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名湖到日月潭•聲音】臺大校長李嗣涔解讀「世界一流大學」

2020-11-22 北大新聞網

編者按: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兩岸學人綿延的情誼。一紙熱情的邀請,拉近了兩岸大學間的距離。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相信在友好與互利的氛圍下,兩岸高等教育合作將結出新的碩果。

在這個清新的初夏時節,願北大之行帶去燕園學子的問候,滿載著交流合作的成果,將寶島的情誼帶回燕園,帶到北大師生身邊

 

2010年12月,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一行曾來訪北大,舉行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在此期間,李嗣涔校長接受北大校刊記者專訪,就如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發表自己的看法。

綜合性大學以教育為最主要目的  

作為臺灣地區最好的綜合性大學之一,臺大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李嗣涔校長認為,綜合性大學要以教育為最主要目的。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後,科學技術進步,大學才開始承擔科研任務;在民族國家出現之後,大學開始為服務社會貢獻力量。臺大對「世界一流大學」的理解是:在浩如煙海的學科研究領域中的某一些領域做到世界一流,「比如我們希望在過去的5年裡有15個領域能夠世界領先,在未來5年裡希望20到30個領域能夠領先,朝著這個目標往前走,以後希望能夠達到50個」。  

為了發展頂尖一流大學,臺灣從2005年開始實施「5年500億」計劃,截至2010年,第一批計劃即將結束。在此計劃的幫助下,臺大的硬體和軟體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修繕宿舍、建立教研中心、建立校園學習網絡等。改善了基礎設施後,臺大開始在吸引人才方面下大力度。「我們主要有兩個渠道,一個是自己培養,一個是從外國引進。」「臺大目前有60%的教師有美國博士學位,10%有歐盟國家博士學位,10%有日本博士學位。」李嗣涔提及此,頗感自豪,「我們有各個方面的人才,但是面臨的問題就是需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針對近幾年興起的大學排行榜,李嗣涔認為應該「把它當作一個標準和指標來參照,但是不應該被它牽著鼻子走,不能夠因為追隨大學排行榜就不顧其他方面的考慮,否則就會走上一條沒有實際追求的道路。」而臺大追求的,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人發展的平臺和基礎。臺大為學生提供了眾多通選課,鼓勵學生們參與多彩的社團活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一個人常常就是因為某一句話和某一堂課的啟發,有了一生奮鬥的動力,我希望臺大的學生能在大學課堂上感受到這一點。」  

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臺大在校友工作方面做得很到位。「校友工作,最關鍵的是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用心。」李嗣涔說,「我們向全世界的臺大校友發出呼籲,每年每個臺大校友向臺大捐款100美金」,校友的支持,會讓臺大更快地邁向世界一流大學。  

新時代的學生有豐富的創意  

李嗣涔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並有機會接觸了第一批大陸赴美國留學的6名留學生。「印象中他們的穿著很樸實,女生留著清湯掛麵的頭髮,學習十分刻苦。」「現在的臺大學生,學習用功程度不如我們當年。」李嗣涔評價說,「但是在創意方面,現在的學生比我們有優勢。」臺大和北大一樣,有350到400個註冊學生社團,還有100多個學生自治團體。「他們在舉辦活動上很活躍」,比如在2008年,學務部在學生的提議下,舉辦了臺大吉祥物的設計和評選活動,吸引了全校學生的關注。通過初評和複評,將取材於臺大「椰林大道」的「椰林寶寶」選為臺大的吉祥物,從此臺大的文體活動中從來不缺它的身影。2011年5月在臺大舉辦『北京大學日』,也希望看到北大學生和臺大學生更多的交流互動。」李嗣涔對此表示很期待。  

