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法學教育始於上世紀20年代的山東高等法律專科學校。在百廿山大歷史進程中,法科是一門重要的學科。1980年,山東大學法學學科復辦,1983年成立法律系,1994年成立法學院。
學院下設法律史學、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國際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等承擔教研任務的研究所。法律史學、法理學、憲法學、刑事訴訟法學、人權法學等領域的研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國際法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分會秘書處現設於山東大學法學院。教育部法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法學家徐顯明教授擔任名譽院長。著名刑事訴訟法專家周長軍教授擔任院長。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70餘人,教授近30人。其中,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泰山學者1人,山東大學傑出中青年學者3人,齊魯學者3人,未來學者5人。
著名法學家喬偉先生像
學院現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及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點。2012年成為全國首批應用型、複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014年山東大學人權研究中心成為教育部直屬的「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2015年中國法學會在學院設立「中日韓法律研究中心」和「中日韓高端法律人才培訓基地」,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山東大學檢察理論研究中心成立,2020年法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另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是山東省法學研究基地、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研究服務基地掛靠單位。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1300餘人,本科生570餘人。
法學類即法學專業。該專業積極探索本科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現有法學班、法英雙學位班(國際型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中日經貿法律特色班、智慧財產權特色班等特色班級。
法學專業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養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的涉外法律人才和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素養及法律實務技能的應用型、複合型法律人才。山東大學法學專業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品牌專業,2009年獲批教育部、財政部第四批國家級特色專業,2019年榮獲山東大學首批優秀專業,2020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法學班:學制四年,畢業時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1. 法英雙學位班(國際型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
法英雙學位班(國際型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是為適應社會發展及其對涉外人才培養的需求,由法學院與外國語學院聯辦的"五年制外語與法學雙學士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它特別強調學生法律素養與外語能力的深度融合,力求將學生培養成為既具有相當外語水平又具備深厚法律素養的複合型人才。法學專業(法學與英語雙學位班)採用大類招生和培養,專業分流時間為第一學期。
該實驗班通過構建國際化的教育體系和育人環境,致力於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拔尖涉外法律人才。通過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與專業素質,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法律思維和國際視野。培養的國際型卓越法律人才具備出色的英語能力,具備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畢業後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法學院繼續深造,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或從事國際性的高端法律工作,服務於國家,獻力於國際社會。
入學後選拔,學制5年,畢業時授予法學學士學位和文學學士學位。
2.中日經貿法律特色班
中日經貿法律特色班旨在培養具有較高日語水平,熟悉中日經貿法律的法學人才。該特色班的學生不但要與法學本科班一樣學習英語和中國法,還要學習日語專業大部分的課程以及日本法概況、日本民法、中日比較法等日本法課程。該班邀請了多位日本法學專家參與教學工作,努力提升日語背景法學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和教學水平。學院每年選派在校生赴日本的友好大學法學院交換留學。中日經貿法律特色班畢業生多去日本留學或就職於涉外律所、公檢法機關和外資企業。中日經貿法律特色班採用大類招生和培養,專業分流時間為第一學期。
入學後選拔,學制4年,畢業時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學院目前有法理學、刑事訴訟法和行政法學3門省級精品課程,民法總論、債權法學和日本法制概況3門校級精品課程。
1.模擬法庭
法學院通過模擬法庭比賽塑造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學生多次斬獲「理律杯」全國高校模擬法庭大賽冠軍、「普萊斯」傳媒法模擬法庭中國賽區冠軍、「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中國賽區一等獎等殊榮,在「貿仲杯」「國際人道主義法」「國際刑事法庭」等高水平模擬法庭比賽中也有不俗表現。
