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於武漢大學法學院300名碩士就業難

2020-12-04 搜狐網

  近期出版的《南方周末》刊發了一篇題為《畢業了,我們的工作在哪裡》的記者調查文章,該文以較大篇幅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進行了報導分析。其中有一段寫道:「武漢大學法學院300多名碩士畢業生差不多全部報考了公務員,最後被錄取的只有五六個人,這幾位『成功人士』成為年級裡的傳奇人物。

」名牌大學的法學碩士就業也這樣難令人震驚。

  法學碩士就業選擇當公務員,可以說不論從專業意向還是社會發展需求來講,都是順理成章的。因為當前我國司法機關隊伍中法學碩士還很缺,非常需要法學碩士這類專業人才,這對於國家法治建設有益。提高法律工作者的執業水平,也應是社會的必然選擇。按講目前開設法學碩士專業,主要是為公務員隊伍輸送人才。然而,武大的法學碩士卻被拒絕於法律工作者等公務員門外。這不能說不是一件憾事。

  就業難並非僅表現在這些法學碩士身上,在《南方周末》發表的這組反映大學生、研究生就業難的文章中,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許多人面臨就業難。有的人為了找工作長期住在「10元店」裡,有的人為了應聘「盲流」於各城市之間,有的人不斷參加招聘面試考試成了「面霸」、「考霸」,有的碩士研究生為了就業只好到小學當教師,這些都無不透露著大學生們就業難的辛酸。

  關於大學生就業難,已不是新問題,近幾年始終是社會的焦點話題,而今尤烈。用百度搜索「大學生就業難」幾個字,竟然能夠搜到20多萬條相關信息,可見這個問題已相當普遍。這些現象也給還在大學學習的大學生帶來了心理壓力,幹擾了他們的學習精力。甚至在面臨高考高三學生中也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不少高三生紛紛傳閱這份《南方周末》,有的還帶給家長閱讀,對選報專業猶豫不定,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今天如此嚴重的大學生就業難現象?較為集中的說法是:因為前幾年開始高招擴容;都想在大城市謀發展;就業觀念存在問題,高不成低不就等。這些看法似乎都有道理,但認真分析,筆者以為並非問題的實質。

  這些年雖然大學不斷擴招,但這是相伴國家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表現。這些年我們經濟發展每年以8%以上增幅遞進,伴隨這樣的發展速度,各行各業都應有所發展,特別是教育,不僅不應落後於社會的發展步伐,且應有所超前,否則勢必影響社會的持續發展。所以,這些年的高招擴容是正常的,高校不擴招才不正常。其實,近年我國得以持續快速發展,就有高校擴招的積極作用。

  從人口比例看,我國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是過剩了,而是比例還十分低。我國目前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僅佔總人口的5%左右,而美國是35%,日本是23%,我們遠遠落在發達國家的後面。從這個意義上講,要想在未來趕上發達國家,今天就應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而不應出現影響大學生就業的情況。大學生就業難反映出的高等教育「過剩」,顯然是一種虛假現象,實質是社會人才配置協調出現了問題。

  大學生就業要轉變觀念,當然很對,但把「觀念」轉到到街頭擦皮鞋、賣糖葫蘆即為就業上,也過了頭。那樣,我們也不必辦高等教育了,大家也不需要上大學了。人們上大學的一個十分現實的目的就是為了「低不就」,要求大學生去從事一些有中學學歷、小學學歷就能幹的工作,顯然誤解了高等教育,也是在浪費社會寶貴資源。

  大學生都想往大中城市擠也有社會原因。輿論總是導向大學生要到基層去、到艱苦地區去,好像那些地方有許多就業機會在等著大學生。事實上,越是艱苦地區、基層,就業的矛盾越突出,在那些地方有的就是有職業,收入也很微薄。要求大學生到基層、到艱苦地區去當「困難戶」也不現實,這同大學生高考、上大學時的投入相比,回報很不對稱。

  不錯,我國所面臨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大約有1400萬城市人口需要解決就業問題。但是,每年社會發展也需要增加900萬個就業崗位,就人的素質來講,大學生、研究生不僅不應是就業困難戶,而且還應是優選的對象,比別人有更多就業條件。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反會遭遇「優汰」呢?

  筆者認為,大學生面臨就業難,有著深刻的社會因素。

  首先,高考較好地體現了公平、精英原則,但聘用卻沒有嚴格的公平、精英原則。參加高考時,由於有嚴格的原則保證,你只要才華出眾,就能上好學校好專業;但就業時卻不一定講這個,各行各業、各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原則」,因此在沒有公正保證的「原則」面前,大學生的就業優勢銳減,大學生同常人一樣體驗就業難也就不奇怪了。人才選拔、培養、使用缺乏系統性,社會人才配置就會出現不協調。

  其次,大學生畢業求職市場化了,但聘用還停留在計劃、半計劃狀態。市場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優質優價。大學生求職靠自身的「質」,來換取最大的求職效益;但不少用人單位卻不是這樣,他們並不以社會、市場效益為目的選人,有時選用什麼樣的人會帶來什麼效益並不重要。求聘雙方的出發點錯位,吃虧的當然只能是處於弱勢一方的大學生。

