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奏響就業戰疫「協奏曲」

2020-12-04 光明網新聞中心

  「求職不能只看企業給的薪酬待遇,更應看重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這樣才能彰顯人生的奮鬥價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工程專業的畢業生熊燦陽說。疫情期間,他「逆行」為家鄉湖北麻城運輸救援物資,這次疫情的經歷讓他對就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面對疫情防控和畢業生就業升學的雙重壓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及時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最後一課」思政教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就業攻堅戰。

  實施「一把手」工程,推進協同聯動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校長王焰新帶頭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學校發布《關於切實加強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形成了「一找兩促」(找渠道、促籤約、促升學)工作思路,各個學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制定了促進就業工作的實施方案。

  經濟管理學院提出「十全十『每』 『每』美與共」的實施方案,要求每位院領導負責邀請一家單位來院招聘;每個專業開展一次招聘會;每位教工黨支部幫助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邀請一位校友分享職場心得;每位班主任召開一次就業促進主題班會;每位學務指導教師與學生進行深入交談;每位研究生導師動態掌握學生就業進展;每位博導(學科帶頭人)幫助一名考研上線學生進行複試準備;每名輔導員掌握每位學生的就業動態、精講一場就業指導講座。

  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沈波說,學生就業不只是學生的事,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群體中雙管齊下,才能營造出全員參與就業的氛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積極推進「五個一批」工作,通過網絡搜集遴選一批、重點單位爭取一批、合作單位支持一批、科研項目吸納一批、校友企業推薦一批,積極促成畢業生就業多元化。3月10日,學校舉辦首場網絡雙選會,680家單位參會。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李遠青說:「這次網絡雙選會效果很好,當天收到地大畢業生投遞的397封簡歷,達到了預期招聘目標。」

  推進「一生一策」,幫扶困難群體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實施困難摸底臺帳日報制度、工作實效周報制度,各學院通過多種途徑主動跟進畢業生就業意向、就業動態,認真做好「一生一策」就業幫扶工作。

  數學與物理學院的馬志(化名)是一位本科應屆畢業生,身體傷殘等級為二級。輔導員孫宇濤老師積極幫助他申請就業困難補助、給予就業指導和崗位推薦,為其安排簡歷製作、網上面試、就業政策和形勢分析等指導。他目前順利籤約了重慶市一家公司,說道:「感謝學校和老師們的幫助,我的工作沒有因為疫情而耽擱。」

  地球科學學院的平措朗傑是一位西藏藏族建檔立卡家庭貧困生,他希望回西藏就業。輔導員了解情況後,大一為他安排了同學結對指導學業,大二向他推薦了在西藏開展科學項目的導師,幫助他增強專業技能、積累工作經驗。進入求職季,學院積極聯繫校友資源,幫助他順利籤約了中鐵集團。「真沒想到,我這麼快就圓了回西藏工作的夢想。」平措朗傑說,「我將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全部用在建設西藏上,為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部分學生在就業上碰釘子的主要原因是就業技巧欠缺和就業心理準備不足,因此我們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處副處長陳慧說。在就業技巧培訓方面,著力建設求職「雲課堂」,為學生提供「菜單式」的網絡學習資源;陸續開展「簡歷門診」和面試技巧訓練營等線上培訓,為畢業生提供系列專項輔導。在就業心理輔導方面,開展心理諮詢線上服務,對情緒緊張的畢業生做好心理疏導,組建線上生涯發展諮詢團隊,提供網絡生涯諮詢和就業指導。

  上好最後一課,強化思政教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注重緊密結合疫情中湧現的逆行英雄和典型事跡,為畢業生上好一堂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感染和帶動學生的愛國情懷,強化社會責任擔當和無私奉獻精神。

  史博慧是藝術與傳媒學院的一名大四畢業生。疫情期間,她申請成為溫州鐵路南站的一名抗疫志願者,每天六點起床為旅客提供購票引導、行李提運、體溫檢測等志願服務活動。她說:「武漢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我要為疫情防控儘自己的一分力量,也希望疫情儘快結束,繼續回漢書寫青春,留湖北建設家園。」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19名應用心理學專業應屆畢業研究生,積極參加同濟醫院、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等醫院的在線心理諮詢服務。王媛同學說:「我願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更多的人渡過心理難關。」李軒同學說:「特殊時期參加心理援助服務非常光榮,專業也在實踐中得到了提升。」

  珠寶學院的碩士生薑陽銘同學今年畢業,他主動到武漢社區參與防疫一線志願者工作。他說:「武漢現在是大病初癒,需要我們大家一起照顧,我立志留在武漢工作,為武漢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靜通訊員魏海勇、徐偉)

[ 責編:李方舟 ]

