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所最著名的國立大學

2020-11-30 新東方

  內地考生入臺讀大學早已不是新鮮事,很多同學都被臺灣大學獨有的氛圍和學術環境吸引,小編整理臺灣最著名四所國立大學的相關資料,和同學們分享。

  「國立」臺灣大學


 

  建校時間:1928年

  總校區地址: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世界排行榜:第124名(2008年)

  1928年,「國立」臺灣大學建立,前身是日據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1945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臺大成為島內投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是許多莘莘學子嚮往的理想之地,她不僅是臺灣的最高學府,也是臺灣建校時間最長,佔地面積最大的「巨型」高校,據說,佔據臺灣面積的近百分之一。

  拋開臺大的育人、學術研究功能,僅就她的校貌而言,絕對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相互交融的生態旅遊勝地。

  寬闊的椰林大道,一枝擎天的椰樹,象徵著臺大開放淵博的氣度,無與倫比的光榮與驕傲。僅是行走在椰林大道,就能讓人感受到海闊天空的包容與曠達。而這椰林大道,正是臺大享譽世界的標誌性景物。

  置身於臺大,隨著腳步的移動,眼前逐次展開的風姿獨特的畫卷。巴洛克式風格,氣勢雄偉的圖書館;充滿靜謐詩意,浪漫風情的醉月湖;林蔭夾道,青春洋溢的舟山路;瀰漫著熱帶雨林氣息,隱立著西洋建築的傅園;綠意盎然……

  而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數那每次只響21下的傅鍾。輕小精緻的形體,傳出的是無形卻悠遠震撼的理性迴響,那是一代教育大師傅斯年睿智遠矚的學者風範。

  「我們每天需要深思3小時。」這就是臺大的無形的理念和精神。因著無數學子那每天至少3小時的沉思,賦予臺大博厚的育人功能、濃鬱的學術氣息。

  「國立」成功大學


 

  建校時間:1931年

  總校地址:臺南市大學路1號

  世界排行榜:第351名(2008年)

  向來就有「北臺大,南成功」之說,「國立」成功大學的歷史僅次於臺大。

  不可顧名思義,「國立」成功大學取名「成功」並非上過成功大學的人都能取得卓越成就之意,而是為了紀念我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成功大學也就坐落於鄭成功曾經的府城,歷史名勝赤嵌樓不遠處。

  因著紀念一位英雄而建立一所高等學府,其用意,辦校理念和育人精神不言而喻。

  「國立」成功大學紅磚式的維多利亞建築,與校園內滄桑的古城牆,橫跨於幽靜湖面之上的古橋,中西合璧,既有典雅之風,又有古韻之意,構成獨具特色的另類風情。

  而讓許多遊人流連忘返的,還要數榕園和成功湖。有近百年歷史的,千奇百怪的粗壯樹幹,撐開濃鬱蒼翠的枝葉,像一把把巨傘懸浮在綠色的草坪之上,遮擋出一片片的陰涼。或佇立於校園走道兩旁,蓋天蔽日,營造出一條幽深的靜徑。

  碧光粼粼,草波生姿的成功湖,映著藍天白雲,古藤舊橋,放眼望去,古樸中流蕩著淡淡的詩意,令人心胸爽朗。

  即便是遊覽,也會有捧書輕誦於湖水邊,榕樹下,幽境間,或約兩三友人屈膝長談於湖邊草坪的衝動。而在不經意間,便有那搖曳多姿的鳳凰樹,妖嬈嫵媚的鳳凰花,急切地擠進視線,目不暇接。

  成功大學分三個校區,分別是新潮的自強校區,西洋式成功校區,古樸式光復校區,僅是名字,均體現著不同的時代氣息。

  成功校區,有一座鐘樓,是成功大學精神的象徵。而在以後,這座鐘樓不僅是成功大學的標誌,還是臺南市的地標性建築。因為,在這座鐘樓之上,將會安置一座島內最大的西洋式擺鐘。

  「國立」交通大學


 

  建校時間:1958年

  學校地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世界排行榜:322名(2008)

  看過臺灣交通大學的校史,就會發現,她有著「國立」清華大學同樣的遭遇。只是,她的前身是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學。

  1896年,交通大學誕生於上海,起初名為南洋公學。1912年南洋公學改稱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1921年,中華民國將分散三地的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組合,並稱交通大學。

