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14日消息: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日接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專訪時表示,臺灣明年開放承認大陸學歷後,兩岸學術交流將大幅開展。臺大規劃明年開始對大陸招收碩士生、博士生,一段時間後再招收一般大學部學生(本科生),但會有比例限制。
李嗣涔認為,臺灣應更全球化,也肯定馬政府兩岸學術交流政策。針對部分人士憂心開放承認大陸學歷,會衝擊臺灣學生就學與工作機會,李校長認為,臺灣有證照制度,這些並不成問題。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一行昨日天下午拜會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李校長就臺大的發展戰略、兩岸高等教育界的交流合作等問題,接受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專訪。
針對兩岸學界交流合作的問題,李嗣涔表示,過去由於臺灣不承認大陸學歷,學生交流的規模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兩岸學界、教育界的交流合作正在積極推動中。比如大陸學生來臺灣交換學習的時間已經由四個月增加至半年,很快會增加到一年。而明年,臺灣就會承認大陸學歷,至少是承認重點大學學歷。
李嗣涔指出,目前臺灣大學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等多所著名學府有交換生的安排。他相信,未來大陸到臺灣讀書的學生會不斷增加,當然也會有一個比例限制。臺大招收的大陸學生,初期主要應是碩士生和博士生,以後也會擴展到本科生。
在昨日的專訪,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兼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周建閩首先向李校長介紹了中評社及中國評論月刊的歷史和現狀,並向李嗣涔校長提出了有關臺灣大學在教學育人特點、未來發展規劃、與大陸學界的交流合作等問題。
民進黨1025大遊行,特別在臺大羅斯福路校門口拉出一條反對開放大陸學歷的抗議大隊。對於臺灣部分人士擔心開放會影響臺灣本地學生的就讀、就業機會,李嗣涔認為,這些都不成問題,現在都需要證照與許可證(PERMIT),例如臺灣人想去美國工作也要申請WORKING PERMIT。臺灣十分缺乏高科技的人才,如果臺灣本地現成就有大量高科技人才,我們還需到外地去找嗎?
對於身為臺灣第一學府,李嗣涔校長說,臺灣大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播,更重視學生個人品質、個人特質的培養,因為一個人僅僅有專業知識還不足以成就一番事業。他說,臺大非常重視通識教育,希望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與參與,培養服務社會的情懷。
李校長說,臺大是擁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學,有三萬多名學生。培養尖端人才,塑造名校品牌,歷來是臺大努力的方向;而一所好的大學,擁有出眾的人才是第一位的。所以臺大從世界各地尋求人才,包括很多有潛力的年輕學者。臺大的醫學教研實力很強,在肝炎和肝癌的醫學研究方面可以說是世界領先;同時臺大在晶片設計方面,也領先於世界各大學。目前,他們正在十餘個領域努力提升、加強自己的科研水平,使臺大未來能步入全球大學的百強之列。
李校長指出,臺大針對目前存在的狀況,未來會加強前瞻性的研究,並強化產學合作。
臺大創立於1928年,是臺灣最早設立也是最完整的綜合型兼研究型大學。目前約有一萬七千名本科生,研究生約一萬三千人。設十一個學院,五十四個學系,九十六個研究所,五個研究中心。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第三次訪臺,由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兼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周建閩、中評社新聞總監俞雨霖、中評社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中評社副總編輯兼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羅祥喜、王平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