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通過武裝入駐克裡米亞,將其「收回」俄羅斯版圖,究竟值不值

2020-12-03 知行路上話歷史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有的國家不希望領土太大,秉承著小國寡民的發展理念;而有的國家則一直在擴張自己的領土。比如現在的俄羅斯,它是世界第一大國,自從沙俄時期就開始了開疆拓土之路。

(一)、錯綜複雜,"遊子回家"

如今的俄羅斯身陷重重製裁之中,它也出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可以說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現在十分微妙。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六年以前的"克裡米亞事件",下面就為大家講述一下這個地方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438年克裡米亞就建立了博斯普魯斯王國,在公元前15年,它又成了羅馬帝國的領土。進入中世紀以後,直到1237年被蒙古人佔據。

拔都汗的弟弟禿花帖木兒是整個蒙古帝國對克裡米亞地區的最早實際管理者。當蒙古逐步的沒落,奧斯曼帝國拔地而起,克裡米亞汗國也成了其附屬國。

公元1700年崛起的沙俄迫使奧斯曼土耳其放棄了克裡米亞,自己接手過來,又於83年以後修訂法案正式將其併入領土。在1954年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將克裡米亞當成禮物,送給了烏克蘭,這一送就是半個多世紀。

自從蘇聯開始解體之時,俄羅斯聯邦就認為既然自己已經與烏克蘭不再是一家,那就應該強勢收回克裡米亞。在那裡生活著六成以上的俄羅斯人,他們無時無刻的不想念著家鄉。

在六年以前,烏克蘭的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在與歐盟的經濟協定上簽字,這一下就引燃了國內的火藥桶。

上街反對亞努科維奇的人越來越多,抗議持續升級不斷的有平民百姓在示威中受傷或者遭到逮捕。一直想要收回克裡米亞的俄羅斯,馬上派出了黑海艦隊藉口以"維護和平",進駐克裡米亞的重要城市。

北約以及西方的領導人,指責普京這是公然的"吞併",而普京則不滿意這個標籤,他認為這是"收復"。

烏克蘭當局迫於壓力,承認了克裡米亞獨立共和國的地位。在俄方的幹預下,克裡米亞境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親俄遊行。

此時普京站出來表態稱:"讓克裡米亞進行公投,如果大多數人同意劃入俄羅斯,那我們就收回;若大多數人不同意,我們就讓它繼續留在烏克蘭"。

普京可以說是不打無準備之仗,因為他的軍隊早早的就進駐了克裡米亞。那裡的俄羅斯族本來就佔多數,同時又有軍隊施壓,可以說普京是勝券在握。

六年前的3月6日,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投票結果新鮮出爐,有78名議員選擇了支持併入俄羅斯聯邦,另有8人決定棄權而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這背後究竟有沒有俄方勢力的參與,已經不言而喻。

(二)、福禍相依,左右為難

不論是"吞併"也好,"收復"也罷,在享受領土面積再度擴張帶來的利好同時,也為俄羅斯當局帶來了不小的危機。看待克裡米亞問題應當分成兩個方面,首先是好的一面。

俄羅斯順應了本國人民的意願,將赫魯雪夫曾經送出去的土地重新收回,俄聯邦再添一新成員。同時也能夠增加當局的稅收和人口。

但是西方各國以及聯合國對俄羅斯的批評聲音,從來就沒有斷過。明眼人都知道克裡米亞的公投不具備公平和公正性,因此在公投結束以後聯合國就發表聲明稱"聯合國拒絕承認這一公投,同時支持烏克蘭在其國際邊界內維護主權完整"。

同時,克裡米亞危機其實是烏克蘭國內"親歐派"與"親俄派"衝突演變而來的。因此,西方社會定當是不遺餘力的支持烏克蘭,制裁俄羅斯。

再者,俄羅斯公然幹預克裡米亞公投,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當克裡米亞危機爆發以後,西方國家的譴責和制裁就從未間斷過。