  1949年,中國大陸的交通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原國民政府下的交通大學校務則中斷。

  1958年,臺灣國民黨政府成立公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1964年設立大學部。1967年正名為公立交通大學工學院。

  1979年7月,恢復為公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現在有三大校區,新竹市大學路光復校區是目前最主要的校區。

  懷著歷史變遷賦予的沉重心情,遊走於光復校區,即便是隨意一個角落,似乎都流露著無言的傾訴。於是,一片靜湖,一棵蒼樹,一枝細竹,一隻划過頭頂的鳥雀,一道落英的飄逸,都化成獨特的精緻,出現在眼裡,收藏在心底。

  這,也是經常縈繞於胸的情愫。因著這種情愫,校園裡那些沉默無語,平淡無奇的事物,總會輕易地將我俘虜,流連忘返於一草一木,一湖一牆前,感覺到素昧平生的它們,竟是有種難以言說的親切。

  何況,在「國立」交大的光復校區,獨特的校園布局,蓊鬱的校園植被,相互映襯,逐次呈現著青埔朝陽、風亭九思、思園春曉、荷塘月色、曲道夾蒑、竹園映亭、竹湖晨風、松林立翠、綠掩重樓、玉樹向榮等十六大景點,還有眾多藝術家的精妙絕倫,寓意深邃的雕塑、繪畫、攝影,以及難得的手跡。

  這裡,濃鬱的中華文化氣息無處不在地呈現,如同緩緩流淌的古箏曲,輕盈,真切,又飄渺,時而夾雜著激昂的悲切和憂鬱。

  可是,半個世紀的風雨滄桑,她釋放和孕育的依然是同根同源的中華文明。

  如交通大學傳承的人文精神——飲水思源。

  「國立」清華大學


 

  建校時間:1955年

  學校地址:新竹市300光復路二段101號

  世界排行榜:第309名(2008年)

  不說別的,憑藉這名字,就足以讓人心生遐想。

  不是重名,而是北京清華大學與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本來就是同一所大學。只不過,「國立」清華跟許多臺灣人一樣,是當初隨著國民黨政府遷至臺灣的。於是,隔著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一個中國,出現了兩個清華,遙遙相望。

  不得不說一下那一段遠去的歷史傷痕。

  1911年,國民政府利用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退款,在北京設立清華學堂,並於1928年改建為清華大學。對日抗戰期間,清華大學遷至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國共內戰後,清華大學被分成兩所。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而實際接收庚子賠款的中華民國政府,則請1949年以前清華最具聲望的梅貽琦校長主事,1955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命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也因著這份骨肉可分,濃情難割掉淵源,兩所清華大學的校訓,一直沿用著民國三年梁啓超在原清華大學演講時所用之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我校莊嚴,巍然中央!」的校歌,亦是兩岸的清華學子同歌共勉的。

  而在校內外觀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說,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校內建築及布局,完全是出於北京清華大學的翻版。

  在大學的行政大樓前,同樣樹立著一道與北京清華大學一模一樣的「清華園」門樓,只是臺灣清華的略小。清華園內亦有山水密布,相思湖、昆明湖、成功湖等湖塘之間曲溪相同;置有假山,曲徑,石橋,亭廊;植有垂柳,荷花,榕樹,鳳凰樹。波光粼粼,流水潺潺,楊柳依依,荷花溢香。也有蜻蜓探芳,白鷺捕魚,飛鳥輕掠起微微漣漪。若是月夜,很容易讓去過北京清華大學的人想起「水木清華」前的那一片荷塘,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誕生的地方。

  唯一明顯的不同,只是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建築沒有北京清華大學的老建築那種古樸滄桑的韻味和氣質。半個世紀與一個世紀,歷史文化的沉澱自有輕重。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無聲地訴說,同根之源的兩個清華辦學理念和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文化傳承和歷史使命,是兩肩同擔的。

  其實,臺灣值得說道的大學還有幾所,每個都有別致的風情,每個也都有獨特的校史,以及對臺灣和中華文明的傳承與振興做出的卓越貢獻,培養出的那些赫赫有名的各類人物,讓中華歷史的進程演繹得精彩紛呈。

