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採取「非對稱混合戰爭」收回克裡米亞,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2020-12-03 火星方陣

作者:刺客

在國力和軍力都遠不如美國的背景下,俄羅斯一直在通過非對稱戰略,贏得與美國對抗的主動權。美國仍在追加巨額軍費,通過積極發展包括太空戰、電磁戰等手段,輔以經濟制裁等方式,尋求對俄羅斯形成上帝對人的絕對優勢。但無論美國再怎麼鬧騰,卻永遠鬥不過俄羅斯。

為了對抗美國的軍事優勢,俄羅斯並沒有採取被動防禦的態勢,而是尋找機會發動反攻,打美國一個措手不及。幾年前的克裡米亞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人民網最新消息稱,2014年2月到2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俄羅斯就利用源於美國的「混合戰爭」手段,運用多種方式一舉收回克裡米亞。俄羅斯此舉令北約大為震動,從而成為了應用該理論的典型非對稱混合戰爭的成功戰例。

當時俄羅斯利用克裡米亞的民意為導向,發動克裡米亞半島舉行全民公投,為其收回克裡米亞創造法理依據。隨後,大批被成為「小綠人」的俄羅斯「不明身份武裝人員」進入克裡米亞,與克裡米亞的親俄武裝裡應外合,迅速控制該地區的局勢,有效阻遏駐紮該地區的烏克蘭軍事人員的抵抗決心。

烏克蘭是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重點支持對象,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動手,很難避免會遭到北約的幹預甚至軍事介入。按照當時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一旦北約對克裡米亞事件進行軍事介入、甚至爆發衝突的話,俄羅斯將很難全身而退。

所以,當時的莫斯科在收復克裡米亞行動展開之前,事先做足功夫。動用強大的宣傳機器,調動當地俄羅斯族民眾與烏克蘭中央政府的不滿情緒,製造當地的動蕩狀態,為俄羅斯軍事幹預克裡米亞局勢創造合適的機會。

與此同時,為了阻遏西方軍事集團幹預克裡米亞局勢的決心,俄羅斯通過試射洲際和飛彈,並在俄烏邊境地區、以及加裡寧格勒等戰略要地,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核武器等方式,擺出一副不惜拼個「魚死網破」的架勢,成功地對北約國家形成有效的威懾。從而為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的整個過程,創造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

而就在俄軍特種部隊偽裝的「小綠人」秘密滲透進克裡米亞的同時,莫斯科隨即通過在該地區展開心理戰、信息戰和輿論戰等手段,成功的讓駐紮該地的多支烏克蘭軍隊成建制倒戈,其中就包括烏克蘭海軍司令和數十名高級將領。最終讓駐紮克裡米亞的烏克蘭軍隊全部放棄抵抗,成就了俄羅斯兵不刃血收回克裡米亞的最終戰略目的。

俄羅斯之所以在近年來一直熱衷於發展包括高超音速飛彈、核動力魚雷和巡航飛彈等先進概念武器,顯然就是受到當時克裡米亞事件的影響。普京寧可減少其他常規武器的裝備數量,也要竭盡全力打造這些先進概念武器,其中最主要因素就是為了維持對美國的非對稱戰爭優勢,為未來進行下一場非對稱混合戰爭積蓄能量。

俄羅斯在克裡米亞事件中所展現出來的成功戰例,對於我國未來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有著很大的借鑑意義。眾所周知,儘管新中國成立已經超過70周年了,但我國是目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實現全國統一大業的國家。

這不僅僅已成為全球炎黃子孫內心的一種痛,更是美國打壓我國的一張重要王牌。中國若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本身就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課題。

俄羅斯借鑑美國戰略模式,採用俄版「混合戰爭」加非對稱軍事優勢的方式,成功兵不刃血的收回克裡米亞。因此,採用俄版「混合戰爭」模式,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也不是不可行的。

