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授報假帳案延燒 臺灣大學校長:將聯署聲援

2020-12-05 中國臺灣網

臺灣教授報假帳案延燒 臺灣大學校長:將聯署聲援

2013年01月07日 14: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紹興南村事件送醫後首度露面。(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月7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針對臺灣多位大學教授以假發票詐領經費案,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今(7)日強調,公款私用是錯誤的,但如果是「公款公用」,以貪汙論處就不符比例原則,判決也太過嚴重。他今天將向臺灣各大學校長發起聯署。

  李嗣涔今日赴臺「立法院」列席審查一系列教育預算案,李在會前受訪作出上述表示。(中國臺灣網 李帥)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相關焦點

  • 逾60位臺灣大學教授 聯署挺管中閔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為力挺管中閔,包括李嗣涔、孫震兩位前臺大校長,以及前臺灣「衛福部部長」蔣丙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等60多名臺大教授以「抗議政治力介入臺大,堅守大學自主」為主題聯署,要求黨政黑手不得介入大學校長選舉,臺「立法院」需尊重大學自治精神,並強調,不應抹黑將成為校長的人。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率團來訪 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成功舉辦
    2010年12月20日,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率領近120人的師生代表團訪問北京大學,並在北大隆重舉辦「臺灣大學日」系列活動。作為「臺灣大學日」的重要組成部分,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演講會於20日上午在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逾四千臺大人向蔡英文怒吼:大學自主不容玷汙
    中國臺灣網2月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大學教授、校友自發性發起「抗議政治力介入臺大,堅守大學自主」聯署,逾4000名臺大人響應,聯署聲明與名單已於31日寄給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鄭重聲明大學自主是臺大堅守的核心價值。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訪問山東大學
    8月31日,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夫人到訪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會見李嗣涔一行,雙方就如何深化兩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副校長樊麗明參加會見。徐顯明對李嗣涔的到訪表示歡迎。他談及了與李嗣涔過去交往的愉快經歷,介紹了山東大學悠久的辦學歷史及目前學科發展狀況。徐顯明特別向客人介紹了山東大學前身山東大學堂的辦學章程。
  • 英國官方回應「承認臺灣為國家」聯署:臺灣為中國一省
    日前,英國公民李·查普曼(Lee Chapman)在英國政府請願網站發起「承認臺灣為一個國家」的聯署活動。由於聯署人數超過1萬,按照規定,英國政府必須作出回應。 昨天(4日),英國外交部發話了:臺灣為中國的一個省,臺灣問題需通過對話來解決。
  • 臺大恐淪為蔡當局政鬥犧牲品 民進黨的臺灣價值只分「藍綠」?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由於前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任期屆滿,宣布不再續任,臺大因此啟動校長遴選機制,並於1月5日針對5位校長候選人周美吟、陳弱水、陳銘憲、張慶瑞、管中閔進行投票,結果由管中閔勝出,遴選委員會也宣布,下任臺大校長由管中閔出任。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已經成功當選,為何又不儘快履職呢?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來濟源市參觀考察
    懷著對家鄉的惦念之情,4月20日至21日,臺灣大學校長、祖籍河南濟源的李嗣涔教授來濟源市參觀考察。市領導趙素萍、何雄、薛興國、任傳國、白玉成、崔丙亮、胡漢陽及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學通等親切會見李嗣涔一行。
  • 教授貪汙案引激烈爭論 臺灣教育部門:刀下留人
    臺檢方近日以貪汙重罪起訴涉嫌以「假發票」違法報銷研究經費的部分大學教授,在島內引發激烈爭論。臺灣《中國時報》的評論稱,臺灣社會對學者已經夠寬容,學者更應嚴於律己,「別再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怪自己」。  據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7日報導,臺灣彰化地檢署日前起訴了包括12名教授和副教授在內的研究人員及部分廠商負責人、業務代表等,指控這些人涉嫌與合作廠商勾結,通過不實發票或虛報器材金額,向「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等部門核銷研究經費。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中新社臺北2月25日電 臺灣大學
  • 李敖開天眼——與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對話
    李敖開天眼——訪問李嗣涔教授李嗣涔,1952年出生於臺灣,祖籍河南省濟源市,臺灣大學校長,是臺灣地區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
  • 【大學校園】國立臺灣大學