如今,臺大為學生提供了多樣的對外交流機會。「我們有雙學位制度,和法國、日本、奧地利、美國等都有合作,學生在兩個學校各花一段時間學習,兩個學校都頒給學位證。」目前,臺大和北大正在加緊學位互相認證的工作。此外,臺大、北大和南加州大學也在建立「互動課堂」的平臺,這個項目利用了北大和臺大各自的優勢,將各自學校在歐美的盟校吸引到互動課堂平臺中,將雙邊交流變成三邊的合作交流。「現在的學生要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而不是天天對著電腦和網絡。」李嗣涔認為,通過臺大和北大的交流互動,臺大學生們知道了北大學生勤奮好學的標準是什麼,北大學生感受到了臺大的多元文化氛圍和提倡創意的精神。  

在李嗣涔的眼中,現在的大學生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和觀點,有通識教育,有對外交流,他們的成長平臺非常廣闊。(文/鄭禕寧)

 

編輯:文尚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大學是社會良心的最後堡壘
    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話開門見山。 今年57歲,祖籍河南的李嗣涔自2005年6月起擔任臺灣大學校長,他是臺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碩士、博士。 臺大是臺灣的第一學府,也是全臺灣學生最嚮往的大學,其追求的目標,就是進入世界大學排名的前百大,而培養尖端人才、塑造名校品牌,則是臺大曆來努力的方向。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率團來訪 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成功舉辦
    北京大學與臺灣大學於1995年籤署學術交流備忘錄以來,兩校之間的學術交流、人員往來十分活躍,雙方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諸多有益的嘗試。如今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學位互相承認亦已實現,北大與臺大著眼於未來發展,將建立更為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共同邁向世界一流大學。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訪問山東大學
    8月31日,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夫人到訪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會見李嗣涔一行,雙方就如何深化兩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副校長樊麗明參加會見。徐顯明對李嗣涔的到訪表示歡迎。他談及了與李嗣涔過去交往的愉快經歷,介紹了山東大學悠久的辦學歷史及目前學科發展狀況。徐顯明特別向客人介紹了山東大學前身山東大學堂的辦學章程。
  • 臺大校長李嗣涔讓《靈界科學》照亮未知世界!
    我們怎麼樣能證實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他們與我們不相干,還是密切相關呢?臺大李嗣涔教授,從訓練孩童「手指識字」出發,研究人體「特異功能」神秘領域二十多年,其結果會讓你也說:「我的唯物世界觀徹底被顛覆了!」,他以邂逅的方式發現了靈界的存在。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會開一半腦中風 狀態穩定
    來源:華夏經緯網  會開一半 臺大校長李嗣涔中風開刀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天下午主持會議時,因身體不適暈眩,送臺大醫院急診,醫療團隊評估為輕微腦中風,緊急開刀清除血塊後,狀況穩定,目前於加護病房觀察治療,今天原訂與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會面,可能由副校長陳泰然接待。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來濟源市參觀考察
    懷著對家鄉的惦念之情,4月20日至21日,臺灣大學校長、祖籍河南濟源的李嗣涔教授來濟源市參觀考察。市領導趙素萍、何雄、薛興國、任傳國、白玉成、崔丙亮、胡漢陽及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學通等親切會見李嗣涔一行。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說靈異、宗教、特異功能(視頻)
    李嗣涔,男,1952年8月13日出生於臺灣,祖籍河南省濟源市,臺灣大學校長,是臺灣地區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
  • 臺大校長李嗣涔:積極推動兩岸學術交流
    李嗣涔認為,臺灣應更全球化,也肯定馬政府兩岸學術交流政策。針對部分人士憂心開放承認大陸學歷,會衝擊臺灣學生就學與工作機會,李校長認為,臺灣有證照制度,這些並不成問題。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一行昨日天下午拜會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李校長就臺大的發展戰略、兩岸高等教育界的交流合作等問題,接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專訪。
  • 臺大前校長李嗣涔教授9月22日受邀北京中醫藥大學講座
    李嗣涔,1974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臺大)電機系學士班,並於1977年及1981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主要研究 GaAs/AlGaAs 異質接面元件的研究。1980年到1982年間於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工作,從事非晶矽太陽電池的開發,李嗣涔先生於1982年返臺,於臺大電機系擔任副教授,1986年晉升教授。並在2005年~2013年期間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 臺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來到安福縣省親
