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洋大學校長:中華海洋文化 割不斷的兩岸情感紐帶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中華海洋文化 割不斷的兩岸情感紐帶

2015-11-27 21:00: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教授27日在海南博鰲,出席由海南省社會科學院和臺灣海洋大學聯合發起舉辦的首屆「中華海洋文化論壇」開幕式。 關向東 攝

  中新網博鰲11月27日電 題:臺灣海洋大學校長:中華海洋文化,割不斷的兩岸情感紐帶

  中新社 記者 關向東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教授26日深夜飛抵海口,27日下午又飛回臺北。他行色匆匆,只為見證一個歷史時刻:由海南省社會科學院和臺灣海洋大學聯合發起舉辦的首屆「中華海洋文化論壇」開幕。這是兩岸首個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論壇,未來將在兩岸輪流舉行。

  張清風接受中新社獨家專訪表示:東海、南海是兩岸共同的「內海」,中華海洋文化無所不包,可以時間為縱軸,把兩岸共同的海洋歷史、經貿、航行、生活等聯結起來,是兩岸割不斷的情感紐帶。大陸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不僅在法理、經貿等方面,也在情感上把兩岸的歷史、今天和未來,時間和空間聯結起來,非常高明。

  「其實,兩岸海洋學界的交流已經非常密切」,張清風告訴中新社,由中國海洋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發起的「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大學校長論壇」,從2010年在臺灣基隆舉辦第一屆開始,每年一次在兩岸舉行,已經在上海、高雄、青島、湛江先後舉辦六屆,專業主題涉及水產養殖、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等。兩岸的海洋大學學術交往、合作辦學、師生交流已蔚然成風。

  張清風表示,「兩岸在海洋話題方面不游離,交流沒有障礙。兩岸有共同的海洋歷史文化認知,特別是在南海九段線問題上的態度更是高度一致。」

  「當今世界,誰能抓住海洋誰能領風騷,我很佩服大陸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連續將海洋作為優勢領域來發展的戰略。」

  張清風介紹,臺灣海洋大學是臺灣島內唯一擁有海洋相關領域完整系所的大學,是臺灣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最高學府,代表著臺灣海洋相關學科領域的最高水準,除了海產養殖、漁業、工程、海運等理工系科,其海洋人文社學科建設也很完整,包括海洋文化、海洋教育、海洋政法、海洋事務、海洋資源、海洋文創等系院所。該校的海洋教育研究所2012年專門建設了「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負責全臺海洋教育資源整合,將海洋教育內容編輯進中小學教材,引導民眾知海、愛海、親海;該校還負責全臺的海洋人力資源分析,培養涉海人才。

  作為水產養殖方面的專家,張清風眼中的大海無限寬廣而有深度,是立體的資源,蘊藏著寶藏。「同時,海洋的暖化、酸化,南北極變暖導致海水平面上升,對全球的氣候影響很大,這些都要全球合作,小心應對。」

