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印等多國對西方NGO說不 普京新法在各國不鮮見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俄羅斯總統普京23日籤署一項法案,授權檢察官可據情宣布俄境內的外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NGO)「不受歡迎」,進而將其關閉。對於該法案,人權觀察組織和「大赦國際」指責俄嚴厲打壓公民社會,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深感憂慮」。但在新法規的支持者看來,這樣做可以有效保護俄羅斯的利益,因為「美國一直利用NGO幹涉俄羅斯的內政」。實際上,在普京第三次當選總統的 2012年,俄羅斯就通過了一項頗有爭議的法案,允許政府將接受外國資金的俄羅斯NGO列為「外國代理人」。「這是新的東西方衝突的象徵」,「德國之聲」援引一名法律專家的話說,「新法案是俄對西方制裁的回應。」不僅俄羅斯,印度最近也因NGO問題受到西方批評。北京大學學者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NGO對社會的促進作用不可否認,但NGO中既有好心辦好事的,也有好心辦壞事的,更有壞心辦壞事的,對此政府要隨時警覺,適時採取必要措施。

  誰會上「不受歡迎」名單?

  普京23日籤署的法案賦予總檢察長及其副手與外交部協商禁止「不受歡迎」的外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俄活動,並對參與這些組織的俄羅斯人處以罰款或監禁懲罰的權力。法案規定,如果外國或國際NGO對俄羅斯聯邦的憲法制度基本原則、國防能力或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那麼這些組織在俄羅斯領土上會被視為「不受歡迎」,進而將不再被允許在俄境內從事活動或開展項目。

  據俄新社24日報導,「不受歡迎的組織」名單將由俄司法部公布。新法案規定,各金融組織不得為「不受歡迎」NGO提供資金或其他援助。而處罰措施是:對公民行政罰款5000至10000盧布(1元人民幣約合8盧布);對官員罰款2萬-5萬盧布;對法人罰款5萬-10萬盧布。如果「不受歡迎組織」的負責人或參與者一年內兩次因類似犯罪受到行政處罰,將對其追究刑事責任,包括強制勞動和判刑等,同時罰款30萬-50萬盧布。自願停止參加這些組織活動者則免除刑事責任。

  該法案由兩名議員提出,19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該法案;20日,俄聯邦委員會(上院)通過法案。20日當天,法案被提交至俄總統處審閱。該法起草人之一塔爾納夫斯基稱,目前有一些外國組織表現得不好,有的是應情報機構要求,有的是出於其他考慮而活動。他說,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等國際組織不受該法影響。它主要針對那些大型和「無恥」的西方國家公司。有分析稱,卡內基基金會、透明國際、國際人權觀察、「大赦國際」等組織可能進入「不受歡迎」名單。

  BBC評論稱,批評者認為,俄方此舉旨在鎮壓異見人士。此前,總部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和總部在倫敦的「大赦國際」發表聲明稱,新法案是俄羅斯對公民社會進行嚴厲打壓、窒息其發展行動的組成部分。人權觀察俄羅斯項目主任洛克希娜表示,「它主要針對的是俄羅斯活動人士和公民團體,目的是切斷它們與國際合作夥伴的聯繫。」

  這項法案也遭到歐美國家批評。據報導,英國歐洲事務大臣利汀頓表示,這是「俄當局騷擾在俄非政府組織及其合作者的又一例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爾夫則表示,「我們對俄羅斯這一法律深感不安。這將讓與這些組織的任何合作都是非法的。從而極大限制俄公民社會的工作,並將俄羅斯公民孤立於國際社會。」哈爾夫稱,美國政府呼籲俄政府履行自己的國際責任,尊重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莫斯科焦慮症」,「德國之聲」稱,這是俄羅斯神經質的恐懼。不過,一名法律專家認為:這是對西方制裁的回應。西方正在加強對俄精英和政治的影響力。俄羅斯要杜絕莫斯科的「邁丹」(烏克蘭的廣場運動——編者注)。

