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 碩士搶當清潔工賣場工

2020-12-06 觀察者網

臺灣臺中市環保局招考清潔人員,月薪3萬元新臺幣,吸引了2017位民眾報考,其中還有9位碩士生。環保局表示,未來2年將陸續有職位出缺,考生依照成績排名依序遞補,雖然不是馬上就有工作,大家還是搶破頭。

考試分三關,第一關比速度,槍聲一響,民眾扛著25公斤沙包奮力往前衝,繞過三角錐,折返跑一趟50米。為了搶快,一位小姐重心不穩當場跌倒,小姐摔倒,馬上撿起沙包繼續衝刺。

一位小姐扛沙包衝太快不慎跌倒

臺灣每年6萬碩士出校門

碩士找基層工作的現象已非首見,早在2006年臺北市徵清潔隊員就曾錄取1名碩士;餐飲名店鼎泰豐徵洗碗工、服務員,也有碩士應徵;今年7月新北市招募臨時動物保護員,要餵狗、清潔犬舍也有10名碩士應徵,但沒被錄取。

對於高學歷低就現象,臺北「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直言:「大學太多導致碩士過剩。」據臺當局「教育部」資料,去年共有24.9萬多名大專畢業生,碩士約6萬人,博士逾3800人,和前年相較,大專畢業生減少約2500人,但碩士增加約500人,博士增加近60人。

學生就業壓力大 10碩士搶當賣場工

家樂福的基層員工已多為大學畢業生,日前更有10名碩士前往應徵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家樂福臺中沙鹿店開業9月17日前徵基層人員,逾400人的應徵者中竟有10名碩士生。賣場補貨、叫賣、殺魚、秤水果的第一線賣場人員,平均月薪2萬5000元(新臺幣)、只需高中職學歷,讓業者十分驚訝。最後有5名碩士被錄取,這些碩士求職者大多表示,工作難找,不在乎職缺高低,只要有工作就好。

家樂福公關何默真說,錄取的5名碩士全部畢業於自私立大學研究所,其中4人專長企管、物流,剛畢業入社會;另1名是機械研究所畢業,曾在科技公司上班,未來會派到3C部門工作。

何默真說,這次徵300名員工,所需要的全是要在第一線與顧客面對面的基層人員,包括生鮮部、3C部、非食品部門及現場安全、補貨人員等,月薪約2萬5000元,應徵者能否錄取的關鍵,取決於工作熱情與態度,學歷高低並沒有太多加分作用。她說,基層員工只要能熬過叫賣、補貨、現場操作等訓練,態度認真,最快大約在1、2年之內就會升上課長,屆時薪水就會三級跳。

博士當家教「度時機」

張旭嵐說,今年第4季釋出職缺以民生服務業最多,碩士勢必得屈就應徵基層工作。曾有博士想應徵大學助理教授,苦等聘書時當家教維持生計,碩、博士到處靠接案、打零工來「度時機」也很多。

高雄市勞工局就業訓練中心主任陳石圍觀察發現,高年齡、低學歷的勞動力,逐漸出現年輕化、高學歷現象,像最近舉辦居家清潔職訓,一名碩士跟媽媽一起來受訓,「居家清潔已提升為專業,月入4萬多元不是問題,且時間彈性。」

臺中市勞工局就業服務科科長李文煥說,從經驗來看,有2至3成職務是高學歷低就,時下不少年輕人也把「喜歡做」、「生活質量」當選工作重點,業務營銷、傳產製造業、須輪班行業被列為「顧人怨」工作。日前大立光釋出1200個職缺,應徵的人數還不到前天家樂福徵才的三分之一。

企業重視態度勝學歷

臺灣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副主任蔡家幸說,許多大學生、碩士生抗壓性不足,對企業而言,「態度更勝於學歷」。臺灣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指出,公司內碩士員工比率為0.1%,「不論學歷一視同仁,不會特別需要碩士,重點是熱情、主動付出、把客戶需要擺在第一位。」擔任服務員,快的話5年升上店長,年薪就有百萬元。