更何況,相比於2014年的俄羅斯,今天中國軍隊所擁有的非對稱戰爭優勢,已經足以阻遏任何外部幹涉勢力的軍事冒險決心。所以說,俄羅斯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甚至比俄羅斯更具有優勢條件。這對於某些挾洋自重的民族敗類而言,或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為何要武力收回克裡米亞?西方為什麼制裁俄羅斯?
    對於這一問題,個人有以下幾點認識:第一,俄羅斯是收回了克裡米亞,但不是用武力收回的。在蘇聯時期,克裡米亞原屬於俄羅斯,後來劃給了烏克蘭,因為當時俄烏同屬一國,俄羅斯沒有表示反對。但目前,蘇聯解體,俄烏分屬兩個國家,因此就有了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之說。再者,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是克裡米亞舉行公投,結果多數人同意脫離烏克蘭,回俄羅斯,俄羅斯總統籤署同意令,克裡米亞就易主了;第二,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利多弊少。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領導下的北約並沒有放過俄羅斯,而是通過不斷東擴的方式一步步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
  • 普京通過武裝入駐克裡米亞,將其「收回」俄羅斯版圖,究竟值不值
    自從蘇聯開始解體之時,俄羅斯聯邦就認為既然自己已經與烏克蘭不再是一家,那就應該強勢收回克裡米亞。在那裡生活著六成以上的俄羅斯人,他們無時無刻的不想念著家鄉。一直想要收回克裡米亞的俄羅斯,馬上派出了黑海艦隊藉口以"維護和平",進駐克裡米亞的重要城市。北約以及西方的領導人,指責普京這是公然的"吞併",而普京則不滿意這個標籤,他認為這是"收復"。烏克蘭當局迫於壓力,承認了克裡米亞獨立共和國的地位。
  • 俄羅斯為何寧願放棄500萬領土,也不願放棄克裡米亞?
    其中最出名的俄羅斯賤賣領土事件就是在19世紀60年代,俄羅斯因克裡米亞戰爭失利,急缺錢,就將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阿拉斯加以720萬美元的賤價賣給了美國。雖然失去了阿拉斯加,就意味著失去了各種煤、鐵、石油等資源,但依然不影響俄羅斯有著最龐大的國土資源。
  • 克裡米亞被吞併時,為什麼烏克蘭沒有對俄宣戰?
    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戰爭的參與者需要雙方乃至多方,但戰爭結束、和平到來則是必須得到其中優勢一方的首肯。
  • 為何克裡米亞一小塊對俄羅斯來說,或許比五百萬領土更重要?
    俄羅斯最著名的一次領土賤賣事件是在19世紀60年代,由於克裡米亞戰爭的失敗,俄羅斯急不可耐地缺少資金,以720萬美元的低價向美國出售了100多萬平方公裡的阿拉斯加。儘管失去了阿拉斯加,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各種各樣的煤、鐵、石油等資源,但並不影響擁有最大國土資源的俄羅斯。從古到今,俄羅斯雖然國土面積很大,但由於其惡劣的自然環境,地質條件較差,沒有民族特色。
  • 土耳其地圖把克裡米亞劃入,一點沒弄錯,150年前確實屬於奧斯曼
    俄羅斯借著烏克蘭政權更迭的機會,出兵強佔克裡米亞地區,如今成為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一大爭端,對此許多國家都表態了,其中土耳其的表態值得人們注意,土耳其不承認克裡米亞被俄羅斯吞併,也許有人認為這屬於土耳其對烏克蘭的支持,可惜真要研究起來,界中土耳其自己夢想收回失地,與烏克蘭無關。
  • 克裡米亞供水引俄烏「鬥法」
    用水危機再引關注據俄媒報導,在俄羅斯近日舉行的年度記者招待會上,俄總統普京承諾,將不惜成本全力解決克裡米亞半島的淡水供應問題。2014年烏克蘭切斷第聶伯河對克裡米亞的供水後,半島遭遇嚴重用水荒。此後,俄開始著手解決島上淡水供應問題。2018年刻赤海峽跨海大橋通車後,俄持續為克裡米亞輸水,島上供水問題得到一定緩解。
  • 土耳其不止夢想收回克裡米亞,連烏克蘭都想要,不怕普京不答應?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克裡米亞之爭當中,土耳其非常明確的支持了烏克蘭,不承認俄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吞併,在許多人認為是土耳其支持烏克蘭,實則才不是單純的支持烏克蘭,更想自己去佔據克裡米亞呀。如果簡單地看一下,土耳其未來的國家領土範圍的構想可是相當宏大,不止夢想收回克裡米亞,連烏克蘭都想要,不怕普京不答應?不怕,土耳其與俄羅斯屬於宿敵了,雙方打了幾百年沒啥交情可言,現在土耳其翅膀硬了,絕對想要找俄羅斯復仇,納卡衝突就是土耳其向高加索地區伸手的第一步,所以說沒有達到滅掉亞美尼亞的目的,但是達到了涉足南高加索地區的目的。
  • 克裡米亞是關鍵
    "核武器使戰爭手段發揮到了極致,也導致了世界核大戰的爆發沒有勝利者。"對一國來說,核武器是防務力量的最大保障,自然具有威懾作用,美國前總統艾森豪也曾說過:「核彈頭的最大威力,就是它還停留在發射機上。」雖然沒有必要把核武器投入戰爭,但核武器無疑會在許多領域中獲益,特別是外交領域,它是建立一個國家話語權的基礎。
  • 用演化生物學解釋普京與克裡米亞