  他表示:臺灣學界讚嘆大陸提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其不僅在經貿、航行、科技等領域,更在文化、情感方面將兩岸的歷史、現實、未來有效聯結,希望「中華海洋文化論壇」未來的研究對此有所深化。(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積極開展與臺灣高等學校合作交流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青島消息 位於山東省青島市的中國海洋大學較早地開展了對臺交流與合作,積極與臺灣院校建立交流合作關係,協議院校包括臺灣海洋大學、成功大學、中山大學、義守大學、臺北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
  • 兩岸關係「划龍舟」 蔡英文你卻在岸上走
    兩岸龍舟賽(資料圖)在蔡英文大搞「文化臺獨」,試圖割裂兩岸民眾情感。而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兩岸民眾卻通過一系列慶祝活動來表達彼此的文化認同。海外網(m.haiwainet,cn)網友賈永輝投稿分析,兩岸文化聯結割不斷,兩岸情感認同擋不住,蔡英文「去中國化」終會失敗。
  • 臺灣海洋大學
    1964年升格臺灣省立海洋學院   1979年改制「國立」臺灣海洋學院   1989年升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類型:綜合大學   校長:李國添   所在:臺灣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二號   校園:市區
  • 弘揚正能量 兩岸一家親——淺述揭陽與臺灣三山國王文化交流工作
    三山國王信仰文化是地域精神民俗文化,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既傳承鄉土優秀文化,又是兩岸同胞「神同源,文化同宗」的精神連結,更是「人同根,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近年來,揭陽市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挖掘三山國王民俗文化內涵,推進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核心價值具體化、生活化、大眾化,增進兩岸同胞對三山國王民俗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認同。據統計,臺灣三山國王信眾有700多萬人,如雲林縣大碑鄉太和街三山國王廟就擁有信眾近50萬人。
  • 臺灣學生走訪扁鵲故裡 訪文化聽教誨
    (圖片來源:山東中醫藥大學)  傳承中醫藥文化 推動兩岸文化學術交流  活動邀請全國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王新陸教授為山東中醫藥大學35名在校臺灣學生、部分在校留學生等共120餘人作了題為「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的報告,從「
  • 臺灣島內舉辦兩岸大學校長論壇:共同邁向世界一流
    臺灣島內舉辦兩岸大學校長論壇>   中國臺灣網11月24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為期兩天的「由亞洲一流邁向世界一流」的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昨天在島內的成功大學登場。
  •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臺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
    一方面,要在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和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基礎上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臍帶」,是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應遵循的「大一統」和合文化的重要支點,在網際網路時代,尤其要重視中華文化在兩岸的共同話語體系建設。抗日戰爭時期臺灣同胞沒有缺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同胞不該也不會缺席。
  •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本屆論壇以「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主題,廣邀兩岸專家學者進行交流研討,對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開展文化交流合作具有積極意義。
  • 兩岸學者研討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管理事宜
    新華社福州9月20日電(記者來建強)「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研討會」20日在福州召開,這是2009海峽(福州)漁業周的重要活動之一。來自兩岸相關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眾多專家學者,圍繞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漁事管理等多個議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這是近年來兩岸學界第四次舉辦有關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的研討會。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率團來訪 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成功舉辦
    ,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發表了題為「多元文化的臺大與北大的時空交匯」的主題演講。兩位校長表示,臺大在北大設立聯絡處,將為建立校際戰略聯盟、落實並推進各類合作項目提供有力保障。情感的延續,合作的升溫作為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的序曲,18日,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接見了臺灣大學代表團一行,郝平副部長對臺灣大學代表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 臺灣學者發來「跨海視頻」:兩岸文化交流不應中斷
    華夏經緯網12月2日訊: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2日在廈門舉行,海峽兩岸近70餘位出版業界代表及專家學者與會共同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兩岸出版交流拓展深耕、出版與人文智庫平臺建設、人文智庫與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 海洋文化特徵及中國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與所在區域的海洋環境、資源特點及經濟發展水平密切有關,具有時代的特徵、區域的特徵,以及當代全球一體化發展的特徵。一、海洋是全球聯通的,海洋文化的發展具有開放、傳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點。世界海洋文化的發展,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因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1.
  •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Sandra Harding校長一行訪問中國海洋大學
    2018年5月9日下午,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CookUniversity)校長Sandra Harding,副校長Ian Gordon、Me lissa Bank一行訪問中國海洋大學。
  • 兩岸大學校長:交流合作有利於教育資源整合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李江濤、馬巖)在北京出席2013海峽兩岸教育論壇的多位大學校長提出,兩岸大學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與挑戰,加強交流合作將有利於兩岸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勢整合,推動兩岸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共創雙贏局面。    臺灣華梵大學校長朱建民認為,兩岸高等教育固然存在差異,但也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與挑戰。例如臺灣出現少子女化,造成教育供過於求。
  • 福大聯手臺灣海洋大學 培養海洋人才
    N本報記者 李薇 通訊員 王憶希 本報訊 今年9月起,福州大學將與臺灣海洋大學聯手培養海洋裝備設計和近海工程方面的人才,計劃招收160名本科生,在福大學習三年,在臺灣海洋大學學習一年。 昨日上午,兩校在福大旗山校區籤訂了交流合作協議。
  • 將文化活動泛政治化,只會升高兩岸衝突風險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在兩岸交流中,除了廣泛的經貿聯繫,眾多文化、教育、娛樂等交流活動也長期是兩岸之間加強情感聯結、增進了解與互信的重要渠道。
  • 交流兩岸名詞術語 促進科學文化繁榮
    記者:請您談談海峽兩岸開展科技名詞交流對照工作的重要意義。路甬祥:海峽兩岸科技名詞交流對照工作對於發展兩岸科教、經貿、文化關係十分重要,是胡錦濤總書記講話中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方針的重要體現。兩岸已分隔半個多世紀,這個時期正是現代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歷史階段。兩岸由於互不溝通,各自定名,導致科技名詞不一致。
  • 浙江海洋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新校長來了!
    2018-12-06 14:37 | 浙江海洋大學微信公號12月6日上午,浙江海洋大學召開教師幹部大會,陳建孟出任浙江海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陳建孟在會上表示,省委對新提任的幹部進行集體談話,省委領導在30多所高校中特別點到了浙江海洋大學,指出浙江海洋大學發展要適應舟山的特殊定位和海洋戰略的高要求,要把浙江海洋大學辦好。會後,即將轉任浙江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的嚴小軍對陳建孟說:「我們之間的合作一定是愉快的。」陳建孟也用這句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 兩岸航海技術與海洋工程研討會舉行 專家交流最新成果
    廈門網訊(通訊員 林嫦娥 蘇文土 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6月9日至10日,由中國航海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等單位與集美大學聯合主辦的2018海峽兩岸航海技術與海洋工程研討會在廈門舉行。
  • 中國首家海洋文化教育聯盟成立
    圖為海洋文化教育聯盟成立現場。史軼夫 攝中新網哈爾濱9月18日電(金聲 記者 史軼夫)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牽頭,聯合涉海高校、海洋科研院所、海洋類文博館、科普館、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共同發起的海洋文化教育聯盟於18日在哈爾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