相關焦點

  • 就業大數據,北京和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的差距在哪裡?
    中國有幾所帶中國字樣的大學,與一般大學不同的是,這樣的學校後邊帶地名,比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這種情況的學校一共有6所,分別是地質、石油、礦業。那這樣的學校哪個學校的實力強呢?到底該咋選呢?我們今天先看看中國地質大學,看看北京和武漢學校的差別。
  • 郎朗金城奏響《黃河鋼琴協奏曲》
    郎朗金城奏響《黃河鋼琴協奏曲》演出現場 西部商報記者強江波  郎朗是第一位受聘於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中國鋼琴家,曾在全球多個重要鋼琴比賽中獲獎。  最後,郎朗為大家獻上了一首國人耳熟能詳的作品《黃河鋼琴協奏曲》第四樂章。現場的觀眾都被這首宏偉的音樂作品所打動。《黃河鋼琴協奏曲》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救亡歌曲《黃河大合唱》,並將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與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傳統音樂相結合。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好還是武漢的好?
    說起中國地質大學,很多考生都知道有兩個,一個是在武漢,而另一個是在北京,這兩所大學在各個省的錄取分數線相差不是很大,很多人都以為這兩所大學是一所大學,因為一所在北京,因此大部分人認為在武漢的那所中國地質大學是在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的分校,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兩所大學各自都是獨立的大學,
  • 磨難造就幸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畢業典禮舉行
    6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以《幸福與磨難》為題給畢業生們上最後一節「思政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畢業典禮現場。許小康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0年畢業典禮,採取線上線下相互結合方式,在南望山校區弘毅堂舉行。中科院院士殷鴻福、金振民,校領導黃曉玫、王焰新,各學院、職能部門、群團組織和直屬單位負責人,教師代表、校友代表、250餘名畢業生代表參加現場典禮。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武漢兩個校區有什麼不一樣?
    作為中國地質大學18級本科生,我覺得我可以粗略的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地大北京和地大武漢,同根同源:中國地質大學源於1952年創建的北京地質學院,由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質系,天津大學地質系等大學的地質系合併而成。文革期間北京地質學院遷入武漢成立武漢地質學院。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_學院簡介_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理、工、文、管、經、法、教、哲、農、藝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1新年獻詞:向幸福出發!
    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校上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瞄準「美麗中國 宜居地球」建設需求,朝著地球科學領域國際知名研究型大學的目標筆直奮進。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我國有三所大學,分別在各自領域獨樹一幟,但是卻形成了兩地辦學的局面。分別是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今天,我們來了解下中國地質大學。不同於中國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是我國一所以「地質」二字命名的大學。想必大家除了聽過中國石油大學,還聽過西南石油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
  • 地理位置優越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就業怎麼樣?
    最近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陸續出爐,小編發現一所高校的就業率有點強,有些院系的專業就業率達到100%,讓眾多高校望其項背,它就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簡稱「地大」,作為地質科班出身的地大,是我國教育部直屬並和自然資源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於北京海澱區學院路,四周高校林立,經濟繁華,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地大物盡其用,將其發展成為世界「雙一流」建設高校。大家都說,好大學就業前景好,這話還真是一點兒沒說錯。小編將地大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看完後,不得不感嘆,這就業率當真是好。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畢業生就業怎麼樣
    2020年10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針對2021屆畢業生,在校體育館舉行了首場線下大型綜合雙選會,現場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個省市的127家用人單位,在此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搶人」大戲。參展單位中,國有企業及事業單位佔比近50%,地勘及工程行業相關單位佔比約67%。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大人才培養結碩果
    從北京到武漢,從南望山到未來城,學校經歷了北京地質學院、湖北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四個不同歷史時期,歷經滄桑和磨難,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為國家培養了近30萬名優秀人才,在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值得驕傲的奮進之筆。  立足國家需求 培養拔尖地質人才  「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
  • 趣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區和武漢校區,同根同源,如今彼此獨立
    細心的同學就會發現,高考報專業的時候有兩所中國地質大學,一所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一所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很多同學都會困惑,這明明是同一所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怎麼兩個校區的分數線還是不一樣的,究竟哪所地質大學最好,我們今天就說一說中國地質大學的北京校區和武漢校區有什麼區別。
  • 成考武漢理工的地質工程專業需要的條件?該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我們在參加成人高考的時候,首先都會對報考專業進行詳細的了解,有很多的考生都報考武漢理工的地質工程專業,那麼需要哪些報考條件?該專業的就業前景好不好?接下來小編會進行詳細的介紹。成考武漢理工的地質工程專業需要哪些條件?
  • 中國氣象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化局校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一行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展局校合作交流。雙方就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共商推進《中國氣象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戰略合作協議》落實。
  •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工程自考本科好考嗎?就業前景怎麼樣?
    關鍵詞:自考本科,地質工程自考,中國地質大學自考,地質工程就業前景,自考本科難考嗎 專升本自學考試是為各類高等教育形式的專科學生繼續學習獲得本科學歷的一種辦學形式,自考在社會認可程度高,沒有學制限制,畢業相對較快,所以在繼續教育的幾種專升本形式中自考專升本也是許多考生的首選
  • 武漢理工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都是工科211,誰更強?
    中國地質大學兩地辦學,一地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地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今天小編介紹的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下中國地質大學專指武漢的這所學校。武漢理工大學是近些年聲名鵲起的一所工科211強校,該校創建於1898年,具有百年校史。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3年高招江西地區各專業錄取計劃明細 江西地區 土木工程非定向本科理工3測繪工程非定向本科理工2遙感科學與技術非定向本科理工1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MBA定點、定向支援武漢「抗疫」
    出於「危難時刻,黨員擔當」的責任使命和「兄弟情深,共克時艱」的校際情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MBA聯合會、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第十二黨支部在徵得經濟管理學院和MBA教育中心的同意後,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專碩聯合會取得聯繫並了解該校醫院急需的醫療物資需求。
  • 追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
    為了科學夢想而無畏探索——追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陳華文 徐燕他研究青藏高原近25年,行程超8萬公裡;他在大地構造、地震、乾熱巖地熱能等領域努力探索,為打開我國乾熱巖勘探開發付出了心血;生命彌留之際,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的遺言。9月14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環境學院專業介紹
    環境學院  環境學院現有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環境地質系和湖北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等5個教學機構,並隸屬有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華中分中心、廢物地質處置與環境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匈聯合環境科學與健康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水資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