家樂福臺中中清店店長Monica有美國雙碩士學位,從家樂福店長助理做起,平時也要到賣場補貨,但發現可與人互動、服務客人,做得很愉快,6年時間內,從課長、處長,晉升到店長。

學生抨擊臺當局無作為

聽聞有碩士加入,家樂福彰化店門市人員曾千惠說:「啊!我們公司標準提高那麼多唷!」她表示歡迎,但認為他們一開始可能覺得屈就,建議順應環境調整心態,才能從中學習。

而臺灣弘光科技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生蔡克斯認為,臺當局廣設大學,沒積極解決青年就業問題,才會造成大學畢業生或碩士生爭工作,全都是2萬多元起薪,大家只好「先求有,再求好」。

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碩士畢業的鄺柏文說,同學們不是正在準備考公職,就是去應徵薪水只有2萬元出頭的工作,有人已打算出國打工賺錢,臺當局對大學及碩士畢業生完全沒有規劃方案,讓人感到很無奈。

高學歷應徵低薪職缺例子

經濟不景氣,勞委會舉辦的就業博覽會,吸引不少求職者

2012/09 臺灣家樂福臺中沙鹿店招募賣場基層人員,月薪2.5萬元,有10名碩士應徵、5名錄取。

2012/07 新北市農業局動保處招募76名臨時動物保護員,工作包括餵狗、清潔犬舍等,月薪最高3.4萬元,有10名碩士報考,但無人錄取。

2011/04 高雄市公交車處招考司機,起薪4萬元,有2名碩士報考且錄取。

2011/03 臺灣鼎泰豐臺中分店徵外場人員、洗碗工等,起薪3.2萬元,吸引200多人,有碩士應徵。

臺中市招考候補清潔工,兩千餘人報名,其中碩士九位,一位女碩士在參加考試中的扛沙包賽跑時不慎摔地

 

臺灣大學生心聲:有工作就好

黃士倫(20歲,大三學生,臺北):仍要讀碩士

碩士生越來越多,工作機會沒有增加,但我還是會攻讀碩士,因我想往更高學術領域發展,這跟工作並無衝突。

謝宗憲(21歲,大四學生,臺中):願做收銀員

不可能念完大學或研究所就有令人稱羨的工作,還要經一番努力,我可以接受擔任收銀員,不會影響我考研究所。

蔡欣蓓(21歲,大四學生,高雄):有工作就好

社會這麼不景氣,有工作就好了。我本身沒考研究所計劃,因為碩士或博士不一定比大學畢業生符合企業需求。

島內求職不順,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意願高

據臺灣《聯合報》最新調查發現,島內20到29歲年輕人願意來大陸就業的比率逐年增高,由2011年的32%增為今年的48%,三年來增加了16%。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臺灣在學學生中,有超過60%的人不排斥前往大陸就業。另從職業和學歷的角度看,白領專業人員與高學歷族群赴大陸就業的意願最高,其中專業人員或技術工作者也都有超過三成願意到大陸工作。

其實在今年6月份兩岸籤訂服貿協議後,臺灣島內一調研機構也做過類似的調查。根據調查顯示,目前臺灣有52.1%的年輕人願意到海外就業,其中更有一半的人願意去大陸,這比往來表現的更為明顯,由此顯示臺灣年青人想要到大陸工作的意願逐漸增強。而影響臺灣年青人到大陸就業意願的因素應該包括多個方面,但其中主要的因素應有以下幾方面:

一、臺灣島內經濟發展低迷導致就業環境差。由於經濟發展持續低迷不振,臺灣島內整個就業環境亦是異常的差。近日,臺灣yes123求職網進行了今年第4季度景氣暨勞動市場趨勢調查,調查顯示有46.2%的上班族計劃在第4季換工作,即使可能犧牲掉年終獎金,也要換工作,而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不滿現在工作的薪水(佔調查人數的61.1%),另外公司未來沒有發展性(佔調查人數的57.9%)也是其中主要原因。

