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長李嗣涔:積極推動兩岸學術交流

2020-11-22 東方網

   東方網1月14日消息: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日接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專訪時表示,臺灣明年開放承認大陸學歷後,兩岸學術交流將大幅開展。臺大規劃明年開始對大陸招收碩士生、博士生,一段時間後再招收一般大學部學生(本科生),但會有比例限制。

  李嗣涔認為,臺灣應更全球化,也肯定馬政府兩岸學術交流政策。針對部分人士憂心開放承認大陸學歷,會衝擊臺灣學生就學與工作機會,李校長認為,臺灣有證照制度,這些並不成問題。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一行昨日天下午拜會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李校長就臺大的發展戰略、兩岸高等教育界的交流合作等問題,接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專訪。

  針對兩岸學界交流合作的問題,李嗣涔表示,過去由於臺灣不承認大陸學歷,學生交流的規模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兩岸學界、教育界的交流合作正在積極推動中。比如大陸學生來臺灣交換學習的時間已經由四個月增加至半年,很快會增加到一年。而明年,臺灣就會承認大陸學歷,至少是承認重點大學學歷。

  李嗣涔指出,目前臺灣大學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等多所著名學府有交換生的安排。他相信,未來大陸到臺灣讀書的學生會不斷增加,當然也會有一個比例限制。臺大招收的大陸學生,初期主要應是碩士生和博士生,以後也會擴展到本科生。

  在昨日的專訪,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兼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周建閩首先向李校長介紹了中評社及中國評論月刊的歷史和現狀,並向李嗣涔校長提出了有關臺灣大學在教學育人特點、未來發展規劃、與大陸學界的交流合作等問題。

  民進黨1025大遊行,特別在臺大羅斯福路校門口拉出一條反對開放大陸學歷的抗議大隊。對於臺灣部分人士擔心開放會影響臺灣本地學生的就讀、就業機會,李嗣涔認為,這些都不成問題,現在都需要證照與許可證(PERMIT),例如臺灣人想去美國工作也要申請WORKING PERMIT。臺灣十分缺乏高科技的人才,如果臺灣本地現成就有大量高科技人才,我們還需到外地去找嗎?

  對於身為臺灣第一學府,李嗣涔校長說,臺灣大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播,更重視學生個人品質、個人特質的培養,因為一個人僅僅有專業知識還不足以成就一番事業。他說,臺大非常重視通識教育,希望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與參與,培養服務社會的情懷。

  李校長說,臺大是擁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學,有三萬多名學生。培養尖端人才,塑造名校品牌,歷來是臺大努力的方向;而一所好的大學,擁有出眾的人才是第一位的。所以臺大從世界各地尋求人才,包括很多有潛力的年輕學者。臺大的醫學教研實力很強,在肝炎和肝癌的醫學研究方面可以說是世界領先;同時臺大在晶片設計方面,也領先於世界各大學。目前,他們正在十餘個領域努力提升、加強自己的科研水平,使臺大未來能步入全球大學的百強之列。