在聯合國口頭行動的同時,北約的秘書長也不甘示弱,在同年就宣布俄羅斯的做法公然違反了國際法。而俄羅斯所加入的"八國集團"也當即宣布凍結俄羅斯的會員國身份,同時終止與其一切貿易。

歐盟也加入了口誅筆伐俄羅斯的隊伍,其外交事務主管凱薩琳就說:"希望各方都能充分的尊重烏克蘭,尊重國際法。任何違法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

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還與俄總統普京通了電話,他說:"希望你們能夠從克裡米亞撤軍"。然而這番話在強硬的普京面前,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所以美國開始主導暫停G8索契峰會的籌備事宜,並積極的與北約成員國商討制裁俄羅斯事宜。

既然美國都表態了,英國自然也不能落後。它在口頭譴責的同時,還準備抵制索契冬奧會而愛德華王子也取消了前往索契帕運會的行程。一時之間,俄羅斯可謂"牆倒眾人推"。

除了上述幾個組織和國家公開反對俄羅斯外,就連瑞典這樣的中立國都坐不住了。此外紐西蘭,保加利亞,捷克還有丹麥以及愛沙尼亞,芬蘭,法國還有波蘭等都加入了譴責的隊伍。加拿大一句話沒說,直接把駐俄羅斯大使給召回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是什麼態度呢?答案是保持中立,儘管俄羅斯多次希望中國出面支持,但這個節骨眼誰為俄國發聲就是擺明了往槍口上撞。

再者它的確違反了國際法,再者俄羅斯侵佔了中國近三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到今天才還了二百多平方公裡,九牛一毛。

它們除了譴責以外,對俄羅斯的經濟封鎖那是不可避免的。自六年前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俄國的經濟就持續走低。不論是石油還是天然氣,出口的數量明顯變少,而且價格明顯下降(如果再不降價,就沒人買了)。

據"彭博經濟"報導,俄羅斯經濟總量明顯下降,最起碼虧損了一千七百億美元。

"有得就有失",俄羅斯在得到克裡米亞的同時失去了很多很多。首先,在國際上失去了立足的餘地,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幾乎成了"全球公敵",當然這些俄羅斯並不在乎。

其次,世界各國在經濟上孤立俄羅斯,使其獨木難支,不論是烏克蘭還是白俄羅斯都"落井下石"般的開始慢慢疏遠與俄羅斯的關係;從克裡米亞歸屬俄羅斯以後,每個國家在每年都會就此問題對其進行一波又一波的制裁,導致俄國有些喘不過氣。

(三)、得大於失,仍有翻盤希望

今年俄羅斯的最新民調顯示,國內超過八成的民眾認為克裡米亞危機並未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們普遍都贊同普京的決定。

當然,也有理由懷疑"全俄輿情"這份民調的真實性。那麼,普京通過武裝入駐克裡米亞,冒天下之大不韙,將其"收回"俄羅斯版圖,究竟值不值?這是歷史貢獻還是戰略失誤?

答案是就短期來看,可能會得不償失;但從長遠來看,是利大於弊的。首先,俄羅斯要藉此機會來重新樹立自己在東歐的威望。在近年來隨著歐盟的影響逐漸東移,使得原先很多跟著俄羅斯的"小弟",都紛紛倒戈。

因此,俄羅斯需要拿烏克蘭開刀,給其他國家提醒。同時,也讓那些"前小弟"們看到,不聽話的結果就是烏克蘭這樣,頗有"殺雞儆猴"之意。

而且,歐美國家除了譴責與制裁,對俄羅斯毫無辦法。就算俄軍出兵烏克蘭,想必那些歐美國家也不會出動軍隊支援。

其次,克裡米亞對俄羅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年克裡米亞危機突發,其實就是親俄派與親歐派之間的較量,而俄派明顯處於弱勢,親歐派還把總統都趕走了。