臺灣地區近年來薪資水平低確實是事實,根據臺灣「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薪資情況來看,今年1-7月臺灣平均薪資47881元新臺幣(以下同),較上年同期減少0.3%。但如扣除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1-7月實質平均薪資只有46786新臺幣,比1998年的47757元低,也就是說倒退回16年前薪資水準。除了薪資水平低,臺灣的失業率也是較高,根據「主計總處」統計,8月失業人數為49.7萬人,失業率為4.33%,較7月上升0.08個百分點。而在這些失業人數中,年青人的失業狀況尤為顯著,其中20至24歲者失業率為14.77%,較7月上升0.72個百分點;25至29歲失業率為7.28%,較7月降0.02個百分點。 薪資低,加之合適的崗位少,許多臺灣年青人紛紛走出臺灣,到其它地區謀求更好的職位。

島上就業難成為臺灣年輕學生奔向大陸的主要原因

二、大陸近年來的經濟平穩增長,有著優良的就業創業環境。相比改革開放30年的大陸經濟高增長,過去兩年大陸經濟增速雖略有下降,但基本還是保持在一個合理平穩的增速範圍內。在經濟總體發展向好的大背景下,大陸的就業市場在過去的2012年表現非常強勁。據今年年初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國大陸就業市場在亞洲地區最為有吸引力,即使是受經濟衰退影響最大的金融服務和工業科技行業領域,其仍有45%受訪者表示在過去12個月裡至少獲得3次就業機會。

對各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和高階管理人員來說,中國大陸仍存在著大量的發展機會。優良的就業環境,除了要有良好的經濟發展,行業中的薪資水平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相較於臺灣實質薪資水平的倒退,大陸薪資卻一直在上升,同時在2012年其還是整個亞洲薪酬成長最快的地區。但若從整體薪資水平來看,目前大陸薪資水平與臺灣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高度發展的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首都北京等地,由於國際競爭壓力大,為吸引更優秀的人才,不少企業提供的薪資早已超越臺灣的水平,特別是企業高層主管人員。除了高薪資吸引著臺灣年青就業群體,大陸也制定了眾多臺灣同胞大陸就業的優惠措施,如福建等地制定政策提供條件鼓勵臺灣同胞進入公務員系統任職、高薪引進臺灣專才、提供臺灣青年學生大陸就學就職獎補助等。

三、兩岸間的關係持續向好發展,增進了兩岸同胞間的理解與認可。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意願高,其中最根本性的影響因素在於兩岸同胞間的交流頻繁了,增進了彼此間的理解和認可。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實現重大轉折,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政治互信,實現了良性互動,尤其在兩岸基層民眾交流上,基本上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兩岸大交流格局。在兩岸關係持續向好發展的背景下,兩岸人員往來規模,2011年首次突破700萬人次,2012年達到了797萬人次。兩岸同胞往來的規模越大,頻率越高,其表明的就是兩岸彼此間共識越多,相互理解和認可度也就越高,這也就是為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掃除了交流的心理障礙。