  當時臺灣發布的「排行榜」也引起過爭議。最大的爭議是:在島內享有盛譽的政治大學竟排行榜第四十八位。政治大學有人指出,這一評比對以商學、政法、傳播等人文學科見長的政治大學很不公平,做評比時應該按學院來分,例如商學院、文學院等。而且,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論文有相當比例是用中文撰寫的,而此次評比採用的3個資料庫都是英文期刊,不能作為全面評比一個大學學術表現的完整指標。

  只有去臺灣高校溜達一圈,懷揣著它們的歷史,感悟著它們蘊含的氣質,才算是真正地將這個秀麗的島嶼,遊歷和品味了個透。

  (責任編輯:賈志超)

相關焦點

  • 揭秘:臺灣四所最著名的國立大學(3/4)
    「國立」交通大學    建校時間:1958年    學校地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世界排名:322名(2008)    看過臺灣交通大學的校史,就會發現,
  • 揭秘臺灣四所最著名大學[組圖]
    」臺灣大學建校時間:1928年總校區地址: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世界排名:第124名(2008年)1928年,「國立」臺灣大學建立,前身是日據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1945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臺大成為島內投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是許多莘莘學子嚮往的理想之地,她不僅是臺灣的最高學府,也是臺灣建校時間最長,佔地面積最大的「巨型」高校,據說,佔據臺灣面積的近百分之一。拋開臺大的育人、學術研究功能,僅就她的校貌而言,絕對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相互交融的生態旅遊勝地。
  • 香港多所大學介紹臺灣院校時 避用「國立」字眼
    (觀察者網訊)據港媒2月17日消息,香港多所大學在涉及與臺灣地區高校交流的新聞稿或介紹校長、教授在臺學歷時,將中英文校名中的「國立」或「National」字樣刪除。 報導稱,經查詢發現,12所香港大專院校中,有4所高校出現上述情況,包括中大、科大、城大及珠海學院。 這則新聞起因於1月初香港科技大學的一份新聞稿。
  • 【大學校園】國立臺灣大學
    其前身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為當時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臺灣大學」。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往臺灣,臺大取代了當時尚未在臺復校的中央大學,成為了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資助經費第一的高校。臺灣大學,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長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學者而著稱,其教授、學生與校友皆對當代臺灣歷史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 臺灣排名前十的大學竟然是這十所,2018年軟科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臺灣清華大學,前身為1911年在北京設立的清華學堂。1925年設大學部。對日抗戰期間,西遷至雲南昆明,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共內戰後,清華大學被分成兩個,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而臺灣當局則於1955年於臺灣省新竹市讓清華大學復校,復校之初首設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與北京的清華大學一脈同宗,近年來交往也算密切。臺灣大學,臺灣名義上最好的大學,首任校長傅斯年為了這所大學付出了大量心血,以至於死在任上。現在的臺大國際化視野強,學生留美出國深造率非常高。
  • 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鄭芳田教授訪問寧波材料所
    9月11日,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寧波工研院)所屬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所長楊桂林的邀請,臺灣國立成功大學鄭芳田教授到寧波材料所進行學術交流。  鄭芳田作了題為《適用于格式智能製造應用的全自動虛擬量測系統》的學術報告。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教授廖德章到寧波材料所交流
    5月30日下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廖德章應邀到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並作了題為New Polymer Materials for the Potential of Optical, Electronic and Green Energy Applications的學術報告。
  • 大陸與臺灣三所大學同名 原來有淵源
    大陸和臺灣的大學中,有這樣幾所是同名的。都是一個中國,既然同名,肯定有淵源。下面我們就看看這幾所同名大學有著怎樣的淵源。1.清華大學清華是大陸名校,在臺灣也有一所大學名叫清華,其實他們的前身都是1911年在北京設立的清華學堂,對日抗戰期間,西遷至雲南昆明,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教育記憶》:當年「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有多厲害!
    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成立於南京,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諸多名家曾在該校任教。1928年,「江蘇大學」改稱「國立中央大學」,1937年遷至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史稱「重慶中央大學」。1946年,中央大學在南京復校,開設理、工、醫、農、文、法、師範7個學院、共43個系科、26個研究所。是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頂尖的大學。1949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10日,校名定為南京大學。話說國立中央大學到底多厲害。
