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中市環保局招考清潔人員,月薪3萬元新臺幣,吸引了2017位民眾報考,其中還有9位碩士生。環保局表示,未來2年將陸續有職位出缺,考生依照成績排名依序遞補,雖然不是馬上就有工作,大家還是搶破頭。
考試分三關,第一關比速度,槍聲一響,民眾扛著25公斤沙包奮力往前衝,繞過三角錐,折返跑一趟50米。為了搶快,一位小姐重心不穩當場跌倒,小姐摔倒,馬上撿起沙包繼續衝刺。
一位小姐扛沙包衝太快不慎跌倒
臺灣每年6萬碩士出校門
碩士找基層工作的現象已非首見,早在2006年臺北市徵清潔隊員就曾錄取1名碩士;餐飲名店鼎泰豐徵洗碗工、服務員,也有碩士應徵;今年7月新北市招募臨時動物保護員,要餵狗、清潔犬舍也有10名碩士應徵,但沒被錄取。
對於高學歷低就現象,臺北「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直言:「大學太多導致碩士過剩。」據臺當局「教育部」資料,去年共有24.9萬多名大專畢業生,碩士約6萬人,博士逾3800人,和前年相較,大專畢業生減少約2500人,但碩士增加約500人,博士增加近60人。
學生就業壓力大 10碩士搶當賣場工
家樂福的基層員工已多為大學畢業生,日前更有10名碩士前往應徵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家樂福臺中沙鹿店開業9月17日前徵基層人員,逾400人的應徵者中竟有10名碩士生。賣場補貨、叫賣、殺魚、秤水果的第一線賣場人員,平均月薪2萬5000元(新臺幣)、只需高中職學歷,讓業者十分驚訝。最後有5名碩士被錄取,這些碩士求職者大多表示,工作難找,不在乎職缺高低,只要有工作就好。
家樂福公關何默真說,錄取的5名碩士全部畢業於自私立大學研究所,其中4人專長企管、物流,剛畢業入社會;另1名是機械研究所畢業,曾在科技公司上班,未來會派到3C部門工作。
何默真說,這次徵300名員工,所需要的全是要在第一線與顧客面對面的基層人員,包括生鮮部、3C部、非食品部門及現場安全、補貨人員等,月薪約2萬5000元,應徵者能否錄取的關鍵,取決於工作熱情與態度,學歷高低並沒有太多加分作用。她說,基層員工只要能熬過叫賣、補貨、現場操作等訓練,態度認真,最快大約在1、2年之內就會升上課長,屆時薪水就會三級跳。
博士當家教「度時機」
張旭嵐說,今年第4季釋出職缺以民生服務業最多,碩士勢必得屈就應徵基層工作。曾有博士想應徵大學助理教授,苦等聘書時當家教維持生計,碩、博士到處靠接案、打零工來「度時機」也很多。
高雄市勞工局就業訓練中心主任陳石圍觀察發現,高年齡、低學歷的勞動力,逐漸出現年輕化、高學歷現象,像最近舉辦居家清潔職訓,一名碩士跟媽媽一起來受訓,「居家清潔已提升為專業,月入4萬多元不是問題,且時間彈性。」
臺中市勞工局就業服務科科長李文煥說,從經驗來看,有2至3成職務是高學歷低就,時下不少年輕人也把「喜歡做」、「生活質量」當選工作重點,業務營銷、傳產製造業、須輪班行業被列為「顧人怨」工作。日前大立光釋出1200個職缺,應徵的人數還不到前天家樂福徵才的三分之一。
企業重視態度勝學歷
臺灣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副主任蔡家幸說,許多大學生、碩士生抗壓性不足,對企業而言,「態度更勝於學歷」。臺灣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指出,公司內碩士員工比率為0.1%,「不論學歷一視同仁,不會特別需要碩士,重點是熱情、主動付出、把客戶需要擺在第一位。」擔任服務員,快的話5年升上店長,年薪就有百萬元。
家樂福臺中中清店店長Monica有美國雙碩士學位,從家樂福店長助理做起,平時也要到賣場補貨,但發現可與人互動、服務客人,做得很愉快,6年時間內,從課長、處長,晉升到店長。
學生抨擊臺當局無作為
聽聞有碩士加入,家樂福彰化店門市人員曾千惠說:「啊!我們公司標準提高那麼多唷!」她表示歡迎,但認為他們一開始可能覺得屈就,建議順應環境調整心態,才能從中學習。
而臺灣弘光科技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生蔡克斯認為,臺當局廣設大學,沒積極解決青年就業問題,才會造成大學畢業生或碩士生爭工作,全都是2萬多元起薪,大家只好「先求有,再求好」。
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碩士畢業的鄺柏文說,同學們不是正在準備考公職,就是去應徵薪水只有2萬元出頭的工作,有人已打算出國打工賺錢,臺當局對大學及碩士畢業生完全沒有規劃方案,讓人感到很無奈。
高學歷應徵低薪職缺例子
經濟不景氣,勞委會舉辦的就業博覽會,吸引不少求職者
2012/09 臺灣家樂福臺中沙鹿店招募賣場基層人員,月薪2.5萬元,有10名碩士應徵、5名錄取。
2012/07 新北市農業局動保處招募76名臨時動物保護員,工作包括餵狗、清潔犬舍等,月薪最高3.4萬元,有10名碩士報考,但無人錄取。
2011/04 高雄市公交車處招考司機,起薪4萬元,有2名碩士報考且錄取。
2011/03 臺灣鼎泰豐臺中分店徵外場人員、洗碗工等,起薪3.2萬元,吸引200多人,有碩士應徵。
臺中市招考候補清潔工,兩千餘人報名,其中碩士九位,一位女碩士在參加考試中的扛沙包賽跑時不慎摔地
臺灣大學生心聲:有工作就好
黃士倫(20歲,大三學生,臺北):仍要讀碩士
碩士生越來越多,工作機會沒有增加,但我還是會攻讀碩士,因我想往更高學術領域發展,這跟工作並無衝突。
謝宗憲(21歲,大四學生,臺中):願做收銀員
不可能念完大學或研究所就有令人稱羨的工作,還要經一番努力,我可以接受擔任收銀員,不會影響我考研究所。
蔡欣蓓(21歲,大四學生,高雄):有工作就好
社會這麼不景氣,有工作就好了。我本身沒考研究所計劃,因為碩士或博士不一定比大學畢業生符合企業需求。
島內求職不順,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意願高