總而言之,臺灣青年大陸就業意願高,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兩岸同胞交流過程中的共識點越來越多,相互理解與認可度越來越高。對於臺灣青年大陸就業其實也就是一種兩岸交流的方式,因此一直以來大陸也是積極應對,並還推出眾多優惠政策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與就業。兩岸青年交流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深化兩岸交流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期待未來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碩士在寢室自縊身亡 畢業面臨就業壓力
    新華網廣州4月17日新媒體專電 題:中山大學1名碩士在寢室自縊身亡 「畢業季」大學生壓力如何紓解?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馮璐 廖婷婷  16日晚,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蔡某某在宿舍內自縊身亡,死者在遺書中稱,畢業論文、找工作困難重重,無顏面對家人。
  • 臺灣碩士生「回爐重造」念高職:文憑在手不如一技之長?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新北市私立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以下簡稱:復興商工)今年首度出現了3名「碩士高職生」。報導稱,這三人雖然擁有了碩士文憑,但因為興趣、工作等緣故,決定再穿回高職校服。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高學歷者「回爐」讀高職並不是今年才興起的風潮,據復興商工統計,2015學年度該校就首度出現4名大學畢業生報名就讀,2016學年增長至8人,2017年又首度出現了高中及碩士畢業生,「回爐」人數漲至19人,較之前增長了近5倍。在傳統的認知裡,「高學歷」總與「好前/錢途」掛鈎,只有「考不上好大學的人才會去念高職」,那緣何臺灣會興起「高學歷者重讀高職」之風呢?
  •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
    基於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將6月份仍在求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應對今明年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  2020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但這並非需要就業大學生的準確規模。
  • 震驚於武漢大學法學院300名碩士就業難
    近期出版的《南方周末》刊發了一篇題為《畢業了,我們的工作在哪裡》的記者調查文章,該文以較大篇幅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進行了報導分析。其中有一段寫道:「武漢大學法學院300多名碩士畢業生差不多全部報考了公務員,最後被錄取的只有五六個人,這幾位『成功人士』成為年級裡的傳奇人物。
  • 臺灣大四學生:畢業後會嘗試來大陸就業
    中新網南寧11月24日電 (記者 蔣雪林)臺灣輔仁大學大四學生應卓勳23日在南寧表示,大陸經濟比較有活力,市場比臺灣大,畢業後會嘗試來大陸就業。廣西民族大學籃球隊與臺灣輔仁大學籃球隊展開激烈競爭。 蔣雪林 攝11月21日始,為期6天的2019桂臺大學生體育文化交流活動在南寧市拉開序幕。11月23日,廣西民族大學籃球隊與臺灣輔仁大學籃球隊進行了一場籃球比賽。應卓勳作為隊長率隊與廣西民族大學籃球隊員切磋球技。臺灣輔仁大學籃球隊隊員突破防守上籃。 蔣雪林 攝應卓勳表示,作為體育專業的學生,在臺灣就業的範圍較窄,市場小。
  • 築夢珠江展翅飛翔 近50名臺灣大學生實習結束後有意在穗就業
    築夢珠江展翅飛翔 近50名臺灣大學生實習結束後有意在穗就業 2019年08月30日 15: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廣州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30日廣州訊 昨日,「築夢珠江 展翅飛翔—2019臺灣大學生廣州實習體驗分享會暨結業典禮」在廣州舉行。有5名實習臺灣大學生榮獲了穗臺交流傑出青年的榮譽稱號,20名臺灣大學生與實習企業初步達成就業意向,近50名臺灣大學生表達了在穗就業意願。
  • 臺灣高學歷風光掃地 僅7大產業愛用碩士研究生
    圖片來源:臺灣《蘋果日報》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臺灣《蘋果日報》報導,高學歷低就案例頻傳,昨(17日)公布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具備研究所學歷不再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碩士學歷只對工程研發、經營幕僚等5大職缺及半導體、文教、法律會計等7大產業有用處。
  • 臺灣高校清潔工借錢不成一怒殺害女研究生被羈押
    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成功大學陳姓女研究生28日在校園遇害。林姓男清潔工疑因借錢不成惹口角,一怒行兇,29日被逮捕,臺南地方法院30日凌晨裁定羈押。臺灣警方封鎖現場。臺灣「中央社」/臺灣警方供圖臺南警方28日晚8時50分獲報稱,臺灣成功大學陳姓女研究生被同學發現倒臥在力行校區社會科學院大樓的諮詢室內,急救無效。現場初步勘查發現有他殺嫌疑。警方調查得知,這起命案源於成功大學林姓男清潔工向陳某借新臺幣2000元不成,疑遭陳某揶揄,起了口角,林某才痛下殺手。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在北京