  「俄羅斯對西方築起高牆」

  在俄羅斯,新法規同樣有支持者和反對者。法新社23日稱,支持該法的民眾認為,在因烏克蘭衝突而遭受接踵而至的西方制裁後,此舉是一種必要的「防範性措施」。有俄議員表示,有必要阻止在俄活動的「破壞性組織」,因為它們正危及「俄國家價值觀」並引發「顏色革命」。批評者表示,該法措辭模糊將使俄總檢察長有權不經過法院,就為某些組織打上「不受歡迎」的標籤。

  此外,一些反對派人士表示,該法會影響到俄羅斯的投資環境,讓外國投資者對到俄投資感到擔心。俄羅斯總統人權委員會中也有成員持批評意見,委員會成員費多羅夫表示,這一法律將適得其反,影響國內的民主進程。

  「俄羅斯對西方築起高牆」,德國新聞電視臺24日稱,這是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中,對待西方制裁的一種防禦手段,為了更好地確保國家安全。實際上,近年來俄羅斯已經頒布多部法律,限制非政府組織的活動。

  人權觀察組織網站20日對俄羅斯與人權組織的糾葛進行了梳理。文章稱,2012年,俄羅斯通過《非政府組織法》,任何符合以下兩個特徵的NGO必須被列入履行「外國代理人」職能的組織清單,即受到境外資助與從事政治活動。該法實施後,很多人權組織在法庭上向俄司法部發起挑戰,但大多失敗。2013年初,俄聯邦政府發起一項全國性行動,鑑定數百被視作「外國代理人」的NGO,並要求其必須以「外國代理人」名義登記。到2015年2月,至少12個NGO選擇關門而非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到目前為止,共有64家NGO登記為「外國代理人」,其中自願註冊的有3家。

  德國歐洲政治學者格斯勒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直影響俄羅斯精英社會的西方NGO對俄羅斯的威脅很大。普京籤署新法律是與西方NGO的攤牌。未來,NGO在俄將更不好過。

  有研究稱,蘇聯解體前戈巴契夫的改革催生了俄歷史上第一批NGO,葉爾欽時代為NGO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如今俄境內NGO總數逾45萬,並表現出資金來源西化、涵蓋面日益廣泛、涉外NGO政治色彩濃厚的特點。與前屆政府相比,普京的NGO政策顯示出明顯的限制性和規範性,原因在於NGO在獨立國協各國「顏色革命」中的作用使普京認識到需要對其進行規範。今年早些時候,普京指責西方情報機構利用NGO破壞俄羅斯的穩定。

  俄羅斯《消息報》題為「美國增加對俄非政府組織資助」的文章稱,2014年美國從國家預算和遍布全世界的國家民主基金會向俄非政府組織提供了930萬美元資助。俄對外政治調查研究所所長科拉舍尼科娃表示,近年來,美國一直不斷增加對俄非政府組織的資助,目的就是利用這些組織幹涉俄內政。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王海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俄羅斯對NGO強硬是有原因的,西方勢力不斷在俄羅斯煽動「顏色革命」,NGO是主要載體之一,俄羅斯一直非常警惕。他認為,普京有民意基礎,NGO政策能夠得到民眾支持。

  俄羅斯列瓦達民意研究中心2013年的調查結果表明,過半民眾認為從事政治、人權等領域活動的非政府組織不應從國外接受資金。

  「普京的新法律在世界各國並不鮮見」

  「你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一個『外國代理人』嗎?」日本《外交學者》22日以此為題刊文稱,本月吉爾吉斯斯坦國會的人權委員會並未對一項法律草案發表看法。該草案一旦通過,將導致許多NGO被打上「外國代理人」標籤。文章稱,繼俄在2012通過用於關閉或打擊NGO、異見人士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法律後,吉爾吉斯斯坦於2013年首次提出類似法案。