  李校長指出,臺大針對目前存在的狀況,未來會加強前瞻性的研究,並強化產學合作。

  臺大創立於1928年,是臺灣最早設立也是最完整的綜合型兼研究型大學。目前約有一萬七千名本科生,研究生約一萬三千人。設十一個學院,五十四個學系,九十六個研究所,五個研究中心。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第三次訪臺,由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兼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周建閩、中評社新聞總監俞雨霖、中評社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王平組成。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率團來訪 北京大學「臺灣大學日」成功舉辦
    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自2005年6月擔任校長以來,一直為積極推動與大陸高校尤其是北大的合作而努力。,臺灣大學李嗣涔校長發表了題為「多元文化的臺大與北大的時空交匯」的主題演講。北大與臺大的第二次交匯,則以1945—1950年期間赴臺的一批北大人為代表,在臺灣大學的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又以曾擔任北京大學助理校長的傅斯年對臺大的建設居功至偉,奠定了臺大延續至今的治校理念和學術之魂。李嗣涔校長還引用傅斯年校長的名言「貢獻這個大學於宇宙的精神」,闡述了自己的治學理念。
  • 臺大校長談「錢學森之問」:要敢做人所未做(圖)
    在校長辦公室裡,校長李嗣涔接受了深圳特區報記者一個小時的專訪。訪談中,李嗣涔談到了臺灣大學的歷史、現況和綿延傳承的校訓、辦學風格,談到了當今時代大學教育面臨的困境和未來的出路,也談到了對加深兩岸高校交流合作、共創雙贏的期許,並且對即將在深圳舉辦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提出了美好的祝願。  當說起深圳正在積極籌辦中的南方科技大學時,李嗣涔更是提出了中肯的建言。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大學是社會良心的最後堡壘
    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說話開門見山。 今年57歲,祖籍河南的李嗣涔自2005年6月起擔任臺灣大學校長,他是臺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碩士、博士。 臺大是臺灣的第一學府,也是全臺灣學生最嚮往的大學,其追求的目標,就是進入世界大學排名的前百大,而培養尖端人才、塑造名校品牌,則是臺大曆來努力的方向。
  • 【從未名湖到日月潭•聲音】臺大校長李嗣涔解讀「世界一流大學」
    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 臺大校長李嗣涔再談特異功能說引發部分學者爭議
    中新網8月16日電 臺大校長李嗣涔上任之後,曾因研究特異功能引發科學界多位學者強烈抨擊。不過,好久不談特異功能的他,15日在一場科學營活動中再度詳述自己已經涉獵多年的手指識字理論,也不諱言主流科學家排擠這種框架外的科學,但在臺大部分教授耳裡,似乎不怎麼認同。
  • 臺大校長李嗣涔寄信給全校畢業生 提"求職準則"引網友激辯
    人民網5月24日電 畢業季將至,不少新鮮人即將出社會求職,日前,臺大校長李嗣涔更是寄信給全校畢業生,提醒他們找工作時「別太在乎薪水」、「不要太在意『準時上下班』」。不過,這些「找工作準則」被PO上網後,引發兩方激烈的辯論,有人痛批校方竟跟資方一起「奴化」員工,也有人認為,臺大生的確比較「傲」,提醒一下也好。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一行訪問天津大學
    人民網•天津視窗2月14日電:2月10日,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夫人等一行四人訪問天津大學。天津大學黨委書記劉建平在會議樓貴賓室會見代表團。自動化學院院長賈洪傑等陪同會見。雙方就科研合作、人員交流和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合作進行了交流。雙方一致認為兩校在智能電網和微電網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希望加強在以上領域的人員互訪,推動兩校的實質性合作,從而輻射區域經濟與科技發展,為進一步深化津臺的友好關係做出努力。  李嗣涔表示,本次訪問是一次結識之旅,希望通過本次訪問,建立兩校全方位、多層次、跨學科的合作交流。
  • 臺大校長李嗣涔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圖片來源:濟源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22日濟源消息 日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赴河南濟源參訪。4月20日,濟源市委書記趙素萍、市長何雄會見了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一行。濟源市委副書記薛興國、市政協主席任傳國、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白玉成、市人大副主任崔丙亮、市政府副市長胡漢陽、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趙學通等參加了會見。
  • 臺大校長李嗣涔:博士賣雞排,無須過度放大
    臺大校長李嗣涔:博士賣雞排,無須過度放大 2013年03月16日 16:0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訪問山東大學
    8月31日,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及夫人到訪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會見李嗣涔一行,雙方就如何深化兩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副校長樊麗明參加會見。徐顯明對李嗣涔的到訪表示歡迎。他談及了與李嗣涔過去交往的愉快經歷,介紹了山東大學悠久的辦學歷史及目前學科發展狀況。徐顯明特別向客人介紹了山東大學前身山東大學堂的辦學章程。
  • 臺大校長遴選委員 蔡英文落選