據臺灣《聯合報》最新調查發現,島內20到29歲年輕人願意來大陸就業的比率逐年增高,由2011年的32%增為今年的48%,三年來增加了16%。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臺灣在學學生中,有超過60%的人不排斥前往大陸就業。另從職業和學歷的角度看,白領專業人員與高學歷族群赴大陸就業的意願最高,其中專業人員或技術工作者也都有超過三成願意到大陸工作。
其實在今年6月份兩岸籤訂服貿協議後,臺灣島內一調研機構也做過類似的調查。根據調查顯示,目前臺灣有52.1%的年輕人願意到海外就業,其中更有一半的人願意去大陸,這比往來表現的更為明顯,由此顯示臺灣年青人想要到大陸工作的意願逐漸增強。而影響臺灣年青人到大陸就業意願的因素應該包括多個方面,但其中主要的因素應有以下幾方面:
一、臺灣島內經濟發展低迷導致就業環境差。由於經濟發展持續低迷不振,臺灣島內整個就業環境亦是異常的差。近日,臺灣yes123求職網進行了今年第4季度景氣暨勞動市場趨勢調查,調查顯示有46.2%的上班族計劃在第4季換工作,即使可能犧牲掉年終獎金,也要換工作,而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不滿現在工作的薪水(佔調查人數的61.1%),另外公司未來沒有發展性(佔調查人數的57.9%)也是其中主要原因。
臺灣地區近年來薪資水平低確實是事實,根據臺灣「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薪資情況來看,今年1-7月臺灣平均薪資47881元新臺幣(以下同),較上年同期減少0.3%。但如扣除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1-7月實質平均薪資只有46786新臺幣,比1998年的47757元低,也就是說倒退回16年前薪資水準。除了薪資水平低,臺灣的失業率也是較高,根據「主計總處」統計,8月失業人數為49.7萬人,失業率為4.33%,較7月上升0.08個百分點。而在這些失業人數中,年青人的失業狀況尤為顯著,其中20至24歲者失業率為14.77%,較7月上升0.72個百分點;25至29歲失業率為7.28%,較7月降0.02個百分點。 薪資低,加之合適的崗位少,許多臺灣年青人紛紛走出臺灣,到其它地區謀求更好的職位。
島上就業難成為臺灣年輕學生奔向大陸的主要原因
二、大陸近年來的經濟平穩增長,有著優良的就業創業環境。相比改革開放30年的大陸經濟高增長,過去兩年大陸經濟增速雖略有下降,但基本還是保持在一個合理平穩的增速範圍內。在經濟總體發展向好的大背景下,大陸的就業市場在過去的2012年表現非常強勁。據今年年初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國大陸就業市場在亞洲地區最為有吸引力,即使是受經濟衰退影響最大的金融服務和工業科技行業領域,其仍有45%受訪者表示在過去12個月裡至少獲得3次就業機會。
對各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和高階管理人員來說,中國大陸仍存在著大量的發展機會。優良的就業環境,除了要有良好的經濟發展,行業中的薪資水平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相較於臺灣實質薪資水平的倒退,大陸薪資卻一直在上升,同時在2012年其還是整個亞洲薪酬成長最快的地區。但若從整體薪資水平來看,目前大陸薪資水平與臺灣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高度發展的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首都北京等地,由於國際競爭壓力大,為吸引更優秀的人才,不少企業提供的薪資早已超越臺灣的水平,特別是企業高層主管人員。除了高薪資吸引著臺灣年青就業群體,大陸也制定了眾多臺灣同胞大陸就業的優惠措施,如福建等地制定政策提供條件鼓勵臺灣同胞進入公務員系統任職、高薪引進臺灣專才、提供臺灣青年學生大陸就學就職獎補助等。
三、兩岸間的關係持續向好發展,增進了兩岸同胞間的理解與認可。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意願高,其中最根本性的影響因素在於兩岸同胞間的交流頻繁了,增進了彼此間的理解和認可。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實現重大轉折,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政治互信,實現了良性互動,尤其在兩岸基層民眾交流上,基本上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兩岸大交流格局。在兩岸關係持續向好發展的背景下,兩岸人員往來規模,2011年首次突破700萬人次,2012年達到了797萬人次。兩岸同胞往來的規模越大,頻率越高,其表明的就是兩岸彼此間共識越多,相互理解和認可度也就越高,這也就是為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掃除了交流的心理障礙。
總而言之,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意願高,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兩岸同胞交流過程中的共識點越來越多,相互理解與認可度越來越高。對於臺灣青年大陸就業其實也就是一種兩岸交流的方式,因此一直以來大陸也是積極應對,並還推出眾多優惠政策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與就業。兩岸青年交流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深化兩岸交流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期待未來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