  •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科管院到清華大學訪問交流
    4月23日來自臺灣的兄弟院校——臺灣國立清華大學MBA師生一行16人來我校參觀交流。清華大學MBA同學會負責接待來訪。負責接待的同學帶領臺灣國立清華大學MBA師生參觀了清華校園,講解清華園各個景觀的歷史文化,當天細雨霏霏,雨中的清華園深深吸引了臺灣師生。他們邊走邊感嘆清華校園的壯觀和美麗,感嘆清華厚重的歷史和濃鬱的文化氣息,並向清華的同學們介紹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校園和文化,雙方都沉醉於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中。
  • 最新出爐:2019臺灣地區大學排名!臺灣大學排名第一
    2019年臺灣地區大學排名榜單:附前三名學校簡介:No.1 臺灣大學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簡稱臺大(NTU),成立於1928年,是中國臺灣省臺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性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
  • 臺灣海洋大學
    1964年升格臺灣省立海洋學院   1979年改制「國立」臺灣海洋學院   1989年升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類型:綜合大學   校長:李國添   所在:臺灣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二號   校園:市區
  • 這所大學叫中原大學,卻在臺灣,現在是私立著名綜合大學!
    在臺灣,有這樣一所大學,叫中原大學,猛然一聽,還以為是河南的大學,但其實不是,這是一所臺灣的著名私立大學。這所臺灣中原大學是於1953年在中國臺灣省桃園市中壢區創立的的一所「全人教育」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曾經叫「私立中原理工學院」,在1980年的時候改制為中原大學。
  • 臺灣的知名大學,你想報考哪個?
    臺灣的知名大學,你想報考哪個?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佔,1662年鄭成功收復;1895年割讓與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後光復。讓我們看看臺灣又那些知名大學。
  • 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誰才是國立中央大學繼承者
    近日,有人建議在河北設立「中央大學」,力求在2035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頂級水準,這很難不讓人想到歷史上那個著名的「國立中央大學」。在近代中國教育史上,國立中央大學無疑是一個重量級的存在。但這份邀約至少可以說明,國立中央大學的辦學水平是值得信賴的。1949年,南京解放,國立中央大學這個曾經由蔣介石擔任校長的學校面臨著尷尬的處境。8月,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中央大學」的校名在大陸成為歷史,至於1962年在臺灣復校,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改稱國立南京大學還不到一年,為了與國民黨治下作區分,全國的高校校名都去掉「國立」字樣。
  • 臺灣地區有哪些著名的大學,你了解嗎
    報告顯示,在最新艾瑞深校友會網2020中國大學排名中,臺灣大學榮膺2020中國八星級大學(8★),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雄居校友會2020中國臺灣最好大學排名榜首。臺灣清華大學第2,臺灣成功大學、臺灣交通大學並列第3,臺灣藝術大學第5,臺灣政治大學、臺灣長庚大學、臺灣輔仁大學、臺灣中央大學並列第6,臺北藝術大學第10。
  •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位於玄武區四牌樓2號。其前身三江師範學堂,是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時於1902年創立的。不久,一分為二,分別改名為兩江師範學堂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1年,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南高)基礎上建立起東南大學,它是南京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1927年,改名為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江蘇大學;同年5月,又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 這幾所大學(清華、交大、中山大學等)是雙胞胎大學,兩岸都有
    一個在大陸,一個在臺灣,這些大學都是同根同源,現在卻海峽相隔,這些大學其實最期盼祖國統一的大學,祖國統一了,他們就真的團聚了,這些大學,今天小編就介紹一下國立清華大學和清華大學現在中國有兩個清華大學,一個是在北京,一個在新竹,兩個清華大學,同根同源。
  • 曾經亞洲第一的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拆分出來哪些有名的高校呢?
    中央大學作為中華民國時期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在1928年定名國立中央大學時,這所學校就設立了文、理、法、商、工、農、醫、教育8個學院。當時,這所大學執中國高等教育之牛耳,為當仁不讓的民國第一學府,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均有較大差距,即使合併後的西南聯大也與中央大學有所不及。
  • 2020年臺灣最好大學排行榜:臺灣清華大學第二,交通大學第三!
    臺灣成功大學,是我國臺灣南部的頂尖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實力強大,與臺灣大學並稱「北臺大、南成大」,為世界大學聯盟成員,是臺灣四所老牌大學(臺成清交)之一。臺灣藝術大學,是一所藝術類大學,也是臺灣最有名氣的藝術類大學,培養出很多娛樂圈名人,比如臺灣綜藝天王吳宗憲,歌手吳克群,導演李安和侯孝賢,動作演員鄒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