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哥薩克人,「普京的馬鞭」
2015年3月18日,戈爾什科夫在創作普京雕塑像,將其「雕」成羅馬皇帝的樣子。
2012年8月,莫斯科街頭一隊哥薩克騎兵身穿傳統制服進行和平遊行,慶祝反拿破崙戰爭勝利200周年。
「普京大帝」,這個已被人們熟知和認可的稱謂,將有新叫法——「羅馬皇帝」。
3月22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哥薩克議會宣布,將在當地為俄總統普京塑一座青銅胸像。當地哥薩克首領普利亞科夫稱,普京是「一位配得上活著得到這一榮譽的男人」。雕像由俄雕塑家戈爾什科夫設計,「普京」身著紫色寬袍、頭戴古羅馬桂冠。戈爾什科夫稱,這是花費一年時間、斟酌許多方案後定下的。但外界猜測,這種「羅馬皇帝風格」恐怕從一開始就確定了。
為啥是「羅馬皇帝」
俄羅斯與羅馬的淵源要從拜佔庭帝國說起。拜佔庭也稱「第二羅馬」,許多制度和風俗沿襲了古羅馬帝國。後來,信奉東正教的拜佔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同樣信奉東正教的莫斯科大公伊凡雷自封沙皇,將莫斯科稱作「第三羅馬」,以強調「高貴血統」。聖彼得堡則是沙皇彼得大帝建立的,是沙俄強盛的象徵。在聖彼得堡為強人普京塑「羅馬皇帝」像,寓意就在於此。更何況,塑像者還是以「普京的馬鞭」「忠君愛國者」自居的哥薩克人。
哥薩克是個在遊牧和徵戰中形成的軍事化組織,崛起於頓河、第聶伯河和伏爾加河下遊地區,後來遷徙到黑海、裏海流域。在沙俄時代,他們成為帝國騎兵的中堅,隨著徵戰向外擴張,東至西伯利亞和日本海沿岸,南至伊朗。哥薩克人被認為是混血兒,民族成分複雜。但許多哥薩克人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仍將俄羅斯強勢領袖當成自己的「共主」。他們給人的印象是「粗線條」「直腸子」,敢於直言不諱,同時崇尚強權和武力,帶有濃厚的帝王思想。
歷史上,哥薩克人最擅長的是「馬鞭」工作,不過,「獻銅像」這種「細活」雖非其所長,卻表明了哥薩克人願意做「普京的馬鞭」,因而引起外界關注。
幫了普京大忙
黑海之濱和頓河流域是哥薩克的發源地和歷史上最集中、最活躍的地帶,蘇聯解體後大多劃給了烏克蘭。但許多哥薩克團體仍「心向俄羅斯」,成為烏克蘭政局動蕩中一系列親俄行動的骨幹。
烏克蘭境內生活著許多俄羅斯人,大多居住在克裡米亞半島和東部地區,但哥薩克團體卻不同,他們遍布烏克蘭全境。這與哥薩克的傳統有關:作為兵牧合一的軍事團體,哥薩克人自沙俄時代起就駐紮在指定防區,哥薩克騎兵師的番號、軍服甚至一直沿用到史達林時代,蘇聯元帥朱可夫就曾任頓河哥薩克第四騎兵師師長。
烏克蘭危機爆發後,頓河哥薩克人堅定地站在親俄派一邊。由於他們處於「敵後」,使烏克蘭政府無法全力對付克裡米亞和東烏。去年4月中旬,烏克蘭哥薩克團體「敖德薩哥薩克」突然宣布獨立,打了烏克蘭民族主義大本營一個冷不防,為克裡米亞「回歸」和東烏親俄派起事爭取到了最寶貴的時間,幫了普京的大忙。
在東烏戰事中,許多哥薩克「志願者」的加入讓親俄武裝戰鬥力大增。俄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沃達拉茨基就是「俄羅斯及海外哥薩克力量聯盟」第一主席,去年7月東烏戰事正酣時,他曾公開承認,哥薩克團體積極參與了烏境內的「支援參戰」活動,參戰人員總數達數千人。
有消息稱,哥薩克團體捲入「普京的戰爭」由來已久。早在普京發動車臣戰爭、解決當地分離主義政權之時,哥薩克人就作為親俄勢力的志願兵參戰。後來,大批富有實戰經驗的哥薩克人活躍在南奧塞梯、阿布哈茲和德涅斯特河沿岸,繼續發揮著「普京的馬鞭」的功能。
也在為自己表功
有人說,沙俄時代的哥薩克人,經常做一些沙皇不便做的事,如遠徵西伯利亞、吞併中亞諸汗國等。如今的哥薩克人,也常做些普京不便直接出面的事。比如在烏克蘭問題上,普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強調「俄羅斯在烏克蘭沒有一兵一卒」,而沃達拉茨基卻幾次三番炫耀哥薩克人的參與。俄官方可以「哥薩克不是俄政府武裝」為由撇清責任。這樣既讓對手感受到「普京之鞭」的威懾力,又有苦說不出。在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等地區的武裝衝突中,普京也或多或少採用過相似模式,既開疆拓土,又避免授人以口實。
自然,普京對哥薩克人也不錯。2005年,他提出《關於俄羅斯哥薩克人的國家義務》法案,允許哥薩克團體保留其特殊利益。投桃報李,哥薩克團體在此後幾場戰爭中如此賣力,奧妙正在於此。
不過,普京也很注意和哥薩克團體保持適當距離。無論沃達拉茨基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炫耀,還是這次的「銅像事件」,都聽不到克裡姆林宮的直接評價。這固然有普京要避瓜田李下之嫌的意思,也因為哥薩克團體在歷史上就有桀驁不馴、我行我素的傳統。他們幫過俄羅斯和沙皇不少忙,也捅過不少婁子。哥薩克人在國家出現動蕩時會莫衷一是,如「十月革命」後頓河哥薩克就分裂了,有的支持紅軍,有的支持白軍,還有很多人流落到外國,依附了其它勢力。如部分裏海哥薩克人,後來就成為波斯王室的軍隊骨幹。從這一點來說,普京也許認為,和哥薩克保持「安全距離」也是必要的。
至於當今的哥薩克團體,他們推崇俄羅斯強勢領導人,一方面是傳統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現實利益考量。以此次「銅像事件」為例,他們高調塑造的,又何嘗只是普京的銅像——他們也是在歌頌哥薩克人「忠君報國」的光輝歷史;而聖彼得堡哥薩克團體所宣稱的造像理由是「收復克裡米亞」,則大有暗示「這是我們哥薩克的功勞」之意。說到底,哥薩克人既是在為普京塑像,也是在「塑自己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