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之旅 用腳步感受大陸的溫度

2020-11-30 紅網

攝影:唐竟淳 劉俊

7月7日,2019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營在長沙開營。

紅網時刻記者 李兵 通訊員 鄭和澤 長沙報導

「難忘、回憶、感動……我感覺湖南就是我的第二故鄉。」11日下午,來自臺灣高雄科技大學的龔琓築與百名來湘研學的臺灣大學生一起分享心得體會時,再次激動落淚。

7月6日-11日,湖南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激情四射、活力滿滿,帶著海峽兩岸人民的美好祝願,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他們是來自臺灣世新大學、高雄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參加2019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湖湘文化研學營的青年朋友們。

「當主播、研中醫、做陶藝……」在為期六天的學習中,他們深入三湘四水,親身感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實地見證祖國大陸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改革發展成果,共同體驗同文同宗、同根同源、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一次不忘初心的「尋根之旅」

在潯龍河田漢文化園探尋湖湘文化。

「open you mind.」7月7日,2019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營開營儀式上,作為本次研學營的名譽團長黃智賢表示,此行就是帶著百名臺灣青年大學生「回家」研學,用腳步感受大陸的溫度,用初心感受回家的美好。

湖南與臺灣淵源久遠、地緣相近、血脈相連。

自清朝初期以來的300多年間,湖南人參與開發、保衛和建設臺灣的腳步從未停歇。特別是晚清時期,1萬多湖湘子弟渡海赴臺,與臺灣同胞同仇敵愾,抗法抗日,共御外侮,用生命捍衛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用鮮血維護臺灣和平與安寧,譜寫了一曲曲悲壯之歌。

臺灣民眾專門在苗慄縣修建了一座軍民廟祭祀湘軍英靈,後改稱「昭忠廟」,成為湘臺兩地同胞骨肉情深的歷史見證。

1949年前後,湖南去臺人員有13.8萬之多,目前在臺湘籍人士及親屬近60萬人,湘臺婚姻家庭3.7萬對、居全國第二位。湖南現有定居臺胞1072人,在湘工作、創業、學習的臺灣同胞6000餘人,在湘投資的臺資企業2600多家。

「湖南是我爺爺的老家,參加這次湖湘文化研學活動也是回家,我很期待。」臺灣嘉義大學學生朱映潔說,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從小就對湖南有著不同的認知,特別地感興趣,此次回到家鄉開啟了我的第一次「尋根之旅」。

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習之旅」

在醴陵陶瓷谷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泥土變成「釉下五彩瓷」的工藝奇蹟。

「本次研學營活動突出體驗式交流,在體驗中交流互動,獲取知識,增進友誼。」湖南省臺聯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實地體驗,我們還給臺灣大學生們布置一系列『特殊任務』,通過分組以團隊合作形式完成任務目標,檢驗學生們研學成果並交流研學體會。」

「2019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營」由教育部、全國臺聯主辦,省委統戰部、湖南中醫藥大學、省臺聯承辦。

為期六天的學習中,學員們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體驗針灸、推拿、艾灸等傳統中醫文化;在「株洲動力谷」參觀中國中車的生產車間,乘坐最新研發的高鐵動車組;在醴陵陶瓷谷感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泥土變成「釉下五彩瓷」的工藝奇蹟;在嶽麓書院探尋湖湘文脈,開啟與「國家寶藏」的邂逅之旅;在湖南電臺直播間與「名嘴」面對面交流,體驗當主播的感覺,等等。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醫學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傳承。「能夠如此近距離研習中醫,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和幸運。」學習中醫專業的臺灣大學生溫子慧說,來之前我最期待的環節就是體驗交流中醫文化,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參加研學活動讓我收穫很多,感觸頗深,分別體驗和感受了五禽戲、艾灸、拔火罐、推拿等豐富的中醫藥特色技術,進一步感受到了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次的經歷將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而對於在美國紐約主修純藝術專業的臺灣學生徐一瑄來說,她對於這次「醴陵陶瓷谷」之行印象深刻,從小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對於陶藝文化格外的感興趣,偏愛青花瓷。她介紹到,醴陵的陶瓷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產地,中國「國瓷」「紅官窯」的所在地,陶瓷產業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是全國三大「瓷都」之一,陶瓷產品涵蓋4000多個品種,暢銷世界各地。她表示,經常會在美國紐約的大街小巷看到產自醴陵的陶瓷,很是自豪。

一趟來了不想走的「成長之旅」

在「株洲動力谷」參觀中國中車的生產車間,乘坐最新研發的高鐵動車組。

近年來,臺灣學生來湖南學習「充電」,已成兩岸交流的一種新趨勢。

2018年10月,湖南更是出臺了湘版「惠臺59條舉措」。 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交通條件改善,湘臺兩地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近年來,湘臺兩地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連續多年舉辦「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論壇」「湖湘文化之旅」「在臺湘籍後裔湖南行」等系列活動,承接全國臺聯「全臺灣文史教師團」「兩岸婚姻家庭湖湘文化研習營」「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等活動,不斷深化湘臺交流合作。