2.實踐教學
法學院與實務部門共建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教學實習平臺;依託山東大學學生法律援助中心,開展一系列大型普法宣傳活動和個案法律援助服務;依託山東大學學生法學社開展法藝博覽、學術沙龍、法庭旁聽、普法宣傳、模擬法庭等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弘揚社會正義、維護社會權益、扶助弱勢群體。
3.國際化戰略
法學院大力推行國際化戰略,與歐美、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60餘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學術交流,每年選派數十名優秀學生到境外知名法學院交流訪學或攻讀學位。法學院通過建立國際型卓越法律人才實驗班等多種國際化戰略,逐步構建國際化的教育體系,培養一批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的拔尖涉外法律人才,海外交流合作已經成為學生培養的一種重要途徑。
冷春,山東大學法學院1984級本科生,現任山東省青島市市中公證處黨支部書記、主任,一級公證員。
冷春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山大法學系的創建人喬偉先生。她在山大就讀期間,喬老先生已經不在一線授課,但經常還是會為學生們做學術報告。
喬偉先生嚴謹的治學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學術成就對師姐影響深遠。前段時間,法學院在青島舉辦了喬偉先生塑像安放儀式,她也受邀參加。她感慨道:三十五年,流逝的是時光,先生的高風亮節將永遠伴隨山大法學的成長。
劉衛華,山東大學法學院1994級本科生,現任浪潮集團副總裁。
劉衛華認為法理學的學習讓自己真正踏進了法學的殿堂,至今想來仍覺得受用一生。作為徐顯明院長最後一屆親自授課的本科生,師兄仍記得一座難求的教室、掌聲陣陣的課堂、金句頻出的老師、聚精會神的同學……一個學期的學習讓他從根本上理解了法學,貫穿了整個學科脈絡。
「單純背法律條文的作用和意義並不大」,劉衛華坦言,用法律視角思考問題、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的意識正是大學四年帶給他最大的收穫,「每當遇到一個案子、一個投資項目的時候,從不同角度去審視、去印證,這歸根結底是懷疑的精神、法律的精神」。
王見,山東大學法學院1985級本科生,主持人、高級記者,山東人民廣播電臺《周末說法》節目主任,濟南仲裁委仲裁員。
王見在高考填報志願時堅定地選擇了山大法律系。回憶母校時光,她如數家珍:午後圖書館的陣陣書香,清晨和黃昏小樹林的琅琅書聲,晚間洪樓電影院的人潮湧動,還有每逢周日去擠唯一一趟1路公交車時的呼朋引伴……30年河東河西,物非人亦非,但「山大留下了我們青春的記憶,是此生中最難忘懷的」。
「母校給我的影響是終生的」,王見表示,法學院四年培養了一種思維習慣,就是運用法學思維、法律邏輯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這讓她終生受益。「我周圍都是法律人,用全面的視角、嚴密的邏輯、客觀的立場來看待和評判新聞,也成為我媒體從業生涯的獨特優勢。」如今師姐不僅作為濟南仲裁委首席仲裁員,經常調解、裁決商事糾紛;而且長期主持法律節目,為自己單位、周圍同事、親朋好友和廣大聽眾的法律問題出謀劃策。
賀冰潔,山東大學法學院1997級本科生,現任中共濟南市歷下區紀委常委、區監委委員。
大學四年時光中的片段,二十年後依舊讓賀冰潔記憶猶新。1999年5月的一個普通周六,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的消息傳來,賀冰潔他們並在石巍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從學院內部的國際法課堂到萬眾矚目的科技館禮堂,師兄用法律人的方式發出了山大人的聲音。
2001年6月,山大迎來了合校後的首屆畢業生,「新山大有新氣象」,身著學士服站在全校畢業典禮的會場,這不僅是賀冰潔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百年山大歷史上的第一次。作為全校一百位學生代表之一,在展濤校長手中接過學位證書的那一刻,幾多記憶幾多感慨湧上心頭。
山大法學院對我而言,像是一個良師益友,我發展在它的發展中,我成長在它的壯大裡。
在這將近兩年的校園時光裡面,它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大學,在這裡專業課的學習像是稷下學宮的傳道,在這裡我們會在老師的幫助下努力拓寬我們認識的邊界,通過大量的閱讀與實踐形成自己穩定的價值觀,而不是讓自己的大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它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法律,社會應當被理想化,權利應當被認真對待,法律應當是這個社會正確的、理所當然的打開方式;它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品格:每個老師鮮明的個人色彩與強烈的正義感都在時刻提醒著我作為一個法律人的責任,法律不應當被用來作惡,它要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對於當時來到山東大學法學院的決定,我絲毫不後悔。它用親身躬行告訴我,大學之道,真的在明明德。
——法學院2018級本科生王懋祺
不知不覺,我在山東大學法學院就讀已經將近兩年了。第一次從內陸小城來到海濱之邊,滿心歡喜和期待。在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一隅,我走進法學院的門庭,望見的是橙紅色的孟莎式屋頂與米白色磚牆,記住的是華崗苑裡親切認真的教職工老師、振聲苑裡自信踏實的學子、圖書館七層踱步思索的身影以及從不太高的起點出發不斷前進的自己……
山大法學院是厚重的,青青草畔老校長的石雕催人奮進;山大法學院是篤定的,學風淳樸求實創新;山大法學院是自信的,不畏風雨昂首前行;山大法學院更是可愛的,大家始終都是親切的一家人。
「學無止境,氣有浩然」,我會銘記在法學院生活的點點滴滴,努力養浩然之氣,做大寫之人,書寫屬於自己的獨特詩篇。
——法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睿思
就業去向主要為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跨國公司、國有企業以及律師事務所等,其中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黨政機關的領導、國際知名的法律專家或者學術英才。
來源: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本科招辦 山東大學法學院 照片 / 崔振 編輯 / 牟浩傑 責編 / 宋沁潞 洪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