  「普京的新法律在世界各國並不鮮見。」德國《時代周報》認為,不少國家擔心西方的NGO戰略,這需要西方反思。西方希望通過NGO贏得其他國家的開放交流機會,從而減少緊張、矛盾和誤解,但卻事與願違。像埃及等國,現在對西方NGO也加大監控。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埃及對NGO的管理在「革命」以前曾相對寬鬆。由於埃及與西方社會的密切聯繫,NGO隨著全球的迅猛發展而發展,形成各類非政府組織數萬個,絕大多數來自西方,有的來自其他伊斯蘭國家。2011年埃及爆發「革命」時,一些NGO與境外總部往來密切,引起埃及政府注意。埃及安全部隊2011年曾突擊搜查當地17家國際非政府組織的辦公室,其中3家來自美國。

  2015年年初,埃及檢方突擊搜查了17家埃及境內的NGO辦公室,宣布起訴43名涉案人員,其中包括19名美國人。埃及方面表示,受調查的非政府組織在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在埃及境內從事政治活動,非法從國外獲得資金援助。不過,為了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埃及政府最近公開表達了對經濟類NGO的歡迎態度。

  印度最近也因NGO問題遭到西方批評。從今年5月起,印度內政部吊銷國內近9000家非政府組織的登記資格,理由是這些組織無視印度的海外資金流入規定,近兩年內不能定期匯報資金收支狀況。本月初,在綠色和平組織和美國福特基金會相繼遭到融資限制後,美國駐印度大使對莫迪政府發出罕見的公開批評,稱這一行為會引起公民社會的「寒蟬效應」。目前,印度政府與國內數千家非政府組織間的僵持仍在繼續。

  格斯勒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NGO是西方的軟實力。最近印度等國家也在對很多NGO採取限制措施,引起西方不滿。NGO在很多國家引起這麼大爭議,是這些國家看到了西方NGO的效應。比如在中東北非「阿拉伯之春」中,NGO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在,這些國家吸取了教訓。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記者說,NGO對社會的促進作用不可否認,它們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先進的發展理念和關注點。但這些組織大部分是按西方國家意識形態運作的,它們的要求有時會脫離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和當地的發展現狀,因此導致與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矛盾。還有一些依靠西方政治勢力資金資助,因此走上幹預政治、攪動社會的道路。對這一類,應當依法依規,加強監管,該取締的要堅決取締。