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烏克蘭肯定會以各種藉口拒絕再將克裡米亞港口租借給俄羅斯。而那是俄羅斯是黑海艦隊唯一的出海口,如果沒有了俄羅斯駐"烏克蘭克裡米亞軍事基地",黑海艦隊就成了"內海艦隊"毫無作用可言。

因此,從長遠角度上講,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很有必要。一方面是多年心血積累打造的黑海艦隊,另一方面則是應對國際的圍剿,普京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前者。因為它知道,黑海艦隊能夠得到長遠發展,遠比受幾年制裁划算的多

再者,俄羅斯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這些是歐洲國家過冬和發展工業的必備資源。儘管它們可能會捨近求遠的從中東購入,但到頭來還是得仰仗俄羅斯。

這幾年俄羅斯大不了發展內循環經濟,反正蘇聯留下來的老底子還在,不會將其拖垮。歸根結底,如果站在俄羅斯自己的立場上考量,強勢"收回"克裡米亞很有必要。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為何要武力收回克裡米亞?西方為什麼制裁俄羅斯?
    對於這一問題,個人有以下幾點認識:第一,俄羅斯是收回了克裡米亞,但不是用武力收回的。在蘇聯時期,克裡米亞原屬於俄羅斯,後來劃給了烏克蘭,因為當時俄烏同屬一國,俄羅斯沒有表示反對。但目前,蘇聯解體,俄烏分屬兩個國家,因此就有了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之說。再者,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是克裡米亞舉行公投,結果多數人同意脫離烏克蘭,回俄羅斯,俄羅斯總統籤署同意令,克裡米亞就易主了;第二,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利多弊少。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領導下的北約並沒有放過俄羅斯,而是通過不斷東擴的方式一步步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
  • 在收回克裡米亞前,俄羅斯是否知道它將面臨北約和美國的制裁?
    俄羅斯宣布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是戰後少見的領土歸屬發生變化的事件,茲事重大。作為戰略大國,毋庸置疑,俄羅斯在收回克裡米亞之前,一定做過各方面審慎評估,在代價和必要性之間做過仔細平衡。也就是說,俄羅斯在收回克裡米亞之前,必定是詳細計算過後果並做過很多預案的。
  • 土耳其不止夢想收回克裡米亞,連烏克蘭都想要,不怕普京不答應?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克裡米亞之爭當中,土耳其非常明確的支持了烏克蘭,不承認俄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吞併,在許多人認為是土耳其支持烏克蘭,實則才不是單純的支持烏克蘭,更想自己去佔據克裡米亞呀。少不了對外積極的擴張啊,恢復歷史上的版圖。如果簡單地看一下,土耳其未來的國家領土範圍的構想可是相當宏大,不止夢想收回克裡米亞,連烏克蘭都想要,不怕普京不答應?
  • 俄羅斯時隔六十年「收復」克裡米亞
    18日,普京籤署文件,批准關於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的國家間協議草案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網19日報導說,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18日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對另一個歐洲國家領土的吞併,大筆一揮,便將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半島併入了俄羅斯聯邦。