「有太多值得研學、留念的地方。這裡有人文厚重的湖湘文化,有田園風光的生態景觀,有現代科技的時尚魅力,還有一群溫暖我們的湖南人。」這也讓研習營的臺灣大學生念念不舍。日前,在返回臺灣前,他們盛讚湖湘文化之旅,通過研習營的平臺,學到了技能、收穫了友誼,開拓了眼界,收穫滿滿,獲益良多,進一步加深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對祖國的認同感。

「湖南是個好地方,這裡山美水美人更美。」研學營開營之前,臺灣畢業生黃冠豪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因高燒的原因差點錯過了這次旅程。他笑著說,多虧了自己的堅持,才沒有錯過如此精彩的旅行。來到這裡全程感受了湖南人的熱情、直率,「為了照顧我的身體,給我提供了許多的幫助,讓我十分感動和溫暖。我已經好得差不多了,湖南的風水真是養人。」

「隨著湘臺兩地不斷深化交流合作,未來臺灣大學生來湘發展的機遇一定會越來越好。」黃冠豪表示,一早就看好湖南這片紅色熱土,未來想來湖南發展,此次之行更加堅定了自己要來湖南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來源:紅網

作者:李兵 鄭和澤

編輯:張立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11/5711010.html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兩岸學子牽手嶽陽 感受湖湘「憂樂」情懷
    八月巴陵,丹桂飄香,兩岸學子,牽手嶽陽,研習中華,感受湖湘。8月16日,湖南理工學院學生與海峽東岸寶島臺灣南部的青年學子一起歡歌笑語,結對而行,直奔湖湘文化「憂樂精神」發源點——嶽陽樓,感受湖湘「憂樂」情懷。
  • 2019年港澳臺大學生在湘實習活動進行總結分享
    7月26日下午,2019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大學生暑期湖南實習計劃總結分享會在長沙舉行。港澳臺大學生和實習夥伴分享對此次活動的感受。紅網時刻7月26日訊(記者 吳公然 葉芬 通訊員 唐榕 實習生 李姿 江一靜)7月26日下午,2019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大學生暑期湖南實習計劃總結分享會在長沙舉行。會上,通過頒發優秀實習夥伴和實習生獎、進行現場採訪等方式,港澳臺大學生和實習夥伴分享對此次活動的感受,表達對湖南主承辦方及支持單位的感謝。
  • 「紅色之旅,研學之路」《我是研學生》新聞發布會暨推介會圓滿召開
    2019年4月27日下午3點30分,由泰田互娛、IE國際教育、金鯢生物、星域天成聯合發起,在金鷹紀實衛視、芒果TV平臺聯合播出的「紅色之旅,研學之路」《我是研學生》全國首檔青少年研學真人秀紀實節目,在湖南省長沙市聖爵菲斯大酒店舉行了隆重的新聞發布會暨推介會。
  • 文化創意「點化」湖湘名品
    文化創意「點化」湖湘名品    創意設計讓長沙眾多文化產品走出湖南驚豔世界  長沙晚報記者 胡兆紅  《瀏陽河》,一曲名河天下頌。自2013年以來,「一起來唱瀏陽河」巡演開創了以一個文化符號衍生多個產業鏈條的模式。
  •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在北京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是應全國青聯的邀請,由臺灣十傑基金會組織,於3月30日至4月7日來北京參觀訪問的,訪問團中有大學生147人,是歷年來兩岸大學生交流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分別來自包括臺灣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在內的臺灣北部和中南部的55所高等院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同學是首次來祖國大陸的。
  • 築夢珠江展翅飛翔 近50名臺灣大學生實習結束後有意在穗就業
    築夢珠江展翅飛翔 近50名臺灣大學生實習結束後有意在穗就業 2019年08月30日 15: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廣州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30日廣州訊 昨日,「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19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分享會暨結業典禮」在廣州舉行。有5名實習臺灣大學生榮獲了穗臺交流傑出青年的榮譽稱號,20名臺灣大學生與實習企業初步達成就業意向,近50名臺灣大學生表達了在穗就業意願。
  • 助推湖湘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200名專家齊聚這場高峰論壇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8日訊(記者 黃京 實習生 黃宇歸 通訊員 胡斌 唐璇)新時代湖湘體育文化如何傳承與發展?湖南高校體育發展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今天,由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體育局共同主辦,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湖湘體育文化研究基地承辦,星瑞體育執行的湖南省第三屆湖湘體育文化高峰論壇在長沙開幕。現場,來自北京體育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國內近60所知名高校的200餘名體育學科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體育發展和體育文化建設等熱點問題,來了場「頭腦風暴」。本屆論壇與會人數、規模創歷史新高。
  • 「體驗」高鐵駕駛臺灣大學生感嘆「太酷了」
    「體驗」高鐵駕駛臺灣大學生感嘆「太酷了」     川臺學生夏令營活動讓人大開眼界□本報記者 袁婧  發動、加速……7月9日,臺灣成功大學博士談士榮在成都當了一回高速列車駕駛員
