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刺客
在國力和軍力都遠不如美國的背景下,俄羅斯一直在通過非對稱戰略,贏得與美國對抗的主動權。美國仍在追加巨額軍費,通過積極發展包括太空戰、電磁戰等手段,輔以經濟制裁等方式,尋求對俄羅斯形成上帝對人的絕對優勢。但無論美國再怎麼鬧騰,卻永遠鬥不過俄羅斯。
為了對抗美國的軍事優勢,俄羅斯並沒有採取被動防禦的態勢,而是尋找機會發動反攻,打美國一個措手不及。幾年前的克裡米亞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人民網最新消息稱,2014年2月到2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俄羅斯就利用源於美國的「混合戰爭」手段,運用多種方式一舉收回克裡米亞。俄羅斯此舉令北約大為震動,從而成為了應用該理論的典型非對稱混合戰爭的成功戰例。
當時俄羅斯利用克裡米亞的民意為導向,發動克裡米亞半島舉行全民公投,為其收回克裡米亞創造法理依據。隨後,大批被成為「小綠人」的俄羅斯「不明身份武裝人員」進入克裡米亞,與克裡米亞的親俄武裝裡應外合,迅速控制該地區的局勢,有效阻遏駐紮該地區的烏克蘭軍事人員的抵抗決心。
烏克蘭是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重點支持對象,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動手,很難避免會遭到北約的幹預甚至軍事介入。按照當時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一旦北約對克裡米亞事件進行軍事介入、甚至爆發衝突的話,俄羅斯將很難全身而退。
所以,當時的莫斯科在收復克裡米亞行動展開之前,事先做足功夫。動用強大的宣傳機器,調動當地俄羅斯族民眾與烏克蘭中央政府的不滿情緒,製造當地的動蕩狀態,為俄羅斯軍事幹預克裡米亞局勢創造合適的機會。
與此同時,為了阻遏西方軍事集團幹預克裡米亞局勢的決心,俄羅斯通過試射洲際和飛彈,並在俄烏邊境地區、以及加裡寧格勒等戰略要地,部署「伊斯坎德爾」戰術核武器等方式,擺出一副不惜拼個「魚死網破」的架勢,成功地對北約國家形成有效的威懾。從而為俄羅斯收回克裡米亞的整個過程,創造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
而就在俄軍特種部隊偽裝的「小綠人」秘密滲透進克裡米亞的同時,莫斯科隨即通過在該地區展開心理戰、信息戰和輿論戰等手段,成功的讓駐紮該地的多支烏克蘭軍隊成建制倒戈,其中就包括烏克蘭海軍司令和數十名高級將領。最終讓駐紮克裡米亞的烏克蘭軍隊全部放棄抵抗,成就了俄羅斯兵不刃血收回克裡米亞的最終戰略目的。
俄羅斯之所以在近年來一直熱衷於發展包括高超音速飛彈、核動力魚雷和巡航飛彈等先進概念武器,顯然就是受到當時克裡米亞事件的影響。普京寧可減少其他常規武器的裝備數量,也要竭盡全力打造這些先進概念武器,其中最主要因素就是為了維持對美國的非對稱戰爭優勢,為未來進行下一場非對稱混合戰爭積蓄能量。
俄羅斯在克裡米亞事件中所展現出來的成功戰例,對於我國未來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有著很大的借鑑意義。眾所周知,儘管新中國成立已經超過70周年了,但我國是目前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實現全國統一大業的國家。
這不僅僅已成為全球炎黃子孫內心的一種痛,更是美國打壓我國的一張重要王牌。中國若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國,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本身就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課題。
俄羅斯借鑑美國戰略模式,採用俄版「混合戰爭」加非對稱軍事優勢的方式,成功兵不刃血的收回克裡米亞。因此,採用俄版「混合戰爭」模式,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也不是不可行的。
更何況,相比於2014年的俄羅斯,今天中國軍隊所擁有的非對稱戰爭優勢,已經足以阻遏任何外部幹涉勢力的軍事冒險決心。所以說,俄羅斯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甚至比俄羅斯更具有優勢條件。這對於某些挾洋自重的民族敗類而言,或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