  • 俄採取「非對稱混合戰爭」收回克裡米亞,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但無論美國再怎麼鬧騰,卻永遠鬥不過俄羅斯。為了對抗美國的軍事優勢,俄羅斯並沒有採取被動防禦的態勢,而是尋找機會發動反攻,打美國一個措手不及。幾年前的克裡米亞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人民網最新消息稱,2014年2月到2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俄羅斯就利用源於美國的「混合戰爭」手段,運用多種方式一舉收回克裡米亞。
  • 克裡米亞半島:究竟屬於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簡而言之,就是規章制度並不完善,從而造成了如今的克裡米亞半島的歸屬問題。克裡米亞半島最開始是歸屬於俄羅斯,烏克蘭並沒有其的領土權。烏克蘭會擁有克裡米亞半島這塊領土,主要是因為它加入了蘇聯。蘇聯在進行內部行政劃分時,將克裡米亞半島從俄羅斯劃給烏克蘭。
  • 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失去約7000億美元,換來了軍事、國際影響力
    合併克裡米亞,俄羅斯得到了兩大好處:收穫軍事要地克裡米亞,增強普京的統治。收穫軍事要地克裡米亞在21世紀,還能夠獲得大規模土地,也只有俄羅斯這樣的戰鬥民族,才能幹得出來。烏克蘭是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陣營爭鬥的前沿地帶。
  • 克裡米亞對俄羅斯和烏克蘭意味著什麼?兩國為何爭奪其歸屬權?
    3月16日是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5周年紀念日,俄聯邦總統普京18日訪問了克裡米亞和塞瓦斯託波爾市,並參加慶祝克裡米亞公投和「入俄」五周年的活動。18日北約就克裡米亞事件五周年發表聲明稱,對俄羅斯加強在黑海地區的軍事駐紮感到擔憂,同時建議俄羅斯把克裡米亞返還烏克蘭。
  • 2014年,普京收復克裡米亞事件始末,俄羅斯和歐盟、美國的博弈
    面對烏克蘭的亂局,普京看到了一些有利可圖的機會,他在俄羅斯國內發聲:戈巴契夫和葉爾欽時代的軟弱已經過去,我普京,將絕不會退縮,將會直面所有針對俄羅斯的陰謀。這裡的「陰謀「,言下之意,指的就是烏克蘭反對派的反俄舉措。普京一直向民眾傳達俄羅斯大國的夢想。
  • 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對俄經濟的影響
    2014年3月17日,普京籤署總統令,承認克裡米亞共和國為獨立的主權國家。18日,普京籤署文件,批准關於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的國家間協議草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及繼任川普,會同西方國家強烈反對,並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對俄羅斯官員實施籤證禁令和資產凍結。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後,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主要有哪些呢?1.盧布大幅貶值。
  • 克裡米亞效應覆蓋全球 西方謀劃「阻止普京」
    裝有醒目電子標語的小型貨車播放著愛國歌曲,一個二戰時的碉堡成為人們為巡邏街道的武裝民兵捐獻毯子和罐裝食品的場地。」美聯社描述公投前夜的克裡米亞時稱,在這個黑海半島公投加入俄羅斯之前幾天,克裡米亞已滑入民族主義熱情、不確定和不安的暮光中。報導稱,克裡米亞的少數民族烏克蘭人和韃靼人「被恐懼籠罩」。俄羅斯《觀點報》14日則說,公投前夕,克裡米亞幾乎所有的烏克蘭國旗都被降下,被俄羅斯國旗取代。
  • 收復克裡米亞,是普京的貢獻還是失誤?
    而一直想要收復克裡米亞的俄羅斯的普京看準機會,無視國際準則和國際社會的譴責,直接派遣軍隊入境克裡米亞。2014年,克裡米亞完成全民公投,普京正式將克裡米亞納入俄羅斯聯邦。至此,雖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強烈譴責和拒不承認,並給予了俄羅斯嚴厲的經濟支持,但克裡米亞實質上已經成了俄羅斯的一部分。沒有一方希望真的挑起戰爭,整個事件就此告一段落。弊大於利?
  • 蘋果地圖將克裡米亞劃入俄羅斯