相關焦點

  • 普京取消訪印!俄外長有言在先:中俄不會屈服,印受西方影響太深
    俄羅斯跟印度雖然看起來關係一般,但實際上兩國的關係非常深遠,在印度獨立以後,由於當時主要的思想是反帝反殖,因此其很自然地跟蘇聯走到了一起,蘇聯也將許多工業項目教給了印度,印度過去一度實行的是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但是隨著蘇聯瓦解以及印度自身的政治、經濟改革,導致印俄關係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 峰會取消,普京也不去印度了,俄外長:印度受西方侵略思想影響太深
    俄羅斯取消俄印峰會據俄羅斯塔斯社1月2日的消息,俄羅斯取消了將要舉辦的俄印峰會,普京今年將不會遵循以往的慣例訪印。俄印峰會是印度和俄羅斯每年都要舉行的一次國家領導人會談,在會議上俄印兩國領導人會商談兩國未來的一些合作,並對雙方未來的關係進行探討。
  • 印俄友誼的小船翻了麼?
    最近印美很熱,俄巴很熱。印俄傳統友誼的小船,翻了麼?下面從印度對俄重要性角度予以分析。也許普京的心裡還藏著這樣的激情,但那最多也只是夢想。做為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印度的各種鼓吹對蘇聯輸出革命,削弱西方對亞非拉統治是極為有利的。
  • 普京:俄承認白俄羅斯總統選舉合法 西方預設立場
    新華社莫斯科8月29日電 俄羅斯總統普京29日在莫斯科說,俄方承認本月9日舉行的白俄羅斯總統選舉合法,而西方對該選舉結果預設立場。  據俄電視一臺報導,普京表示,白俄羅斯已舉行了總統選舉,俄方承認選舉合法性,他已祝賀盧卡申科贏得選舉的勝利。
  • 盧布狂跌重創俄羅斯 西方輿論唱衰普京
    俄國家杜馬預算和稅收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德米特利耶娃說,「俄央行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在犯錯誤,不僅僅是文盲,不僅僅是非專業性。這個決定已近似於精神分裂症的人所做的了。」經濟學家對盧布連續暴跌普遍表示擔憂,擔心金融市場在一段時間會被破壞。俄「阿爾法銀行」經濟學家奧爾洛夫對俄新社表示,盧布大幅貶值,不完全由於油價下跌,還因為資金大幅外流,這是金融市場投資者對政府的信任問題。
  • 克裡米亞效應覆蓋全球 西方謀劃「阻止普京」
    俄羅斯13日在俄烏邊境舉行軍演,8500人的炮兵部隊參與其中,被西方解讀為意圖震懾外界幹預。烏克蘭代總統則呼籲必須準備應對俄羅斯「隨時」發動全面入侵。14日,美國國務卿克裡在倫敦與俄外長拉夫羅夫緊急會談,想抓住公投前的「最後機會」。
  • 普京同時現身兩地?俄記者稱或有替身
    該網站認為,普京有可能在俄社會院全體會議後飛往戈爾諾·阿爾泰斯克。  另有媒體分析稱,克裡姆林宮此前不止一次在普京的現身地上「不詳不實」,這次很可能重播了幾天前就拍好的視頻。  俄羅斯反對派記者奧列格·卡申在「臉書」(facebook)上稱,普京同時在兩地現身或證實了此前有關其有替身的傳聞。「之前就有消息說普京有替身,還不止一個。」
  • 俄批美媒紀錄片抹黑普京:歇斯底裡外沒有新內容
    自稱普京「粉絲」的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已近兩月,俄羅斯人沒有等到制裁的取消,卻等到這樣一部片子,失望的俄媒14日對CNN惡評如潮。   這部40多分鐘的紀錄片分為「在蘇聯解體時崛起」「復仇——古老的怨恨」「謠言指控」「普京的崇拜」和「理解最有權勢的男人」五部分。描述了普京從一個克格勃探員成為「讓俄羅斯再次偉大」的政治家的過程。
  • 俄突然宣布退出聯合國重要組織,多國出面勸阻
    然而就在各國商量如何應對美國這一決定的對策時,俄羅斯這邊也傳出了消息,據外媒報導稱,遠在北方的俄羅斯居然也開始「退群浪潮」。該消息也得到了俄羅斯方面相關人員的證實,目前普京正在考慮退出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系列決定。近日,聯合國就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和敘利亞以及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發表了相關看法。
  • 普京通過武裝入駐克裡米亞,將其「收回」俄羅斯版圖,究竟值不值
    當蒙古逐步的沒落,奧斯曼帝國拔地而起,克裡米亞汗國也成了其附屬國。公元1700年崛起的沙俄迫使奧斯曼土耳其放棄了克裡米亞,自己接手過來,又於83年以後修訂法案正式將其併入領土。在1954年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將克裡米亞當成禮物,送給了烏克蘭,這一送就是半個多世紀。