    臺灣大學生訪問團是應全國青聯的邀請,由臺灣十傑基金會組織,於3月30日至4月7日來北京參觀訪問的,訪問團中有大學生147人,是歷年來兩岸大學生交流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分別來自包括臺灣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在內的臺灣北部和中南部的55所高等院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同學是首次來祖國大陸的。
  • 大學生迎來就業新行情
    遊鈞在發布會上也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874萬,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屆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本來就比較大,又遭遇疫情突發,畢業生實習求職都會受到影響。   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一項面向2萬名2020屆畢業生調查顯示,截至目前,有四成應屆生拿到offer。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4個百分點。
  • 中國大學生就業追蹤調研報告:就業狀況如何?
    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就業非常重要,名牌大學畢業生優勢明顯。與此同時,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630萬,「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激烈的競爭讓大學生倍感壓力,畢業即失業已經是十分普遍的現象。即便是國內頂尖的大學,也難以達到100%的就業率。  為了對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有清晰的認識,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中心和教育研究院於2010年啟動了中國大學生就業追蹤調查。
  • 清華碩士不搞科研當歌手,遭一眾上線官批評,大學生價值觀引爭議
    隨著現在人們觀念的改變,很多大學生也在「擇業」上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前畢業後會選擇從事科研,或者與專業相關的崗位就業,而現在的大學生就開始走向不同的崗位,這不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論。清華碩士放棄科研參加選秀,3位上線官直呼心痛,另類價值觀引爭議前不久央視推出了一檔名為《上線吧!
  • 大學生就業歧視現狀調查報告出爐
    問卷共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個人基本情況;二是就業歧視情況;三是被訪者對就業歧視的態度。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對目前大學生就業歧視的現實狀況作一個真實的、基本的、全面的了解,以便為反歧視,促進就業機會平等的政策和法律制定和實施,完善和保護大學生的就業平等權利提供客觀依據。
  • 全日制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就業狀況的比較研究——基於2017年全國...
    研究結果顯示:專業碩士的就業率顯著高於學術碩士,專業碩士在就業競爭中已具備初步比較優勢;在就業單位選擇上,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差異不大,或是由培養同質化和專業碩士培養規模的擴張導致;專業碩士就業滿意度顯著高於學術碩士,但尚無法確定就業滿意度的差別來自於就業質量的差別,就業滿意度或受家庭背景和個人偏好等多種因素影響。
  • 臺灣大學期中考試周兩學生輕生身亡,其中一男性碩士為陸籍學生
    來源標題:臺大期中考試周兩學生輕生身亡,其中一男性碩士為陸籍學生 中新社臺北11月12日消息,臺灣大學自9日起進入期中考試周,兩學生在此期間先後輕生身亡引發關注。
  • 大學生考研,讀2年和讀3年有什麼不同?哪個就業前景更好?
    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現在就業市場的壓力確實很大,學生們手握本科學歷證書,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大學生更是出現了「畢業就是失業」的話語,超過一半的本科畢業生會選擇考研,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學生考研,讀2年和讀3年有什麼不同?哪個就業前景更好?
  • 總量不足相對過剩 中國人才結構失衡就業壓力大
    華夏經緯網1月8日訊:據中新網報導,目前,中國大學生的總量只佔到總人口的近二十五分之一,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三分之一的水平。專家認為,由於供需結構失衡,中國人才配置呈現總量不足卻相對過剩,這一現象十分值得關注。報導說,在華北電力大學,四年前伴隨著學校熱門專業擴招而走進校園的一些畢業生,如今卻面臨著就業壓力。
  • 8大專業就業難:生物科學碩士在家啃老一年
    而健身會所就業門檻低,有時對專業性要求並不高,高中生能完成的工作,企業主就不願意支付更高的工資招聘大學生。  綠牌專業走俏似乎都是相似的,而紅牌專業各有各的不幸。  但基於就業形勢不樂觀,從2013年開始,學校也削減了招生計劃。「以前每年招生100人,從2013年開始,招生人數減少到70人,今年是60人。」  有專家介紹,在南京,有部分高校的社工專業已經開始隔年招生,以緩解就業壓力,不過,在他看來,深入的轉型之變似乎乏善可陳。「如果專業真被撤銷了,那些做了一輩子研究的老師怎麼辦?」
  • 稅務碩士—經濟學小專業,也有就業大前景
    目前由於國家對稅務的嚴格管理,對稅務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對於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稅務碩士需求比較大,此專業的就業前景比較廣闊。但是由於經濟專業考研的持續升溫,稅務專碩考研的難度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