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
近年來,由於臺灣經濟低迷和「少子化」現象,臺灣高校生源和生存均面臨困境,不少私立大學紛紛倒閉與合併。
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稱,7月18日上午,臺灣科技大學(臺科大)、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和雲林科技大學(雲科大)的三位校長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舉行會議,宣布三所科技大學正式商討合併事宜。
這是臺灣最大的大學合併案,因此引發熱議。如果合併成功,它將是臺灣首個橫跨臺灣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學合併案,學生人數超越知名的臺灣大學,從而成為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
在合併會議上,臺科大校長廖慶榮稱,此前和屏科大談論合併時,已預留伏筆,若有其他學校合適也能加入合併。
《經濟日報》報導稱,臺科大校長廖慶榮表示,之前與屏科大合併,是科技與農業領域互補,如今加入擅長工業與設計的雲科大,將可打造全臺「旗艦型」科技大學。
該報導還援引另外兩位大學校長觀點表示,三校各有特色,合併後能夠互補,碰撞出新火花,也因為學校規模夠大,更有競爭力。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表示,返校後將儘速召開校務會議,成立「合校工作小組」,他認為此舉能建立臺灣高校合併契機,創造新的典範。屏科大校長戴昌賢也稱,合併後能放大社會效應。
至於新校名,三校校長表示還要討論,「但『臺灣科技大學』原則上不會拿掉」。
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學生(圖源自臺媒)
臺灣《聯合報》報導稱,如果未來三所科技大學合併成功,學生數將有32000多人,成為全臺第一;而教師人數將有1200多位,僅次於臺灣大學,超過新竹清華大學及交通大學,和臺灣成功大學差不多。對於上述的合併案例,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對媒體聲稱已知情,並樂觀其成。
隨著少子化影響加劇,臺灣高校的經營遭遇困境。
圖源自「大數據」(Big Date Group)
根據臺灣《聯合報》於2018年6月的報導,繼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之後,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已於當年8月正式停辦退場。而位於臺灣苗慄頭份市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也因財務問題,被臺灣教育部門不予核給招生名額,即停止招生1年。
該報導稱,根據臺灣教育主管機構統計,2016年臺灣大一新生減少約1.5萬人,2017學年又少了1.4萬人,預計未來每年將會持續大幅度減少。
需要注意的是,臺灣高校的境況不佳與20多年以來臺灣廣設大學與多元入學政策是密切相關的。尤其是2017年,臺灣高等教育再次改革,其力度之大讓不少媒體驚呼「零分也能上大學了」。新的教育改革規定,從2019年開始,音樂、美術、體育的專業術科學校可以選擇不參考學測的成績,學生即可報名申請大學。以往學測必須考五個科目,以五個科目的成績作為高校招生的考量,而從2018年開始放寬要求,學生不必考五科,變成最多選四科,甚至一科的成績。
在觀察者網2017年的評論文章《濱哥哥:零分上大學,臺灣教育走向「菲律賓化」》中,作者指出,臺灣的大學密度已經全球最高,高中入大學升學率逼近98%,文憑嚴重貶值之外,更使技術職業教育崩盤,造成臺灣競爭力的悲劇。臺灣泛濫的大學甚至創造出了兩岸聞名的「七分大學生」梗:2008年大學考試入學發榜後發現,全臺灣最低錄取分數是立德大學資源環境系7.69分,平均每科考不到1分即可上榜。
但即便在「人人都能上大學」的環境下,臺灣許多高校依然面對招不到學生的危機。面對這樣的困境,部分高校選擇合併以維持生存和提高實力。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臺灣各大高校合併近年來屢有發生。比較受關注的有:2016年,新竹教育大學併入新竹清華大學;2018年,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合併為高雄科技大學,寫下三所公立院校合併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