  • 京味文化之旅臺中獲贊 首秀博得開門紅(圖)
    ,由北京市文聯、北京市臺辦、北京市新聞辦主辦的第十四屆京味文化之旅首場演出在臺中市中興堂舉辦。歌舞、雜技、魔術、樂器、相聲、歌唱、崑曲、口技……臺灣觀眾們徹底被來自大陸的藝術家們精湛又多元的藝術表演所徵服。禮堂裡掌聲雷動,笑聲此起彼伏,京味文化之旅首秀圓滿成功,博得開門紅!  「當我在網絡上看到消息後,立馬就訂了兩張票,後來家裡人也要去看,再訂票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了。真的是一票難求!」
  • 2018年臺灣人赴大陸預計首度超過400萬人次(圖)
    除了臺灣人赴大陸人次增加,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舉辦的「華夏文明‧薪火相傳」研學活動也越來越熱鬧,2018年參加研學活動的臺灣學生近3000人,已達歷年新高。  海旅會表示,研學活動2018年新增海南、四川及雲南3個目的地,加上原有的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貴州、陜西、寧夏等地,已有15個大陸省(區、市)納入研學的行列。
  • ...臺灣雲林科技大學首屆大學生科技文化交流論壇在淮南圓滿落幕
    18位臺灣雲林科技大學的青年學子與結對的安徽理工大學同學、老師一起,體驗智慧騎行、領悟大數據奧妙、參訪人文景觀、開展學科和學生社團交流,攜手親歷全新的科創文化旅程。    文化之旅:讚嘆淮南文化厚重    7月9日,兩校大學生共同聽取了《淮南子》文化講座。7月10日下午,又共同走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在壽縣博物館楚大鼎前,大家邊聽講解邊讚嘆:「哇塞!好大一口鼎,楚國中期鑄造,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代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青銅器鑄造工藝,古人的智慧真的讓人佩服。」
  •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2017-12-12 18:41: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湖湘文化之旅——浙江大學EMBA長沙移動課堂
    2010年4月15日-18日,浙江大學EMBA08春季1班及09春季1班50餘名同學在浙江大學EMBA教育中心主任範曉屏教授帶領下抵達湖南大學,開始為期四天以感受湖湘文化為主題的長沙移動課堂。  訪古人尋古蹟感受湖湘文化深厚底蘊  談及湖湘文化,我們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曾國藩。
  • 湖湘風物丨彭文杰:從五朵花,看湖湘文化
    五朵花裡的湖湘文化 文丨彭文杰 講中華文化,除了講老子的「一」、「二」、「三」外,如果不懂得「五」在文化中的奧妙,那還是一知半解。 中國人奉行的是「大陸文化」,西歐人奉行的是「海洋文化」,所以「桃花源」在山洞裡,「烏託邦」則在島上。但無論怎樣,他們最終都走在一起,追尋自己的「桃花源」或「烏託邦」,這為在20世紀出生的湖南人盧德之博士在世界舞臺宣講「共享文明」,給予了豐富的滋養。
  • 2018臺灣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在川舉行
    2018臺灣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在川舉行 2018年04月13日 13:4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13日成都訊 日前,「2018臺灣大學生四川感知行」活動在川舉行,來自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資訊管理等專業的同學們一行38人,在該校教授羅臺生的帶領下前往四川成都、樂山等地,展開一場短暫而親密的四川感知之旅。
  • 臺旅會攜大陸旅遊達人體驗「夏至235臺灣山海戀」
    央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 陳雅萍)為推動大陸高校學生及年輕族群到赴臺個人遊,臺旅會北京辦事處遴選出16名大陸網絡旅遊達人,於6月19日至28日赴臺體驗「夏至235臺灣山海戀─北回歸線夜未眠」」主題旅遊新路線,並透過大陸的旅遊網站及微博等網絡平臺,向大陸朋友推介全新、刺激、好玩的旅遊新模式。
  • 宇宙飛行 完美同行丨《完美世界》手遊聯合中國航天打造研學之旅
    2020年11月24日,由《完美世界》手遊打造的「宇宙飛行 完美同行」研學之旅暨玩家見面會圓滿結束。本次活動誠邀遊戲玩家代表前往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進行參觀,共同見證「嫦娥五號」進入預定軌道,並近距離體驗載人航空太空艙,切身感受中國航天的探索精神。
  • 湖湘文化與「弦理論」
    形成於兩宋時期的湖湘文化一開始便以理學見長,並被譽為「理學之邦」。理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對宇宙本源的追尋,在這一點上與「弦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理學家看來,「太極」或「道」或「理」,代表了宇宙萬事萬物的最終根據,只有真正體認並依照這一根據,人們才能正確認識世界並指導人生。
  • 賈永輝:讓臺灣同胞感受祖國強大榮光
    在日本因颱風致使返臺困難的臺灣同胞,應該說切實感受到了祖國對他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設身處地的幫助。與臺灣當局漠不關心,束手無策形成鮮明對比。當他們順利返鄉和家人團聚的時候,內心那種對祖國的嚮往和認可,是用任何語言也詮釋不了的,也是任何政黨、任何人也改變不了他們心中對祖國的情感認同和感激之心、感恩之情、感謝之言,其實這只是祖國關懷,讓每一位旅居海外臺灣同胞撐起脊梁骨的一個縮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