    (觀察者網訊)俄羅斯國家杜馬信息政策、信息技術與通信委員會主席列昂尼德·萊溫表示,美國蘋果公司已在其地圖應用程式中「糾正」了克裡米亞的領土隸屬關係。 據塔斯社5月22日消息,列昂尼德·萊溫指出,雖然蘋果"天氣」產品中仍然「存在問題」。例如,天氣圖上克裡米亞城市與烏克蘭的領土隸屬關係雖然已被刪除,但也未被納入俄羅斯聯邦。
  • 烏克蘭又提克裡米亞歸屬問題,俄羅斯官員:再過500年都不可能
    在克裡米亞問題上,烏克蘭政府一直持堅定立場,這個立場就是克裡米亞半島屬於烏克蘭,而不是俄羅斯。儘管現在的克裡米亞半島實際是俄羅斯管理,但烏克蘭和歐美,都不承認這塊戰略要地歸俄羅斯所有。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防委員會委員弗朗茨·克林採維奇在Facebook上寫道:"我想,烏克蘭所有人早就已經明白,恢復烏克蘭對克裡米亞的主權是不可能的。不論是現在,還是五百年後,永遠都不可能。"從這位俄官員的態度看,烏克蘭想"收回"克裡米亞簡直是天方夜譚。實際上,烏克蘭要收復克裡米亞半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 在吞併克裡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如何?
    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這件事可以說俄國輸了,普京贏了!普京的執政綱領非常的簡單,這位被稱為普京大帝的政治人物,做任何事情都像他身上的肌肉一樣硬邦邦,一硬到底!普京總統上臺支出曾經向俄羅斯民眾承諾給我20年,還俄羅斯一個奇蹟!
  • 欲斷克裡米亞自來水,用來叫板俄羅斯
    好不容易順了西方的意思,又被俄羅斯收回了克裡米亞的所有權。但是就這麼一個悲催的國家,到了今天還是稀裡糊塗。最近埃爾多安見了一次澤連斯基,突然澤連斯基又來底氣了。這一次想要斷克裡米亞自來水。看來又要挨俄羅斯揍了。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普京意識到烏克蘭可能倒向西方。
  • 普京執政20周年,俄羅斯強大了嗎?看看成績單
    梅德韋傑夫的任期結束後,2012年普京再次競選總統,以絕對優勢的得票率開啟了自己的第三任總統生涯。6年後的2018年,俄羅斯順利進入「普京4.0」時代。這也意味著直到2024年,俄羅斯的掌舵人將一直是普京。普京到今天為止已經帶領俄羅斯走過了20年:送別了柯林頓、熬走了小布希、告別了歐巴馬,迎來了川普。
  • 俄羅斯為何寧願放棄500萬領土,也不願放棄克裡米亞?
    而俄羅斯對於領土問題上,卻看似有些矛盾。這個國家曾將50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拱手讓出。但對於克裡米亞這個彈丸之地,俄羅斯卻是寸土必爭,不願放棄。對於俄羅斯而言,一個小小的克裡米亞,也許比500萬領土還要重要,究竟克裡米亞有何魅力,會讓俄羅斯如此重視?
  • 哥薩克人,「普京的馬鞭」
    ,將其「雕」成羅馬皇帝的樣子。   「普京大帝」,這個已被人們熟知和認可的稱謂,將有新叫法——「羅馬皇帝」。   3月22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哥薩克議會宣布,將在當地為俄總統普京塑一座青銅胸像。當地哥薩克首領普利亞科夫稱,普京是「一位配得上活著得到這一榮譽的男人」。雕像由俄雕塑家戈爾什科夫設計,「普京」身著紫色寬袍、頭戴古羅馬桂冠。戈爾什科夫稱,這是花費一年時間、斟酌許多方案後定下的。
  • 烏克蘭表示願意與俄羅斯做回兄弟,但俄國得釋放善意歸還克裡米亞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出兵,利用克裡米亞俄羅斯族人佔據主體的優勢,以公投的模式佔領了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版圖。不久後,俄羅斯還以志願軍的形勢出動大批現役軍人與民間武裝前往鬧分裂,自行宣布獨立建國的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抗擊前來平叛的烏克蘭軍警,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烏克蘭軍的進攻,實際控制了頓巴斯,使烏克蘭陷入國家被俄羅斯二次分裂的泥潭,無力自拔,頓巴斯成了俄羅斯鎮壓烏克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像克裡米亞成為美歐懸掛在俄羅斯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