    臺大昨天舉行校務會議,投票選舉13位「校長遴選委員」。圖為監票委員查封票匭。記者黃義書/攝影       臺大校務會議昨天選出下一任校長「遴選委員」名單,168位校務會議代表經過一天的投票,選出13位遴選委員。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以管理學院「校友或社會公正人士」的身分當選。由臺大法學院提名的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則沒有上榜。     臺大校長李嗣涔表示,尊重校內的投票結果。
  • 臺大校長(李嗣涔教授)科學證明 佛 、 神 、靈界存在
    李嗣涔,1974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臺大)電機系學士班,並於1977年及1980年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分別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主要研究
  • 管中閔就任臺大校長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 臺灣大學校長人事任命爭議歷經一年的紛爭後,當選校長管中閔8日終於正式就職。臺大也終於結束了500多天沒有校長的日子。8號上午,臺大舉行了校長交接典禮,管中閔從臺教育部門官員和代理校長手中,接下聘書及印信,正式就職。管中閔在隨後的致詞中表示,臺大是臺灣最耀眼的一頂冠冕,但近年來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昔日光榮似已褪色,所以臺大需要徹底擺脫邊緣化處境,他為此會全力以赴,義無返顧。臺大校長 管中閔:昨天的風雨過去了,明天才是我們奮鬥的戰場。
  • 兩岸高校首辦EMBA班在臺畢業
    6月23日15時36分,身穿黑色學位服的煙臺麥特集團總裁蓋方俯下身,由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將帽穗由右邊撥到左邊。  「我心裡非常激動。」從李嗣涔手中接過畢業證書的蓋方說,自己今天才知道無意中創造了歷史。  海峽兩岸高等學府首度合作開辦的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班——「復旦—臺大EMBA項目」2010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正式開學。
  • 臺大校長李嗣涔:練氣打坐修煉的科學本質
    陳宇廷:我主要想請問一下李校長,您這幾年正在做什麼,預備做哪些方面的研究開發,跟大家做一個分享臺大前校長李嗣涔:好的,我很高興終於不當校長了,可以回到我最喜歡的覺性科學的研究。李嗣涔:過敏。過敏是現代人最大的困擾,不曉得碰到什麼東西過敏。他們可以找出來你是什麼過敏,他就幫你刮經絡,讓你經絡通了以後,你只要一天24小時之內,不要再碰到這個過敏源,一天之後就好了,十幾年二十年的痼疾可以在一天之內治好。所以現在有七個科的醫生來加入這個團隊,因為太神奇了。牙疼、皮膚甚至神經,很多的病症一天就可以把它解決。
  • 臺大校長李嗣涔以具理想做有誠信的人期勉畢業生
    中新社臺北六月二日電 (記者 陳立宇 曾嘉)臺灣大學二日上午舉行新一屆畢業生典禮,校長李嗣涔在致詞時向畢業生強調端正工作態度,堅持理想,做一個待人真誠,言而有信的人的重要性。  李嗣涔說,同學們踏出校園後,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樣「好山好水、一帆風順」,作為社會新人,應學習如何作部屬、接受上級領導,也要學習如何和別人進行團隊合作,與人溝通,把事情做好。   他說,約半個月前,曾接獲一封署名「藍領勞工林先生」的電子郵件,嚴厲批評部分社會新鮮人在高學歷光環下,不謙虛、不敬業、不熱心工作,沒有時間觀念等。應引以為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兩岸大學校長:交流合作有利於教育資源整合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李江濤、馬巖)在北京出席2013海峽兩岸教育論壇的多位大學校長提出,兩岸大學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與挑戰,加強交流合作將有利於兩岸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勢整合,推動兩岸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共創雙贏局面。    臺灣華梵大學校長朱建民認為,兩岸高等教育固然存在差異,但也面臨一些共同的問題與挑戰。例如臺灣出現少子女化,造成教育供過於求。
  • 震撼:臺大校長科學實驗證明佛、神、靈界的確存在
    為臺灣地區早期研究非晶矽的學者,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在該領域有一定聲望。後來應臺灣地區「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陳履安等人的邀請轉入氣功、特異功能方面的研究,而使其學術地位充滿爭議性。李嗣涔為臺灣大學電機系、電子所固態組、電機所醫工組教授,並擔任幾個社團的指導教授,先後有臺大星艦學院、臺大特異功能社。
  • 國臺辦: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是兩岸智庫交流的重要的平臺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介紹道,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由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全國臺灣研究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21世紀基金會、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舉行。
  • 臺大校長李嗣涔讓《靈界科學》照亮未知世界!
    當時在臺大電機系任教、臺大校長的李嗣涔教授,進行氣功研究與手指識字等特異功能實驗已有十年歷史;而當年的臺大心理系研究生,目前任教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的唐大侖,正是這個實驗團隊中的一員。回想起這段經歷,唐大侖承認,當初加入實驗團隊的原因,並非想證實特異功能的存在,恰恰相反是想去「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