    其前身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為當時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臺灣大學」。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往臺灣,臺大取代了當時尚未在臺復校的中央大學,成為了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資助經費第一的高校。臺灣大學,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長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學者而著稱,其教授、學生與校友皆對當代臺灣歷史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 臺灣世新大學校長:島內私立高校2016年後將陸續倒閉
    ,面臨生存危機(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2月7日消息 臺灣的大學學測剛落下帷幕,許多考生正考慮要填什麼志願。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2016年開始臺灣的私立學校會陸續倒閉。他主張,應該擴大招收大陸學生,增加生源。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1998年逢虎年,當年的新生兒只有28萬人,算是特別少,這些人將在2016年進入大學就讀,就算全部讀,也填滿不了臺灣快170所大學。他認為,2016年起會有私立高校陸續倒閉。
  • 臺灣大學準校長被曝抄襲碩士生論文 遭"綠委"檢舉
    摘要:接獲爆料的「綠委」張廖萬堅直指,臺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與臺灣暨南大學教授陳建良合作發表的一篇論文涉嫌抄襲臺灣暨南大學碩士班一名學生的學位論文,對此,張廖萬堅已向臺灣教育部門檢舉,要求必須徹查。臺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圖片來源:臺媒)海外網1月25日電 臺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還未就任就風波不斷。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說靈異、宗教、特異功能(視頻)
    李嗣涔,男,1952年8月13日出生於臺灣,祖籍河南省濟源市,臺灣大學校長,是臺灣地區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
  •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中華海洋文化 割不斷的兩岸情感紐帶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教授關向東 攝   中新網博鰲11月27日電 題:臺灣海洋大學校長:中華海洋文化,割不斷的兩岸情感紐帶  中新社 記者 關向東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教授26日深夜飛抵海口,27日下午又飛回臺北。他行色匆匆,只為見證一個歷史時刻:由海南省社會科學院和臺灣海洋大學聯合發起舉辦的首屆「中華海洋文化論壇」開幕。
  • 臺灣歷史課綱爭議延燒 朱立倫:各政黨把手拿開
    中新網8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針對臺灣學生課綱爭議延燒,身兼國民黨主席的新北市長朱立倫今早出席活動時表示,國民黨將召開談話會與朝野進行溝通;並代表國民黨表態贊成「立院」召開臨時會,讓課綱爭議能有個圓滿的結果之外,會期內沒有通過的非政治性的民生法案,也將一併解決。
  • 臺灣大學校長互評調查 臺灣科技大學辦學績效最佳
    華夏經緯網2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了解各大學辦學績效,根據雜誌最新大學校長互評調查顯示,臺灣科技大學獲選為辦學績效最佳,其次是逢甲大學,進步幅度最大的則是雲林科技大學。    據報導,Cheers雜誌7日公布「2017大學辦學績效最佳Top20調查」,針對151所大專院校(不含專科學校)校長進行問卷調查,每位校長至多可推薦3所學校,共回收140份問卷,回收率92.7%。
  • 臺灣大學準校長被曝抄襲碩士生論文 遭「綠委」檢舉
    海外網1月25日電 臺灣大學校長當選人管中閔還未就任就風波不斷。接獲爆料的「綠委」張廖萬堅直指,管中閔與臺灣暨南大學教授陳建良合作發表的一篇論文涉嫌抄襲臺灣暨南大學碩士班一名學生的學位論文。對此,張廖萬堅已向臺灣教育部門檢舉,要求必須徹查。
  • 頂大校長嘆:臺灣恐將沒有一流大學
    臺大對此憂心表示,臺當局年改後,已造成未來臺大65歲退休教授的月退俸低於55歲的中小學退休教師,要留下資深的優秀教授更加不容易,臺當局若不提出因應對策,臺灣高教恐會沉淪為「第三世界水平」。臺灣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也表示,1980年代大量海外人才回臺任教,而他們現在已到了要退休的年齡,未來10年內,可能整批、大量的退下去,但臺灣大學每年仍須要補進1000至1500位教師,可現況則是年輕一輩似乎接不上來,臺灣高教確實面臨危機。
  • 臺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一行訪問吉林大學
    4月5日,臺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副校長李篤中一行訪問吉林大學,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會見了廖慶榮一行。雙方共同籤署了《吉林大學與臺灣科技大學學術交流合約書》。 李元元對廖慶榮一行表示歡迎,簡要介紹了吉林大學的學科特色、校務管理及與臺灣高校的合作情況,希望未來兩校在相關優勢學科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推動兩校師生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廖慶榮對李元元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臺灣科技大學的發展近況,希望在兩校建立姊妹校的基礎上開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