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副總理馬拉特·胡斯努林近日表示,為解決克裡米亞用水問題,海水淡化是最後的辦法。此前,克裡米亞85%的淡水都通過與第聶伯河相通的北克裡米亞運河供給。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後,供水被烏克蘭單方面切斷。烏克蘭外交部表示,已得知克裡米亞的海水淡化計劃,將阻止該項目的落實。
用水危機再引關注
據俄媒報導,在俄羅斯近日舉行的年度記者招待會上,俄總統普京承諾,將不惜成本全力解決克裡米亞半島的淡水供應問題。2014年烏克蘭切斷第聶伯河對克裡米亞的供水後,半島遭遇嚴重用水荒。此後,俄開始著手解決島上淡水供應問題。2018年刻赤海峽跨海大橋通車後,俄持續為克裡米亞輸水,島上供水問題得到一定緩解。另外,俄試圖使用天然蓄水的水庫解決供水問題,但由於當地降水減少和地下水過度開採,過去一年天然水庫水位下降。當前,克裡米亞許多地區缺水,已實施居民區分時段供水。
克裡米亞領導人謝爾蓋·阿克肖諾夫日前表示,儘管成本高昂,但海水淡化是擺脫半島水危機的唯一途徑。據他介紹,海水淡化廠將從2021年1月開始建設,工期約為14至15個月。
烏克蘭外交部負責人德米特裡·庫萊巴稱,烏方了解半島上將實施的海水淡化項目,並將對此進行幹預。他指出,克裡米亞「將使俄羅斯付出更多代價」。
歷史糾葛仍在持續
用水危機再次暴露俄烏在克裡米亞問題上的宿怨。綜合俄媒此前報導,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爆發後,克裡米亞於同年3月舉行全民公投,超九成投票者支持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俄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同克裡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託波爾市領導人籤署條約,兩地併入俄羅斯聯邦。但是烏克蘭堅稱,克裡米亞為烏克蘭領土,被俄羅斯臨時佔領。俄領導人反覆強調,克裡米亞所屬國問題已經以民主方式確定,並且完全符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
近年來,烏克蘭當局推行各種針對克裡米亞的封鎖措施,停止與其空中、鐵路、公交和貨運聯繫,包括停止供水及供應糧食。俄長期以來譴責烏的封鎖行為,稱其嚴重違反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相關決議。對此,烏總統常駐克裡米亞代表回應,這一立場是「正確的」,且近期不會改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許濤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克裡米亞用水問題是俄烏關係大背景下的一個糾葛。從歷史上看,蘇聯解體後,當15個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真正的國家主體,對邊境、領土等資源進行劃分時,產生了很多問題。各國獨立之後的民族主義情緒、自身發展方向和意識形態的確立等,都加劇了這些問題的複雜性。俄烏矛盾便是蘇聯解體的歷史遺留問題之一。
政治博弈日趨激烈
據俄媒體近日報導,烏克蘭外交部部長德米特羅稱,烏克蘭已作出與俄羅斯「決裂」的最終決定,並打算加入西方國家。但俄方認為,這種政策不會使烏克蘭人受益。
據烏克蘭電視頻道近日消息,烏克蘭外交部負責人庫萊巴表示,烏將於2021年創建克裡米亞半島國際監督平臺,目的是將克裡米亞歸還烏克蘭。
許濤表示,克裡米亞問題成為俄烏關係的分水嶺,並且引發了美國、歐盟對俄羅斯的多輪制裁。烏克蘭一些政客欲擺脫俄羅斯影響,企圖加入歐盟和北約,在地緣政治上將給俄羅斯帶來風險。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在特殊背景和地緣政治的博弈下,更加複雜化,影響也更大。
對於俄烏兩國關係,許濤表示「前景仍不樂觀」。許濤進一步分析,由於歷史的原因,俄烏之間有許多共性問題和利益,有些甚至是俱榮俱損的關係。為了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很多問題應該看得更長遠一些,避免被域外勢力利用。