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教授27日在海南博鰲,出席由海南省社會科學院和臺灣海洋大學聯合發起舉辦的首屆「中華海洋文化論壇」開幕式。 關向東 攝
中新網博鰲11月27日電 題:臺灣海洋大學校長:中華海洋文化,割不斷的兩岸情感紐帶
中新社 記者 關向東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教授26日深夜飛抵海口,27日下午又飛回臺北。他行色匆匆,只為見證一個歷史時刻:由海南省社會科學院和臺灣海洋大學聯合發起舉辦的首屆「中華海洋文化論壇」開幕。這是兩岸首個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論壇,未來將在兩岸輪流舉行。
張清風接受中新社獨家專訪表示:東海、南海是兩岸共同的「內海」,中華海洋文化無所不包,可以時間為縱軸,把兩岸共同的海洋歷史、經貿、航行、生活等聯結起來,是兩岸割不斷的情感紐帶。大陸提出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不僅在法理、經貿等方面,也在情感上把兩岸的歷史、今天和未來,時間和空間聯結起來,非常高明。
「其實,兩岸海洋學界的交流已經非常密切」,張清風告訴中新社,由中國海洋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發起的「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大學校長論壇」,從2010年在臺灣基隆舉辦第一屆開始,每年一次在兩岸舉行,已經在上海、高雄、青島、湛江先後舉辦六屆,專業主題涉及水產養殖、海洋工程、海洋科學等。兩岸的海洋大學學術交往、合作辦學、師生交流已蔚然成風。
張清風表示,「兩岸在海洋話題方面不游離,交流沒有障礙。兩岸有共同的海洋歷史文化認知,特別是在南海九段線問題上的態度更是高度一致。」
「當今世界,誰能抓住海洋誰能領風騷,我很佩服大陸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連續將海洋作為優勢領域來發展的戰略。」
張清風介紹,臺灣海洋大學是臺灣島內唯一擁有海洋相關領域完整系所的大學,是臺灣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最高學府,代表著臺灣海洋相關學科領域的最高水準,除了海產養殖、漁業、工程、海運等理工系科,其海洋人文社學科建設也很完整,包括海洋文化、海洋教育、海洋政法、海洋事務、海洋資源、海洋文創等系院所。該校的海洋教育研究所2012年專門建設了「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負責全臺海洋教育資源整合,將海洋教育內容編輯進中小學教材,引導民眾知海、愛海、親海;該校還負責全臺的海洋人力資源分析,培養涉海人才。
作為水產養殖方面的專家,張清風眼中的大海無限寬廣而有深度,是立體的資源,蘊藏著寶藏。「同時,海洋的暖化、酸化,南北極變暖導致海水平面上升,對全球的氣候影響很大,這些都要全球合作,小心應對。」
他表示:臺灣學界讚嘆大陸提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其不僅在經貿、航行、科技等領域,更在文化、情感方面將兩岸的歷史、現實、未來有效聯結,希望「中華海洋文化論壇」未來的研究對此有所深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