  再者,多年以來,謀生就業靠關係,是社會傳統。如今的中年人當年就業,許多人是靠父母「操辦」的。現在雖有好轉,但卻沒有完全排除。因此,家庭、親友關係背景好的大學生,就不會遇到就業難,或者不算很難;難的是那些平民子弟。遭遇就業難的大學生中,工人農民的孩子居多。

  另外,各級政府這些年儘管也過問過大學生就業的事,但實事求是地講,成效明顯的不多。如作為國家機關的法院、檢察院用人,就應有硬性選用法學碩士、本科生比例要求,以此推進國家法治建設。國家也缺乏操作性強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規章制度。

  面對大學生就業難越來越嚴重的現狀,國家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這不僅關係著國家人才戰略的成敗,也將對未來社會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大學生就業難,是一種嚴重資源浪費。我們總是說,要加大教育投入,但投入了,也培養出了更多的人才,然而卻沒有用武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加大投入」有意義嗎?所以,筆者以為,在加大投入之前,國家應該認真檢討一下,此前已有的投入是不取得了應有效益?

  為了改進大學生就業難工作,確保人才資源公正合理配置,筆者建議:

  一是建立行業就業資格考試體系。如設置公務員、教師、醫生等資質考試項目,欲在相關行業就業者,必先通過該行業就業資格考試。這種考試參照高考做法,每年全國統一組織,最低應以省為單位,保證考試的公正、權威。

  二是層層建立人才檔案信息庫。該信息庫應收錄各行業就業資格合格者的有關情況。國家公職人員(含國有企業人員)的錄用,必須從信息庫備案合格人員中按考試通過時間先後依次錄用。特殊機構選人可由權威機關增加審查內容。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也應要求取得相應資質。

  三是成立社會人才協調機構,認真調查人才市場弊端,協調人才市場科學發展,抓緊出臺強有力的人才調控機制。

  四是建立落後地區人才牽引激勵基金,引導鼓勵人才到艱苦地區、艱苦崗位就業,平衡人才流動。

  五是建立人才考核、聘用法規,嚴格考該、聘用程序,嚴防出現不公,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嚴厲查處營私舞弊、弄虛作假者。

  來源:光明網

編輯:蘇琳

(責任編輯:李靜玉)

