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總編: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2020-12-05 裝備知識

美國日前率領英法兩國對敘利亞展開了新一輪的空襲,外界認為這是對俄羅斯的公開侮辱,這在中國國內也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中國《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北京時間4月14日在社交網絡推特上說,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在中國引發了強烈反響。他還說,很多中國人同情俄羅斯,同時讓他們感到幸運的是,西方國家現在不敢公開侮辱中國。

據悉,美英法三國不顧俄羅斯方面此前的警告,以發生化武襲擊為由,於4月13日晚間對敘利亞發動了空襲。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向美國主導的敘利亞襲擊事件發出警告。安東諾夫說:「我們警告過,此類舉動不會沒有後果。美國、英國和法國為這些後果負所有責任。」安東諾夫發表聲明稱:「擔憂的最差情況發生了。我們的警告遭到無視。一個事先設計好的情況上演了。再一次,我們受到了威脅。」

他說:「我們警告過,這類行為不會沒有後果。華盛頓、倫敦和巴黎為這些後果負所有責任。侮辱俄羅斯總統是無法接受也不能許可的。美國作為化學武器最大的軍火庫持有國,沒有道德權利指責其他國家。」

同時,據克裡姆林宮發表聲明,普京稱美國對敘利亞的打擊是侵略。普京表示,美國及其盟友對敘利亞軍事和民用設施實施打擊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沒有得到安理會的許可,該襲擊行為將加劇敘利亞的人道主義災難。

更多閱讀:

1、中國突然宣布在臺海軍演:讓美國分心,支援俄羅斯

2、今番臺灣海峽下次西太平洋,海軍418軍演只是一個開始

3、海軍實彈演習只能算是中國大陸給某人一個比較輕的警告

4、從陸軍到海軍,剖析中國海軍首次南海閱兵背後的戰略大轉折

5、似乎另有深意:中國海軍南海閱兵並非反制印太戰略

相關焦點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 | 環球時報
    本文發表於《環球時報》2020年10月21日從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更多國人開始關注量子通信這一「黑科技」,到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集中學習,量子科技已成為科技大國集中發力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陣地。
  • 《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多地冷鏈「紅區」的超嚴管理
    【環球時報報導】「紅區」是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一個概念,即把傳染病毒的高汙染風險區稱為「紅區」,用來警戒危險。在國內10多個省份先後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甚至因此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後,全國多地由此實施針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嚴格檢疫措施。
  • 繼美國的紙老虎外號後,環球時報也送給澳大利亞一個稱號:紙貓
    不光我們可以給人起外號,有時候,給國家起外號更有意思。比如說長久以來,新加坡在國際上也有個外號,什麼?鼻屎大的國家。這個外號說實話很侮辱國家,你想新加坡很強,人均GDP很高,但是確實很小。外號怎麼來的?我們一個臺灣同胞送的,10多年前我國臺灣有一段時間跟新加坡關係處得不太好。
  • 環球時報:現在一提澳大利亞,很多人就像吞了一個蒼蠅
    11月30日,《環球時報》在社評中直接表示,澳大利亞現在有一個粗魯、狂妄的政府,同時還擁有一批顯然缺乏自知之明的政治和輿論精英今年以來,澳大利亞幾乎是每一個西方國家聯署反華提案的急先鋒。澳大利亞的對華態度中儘是些以怨報德、以惡報善的東西。作為美國的一隻戰犬,最好克制為虎作倀的囂張。尤其是它的軍艦別來中國近海逞能。否則,早晚要吃虧。 環時表示,中國從未主動惹過澳大利亞,兩國也沒有過任何「梗結」,坎培拉對華之惡不僅讓中國社會驚詫,而且實在把中國人噁心著了。
  • 胡錫進環球時報年會致開幕辭:2020驚心動魄,華為肯定要被歷史至少...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百餘位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權威人士、專家學者出席,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首先致開幕辭。
  • 此國國力遠不及印度的,卻敢用中國武器讓西方不敢妄動!
    紅旗-2據了解,伊朗使用的飛彈型號為佐勒菲卡爾彈道飛彈,該飛彈屬於信仰-110系列飛彈,是伊朗仿造中國紅旗-2甲地空飛彈得來的。根據購自中國的紅旗2甲地空飛彈,伊朗進行仿造,但卻是改造為地地飛彈,成功研製出信仰-110飛彈,之後性能也是各種提升,而且還具備攻擊艦船的能力。
  • 俄印等多國對西方NGO說不 普京新法在各國不鮮見
    「這是新的東西方衝突的象徵」,「德國之聲」援引一名法律專家的話說,「新法案是俄對西方制裁的回應。」不僅俄羅斯,印度最近也因NGO問題受到西方批評。北京大學學者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NGO對社會的促進作用不可否認,但NGO中既有好心辦好事的,也有好心辦壞事的,更有壞心辦壞事的,對此政府要隨時警覺,適時採取必要措施。  誰會上「不受歡迎」名單?
  • 環球時報:「暴恐」表態對比,中國一點不欠西方人情
    原標題:「暴恐」表態對比,中國一點不欠西方人情   法國《查理周刊》遇襲後,法、德、英等40多國領導人於11日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悼念死難者反恐大遊行活動。中國沒有派高官參加。於是,中國一些不甘寂寞、慣於時時處處搶佔道德制高點的「姿勢分子」立即又跳了出來,批評中國政府。   這種批評有道理麼?
  • 「深度」唱衰中國疫苗,西方有什麼算計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環球時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李曉驍 丁雨晴 柳玉鵬】進入12月以來,歐美國家對新冠疫苗的態度有了明顯不同,甚至有的還將其看成是「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中出現的一線光明」。俄羅斯學者在參與「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有關「爭奪市場:為什麼西方國家不急於承認俄『衛星V』疫苗的有效性」這一話題節目時表示,出於金錢和政治利益考慮,西方國家並不願意承認俄疫苗的優勢。俄羅斯Finam Group公司分析師科列涅夫表示,儘管西方國家的疫苗可能也存在缺陷,但它們急於宣布自身在疫苗開發方面取得的成就。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其次,《紐約時報》這篇污衊中國的報導還迴避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即中國作為疫情最先出現的國家,在經歷了幾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的巨大犧牲,才終於將這個全新病毒所引發的疫情控制住,並將我們的戰疫經驗分享給全世界時,《紐約時報》所來自的美國和西方世界卻在輕視中國發出的警告。
  • 調查:現在,哪個國家對中國的疫情輸入風險最大
    在另一個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韓國,當地華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韓國對疫情的重視程度不夠,但他暫時沒有回國打算,因為回國即失業。他說,受疫情影響,工作崗位減少,外國人往往成為第一批被辭退的對象,這些人可能會考慮離開韓國回國。崔女士一家生活在首爾,她對記者說,首爾的情況不像大邱那麼嚴重,所以很多人不重視,政府呼籲民眾減少聚集,但效果不佳。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聽薩爾瓦多人談薩中建交
    【環球時報報導 赴薩爾瓦多特派記者 王驍波 劉旭霞】8月下旬,薩爾瓦多拋棄臺北並同中國建交,讓很多人將目光投向這個不太熟悉的國度。《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趕赴薩爾瓦多採訪,發現儘管遠隔重洋,薩中建交的消息也令當地民眾振奮,他們對了解中國充滿熱情。「這是薩爾瓦多作出的一個勇敢而正確的決定」,在薩爾瓦多首都聖薩爾瓦多,計程車司機勞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 美國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美國印鈔票只會...
    現在還不是美股最低谷環球時報:當美股在2018年刷新最長牛市紀錄的時候,您就預言,美股有很多問題,甚至認為美股下一次熊市,可能是「我有生以來最糟糕的一次」。目前的美股表現,和您之前的判斷一樣嗎?美股還會繼續下跌嗎?羅傑斯:是的,和我之前判斷一樣,美國債務增加後,美聯儲又印製更多鈔票,將股市刺激到更加超值的水平,形成惡性循環,讓美國股市變得更糟糕。
  • 環球時報:人口普查 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深度】人口普查,世界大國扎堆「摸家底」【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十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普查於本月啟動,外界對此極為關注。畢竟,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此次普查將提供有關中國人口最準確的變化信息,並被用作進行未來規劃的關鍵依據。
  • 《環球時報》專訪「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從5「R...
    【環球時報記者 王雯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會是一個多邊主義者。他批評過川普的『美國第一』導致『美國孤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始院長、「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言簡意賅地總結了美國過去4年的變化,並對拜登團隊未來的外交政策做了展望。
  • 盧布狂跌重創俄羅斯 西方輿論唱衰普京
    俄《獨立報》16日稱,不排除未來盧布繼續大幅貶值的可能性,最終會達到1美元兌換100盧布。但俄「儲蓄管理」公司領導人普金表示,盧布匯率不可能達到100點,因為油價只是暫時下降。備受質疑的納比烏琳娜16日接受俄電視一臺採訪時說,盧布的價值被嚴重低估,當天盤中的劇烈震蕩表明有遊資炒作的因素。16日在莫斯科街頭,《環球時報》記者卻沒發現任何恐慌情緒。
  • 美國密蘇裡州起訴中國,得逞的可能性有多大?
    CNN報導截圖沒管轄權沒調查權沒證據,起訴毫無可操作性《環球時報》記者22日看到,這份長達47頁的訴狀開篇列出一大串「被告」,包括中國政府、國家衛健委、武漢市政府、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等。美方真實目的:推卸責任,找替罪羊既然毫無可操作性,美國政客為何仍熱衷於推動起訴中國?袁徵對《環球時報》說,美國這樣所謂的西方民主國家很容易搞一些民粹的東西,國會每年都會提大量的議案,法院訴訟也是這樣,但是提起訴訟並不等於能夠實現,這種做法就是為了展現一種政治姿態,最終目的是要推卸責任。因此訴訟結果不重要,姿態很重要,這就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慣用玩法。
  • 中國時報:「選舉皇帝」大?饒了孩子吧!
    中國時報:「選舉皇帝」大?饒了孩子吧!2015-07-31 14:42: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7月31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31日刊文稱,「反課綱運動」竟然犧牲了一位高中學生,不能不令人震驚。
  • 中國無人潛艇2020年成軍?媒體稱將挑戰西方優勢
    【環球網軍事7月24日報導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中國水下力量的發展向來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有關中國研製各種先進水下潛航器的報導不絕於耳。雖然它們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操作潛艇,但將挑戰西方強國在二戰後建立起來的海上優勢。研究人員稱,這些無人潛艇主要針對美國在戰略性海域,比如南海和西太平洋的部署力量。」報導將此項目形容為「中國政府雄心勃勃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藉助AI發展海軍實力。據稱,中國在廣東珠海建造了世界最大的水下無人潛艇的測試設施。
  • 【環球時報】科技航母 懷柔起航
    歷史上,科技領域的中心話語權一直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雖歷經重心轉移,但仍未突破傳統發達國家範疇。  眼下,出現在西方國家的「科技航母」,已立於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它們依託大科學裝置的大型、綜合性科學中心,具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優勢,廣泛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科學研究,已經成為代表西方國家科技最高水平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