  • 普京批准俄羅斯新版海洋學說 強調與中印合作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海軍節時檢閱波羅的海艦隊 俄羅斯總統新聞辦表示,「在太平洋地區方向的國家海洋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同中國的聯繫,並加強同地區其他國家的積極合作」。年底前俄印兩國軍方將在印度洋舉行「Indra Navy-2015」聯合軍演。本月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印度共和國東部海軍司令部代表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討論了舉行聯合軍演的組織、安排、期限和地區等主要問題。 俄中兩國海軍合作的日程安排同樣緊張。5月在地中海舉行了「海上聯合-2015」軍事演習。它是俄中武裝力量做好在距本國遠海水域聯合行動、完成共同任務的準備的重要標誌。
  • 普京為何沒接種新冠疫苗?俄總統新聞秘書解釋原因
    「克裡姆林宮對俄羅斯總統普京到目前為止未接種新冠疫苗原因做出解釋。」據俄塔社25日報導,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作為國家元首,普京不能作為志願者參加疫苗接種。新華社/衛星社資料圖佩斯科夫24日表示:「我們還沒有開始在國內進行大規模的疫苗接種,當然國家元首無法作為志願者接種疫苗。」
  • 2036,還是普京!
    2000年3月20日,身為俄羅斯聯邦的代總統普京親自駕駛蘇27戰鬥機蒞臨車臣首府,等同於宣布了戰爭的勝利。俄羅斯一百多年都解決不了的難題,普京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一口氣解決了。這樣的政治體制,讓普京很輕鬆就能把握事情的走向。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普京是個讓人難以說「不」的總統。在外國人眼裡,普京不僅是個超級網紅,他甚至就是俄羅斯,他的強勢足以代表俄羅斯的強大。
  • 普京執政20周年,俄羅斯強大了嗎?看看成績單
    習近平、普京兩位中俄最高領導人更是頻繁互動,6年見了近30次,也許,在當下的各國元首人中,這樣頻密的接觸互動,找不出第二個例子。兩人一直保持著非同一般的個人友誼。2018年6月8日,習近平向普京授予中國首枚「友誼勳章」時說,「普京總統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
  • 普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其得獎的機率有多大?
    普京也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了,這是他第二次獲得提名,第一次是2013年因為調節「參與解決敘利亞衝突並試圖制止敘利亞衝突的努力,制止美軍入侵敘利亞的企圖」而被俄羅斯杜馬議員艾奧西夫·科布宗(Iosif Kobzon)和國際精神統一與人民合作學院的提名。
  • 戰略焦慮致「安全困境」 俄與西方仍問題纏身?
    歐巴馬對俄政策的出發點是防止俄羅斯重新成為挑戰其霸權的國家。歐巴馬任內的美俄關係總體看是分歧大於合作,對抗色彩更濃。美國對俄政策「遏制」色彩明顯的主要原因是西方不願看到俄羅斯重新崛起。此外,美國的對俄「遏制」政策中也有意識形態的因素,普京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穩定的努力,被美國人看成是加強專制和倒退。
  • 普京痛罵這個波蘭人後,俄大使被緊急召見,態度……
    在普京24日狠批前波蘭駐德國大使利普斯基「混蛋和反猶太人的豬」,對歐洲國家企圖篡改二戰歷史表達強烈不滿後,俄羅斯駐華沙大使謝爾蓋·安德烈耶夫27日被波蘭外交部緊急召見。儘管如此,德烈耶夫依舊強硬表態說,「我們不會允許任何人來教訓我們」,並表示自己支持普京的立場。
  • 各國核彈頭數量:美5800,俄6375,中國數據一出,西方:不可能
    根據環球網報導,瑞典智庫公布了目前各國核彈頭數量:美5800,俄6375,而中國的核彈頭數量,也就僅是320枚。  很多西方國家表示不可能,我國很早就已經擁有核技術,怎麼數量上會跟美俄相差這麼大呢?在國際上看來,我國核彈數量就算比不上美俄,怎麼的也得有個上千枚,但事實就是,我們的核彈數量連500枚都沒達到。
  • 收復克裡米亞,是普京的貢獻還是失誤?
    2013年11月,因為當時的烏克蘭總統、親俄派的亞努科維奇突然之間決定暫停籤署和歐盟的聯合協議,引起了渴望加入歐盟的烏克蘭人的憤怒以及隨之而來的規模的遊行示威和暴亂。暴亂矛頭直指亞努科維奇以及俄羅斯在幕後幹涉協議的籤署,烏克蘭反俄情緒達到高潮。最終亞努科維奇被迫下臺並赴俄羅斯避難,親近西方的反對派上臺掌握大權。
  • 吳大輝:與俄羅斯打交道,不吃虧就是佔便宜
    統俄黨為自己確立的是一個中間派的政黨,某些時候一些主張是往往更向右偏移一點,所以我們往往說統一俄羅斯黨是一個中右翼的政黨,是這樣理解的。環球網:雖然統俄黨獲得杜馬選舉勝利,但是分析多認為統俄黨和現政權有隱憂,因為這個黨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普京的個人人氣,你是否贊同這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