    「保衛領地」的普京。一項研究統計了從1648年到1989年的戰爭,發現其中79%涉及領土問題。在研究更深入的1816年到2001年這個時間段,約有四分之一的涉軍國家爭端是圍繞領土問題展開,若只考慮嚴重衝突(導致傷亡或全面戰爭),那麼則有一半的事件因領土而起。多項研究表明,在各種國家間衝突的理由裡,無論是導致戰爭的可能性、反覆引發衝突的可能性還是戰爭爆發後產生巨大傷亡的可能性,領土爭端都高居首位。
  • 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對俄經濟的影響
    2014年3月17日,普京籤署總統令,承認克裡米亞共和國為獨立的主權國家。18日,普京籤署文件,批准關於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的國家間協議草案。
  • 別被美軍的不對稱戰爭騙了,亞阿戰爭傷亡規模才是正常的對稱戰爭
    但是,即便是注水的戰果我們也可以認為,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戰爭慘烈程度超過了同樣為高加索地區爆發的2008年俄格戰爭。俄格戰爭中,俄軍陣亡大約為65-67人,負傷283人,喬治亞軍隊陣亡大約為169人,負傷947人。雙方總傷亡人數大約在1500-1600人的規模。應該看到,近年來的局部戰爭中,有大國參與的戰爭戰場傷亡人數較小。
  • 在收回克裡米亞前,俄羅斯是否知道它將面臨北約和美國的制裁?
    俄羅斯宣布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是戰後少見的領土歸屬發生變化的事件,茲事重大。作為戰略大國,毋庸置疑,俄羅斯在收回克裡米亞之前,一定做過各方面審慎評估,在代價和必要性之間做過仔細平衡。也就是說,俄羅斯在收回克裡米亞之前,必定是詳細計算過後果並做過很多預案的。
  • 搶回克裡米亞,總共分12步!烏克蘭參議員:一步就行,併入俄羅斯
    俄羅斯為了防止烏克蘭全盤西化,迅速出兵侵略了烏克蘭領土克裡米亞半島,並且在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以及盧甘斯克兩個州扶植親俄武裝勢力奪權,造成了時至今日頓涅茨克以及盧甘斯克被實際上從烏克蘭肢解出去的局面。事實上之所以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能夠分化到這個地步,究其原因還是蘇聯時期的錯誤民族政策導致的,原本東斯拉夫三國基本上沒有民族界限,若不是蘇聯非要強行搞民族識別,弄出來俄羅斯烏克蘭以及白俄羅斯三個民族,雙方的對立情緒也不會激化到今天這個地步。
  • 失去克裡米亞烏克蘭有多慘?坦克損失超6000輛,從強國淪為不入流
    1783年,經過數十年的戰爭,沙皇俄國最終將克裡米亞半島納入俄國的版圖之中,一直到1918年成立塔夫裡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裡米亞半島都一直歸屬於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二、迅雷不及掩耳,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俄羅斯深知,一旦介入克裡米亞半島事件,吞併克裡米亞半島勢必會被西方國家制裁,損失必然是巨大的,但是克裡米亞實在太過重要,因此俄羅斯採取了三步走戰略。
  • 俄土關係將生變?土耳其稱克裡米亞不屬於俄羅斯,或重回美國懷抱
    然而,善於走鋼絲的土耳其卻是個態度說變就變的國家……日前,土耳其外交部長卡武索格魯表示,"安卡拉不承認克裡米亞歸屬俄羅斯的立場沒有改變。我們在索契確認了這一點,而且我們與俄羅斯的關係正在積極發展"。這不是土耳其第一次表示克裡米亞不屬於俄羅斯,俄方也深知這一點,俄總統發言人也曾表示,克裡米亞歸屬問題是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重大分歧。
  • 蝴蝶效應:一場克裡米亞戰爭,是如何影響萬裡之外的中國的?
    爭雄歐洲的嘗試 1812年俄法戰爭中,俄羅斯取得決定性勝利。 克裡米亞戰爭 1853年,不可一世的俄國藉口宗教問題,向土耳其發動攻擊,英國、法蘭西、薩丁王國先後對俄宣戰,克裡米亞戰爭爆發。
  • 美挑唆烏克蘭對俄示強
    烏克蘭海軍總司令阿列克謝·內茲帕帕近日在接受《杜姆斯凱報》採訪時表示,烏克蘭打算重返克裡米亞半島,並準備與俄羅斯全面開戰。有分析認為,在美國不斷加強對烏克蘭軍事支持的情況下,俄烏衝突有不斷升級的趨勢。    烏軍做戰爭準備    按照內茲帕帕接受採訪時的說法,烏克蘭軍隊正在全面備戰,並等待俄羅斯軍隊因為克裡米亞淡水問題首先打出第一槍。
  • 克裡米亞效應覆蓋全球 西方謀劃「阻止普京」
    公投結果看上去已經註定,克裡米亞當地一家機構14日公布民調稱,九成民眾支持加入俄羅斯;此前一天,烏克蘭過渡政府總理亞採紐克稱,「我們永遠不會承認所謂的公投,那是人為設計的」。俄羅斯13日在俄烏邊境舉行軍演,8500人的炮兵部隊參與其中,被西方解讀為意圖震懾外界幹預。烏克蘭代總統則呼籲必須準備應對俄羅斯「隨時」發動全面入侵。
  • 出手高加索只是開始,土耳其對俄下達最後通牒,必須歸還克裡米亞
    圖為埃爾多安與澤連斯基會晤近日,據媒體報導,埃爾多安公開對俄羅斯下手,在會見烏克蘭總統時稱不承認克裡米亞屬於俄羅斯,這無疑是在通過烏克蘭對俄下達最後通牒,那就是必須歸還克裡米亞,不放棄領土就要被制裁,由此看來出手高加索只是開始,土耳其的野心已經擴大到了想要在俄烏之間攪局的地步,對此有網友表示:難道土耳其真的連被報復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