    9月29日,臺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來到其母親原籍安福老家看望親屬。安福縣委副書記龔海生、安福縣臺辦負責人陪同活動。  李嗣涔,1952年出生於中國臺灣,1974年畢業於臺灣大學(臺大)電機系學士班,並於1977年及1980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2005年通過臺灣地區「教育部」遴選,擔任臺灣大學校長。
  • 李敖開天眼——與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對話
    歡迎關注心靈第一大微信平臺李敖開天眼——訪問李嗣涔教授李嗣涔,1952年出生於臺灣,祖籍河南省濟源市,臺灣大學校長,是臺灣地區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半導體領域,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
  • 【臺大校長報告】我們證實了宗教世界「靈界' 的存在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一行訪問天津大學
    人民網•天津視窗2月14日電:2月10日,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夫人等一行四人訪問天津大學。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在會議樓貴賓室會見代表團。自動化學院院長賈洪傑等陪同會見。  劉建平代表天津大學對臺大代表團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該校的歷史沿革、學科特色以及教學科研發展的相關情況。雙方就科研合作、人員交流和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交流。雙方一致認為兩校在智能電網和微電網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希望加強在以上領域的人員互訪,推動兩校的實質性合作,從而輻射區域經濟與科技發展,為進一步深化津臺的友好關係做出努力。
  • 臺大校長李嗣涔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
    臺大校長李嗣涔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圖片來源:濟源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濟源消息 日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4月20日,濟源市委書記趙素萍、市長何雄會見了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濟源市委副書記薛興國、市政協主席任傳國、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白玉成、市人大副主任崔丙亮、市政府副市長胡漢陽、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學通等參加了會見。
  • 臺大校長李嗣涔:練氣打坐修煉的科學本質
    陳宇廷:我主要想請問一下李校長,您這幾年正在做什麼,預備做哪些方面的研究開發,跟大家做一個分享臺大前校長李嗣涔:好的,我很高興終於不當校長了,可以回到我最喜歡的覺性科學的研究。作為一個大的領域嘗試在理解氣的本質,我們從分子結構開始,分子的時空結構,一直到幾何結構。像這個房子的架構,它裡面都充滿了氣,它為什麼會是這樣?所以我們有一個大的領域在做氣的本質的東西。我們也希望把這個東西引到醫學上面,因為中國傳統裡面中醫講氣講經絡,它可以治病的。它怎麼治病,它治病的原理是什麼?
  • 三觀顛覆 ‖ 前臺大校長李嗣涔科學實驗證明:舉頭三尺有神明!
    李嗣涔李嗣涔為臺灣大學電機系、電子所固態組、電機所醫工組教授,並擔任幾個社團的指導教授,先後有臺大星艦學院、臺大特異功能社。在臺大校務行政方面,其於1996年到2002年間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教務長,2005年通過臺灣地區「教育部」遴選,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校長。目前在做人體潛能方面的研究。
  • 臺大校長李嗣涔:博士賣雞排,無須過度放大
    臺大校長李嗣涔:博士賣雞排,無須過度放大 2013年03月16日 16:0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大校長李嗣涔以具理想做有誠信的人期勉畢業生
    中新社臺北六月二日電 (記者 陳立宇 曾嘉)臺灣大學二日上午舉行新一屆畢業生典禮,校長李嗣涔在致詞時向畢業生強調端正工作態度,堅持理想,做一個待人真誠,言而有信的人的重要性。   臺大今年共有八千多名畢業生
  • 臺大校長(李嗣涔教授)科學證明 佛 、 神 、靈界存在
    李嗣涔,1974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臺大)電機系學士班,並於1977年及1980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主要研究
  • 臺大校長李嗣涔再談特異功能說引發部分學者爭議
    中新網8月16日電 臺大校長李嗣涔上任之後,曾因研究特異功能引發科學界多位學者強烈抨擊。不過,好久不談特異功能的他,15日在一場科學營活動中再度詳述自己已經涉獵多年的手指識字理論,也不諱言主流科學家排擠這種框架外的科學,但在臺大部分教授耳裡,似乎不怎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