相關焦點

  • 2020武漢大學法學院接收推免生名單公布,竟有14人來自北京大學
    提到法學這個專業,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最火的專業,但是也是最不好就業的專業。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火是因為中國高端法學人才的缺乏,不好就業是因為低端法學市場飽和。五院四系是指: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
  • 尷尬,王牌專業不好就業,武漢大學的法學、測繪就業率墊底
    武漢大學是湖北省最著名的大學,在全國的名聲也很大。從這幾年的理工錄取分數線排名來看,武大的錄取線能在全國排到第15名左右。武大所在的城市武漢也不是一線城市,這表明武大在廣大考生的心中排名是超過第15名的。
  • 武漢大學稱得上是王牌的專業還是這三個,就業前景可觀,薪酬高!
    尤其是在2000年合併了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和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成立了現在的武漢大學,從此武漢大學有一所偏文科的高校迅速發展成為綜合性大學。武漢大學也是我國一所著名的高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最佳典範,也被廣大網友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
  • 湘潭大學法學院報名1443人,再創新高!在湖南就業前景很好
    湘潭大學法學院:日前,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工作已全面結束,湘潭大學法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據有效統計,共有1443人報考法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比去年同期增加10% !
  • 西班牙武康大學法律碩士學位班
    目前,國際法律碩士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而且在職類法律碩士的入學門檻比較低,所以法律碩士在職研究生專業的選擇也是比較熱門的,那麼法律碩士具體怎麼樣呢?老師為大家整理了西班牙武康大學法律碩士學位班供考生參考。
  • 山東大學法學院概況
    1994年,法律系升格為為法學院,青年法學家徐顯明教授出任首任法學院院長,馮殿美教授出任院分黨委書記。  1995年,根據國家法學教育政策的變化,法學、經濟法兩個本科專業合併為法學專業。1995年,法學院獲得了憲法與行政法碩士學位授予權,此為山東省首個法學專業碩士學位點。1996年法學院獲得民商法、法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 法學,看起來很美,想說愛你不容易,武漢大學的法學值得報考嗎?
    武漢大學的法學專業是武漢大學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在法學領域,特別講究傳承和學校出身。法學行業的人有五院四系的說法,這9所學校是我國最早開設法學專業的大學。四系要比五院厲害很多,因為這些學校都是985大學,學校加持的光環就比五院厲害。985大學不論就業還是推免保研的比例要比其他學校高很多。在法學方面,對學歷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很多要求是博士,碩士是起碼的,所以讀985大學的法學院比雙非學校的法學專業在這點上要佔不少便宜。
  • 女兒考入的是武漢大學法學專業,將來的發展前途如何?
    首先恭喜您的女兒進入了中國最好的法學院之一——武漢大學法學院!目前中國最好的五所法學院分別是: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所以說您的女兒非常優秀!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奏響就業戰疫「協奏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熊燦陽說。疫情期間,他「逆行」為家鄉湖北麻城運輸救援物資,這次疫情的經歷讓他對就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面對疫情防控和畢業生就業升學的雙重壓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及時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最後一課」思政教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就業攻堅戰。
  • 就業大數據,北京和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的差距在哪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9 屆畢業生共有 5708 人。其中,本科畢業生 4311人、碩士畢業生 1228 人、博士畢業生 169 人。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 屆畢業生總計 4121 人,其中本科畢業生 2076 人,碩士畢業生 1683 人,博士畢業生 362 人。
  • 考取上海大學法律碩士注意事項
    上海大學法學院是一所培養法律人才的學院,設有智慧財產權學院、民商法、國際法與經濟法、刑法、憲法行政法、法理法史學院擁有法學本科專業,一級法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包括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調解與仲裁、智慧財產權等11個二級法學碩士學位授予點,目前上海大學法學院有專任教師4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多名,20多名教師獲得博士學位或在國外有留學經歷。上海大學是我國第7批次招收法律碩士的高校之一。
  • 武漢大學哭了!王牌三專業:法學,測繪,口腔就業率墊底
    當時武漢大學,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武漢水利水電大學,電力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國家測繪局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湖北醫科大學,湖北省屬重點醫科大學現在的武漢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211,985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建設大學,不少指標都是國內前十名,具體各類排名咱就不π了,那麼武漢大學的優勢學科是什麼?
  • 武漢大學專業介紹 武漢大學有什麼專業
    武漢大學的櫻花是十分出名的,所以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就會有許多的遊客前去拍照,留下美好的瞬間。但是在武漢大學讀書的學生就可以最早欣賞到武漢大學的美景了,武漢大學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大學,其中有許多專業也是非常強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武漢大學的專業吧。
  • 山東大學法學院: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1300餘人,本科生570餘人
    著名法學家喬偉先生像學院現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及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3.國際化戰略法學院大力推行國際化戰略,與歐美、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6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學術交流,每年選派數十名優秀學生到境外知名法學院交流訪學或攻讀學位。
  • 遼寧出國留學生52.9%讀碩士 海歸同樣遭遇就業難
    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海歸」一族是否有就業優勢?答案有些難如人意,海外留學回國的留學生們同樣遭遇「就業難」。12月4日,遼寧省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召開了「開展留學回國人員服務工作」會議,透露目前遼寧省出國留學人員一半以上是攻讀碩士,留學國家為赴日最多。但留學回國就業創業難的問題已有所顯現。
  • 2020年中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300強:武漢大學第8,考生可收藏!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290萬左右,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突破340萬,隨著考研熱的風靡,考研已正逐漸成為每位本科畢業生的最優選擇之一。歸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考生先想要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掌握主動權。確實,相對於本科畢業生,碩士研究生在就業中享有一定的優勢。
  • 交叉學科建設的「中南法學院」模式 ——專訪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
    中南大學是一所工科、醫科具備較強實力的綜合性大學。依託學校傳統學科優勢,中南大學法學院確立了以交叉學科建設為主的發展戰略,在衛生法學、人權法學、文化法學、教育法學、智慧財產權法學等交叉學科建設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近日,許中緣接受民主與法制社記者專訪,介紹了中南大學法學院打造交叉學科建設的「中南法學院」模式經驗。
  • 法學現狀大調研:從報考到就業,從本科到讀研
    中國人民大學根據學位的不同設置了多種培養方案,《2021年法學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對全日製法律碩士(非法學)和全日製法律碩士(法學)培養目標進行了詳細說明,前者旨在培養能應用於立法、司法、行政執法等實際部門的複合型、應用型法律和管理人才;後者則是直接為法律職業量身定製的專業學位,側重從事本學科或相近學科的法律工作。
  • 最難就業季中的歧視鏈,HR:能在金子中淘金,幹嘛在沙子中淘金?
    ,春季招聘會受到疫情的直接衝擊,很多畢業生無法獲得就業機會,而且在就業中,由於眾多985名校的畢業生也加入求職競爭的隊伍中,讓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更加難以招到合適的工作,一名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在網上吐槽:「自己筆試拿到了滿分的成績,然而籤約的則是985和中科院的畢業生」然而HR們似乎有他們自己的理論:「能在金子中淘金,幹嘛要在沙子中淘金?」
  • 廈門大學法學院2021年港澳臺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選拔辦法
    寄送的報考材料包括: (1)通過網上報名系統列印的《廈門大學2021年博士(含港澳臺)研究生報名登記表》,考生本人須在報名登記表末頁「本人自述」欄落款處親筆籤名確認; (2)碩士學位證書及碩士畢業證書複印件(若無碩士畢業證書者可免交碩士畢業證書複印件,應屆畢業碩士生須提供教務部門出具的預畢業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