為兩校在智能電網和微電網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希望加強在以上領域的人員互訪,推動兩校的實質性合作,從而輻射區域經濟與科技發展,為進一步深化津臺的友好關係做出努力。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訪問山東大學
    8月31日,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夫人到訪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會見李嗣涔一行,雙方就如何深化兩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副校長樊麗明參加會見。徐顯明對李嗣涔的到訪表示歡迎。他談及了與李嗣涔過去交往的愉快經歷,介紹了山東大學悠久的辦學歷史及目前學科發展狀況。徐顯明特別向客人介紹了山東大學前身山東大學堂的辦學章程。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大學是社會良心的最後堡壘
    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話開門見山。 今年57歲,祖籍河南的李嗣涔自2005年6月起擔任臺灣大學校長,他是臺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碩士、博士。 臺大是臺灣的第一學府,也是全臺灣學生最嚮往的大學,其追求的目標,就是進入世界大學排名的前百大,而培養尖端人才、塑造名校品牌,則是臺大曆來努力的方向。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聲音】臺大校長李嗣涔解讀「世界一流大學」
    一紙熱情的邀請,拉近了兩岸大學間的距離。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臺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來到安福縣省親
    9月29日,臺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來到其母親原籍安福老家看望親屬。安福縣委副書記龔海生、安福縣臺辦負責人陪同活動。  李嗣涔,1952年出生於中國臺灣,1974年畢業於臺灣大學(臺大)電機系學士班,並於1977年及1980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2005年通過臺灣地區「教育部」遴選,擔任臺灣大學校長。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來濟源市參觀考察
    懷著對家鄉的惦念之情,4月20日至21日,臺灣大學校長、祖籍河南濟源的李嗣涔教授來濟源市參觀考察。市領導趙素萍、何雄、薛興國、任傳國、白玉成、崔丙亮、胡漢陽及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學通等親切會見李嗣涔一行。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說靈異、宗教、特異功能(視頻)
    李嗣涔,男,1952年8月13日出生於臺灣,祖籍河南省濟源市,臺灣大學校長,是臺灣地區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會開一半腦中風 狀態穩定
    來源:華夏經緯網  會開一半 臺大校長李嗣涔中風開刀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天下午主持會議時,因身體不適暈眩,送臺大醫院急診,醫療團隊評估為輕微腦中風,緊急開刀清除血塊後,狀況穩定,目前於加護病房觀察治療,今天原訂與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會面,可能由副校長陳泰然接待。
  • 李敖開天眼——與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對話
    李敖開天眼——訪問李嗣涔教授李嗣涔,1952年出生於臺灣,祖籍河南省濟源市,臺灣大學校長,是臺灣地區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
  • 臺灣教授報假帳案延燒 臺灣大學校長:將聯署聲援
    臺灣教授報假帳案延燒 臺灣大學校長:將聯署聲援 2013年01月07日 14: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大校長李嗣涔:積極推動兩岸學術交流
    東方網1月14日消息: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日接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專訪時表示,臺灣明年開放承認大陸學歷後,兩岸學術交流將大幅開展。臺大規劃明年開始對大陸招收碩士生、博士生,一段時間後再招收一般大學部學生(本科生),但會有比例限制。
  • 《科學的疆界》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演講揭秘為什麼兒童能用手指識字?
  • 臺灣島內舉辦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共同邁向世界一流
    臺灣島內舉辦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共同邁向世界一流 2004年11月24日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大前校長李嗣涔教授9月22日受邀北京中醫藥大學講座
    李嗣涔,1974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臺大)電機系學士班,並於1977年及1981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主要研究 GaAs/AlGaAs 異質接面元件的研究。工作,從事非晶矽太陽電池的開發,李嗣涔先生於1982年返臺,於臺大電機系擔任副教授,1986年晉升教授。並在2005年~2013年期間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近一、二十年來,李教授著力氣功、人體特異功能研究,他本著嚴肅的科學實驗精神,就「手指識字」等人類「第三隻眼」,甚至「靈界的訊息」現象進行無數次科學實驗,結果提示人可以突破身體限制,由腦內向外擷取外界信息。
  • 臺灣多所大學校長呼籲儘快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
    新華社臺北4月20日電 臺灣多所公、私立大學校長20日呼籲,臺灣方面應儘快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大學。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將於近日審查相關教育法案,內容涉及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為此,臺灣多所大學校長2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讀利大於弊。
  • 清華大學王希勤率團訪問臺灣三所高校 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
    10月16-18日,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希勤率團訪問新竹清華大學、臺灣大學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三所高校,進一步加深清華與臺灣高校合作。  10月16日,王希勤一行訪問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前校長陳力俊、副校長陳信文、副校長林聖芬會見了代表團。
  • 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校長一行來訪
    11月1日上午,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校長Volker Epping率代表團一行15人訪問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在逸夫樓會見代表團。我校土木工程學院、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展規劃部和外事辦公室代表陪同會見。
  • 臺大校長李嗣涔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
    臺大校長李嗣涔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圖片來源:濟源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濟源消息 日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4月20日,濟源市委書記趙素萍、市長何雄會見了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濟源市委副書記薛興國、市政協主席任傳國、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白玉成、市人大副主任崔丙亮、市政府副市長胡漢陽、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學通等參加了會見。
  • 臺大校長李嗣涔以具理想做有誠信的人期勉畢業生
    中新社臺北六月二日電 (記者 陳立宇 曾嘉)臺灣大學二日上午舉行新一屆畢業生典禮,校長李嗣涔在致詞時向畢業生強調端正工作態度,堅持理想,做一個待人真誠,言而有信的人的重要性。   臺大今年共有八千多名畢業生,其中大學本科四千五百二十五人
  • 逾60位臺灣大學教授 聯署挺管中閔
    前臺大校長李嗣涔(右上)、孫震(右下)昨日都力挺新任校長管中閔。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為力挺管中閔,包括李嗣涔、孫震兩位前臺大校長,以及前臺灣「衛福部部長」蔣丙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等60多名臺大教授以「抗議政治力介入臺大,堅守大學自主」為主題聯署,要求黨政黑手不得介入大學校長選舉,臺「立法院」需尊重大學自治精神,並強調,不應抹黑將成為校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