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在臺灣舉行主辦方供圖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 (記者 蔡麗潔)7月16日晚,第六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決賽頒獎儀式在臺灣高雄舉行。臺灣雲林科技大學的作品《Removable》獲得金獎。
7月14日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開賽以來,來自海峽兩岸15所高校的大學生們,已經在高雄駁二藝術社區緊張搭建了兩天,將設計藍圖變成模型呈現。7月16日上午,所有作品搭建完成,等待專家評委的檢驗。15件作品造型各異,構思新穎,用各種方式詮釋本屆大賽的主題「遇見」。大連理工大學的作品《雙溪》用交錯、旋轉上升的設計形式,著意於體現禪意與生命力量共存的體驗,寓意海峽兩岸文化交融。西南交通大學《千「遇」千尋》,通過拱形通道製造的視覺效果,比擬人與人之間「不期而遇」。高雄科技大學的作品名為《乘風破浪》,作品線條起伏,頗具動感,與海浪融為一體。
來自天津大學、福州大學、臺北市立大學、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七位建築構造行業教授、專家們組成評審團。他們從作品的設計創意、建構細部的創新性、精緻性、以及整體造型結構的邏輯性等方面分析評價,從這15件作品中,選取最後的優勝者。
此次大賽,臺灣雲林科技大學的作《Removable》脫穎而出,斬獲金獎。該作品的設計理念是:以日常生活去發想,透過錯落的平臺,創造不同年齡層相互體會的空間感受。使用的木構架體為南方松,並在構架底下有設置推車,在不拆除的狀況下,能依使用者應環境與景色做調整;若拆卸後,也能夠將所有杆件進行移動,隨時變成野餐的行動桌椅或幼童嬉戲的場所。
高雄大學的作品《隨遇》和東南大學的作品《星織月會》獲銀獎;清華大學的作品《洞天》、瀋陽建築大學的作品《鏡界》、福州大學的作品《之間》、逢甲大學的作品《遇/見》獲銅獎;西南交通大學的作品《千「遇」千尋》、大連理工大學的作品《雙溪》、淡江大學的作品《築建遇見》、重慶大學的作品《隅間呢喃》獲模型優秀獎。
中建海峽副總經理兼臺灣辦事處主任張俊華在閉幕式上表示,參賽選手通過構思未來的生活空間,設計出生態、節能、健康、舒適的綠色空間,體現了建築工業化發展進程,反映了建築業發展趨勢。」此外,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黃榮護,高雄大學學術副校長莊寶雕也在閉幕式上發表致辭,對獲獎隊伍表示熱烈的祝賀。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